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第575章 夺舍新学

   第575章 夺舍新学   徐庶手下众人的效率非常高。   当天晚上,贾逵上奏说今年天气异常,上游河东已经开始转暖,下游等地还有降雪,极有可能出现凌汛,为了防止凌汛造成的破坏,他建议朝廷立刻派人去下游仔细疏浚河道,加固河堤,以免出现水患。   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奏疏送到刘协的手中,刘协看后点了点头,称赞贾逵思虑周到,他与吕布商议一番,随即以贾逵暂代豫州刺史,开始巡河督农。   为了尽量掩人耳目,贾逵也没有直接奔着黄河去,他得到天子的诏令之后,认真查探了户籍书册,并从新学学堂里招收了不少优秀的学生,称此去是为了继续恢复民生,要在整个豫州修造更多的水利设施和新学学堂,同时还询问了一些农商之事。   贾逵认为新学带来的繁荣中也藏着一些隐患,尤其是纺织机的进步让更多的人开始去经商谋取暴利,而这会儿大大减少耕种的人,他认为应该重新拿出重农抑商的手段,减少对商业的投入,让更多人继续农耕,这才能保持稳定。   他的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豫州等地本来就是最重要的产粮区,要是众人都去经商了。那岂不是没有人种地,这种逐利的行为短期内看着还不错,但长期内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还是应该拿出重农抑商的手段,以防出现问题。   其他人都觉得不错,可一个叫温恢的少年人却听不下去了。   这个少年人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去年马超就任并州刺史之后为了拉拢并州豪族才举其为孝廉,让他从太原来雒阳求学,学了不到一年,温恢就已经展现出了相当惊人的才华,对新学相见恨晚,这些日子一直在如饥似渴般的学习。   此刻他长身而起,愤慨地道:   “简直是岂有此理!其他人都能说重农抑商好,唯独我们学新学的不能这么说,汝等也配说是陈子、典子门下?”   众人被温恢喷的找不到北,温恢已经昂然道:   “我刚入门,就听陈子说过生产力,我这一年辛苦读书,求的就是要提高生产力!   人少就不能种粮食了?我看未必!你们一个個醉心数理化,就没有想过如何以化学炼制肥料?如何以物理改良农具?如何以生物选取良种?   我们学新学就是为了克服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去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就因为这个,一直保持大量的人去种地?陈子是怎么教大家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更大的繁荣,这个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温恢在辈分上只是小师弟,可他这话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倒是说的众人都抬不起头来。   贾逵也不禁点点头,觉得这个还真的很有道理,不过这进步……   “有困难才有进步!我不赞同重农抑商,相反,我觉得还应该大力推进商贸!   咱们大汉缺少金银啊,但是陈子说倭国有!你们这学都是怎么上的,怎么就不敢去倭国抢,啊呸,是经商,把金银换来,然后让这天下万民繁荣?   听说现在陈子正在准备造大船呢!有人敢去不?我温恢第一个去!”   贾逵本来就是随便聊聊,天知道温恢这暴脾气是怎么一下从这种学术问题聊到倭国的,少年人热血沸腾,倒是一件好事,不过贾逵好像隐约听出来有点问题。   陈子……   陈群是艾先生最喜欢、最信任的徒弟,艾先生开始传播新学之后,陈群大力支持,不遗余力地推广,甚至为了这个不惜把自己父亲给……咳,反正这付出是太大了,艾先生也对陈群极其信任,逢人就是陈群是自己最信任的徒弟。   可贾逵怎么听温恢这说的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怎么这些新来的学生居然会认为这是陈群的学问?   贾逵下意识地想要跟温恢聊聊学术上的问题,给他正本清源一下,可他还是理智地克制住了自己的念头——之前新学的两大巨头分别是陈群、陈到二人,黄月英虽然聪颖,不过也是后学晚辈。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群、陈到二人都外放离开雒阳为官,再来的学生也都以为这是陈群传下来的学问。   陈群这么搞,应该是有人指点。   不然这种事情懂得都懂,陈群现在外放在徐州做事,他是怎么做到对雒阳的学堂控制这么好,还能不引起其他人的仇恨的。   贾逵的心怦怦直跳,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赶紧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能在这种事上浪费太多的心思。   他眯起眼睛,笑道:   “敢问足下字号?”   温恢从容地道:   “在下草字曼基。”   “好啊,曼基之言深得我心,太原有此少年,当真让我汗颜啊。   这样吧,汝与我同往豫州,考察当地农商,如何?”   温恢刚才一顿胡扯完之后已经开始有点后悔了。   他出身太原豪族,父亲当过太守,几年前去世之后,家族已经开始有点衰落的迹象,之后被马超举为孝廉(其实是裴茂举荐),来雒阳求学,身上担负着家族复兴的使命。   他本以为刚才自己这一顿碎碎念会得罪这位势头正盛的贾逵,没想到贾逵的脾气居然这么好,不禁有些意外。   贾逵微笑道:   “现在是大汉四百年未有之巨变时,我等惯常的学问、见识,怕是他日已经无用。   此番我正要聚集众才俊共商大事,诸君所学,日后必有大用,你们是大汉的希望啊。”   温恢张了张嘴,满眼不敢相信,心中着实欢喜非常。   贾逵这几年提拔的非常快,他还不到三十岁,现在已经外放为豫州刺史,徐庶对他的信任可想而知,而贾逵也确实展现了相当的老到,把诸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温恢琢磨现在天下大事未定,以后州郡肯定需要大量懂新学、肯用新学的人,之后自己肯定能有巨大的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次去豫州,真是千载难逢历练自己的机会,得打起十二分的注意才行啊。   贾逵看着温恢兴奋的模样,笑呵呵地道:   “曼基也要格外小心仪态,此番去豫州寻访乡间体察民情,还要尽力多记述见闻。   哦,我还已经请徐将军召李曼成、王休徵同往,尤其是王休徵,别看他今年才14,却是多年研习新学的不世高人,莫要在此人面前露怯。   这寻访民间,每十日便要送上一份寻访奏报,我好看看诸君访查之事究竟如何。   此事一定要慎重小心,且不可随意做主滋扰地方,以免误了自家前程啊。”   贾逵的话让众人怦然心动。   哇。   果然!   我们要有大用了!   现在天下快要平定了,朝廷也要安排新的官长上任,现在的朝廷使用的除了德行家世之外,新学也是个重要的考察。   这次贾逵上任安排这么多人去查访,那自然就是要看看这些人究竟能从地方考察出什么。   如果奏报的好,说不定很快就能得到贾逵的青睐得以大用,留用豫州刺史府做州郡官吏,或者举荐到其他地方做郡中、军中的官吏,之后要是再有建树,那自然能主政一方,之后青云直上。   温恢赶紧道:   “学生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大汉之恩?还请使君放心!”   贾逵微笑着连连颔首,表示孺子可教,心中又暗暗舒了口气。   好,这样就好了。   郭嘉等人潜入颍川,那边肯定还有他的故旧会袒护他,如果让本地人来探查,就算不受郭嘉影响,估计也不会这么细致仔细。   这些外地的学生就一样了,他们都是一腔热血,盼着立功,盼着为自己未来的仕途奠定美好的基调,因此一定会竭尽全力认真探查。   有人查探黄河,有人寻访周边,肯定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尽可能地阻止郭嘉的诡计。   这是贾逵能想出来的最好办法,他相信就算是郭嘉也一定看不出自己已经暴露。   “颍川人啊……”贾逵稍稍叹了口气,“希望还能赶得上。”   贾逵在竭尽全力谋划,荀攸这边也在想办法。   他请来了一个叫赵俨的同乡,非常直白地告诉他现在的情况:   “伯然,郭嘉的事情想来你也知道轻重。   你与他是同乡同县(阳翟),一定要给我找仔细了,绝不能让此人真的生出什么事端。”   赵俨沉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荀攸其实想说“就算出事也不能是颍川人出事”,不然这之后肯定要出大事。   荀攸这么说,荀彧肯定也已经知晓。   赵俨仍然不敢相信地道:   “郭奉孝,当真不在关中吗?”   “如果在关中是最好,最多只是曹操放出来攻心的手段。   可如果是真的……”   荀攸的话哑在喉咙里,久久难以发声。   他之前追随曹操,就是盼着曹操能保护颍川人的利益,让这些颍川名士能把名声转化成一些实际的东西,各个位列朝堂,如袁氏一样世代公侯。   可现在,他们已经快被郭嘉拖进深渊中,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能拼尽全力殊死一搏。   “郭嘉一定要死在咱们颍川人的手中,伯然,你一定要做到,成吗?”   赵俨颔首,肃然道:   “若是让郭奉孝成事,我等故乡岂不是都要成了泽国?   此事我自然竭尽全力,一定要将此人擒获。”   “好!”荀攸疲惫地道,“此事,全都靠你了。”   赵俨轻轻颔首,脸色格外阴沉。   “我能见见荀令君吗?”   “呃,这不巧,荀令君今日与袁太仆出城了。”   “是吗?”赵俨惨笑道,“那还真是不巧,行,事不宜迟,我先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