第725章 保守党魏征
第725章 保守党魏征 转眼贞观四年就快过完了, 就剩下了一条小尾巴,孩童们盼着过年,大人们却都还慌张忙碌,尤其是许多穷人,过年就是过劫, 虽然这几年生活好了,起码多数人来说,粮食稳定充足供应,价格不高,温饱是勉强能解决的。 可过年会有许多开销,想想就让人头痛。 而在升斗小民们眼中高高在上的王公大臣们,其实年底也不轻松,倒不愁买新衣备年货的钱帛,而是年底了朝堂上的事务很多堆着要解决。 “几万兵马驻岭南?谁想出来的,不吃不喝?不要军费钱粮?光是那十二人上统军府,一万四千四百人过去,十二个地团,要筑城要分田,哪来的田地?” 政事堂上, 侍中、巨鹿郡公魏征声音很洪亮,甚至边说边用手指关节在面前几案上敲打着, “还要建水军,三支水军,每支三千,那这水军每支要在哪个港口驻扎,要不要建水寨,是不是还要打造水师战船?这得多少开销?” “还要建三个沿海巡检司,每司又三千人,真是张口就来·····” 魏征不停的说着, 那份岭南驻军计划被他驳的体无完肤,他唯一支持的就是把原来九都督府,改成六都督府,甚至他觉得岭南完全用不着六个都督府,最多保留广交桂三府就行。 现在岭南那么多州也没必要,完全可以精简再精简,直接精简成二三十州就行,哪像现在一百多州。 可户口才六十多万。 武德四年李靖下岭南,诸州归附,当时九十六州,户口就是六十多万,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是六十多万户口,州却有一百多个了。 简直就是扯淡,就这还说要把高州罗州再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那个什么窦州,原来叫南扶州,设了五个县,可总共才一千户多点, 但就算有六十万户又怎么样,朝廷从岭南收到过几文钱赋税? 岭南虽大,这几年也就是靠从交广桂三州收到点税赋,这两年加一个韶州,然后就是那边港口的贸易关税。 说实话,岭南那边收的税赋,真不如朝廷在那边直接官营博买贸易赚的多。 岭南虽大,可户籍都是虚的,税赋更别说,地方没有财税收入,那朝廷往那边增驻几万兵马,那不就纯是亏本生意? 一年得搭进去多少军费? 再则,岭南那地方在魏征眼里,就跟黔中、南中是一样的蛮荒,朝廷一下子派这么多兵去,以那些武将的嚣张跋扈,他们肯定是没事也要找事,怎么也会想办法挑起战事的, 武将就怕没仗打,打起来就能立功,打起来还有各种油水好处, 就比如窦轨、程咬金、韦云起、郭行方他们那些人以前在巴蜀南中一样,买卖奴隶都不知道赚多少。 在魏征看来,这份计划根本就是军方他们弄出来的东西,讨论的必要都没有。 武怀玉坐在政事堂上, 捧着杯热茶很淡定的听着魏征喷人, 好久没回来,但魏征喷人的本事好像又精进了一些了。 也不能说魏征说的没道理,道理还能列出一二三四来,但是武怀玉却也只能说魏征偏颇, 这不是什么文武路线之争,也不是什么财政问题, 朝廷要用兵岭南,那是要把现在半独立的岭南,真正纳入朝廷统治的必须动作。 大唐虽大,但没有一寸多余的。 就好比交州都督府,其南部沿海一直延伸到了很南面的驩州九德,那里大约是后世越南的荣市了,直抵蓝江。先前朝廷还在此设立了南德州都督府。 隋朝的时候甚至远征林邑,攻破了林邑都城,一直追到了汉代马援灭交趾后立的天南铜柱的南面,新设了林邑郡、比景郡、海阴三郡,加上原有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安南地区设立了六郡。 但在隋末动荡时,当年隋朝设立的那三郡又被林邑所夺。 交趾人甚至还曾想要打到红河去呢,但当初丘和坐镇交州,也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在高士廉等的协助下,不仅镇住了交趾人,而且也击退了钦州的宁氏入侵。 抿了口茶, 武怀玉放下茶杯,咳嗽了一声。 “魏相,” 武怀玉出声打断了魏征,“魏相别急嘛,今天这堂议,不就是要就事论事嘛,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有一说一。 接下来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这堂议,恰又轮到武怀玉秉执政事堂笔, 魏征坐下,也端起茶杯,他现在也喜欢喝武家的散茶,冲泡喝起来也方便,不用煎煮调味那么复杂。 堂议时激昂陈述后,口干舌燥正好喝一杯润润口。 怀玉坐在那,翻了翻自己手里的这份计划, 是兵部尚书周绍范报上来的,不过这报告是由皇帝阅过后转呈政事堂商议,而报告其实是武怀玉面圣时提出,然后皇帝叫周绍范、李靖一起奏对后,让兵部草拟报告呈给皇帝,皇帝再转来政事堂。 这个事情,其实已经在李世民那里基本通过了。 现在要走程序,由政事堂通过。 但魏征强烈反对。 大唐从武德四年李靖下岭南安抚九十六州,到现在贞观四年底了,朝廷在岭南的统军府,只设了三府,分别在广州、桂州和交州。 每府还仅有八百人。 大唐全天下有六百多个统军数,加上北衙的禁军,有六七十万兵马,可在岭南却仅有三个统军府, 而仅在关内道,就分布了二百八十九个统军府。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 关陇的核心地位,跟岭南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南朝的时候,对岭南也主要是只控制交广桂几个核心要点,其余地方靠的是扶持如冯宁陈这样的豪酋为朝廷代理人的那么一个制度来管理岭南。 对这种偏远地区,这种代理人制度不能说不好,起码能保证这些地方不乱,每年还能从那里收上来点土贡税赋,偶尔打仗时也能征召下部落土兵什么的。 当然,岭南安稳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市场,比如官营作坊里的手工业品,诸如丝绸瓷器等能销到岭南去,再诸如铁器等高附加值的东西,也能在这里有市场,可以赚得很多利润。 中原朝廷当然也想有更强的控制,直接征税派役等,但统治力量在这里太薄弱,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代理人制, 就好比有的地方直接搞包税一样,没有足够的能力精细计算和征收,那就包税,把税包出去,定个大概的税额,甚至让包税人能获得很大利益,总比自己一点收不上来强。 管你宋齐梁陈,还是一统后的隋朝,也都是没能做到完全统治,能够控制几个核心就不错了, 就算是冯宁陈等豪酋,他们顶着中原授予的都督、刺史等头衔,也只是能控制那些城市、平原地区,山里面的溪垌蛮同样管不了。 李世民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他不要什么名义上的臣服,他需要的就是真正的统治。 岭南必须得纳入实际统治,尤其是武怀玉不止一遍的说岭南的重要性,沿海有海上商贸之利,且岭南盛产金银,加上现在那里的胆泉能够浸铁成铜,成为大唐铜料的主要来源, 这每一样都是巨大的利益, 何况相比南中黔中那些地方是真正的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岭南交通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秦朝开通的灵渠,本朝开通的梅关古道,都可以跨越五岭,成为重要的商路通道。 岭南本身西江流域,也是四通八达。 还有那么多的人口,岭南的汉人数量不少,平原地带开发的也不错, 这么多的人口、土地,这么优质的资源,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弃? 武怀玉跟李世民说,岭南那就相当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能够放弃吗? 不能, 所以岭南,朝廷也绝不能放弃,还必须得完全控制下来,得将他经营成大唐的河西走廊,成为繁华的海上丝路。 既然要控制,那就得有军队。 而武怀玉告诉皇帝,别说三五万军队,就真在岭南屯驻上十万军队,都不会亏本,在那边能够获得的收益回报,那绝对是十倍百倍,而且越久回报越高。 除非是不想有任何作为,没有半点理想抱负的皇帝,才会对岭南不闻不问,才会眼睁睁看着这块瑰宝一直落在那些豪酋俚帅手中。 关于岭南的所有的财政问题,都不是问题,那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朝廷需要的只是决心而已, 现在所有的外部条件,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现在是朝廷进军岭南,真正控制岭南的绝佳机会, 连冯盎这岭南之王都老老实实进京面圣并愿意留在长安,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右仆射李靖发声, “岭南又不是漠北,虽有五岭阻隔,可也不能成为朝廷畏惧的天堑,我觉得这份计划很好,趁着眼下朝廷正好有余力,就该干好这件事情,” 中书令温彦博觉得岭南现状不错,没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大动干戈,这不是没事找事? 张亮和萧瑀两个宰相都表示支持计划,觉得在岭南驻兵有必要,当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军费开支问题, 戴胄是武怀玉昨天去跟他先商谈过的,关于人事调动关于军费开支等,双方取得了一致,戴胄会支持武怀玉举荐的人,而他也会举荐一些人,武怀玉也会支持,岭南驻军的开支,武怀玉也是说过不用朝廷担心的。 左仆射房玄龄也是跟皇帝和武怀玉都交换过意见的,这个皇帝左膀右臂当然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 宰相们各自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结果明确反对的只有侍中房玄龄和中书令温彦博了,其实六位宰相都是支持态度。 武怀玉紧接着拿出了第二份要商议的内容,就是关于人事的,岭南改为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其中一些都督、刺史,还有军使、统军等文官武职的调整和任命。 位置很多, 四五品的职位,宰相们就在政事堂上商议拟定,三品及以上的则商议人选向皇帝推举, 至于六品及以下的,文官由吏部铨选任命,武官由兵部铨选任命。 当然,宰相们若是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给吏兵两部提名推荐的。 “连在岭南要不要驻军屯兵都还没议定,现在就商议人事,这不是胡来吗?”魏征不满。 武怀玉却只是笑笑,“这事本来就是圣人已经初步同意,才转给我们政事堂商议的,现在八个宰相,六个都同意,那自然算是达成初步一致,现在把人事这块的也一起议了,然后一起呈奏陛下,不是刚好?” “我不同意!”魏征道。 温彦博也出声,“如此大事,岂能草率决定,还当再议,” “我先把今天堂议结果呈奏天子,由陛下裁决,” 议事议事,可没有说必须得所有人都同意才行,不管是廷议还是堂议还是朝会,一件事情想让所有人同意哪能那么容易。 魏征脾气上来,“你们这样子搞,那就算陛下同意,中书草诏了我也不会审议通过,我门下省肯定要驳回。” 温彦博也道,“我中书省不可能草诏。” 武怀玉却一点也不急。 “魏相,温相,这堂议也不是说一次就能达成一致的,这不是才第一次堂议吗,我现在把结果呈奏天子,也都是按流程办事,成与不成,要不要再议,都不急,急啥。” 他不再理会他们,宣布开始第二项人事议题。 要调整、任免的职位很多, 武怀玉拿出一份他的推举名单,其中包括侯君集出任邕州都督、陈龙树出任容州都督、冯智戴出任高州都督, 以及庞孝泰出任端州刺史、程处默出任廉州刺史、豆卢怀让出任韶州刺史、长孙冲出任岭南道转运使、武君雅出任岭南道支度使等等, 房玄龄、李靖、戴胄、张亮、萧瑀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推举名单, 反倒是魏征和温彦博没有半点事先准备,因为这份议题没按正常程序走,堂议前并没有先发给宰相们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