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卢倾凇自幼便十分灵巧,父母总夸她玉雪聪明,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被父母在手心里呵护着长到十六岁。 卢倾凇偶然去宁家道观所在的翠丰山玩,一眼就爱上了道观里的闲云古韵。 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道家和百姓的日子都是一日日地好了起来。如今道家更是成为显学。 有了蒙族皇室血的教训,现在的皇帝对道家非常推崇,更是将祁诸和祁翰卿奉为座上宾,每逢重大节日,便请他们出山占卜一下国运。 而天道恢复之后,修道也没有之前那么困难了,天地法则正常运转,万事万物秩序井然。 卢家父母看女儿一心向道,而这时候,如果能有幸成为道家弟子,也是家族的幸事。便带着女儿上山拜谒,想要拜师求道。 山上宁家道观里年轻的小弟子也已经有不少,不过师父还是只有两个。 一个是现已年长的秦潇月,一个是那年上山的武将,只说自己姓韩,叫什么早已忘记了。如今给自己取了个道号叫桧清。 后来秦潇月才从桧清的只言片语中猜出了他上山的缘由。 宁墨失踪之后,应该是去找了当时还是将军的桧清。虽然小朝廷已经覆灭了几十年,但韩将军却并未放弃操练军队。 哪怕不能改朝换代,也要给蒙族统治者一个狠狠的教训! 宁墨可能是和韩将军说了什么,让他重新制定了战略,并且和皇宫内里应外合,最后才将皇室一举拿下。 不过韩将军卸任后,并没有直接来道观。 而是走了不少山山水水。东南的海涯,西南的密谷,南方的密林。 直到韩将军也觉得倦了,想起来宁墨最后和他说的那句话,让他如果还是觉得放不下的话,可以来宁氏的道观。 就这样,韩将军一个四十多的大男人,成了十几岁秦潇月的师弟。韩将军虽然面色有些古怪,不过倒是没有反对。 只觉得不是徒弟就行。不然的话自己要被那帮兵崽子嘲笑死。 等到卢倾凇来拜师的时候,韩将军,现在已经叫桧清了,依旧是寡言少语,面色冷淡,没有说行还是不行。 倒是秦潇月看卢倾凇六根清净,灵台无垢,是难得的修道好苗子,最终做主将人收为徒弟。 对了,桧清如今的功力也不低,但是并未收徒,倒是秦潇月收了不少徒弟,一心想将小小的道观发扬光大。 每次秦潇月看到好苗子,都会让桧清先选。 现在的桧清已经生了华发,一身道袍穿在身上却是笔挺,行走之间步子还是又快又大。 有时候看到他的样子,秦潇月还会想,也许这几十年来的戎马生涯,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了吧。哪怕现在入了道,习惯也是改不了的。 不过桧清每次都摆摆手,面上一派冷淡。 “我不指望有徒弟给我养老送终,也不像你志向远大。” “来这道观,只想找个地方了此残生罢了。” 秦潇月习惯了桧清的冷言冷语,这人说话一板一眼,其实并无恶意,可能只是生性如此罢了。 但是她不一样,她还要收更多的徒弟呢。宁墨一天不回来,自己就要把道观守好一天。 要是一辈子不回来,那自己就培养出来接班人之后,亲自去找她。哪怕自己找不到,还有弟子,弟子的弟子呢... 好人应该活千年,宁墨做了那么多好事,一定会比自己活的久。 于是,秦潇月带着卢倾凇拜了师,在当年宁墨和她都用过的那块蒲团上。 三清像的金身坚固无比,没有了欺师灭祖还要扒老祖衣服的逆徒,想来三清的日子也过得顺遂多了。 檀香袅袅而起,秦潇月带着卢倾凇认认真真磕了三个头。喝了卢倾凇敬的茶,就算她入了师门了。 但每多一个弟子,秦潇月就会又回想起一遍。在小小客栈中,她对着一把桃木剑行礼的那天。 时间过去了很久,秦潇月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卢倾凇也已经成为了她最得意的弟子。 眼看着道观香火日益旺盛,自己没有辜负宁墨当年的嘱托,秦潇月也终于放下心来。 慢吞吞啃完一个鸡腿,秦潇月才拍板告诉卢倾凇,说自己要去云游了!以后这个道观,就正式交到她手里了。 哪怕卢倾凇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听到秦潇月说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突然,不过还是认真记下了师父的嘱托。 后来回想起来,那大概是自己进入师门这么多年以来,看到师父最轻松,最高兴的时候。 秦潇月云游了不少地方,有当年她和宁墨一起去过的,也有没去过的地方。当年的小客栈拆了,建成了道观;那家万瑞斋的生意倒是依旧红火;那家拍卖所如今成了专门的道法交流论坛。 但这些都不是秦潇月想找的,只是她想找的人偏偏怎么也找不到。 后来秦潇月也不找了。有时候,她看着天上的云,总觉得那像宁墨的衣襟;看着地上的草木,觉得特别像那把青铜剑;看着皎皎的明月,觉得像宁墨的罗盘;看着打闹的幼虎,觉得像宁墨救下来那只的后代... 天下万物,没有一个像她,却又仿佛都是她。 如今道观里只剩下卢倾凇一个大师父。桧清师父早已在十多年前仙逝,现在潇月师父又出去云游了。 不过他们两人的屋子,卢倾凇只是好端端地给留着。哪怕不住人,有时候也会进去坐坐。 桧清师父平时总是板着脸,别的弟子们都怕她,只有她不怕。她觉得桧清师父一身正气,不过是煞气重了些罢了。 偶尔桧清师父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和她说两句话。问问她俗世的父母,或者术法修炼得怎么样了。 有时候她胆子大,也会好奇桧清师父的故事,曾经大胆问过他,为什么不想修道,最后还是来了道观呢? 老了的桧清师父,整个人身上更为平和,平日里最爱坐在院子里的梨花树下,有时候烹茶,有时候枯坐,有时候一发呆就是一个下午。 听了她的问话,桧清师父并不为忤,只淡淡抬起眼来看了她一眼,不过也没有回答。 依旧安安静静喝着自己的茶。 卢倾凇走进桧清师父的屋子,摆设简单到可以称之为简陋。只有书桌上有几本书,几幅字。 由于风吹日久,书页已经渐渐泛黄。没想到被压在最底下的,是一本前朝史书。 想到桧清师父和蒙族的恩怨,卢倾凇也不由一笑,也许这是他虽已修道,却还不忘旧怨吧。 哪知道翻开书,书里还夹着一幅字。看纸张的磨损程度,似乎写的日子已经十分久远了。 但是被夹在书页最深处。可能这本史书日日被翻开,但这幅字却再也没被打开过,连折痕都是崭新的。 怀着几分好奇,卢倾凇轻轻打开。 桧清写这幅字的时候,大概已经来道观一段时间了。字迹中带着几分平心静气,但在字体的拐角之处,还有着金戈铁马的果决。 纸上寥寥几个字。 老来多健忘 唯不忘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