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杀了不更好?
涅礼依旧一脸平静:“乙室部誓死效忠可汗陛下!” “你完全不顾及乙室部将士的情感?” “遇折可汗与北齐结交,必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不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我涅礼无条件服从。” 杜蘅笑了笑:“看来你还真是油盐不进。” 我尼玛,这么难搞吗? 如果前世的史料记载无误,涅礼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如今这种做派,只是担心遇折的势力而已。 不逼他一把,他是不会表露心迹的。 “我一片诚心想与阁下结交,阁下似乎对我并不信任,既然如此,咱们也不必多说什么了。”杜蘅转身要走。 涅礼喝道:“且慢!” “如何?” “小女现在何处?” “我说了,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涅礼脸上掠过一抹杀意:“南梁使者,我这儿有五百精锐,杀你们这些人,自认还是绰绰有余的。” “海兰珠的领地,连同奴隶,一千多人,现在都在我手里,你觉得五百人能奈我何?” 涅礼心头一惊,现在窝儿马身边就带了一百人左右。 但海兰珠领地一千多人都被拿下了,莫非还有埋伏? 想着,涅礼不由朝着四周看去。 确实,让他看到了一些人影,潜伏在不远处的几个帐篷之内,其实这些人也就一百多人,但没完全暴露出来,难免让人心疑。 这是杜蘅的疑兵之计,迫使涅礼不敢动手。 因为能把一千多人吃下,按照常规的想法,至少也得三到五倍的兵力,如果遇到对手疯狂抵抗,也未必能搞得定。 “这儿可是乙室部的地盘,只要我派人去传信,便能从左右两营调动上万兵力。” 杜蘅轻轻一笑:“正好,你多调一些兵马过来,否则就凭你这五百人,未必能够抵挡得住遇折可汗的讨伐大军。” “这话说的可笑,我对遇折可汗忠心耿耿,他为何要讨伐我?” “因为他不相信你,同时也忌惮你们乙室部,他想与北齐结交,第一个要干掉的就是你,这也是北齐给他封王的条件。” “胡说八道!” “我从你们契丹的王城而来,我手下的人打听到的消息,否则你以为我为什么要从王城出逃,跑到乙室部与你们结交?”杜蘅故意以一种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他。 但是涅礼还是很克制的住,冷笑道:“我与北齐对阵多年,我也知道你们汉人的兵法,这就是你的离间计!” 说话之间,几个穿着契丹服饰的花奴来到杜蘅身边,低语道:“尊使,前方二十里,发现了大批契丹骑兵。” 杜蘅挥了挥手,先让花奴退下,侧目淡然的看着涅礼:“二十里外,讨伐大军将至,阁下早做准备吧。” 涅礼回头看了一眼,由于草原没有高山阻挡视野,大军在二十里外聚集成为一个移动的黑点,涅礼也能清楚的看到。 “呵呵,狡诈的南梁人,你在故弄玄虚!” “既然你不信,那你就在这儿等死吧。” 杜蘅没有多言,飞身上马:“撤!” 胡铁儿心中一急,把手一挥:“放箭!” 无数箭矢朝着杜蘅身后射来,与此同时,怒海带的吐蕃士兵,躲在涅礼行驾两边,也开始放出了箭矢。 窝儿马手下被射下了十几个人,涅礼那边也被射下了十几个人。 两边倒算是扯平了。 杜蘅回头怒视:“涅礼,你想让你女儿死吗?还有这领地一千多人,都会为她陪葬!” 涅礼连忙阻止胡铁儿,盯着杜蘅:“你最好保证海兰珠的安全,否则你走不出契丹!” “你能活着逃出讨伐大军的围杀再说吧!”杜蘅冷笑一声,策马而去。 窝儿马等人跟在杜蘅身后,接着许安、怒海等人相继跟了上去。 胡铁儿吃了一惊:“夷离堇,他们根本没那么多人。” “这么点人,怎么拿下海兰珠投下一千多人?”涅礼看着跟随杜蘅身边的人,满打满算,不过三百人。 胡铁儿问道:“要不要去追?” “恐有埋伏。”涅礼始终不敢相信,三百人能吃掉一千多人,而且领地之上,也没有任何拼杀的痕迹。 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海兰珠手下一千多人,是喝醉了被杜蘅擒拿的。 契丹人从小开始饮酒,酒量远比汉人要高,这个时代的酒度数很低,不喝个十几斤,你都不会醉倒。 何况,这么多人不可能同时醉倒。 所以涅礼很怀疑杜蘅是怎么做到的,让这一千多人消失的无影无踪。 …… 杜蘅往西撤西海兰珠的领地。 许安回头没见涅礼派人追来,问道:“杜兄,咱们真的不管涅礼?” “这老小子喜欢装,那就让他继续装。” “据打探的花奴回报,对方至少三千骑兵,涅礼身边就算都是精锐,也就五百人。” “突围应该没问题了。三天之前才把沙比尔放走,讨伐大军这么快就来了,想必是品部的骑兵,他们与王城的禁卫军,战斗力还是稍逊一筹的。” 元嘉策马来到杜蘅身边:“那咱们要做什么?” “坐山观虎斗。” “你就不怕涅礼死于阵中?” 杜蘅笑了笑:“毕竟是夷离堇,一般来说也就生擒。” “遇折此人残暴无行,而且一直想要打压乙室部,很难说会不会杀了涅礼。” “杀了不更好?” 元嘉:“……”这家伙果然……一点人性都没有。 但是话又说回来,战争本身就是没有人性的。 一具具鲜活的生命,一旦上了战场,那就是杀人的机器,不论出于哪种目的。 而对杜蘅而言,不论是涅礼,还是乙室部,都是他为了达成目的的工具,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只有利弊得失,才能将他们绑在一起。 至于情义……大家初次见面,又不是很熟,谈情义多冒昧啊。 纵观历史,契丹人两面三刀,一会儿依附唐朝,一会儿依附突厥。 唐末局势发生变化,契丹那位建立辽国的阿保机,本与晋王李克用结盟,结果看中了朱温对他的册封,毫不犹豫的背刺了李克用。 李克用死前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让他报三个仇,一个世仇朱温,二是刘仁恭的燕国,三就是契丹。 是谓晋王三矢的典故。 这个时候的契丹汉化并不严重,根本不讲中原那一套,到了宋朝,开始的时候也是打打打,但老赵家养了一群老六,打不过就开始宣传和平。 契丹人打了几百年,估计也打累了,觉得汉人说的有道理,于是达成了澶渊之盟,逐渐学习汉人的文明,脾气也就越来越温顺了,两国换来一百二十年的和平,结果被老赵家出了一个艺术家,艺术家的思维一般都很抽象的,趁着契丹和金人起冲突,联合金人也给契丹来了一次背刺。 契丹灭了之后,七年之后,就是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