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五胡屠夫

第223章 门阀士族

五胡屠夫 煮茶喝酒 3073 2024-04-21 03:11
   桓温听后,哈哈大笑,遂看向王猛,问道:“兄观我之模样,可是只会清谈之人?”   “咯噔噔——”   王猛再次从身上抠下一只虱子,又扔到自己的嘴中,咀嚼个不停,却是不语。   桓温道:“我桓温从小心怀大志,时刻惦记百姓苍生,欲意扫平天下,驱逐五胡,收复失地,还世界以太平。   此次北伐,我桓温不消灭氐秦,誓不还军!”   众人听罢,皆都肃然起敬。   王猛听后,也是冷笑道:“以公之力,难道可以改变整个晋室清谈之现状?”   桓温听罢,顿时一愣,无言以对。   桓温的高祖桓范,原是曹魏的大司农,后来被司马氏诛杀,由此谯国桓氏沦为刑家,在西晋并非什么高门望族。   桓温的父亲桓彝南渡之后,为了振兴家业,于是每日聚众清谈,交结各方名士,位列“江左八达”之一,由此才跻身上层社会。   在晋朝之中,若是有人不会清谈,那便如一群黑猪之中窜出一只白猪来,必为其它黑猪所笑话。   改变晋室清谈之现状,岂可是他桓温一人能所为?   桓温沉默片刻,又道:“景略兄还有何高见?”   “咯噔噔——”   王猛又再次从身上抠下一只虱子,扔到自己的嘴中,像咀嚼糖果一样咀嚼个不停。   王猛道:“自汉朝以来,名门望族、门阀世家垄断朝政,平民百姓难有出头之日。   由此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现象。   正如左思在其《咏史诗》中感叹的那样: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请问桓公,你可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   桓温听罢,再次一愣,沉默不语。   冉闵听罢,却是心中对王猛连连称赞。王猛所问,皆乃是当今社会之痼疾,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症结。   门阀士族生于两汉,鼎盛于魏晋,灭亡于盛唐。   两汉之时,没有什么科举制度,士人官员的选拔主要是通过察举、征辟的方法推荐而来。   但其实这种选拔官员的门路是很窄的,所推荐选拔之人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之人。   正如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门人对李白所说:   “行卷(就是科考前将自己的诗文呈送给达官贵人,以此希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之举,岂是为你寒门所设?”   至于说什么神童之类的人物,翻遍历史,大多都为名门望族之后,比如说孔融。   至于贫苦老百姓家的孩子,是很少有出头之日的,即便是有什么光辉事迹,也很少被世人所知。   即所谓“乱世出英雄”。   或许只有乱世,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平民子弟才可以冲出江湖,比如说关羽、张飞之流。   当然,即便是生在乱世,要想大展鸿鹄之志,也需要一个名头来装饰自己。   比如说刘备,自称是什么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如此才能“招摇撞骗”,称为皇叔,逐鹿中原。   名门、噱头,是当时立足政治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东汉的中后期时,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些“累世经学、累世公卿”的家庭,比如有着“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这些人不仅高官厚禄,而且圈田占地,老百姓无地可种,只好寄人篱下,成为这些名门望族的附属品。   久而久之,这些名门望族便成为当地的霸主,姓氏之前通常加以郡望,以显得自己是名门之后。   比如说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范阳卢氏。   另外,这些名门望族不仅良田资产众多,而且还拥有众多府兵,即便是皇室朝廷,也不敢肆意动武,还需三思而行。   这些人身居高位,其亲戚、朋友、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权倾朝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皇室也有子女,皇帝也要娶媳妇,而且还不止一个。当然了,公主也要嫁人。   于是为了拉拢名门望族,皇室与各大官员和名门望族联姻,许多名门望族又成为皇亲国戚。   亲戚、门人、朋友,还有通过“门当户对”联姻的亲家,相互勾结,合则生,分则死,渐渐地形成了一些政治集团。   这些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拥有特殊优越地位,逐渐形成了门阀士族。   在东汉之时,选拔人才首先看族姓门阀。门阀大族的弟子在选拔任用之时优先照顾,提拔使用。   如此,基本上断绝了老百姓家孩子的仕途之路。   鉴于这种现状,在曹魏之时,曹丕为了改变了东汉末年操纵察举的弊端,依据父亲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听取陈群等人的建议,采取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将人才共分为九品,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级别。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好的,采用舆论之法,按照德望名声评定人才,而且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官吏的标准。   人才品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世;二是行状(即品行才能);三是定品。   其中定品是关键,行状是依据,家世是参考。也就是说,选拔人才重在看品行及才能。   可是,定品也需要“人”来定,这些“人”基本上、大多数、全部都是士族之人。   如此,寒门之人还是难有出头之日。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后来,九品中正制更看重“家世”,反而“行状”和“定品”成为附属。   如此,九品中正制不仅没有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反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九品中正制也成为了门阀士族巩固自身力量的工具。   由此,门阀士族在两晋时期真正达到了巅峰时刻。   在西晋初年,有民谣说“贾、裴、王,乱纪岗;裴、王、贾,济天下”。   这里的“贾”是指平阳贾家;“裴”指河东裴家;“王”指太原王家。   司马炎依靠这三大家族,取代了曹魏;又依靠这三大家族,治理天下。   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更加强大,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   “马”指皇族司马氏,“王”指琅琊王家。   一直到了唐代,特别是武则天时代,由于“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和大力推行,唯才是举,许多寒门庶族通过科考步入仕途,“寒门宰相”不断出现,门阀士族这才渐渐衰落。   冉闵即便认为桓温有不世之才,也难以想到通过“科举制”这样的办法来消弱门阀士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