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灾情激变的灾民都是些完全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民,拿着榔头打顺风仗则无敌,但是要打逆风局,必败无疑。 哪怕是精锐,也只是青壮而已。 虽然三股势力中有不少全副武装的精兵,也跟着打过几场仗,但距离正规训练的士兵那就差远了。 远得不说,光是射箭,农民兵完全不会。 一个弓箭手,没有两三个月的训练是很难训练得出来的,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弓箭提供训练,骑兵就更不用说了。 张和贺兆龙都清楚。 只要发兵,这场仗就毫无悬念,但难就难在,必须要做到一战而定。 农民兵的能战之兵虽然少,总体却很庞大,三股势力的总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十五六万人,再加上还有些不敢造反的灾民,兖州的灾民数量达到了恐怖了三四十万人。 贼兵必须要一战消灭。 快速稳定住兖州的灾民才能算是彻底的胜利。 高强度训练了一个月的时间,三万人的大军总算是训练出来了,同时又招募了一万多人的备源兵留守军营训练。 三万大军中,一万为骑兵。 原本军营中的战马已经不足一万匹,战马被前任将军卖掉换钱了,此人已经被抄家斩首,家资全部送到贺兆龙手里变成了军饷,战马全部都是从北州调来良马,共有一万五千匹。 一万骑兵中,五千为正儿八经的作战骑兵,一人双骑。 其余为运动和探马,一人一骑,分在四个营中。 作战骑兵由金荃鸿率领。 浩浩荡荡的大军排着整齐的长队走出军营,朝着预定地点疾驰而去,为了保证作战的顺利,大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争取做到兵贵神速。 此时,以胡润祥为首的陈留贼兵盘踞在济阳城,前几日他们攻破济阳城,物资得到补充,陈留郡将率领五千人马远远跟在后面,不敢上前。 胡润祥不怕后面的追兵,准备暂时住在济阳城,同时命人打探兖州驻军大营的动向,在他看来,兖州驻军最先打的应该是盘踞在东郡城的甘尚宁。 其实,甘尚宁也害怕总督军的大军,时刻派人盯着。 同样,盘踞在定陶郡句阳城的何尚兵也在密切注意着驻在壤丘的兖州大营,也认为,新来的总督军会先打甘尚宁。 但贺兆龙却是个不按照套路出牌的人。 他先命令所有骑兵趁夜出发,以最快的速度杀向济阳城。胡润祥的探子来不及反应,更来不及回去禀报,金荃鸿的骑兵于两日后的凌晨出现在济阳城的城下。 五千骑兵,联合当地五千步兵,将济阳城围住。 等其他两方势力反应过来时,贺兆龙已经率领大军来到济阳城下,将济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围城后,贺兆龙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 城中的胡润祥完全没想到这个情况,人在城中坐,灾从天上来。 连忙向东郡的甘尚宁和句阳城的何尚兵发出求救信号,他们早就是联合好的。兖州驻军只有三万,他们联合起来,精兵足有五六万兵马,几乎是驻军的两倍。 只要合并,三面夹击,击败驻军,那他们就能在兖州横着走了。 甘尚宁和何尚兵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当即就命令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济阳城杀去。 东郡的甘尚宁想要支援济阳,就必须要过黄河。 得知甘尚宁动身后,贺兆龙当即命令金荃鸿率领三千骑兵绕路渡过黄河悄悄跟在甘尚宁大军的后面,自己又率领三千步兵带着火器,暗中藏在黄河的对岸等候。 其余兵马继续围城。 两日后,甘尚宁的大军抵达黄河岸边。 打造渡河船只。 次日,船只打造出三百余条,甘尚宁命令大军渡河,就当大军渡河至河中时,后方响起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金荃鸿率领骑兵从后方杀出。 甘尚宁大军只顾着前面完全没有想到后面跟着凶猛的骑兵,顿时就被杀得大乱。 无数的贼兵为了逃命纷纷跳入黄河逃命。 对岸,贺兆龙对面开打,立马命令火炮火枪同时开火,响声震天。 甘尚宁的大军立即失去了指挥,乱作一团。 经过一下午的大战。 贼兵不是被杀就是被淹死在黄河中,随军奔走的妇孺老幼全部蹲在地上抱头投降。 甘尚宁因船翻入水,被淹死。 贺兆龙命人打捞出甘尚宁的尸体,斩其头颅,送往京城。 随后命令当地军看守押送俘虏,自己又率领兵马朝着定陶走去,准备从后面夹击何尚兵。 何尚兵却不是个傻子。 当他得知甘尚宁的大军被全歼后,就知道这是围魏救赵之计。 于是,大军在冤句城停下来。 冤句城在济阳城的东北侧,两城之间隔着济水河,相距有七十里左右。 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官兵围困,何尚兵将大军分为两股,在冤句城外济水河的对岸扎营,形成掎角之势,控制这段河水。 贺兆龙杀到冤句城时,就看到了这种情况。 济阳城和冤句城可以形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打个配合,三方形成近乎等腰三角形之势,可以打配合。 “没想到这个何尚兵还有些才能,”金荃鸿见这个情况,笑了一声,“不过,还是太嫩了。” 贺兆龙笑了笑,问:“有什么破绽,说来听听。” 金荃鸿笑着说:“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辎重粮草。虽然他们从各地富豪手里抢夺了不少粮草,但他们拖家带口的,粮草消耗非常大,靠流动性才能活,如今被我们困住,就算是有犄角之势,跟等死有什么区别?” 贺兆龙笑着点点头。 随后,贺兆龙命令当地军配合,将三方包围,断了他们的出路,只需要守着等他们断粮即可。 同时命人喊话投降。 凡是投降的都给予优惠待遇,不追究民变之错,还会发粮,并通告里面的贼兵,南方的粮草已经送到兖州。 这招非常的灵。 百姓造反就是因为没粮逼的,现在有了粮食,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罪造反? 但甘尚宁和何尚兵不同意。 因为他们清楚,别人可以逃可以免罪,他们是必死无疑的,就逼迫所有人不许投降,并告知手下,官兵是骗人的,要是有粮早就调来了,不会等这么久了。 他们哪里懂得官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