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登高观城——长长的滑梯
第14章 我粗略的数了一下,竟有大大小小二十几座,这个发现令我十分震惊和好奇,于是我没想那么多,找到一条下山的缓坡,向那些奇怪的山峦而去。 果然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借着藤曼和裸露出的树根,我用了不少力气,总算是跌跌爬爬地下来。 置身于山谷之中,几声不知名的鸟叫声,让这里透出一丝阴森。我向其中一座较小的山峦走去,低矮的灌木丛里荆棘密布,使得路很难走,明明近在眼前目标,却花了我近40分钟才走到。 走到这座小山峦前,我却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我心说,这不对啊,这不是我刚刚确定的目标啊,怎么,它没有这么大吧? 难道是距离造成的视觉误差?想到这点,我下意识紧张地朝来路回望,这不望不要紧,一望差点把我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来时所走过的道路原本遭到我的踩踏,所形成的那条隐约可见的痕迹,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 “我,我不会是迷路了吧?”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意识到这一点,第一件事无疑是掏出手机,但那时的手机信号极不靠谱,在稍偏僻之地就没了信号,何况我现在是在山谷之中,四周都是高山。 我恨恨的直接将手机扔在了背包里,顺便抽出常备的手电筒,拿在手上就是不用它照亮,也能当成个防身铁棒来用。 我本想直接往回找出路,但想了想,来都来了,不去查看一下这些奇怪的山峦,又抑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于是,我先捡了几块石头在原地垒成一个小石堆,而后看了眼手表,便小心翼翼地围绕着最近的山峦的底边走。 走过第一个转角处,我用了差不多5分钟,我是按正常步幅和速度走的,这么说来,差不多就是走了400米,而我刚才出发时的地点大约是一条底边的一半,也就是说每条底边大约长800米,这座山峦的周长就是大约3公里。 这结果令我感到惊骇,因为我知道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不超过300米,那么也就是说这座山峦的面积要比胡夫金字塔大了近10倍,这怎么可能?难道是我看错了,这真的只是一座小山?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背包里翻出一把已经被我忘了很久的那把折叠小刀,这刀是我爷爷辈用过的,刀柄上还有个红色五角星和一行俄文,听我爸说,这是我爷爷的一位俄国朋友送给他的,别看它样子粗糙,但可是有名的乌兹钢所打造。 我轻轻拨动簧片,十厘米左右的刀刃弹出,单刃的刀面上有几片雪花纹,我爸告诉过我,这是一种叠锻工艺,就是把钢坯进行多层垒叠再进行锻打的一种工艺,据说这样可以增加刀的韧性。 我用手中的小刀将山峦底边表面的植被清理出一小块,再用小刀和手将下面的土挖走,没一会儿,果然发现里面的青石。 接下来我沿着其中一块青石的边,清理出一块完整的青石,我用手大概丈量了一下这块青石的尺寸,结果却真的让我惊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因为其长大约有15米,高有5米左右,根据我的直觉其宽也在大约5米左右。 这,这一块巨石该有多重啊?估计得有几十100吨一块了吧,什么人才能把这么多巨石放在这里?这样的工程恐怕就是现代也很难很难吧。 我明显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我脑袋有些发懵,这甚至比我们上次在雷古山上遇见外星人更让我感到震惊,因为毕竟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在眼前的令人费解的物体。 我环顾四周,骤然一股毛骨悚然之感向我笼罩而来,我下意识将手中的红星小刀握紧了些。 “哎——,早知道让老杨陪我来了。”我在心里这么说着。但后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了想,冒然的往回走还不一定能走对,于是我仰头看了看面前的这座大概一千来米高的金字塔,我决定来个登高望远,爬到高处观察下面的路线。 现在我似乎已经适应了攀爬,我把背包反背在身前以减少背部下坠的力量。在红星小刀的协助下,或许也是因为这里的坡度十分平均,比较方便攀爬,我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爬了有300米高。 我扭头向下方看去,感觉也差不多可以居高临下的找到回去的路线。于是我缓缓的背过身来,背靠在斜坡上,向下方远眺,并借助长镜头当望远镜用,还没等确定出回去的最佳路线,下方植被繁茂的地面在我的镜头里竟呈现出刚刚从对面山峰上没看出来的景象。 我顺手就拍了几张照片,因为我现在只能斜靠在斜坡上,所以有些吃力的查看相机上的显示屏,快速地连续翻了十几张,图像竟像是动画般动了起来。 没错!这下面曾经是一座城,这些凸起的线条虽然被植被覆盖,但如果先将下方的地面当成整体看,再盯着看,并渐渐的让自己的视线变得模糊,就可以看出那些线条是人为建造的地基。 如果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完全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座古老的城市,比如以我经常俯拍城市的经验,甚至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王城区,生活区,生产区。 如果按照我的这个猜想,那么我当下所站的金字塔区就在王城区的正后方,很有可能就是祭祀区。 正当我在大胆的推测之时,只觉得背后有什么松动了一下,我赶紧下意识地将相机放回背包中,但我刚想小心翼翼地转身查看之时,我明显得听到像是巨石摩擦的声音,旋即我就不受控制的向后倒去。 我头朝下向下迅速滑去,我急中生智,双手后伸防止自己最后脑袋着地,我最近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很多,下滑途中伸手不见五指,紧握的手电筒被我打开,一束白光瞬间划破这黑暗。 我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正在一个狭长的甬道里的一个光滑的长坡上向下滑,于是我尝试用鞋当成减速器与两侧的石壁摩擦,果然减速了,但完全停下有些难,或许是我脚掌的力量不够,也可能是这陡坡超过了70度。 上、中、下的石壁也打磨的十分光滑,没有任何图案,我想不通古人是如何将石壁打磨的如瓷砖那么光滑的,更不知道其原因又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