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兴汉

第225章 谋划三辅太史慈

三国:兴汉 红落 3541 2024-04-18 20:52
   “黎阳!”   荀谌、逄纪、郭嘉、邴原、管贡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接着或是思索,或是点头。   许攸此人,嘴是毒了点,但计谋和眼光确实不差。   黎阳地处太行山和中原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黄河,西依清河水。   是出入中原,沟通南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黎阳?”   袁绍顺着冰龙一般的黄河,向西看去。   他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和曹操将围绕黎阳展开一场决定大势的战斗。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置县黎阳。   曹操看到黎阳的重要性,于是在黎阳兴建防备,准备作为对付袁绍的桥头堡。   谁知道刘备趁机反叛,打乱了曹操的布置。   为了避免双面作战,曹操只得率领大军极速前往徐州,击败刘备。   而这个桥头堡也就被袁绍趁机夺下,成为袁绍进攻曹操的中转基地。   接着袁绍渡过黄河,虽然在白马、延津吃了败仗,但战略意图却已达到,直接推到曹操的最后一道防线——官渡。   后来袁绍战败,也是第一时间逃回黎阳。   到了黎阳,袁绍也就稳住了局面。   随后,袁绍病死,曹操和袁谭袁尚又围绕着黎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战。   黎阳战败后,袁谭袁尚就只能逃回邺城,自此彻底失去和曹操争雄的主动权。   ......   当然,此时驻扎黎阳的好处,是可以与武城成一个半包围圈,形成对河内郡北部的战略包围态度。   “韩冀州此前重兵于清河国等地,未必会同意我们出兵武城吧,毕竟武城与邺城不过数里。”   华歆思索道。   荀谌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天子要动兵,冀州肯定是重中之重。   朱儁已经被调回雒阳,接下来,可能会有重臣大军到河内郡。   幽州牧刘虞虽和我们交好,但此事未必会站在我们这边。”   逄(pang,非逢)纪点点头,道:“以我之见,刘幽州当以观望为主,不过难保天子不派使者督促。   更何况公孙瓒一向有大志,定会有所动作。”   袁绍点点头,道:“必须要派一支使者去幽州,一定要稳住刘虞和公孙瓒。”   这时,许攸又建议道:“可联络黑山贼张燕与匈奴人,封锁道路,沿途截杀暴君的使者。”   袁绍点点头,思索一番,道:“善。”   然而他看向众人,道:“这些都是守成之策,难免有些被动,诸位还有良策,可主动出击。   如此有进,有退,方可保完全。”   闻言,众人纷纷开始思索,或是皱着眉头,或是掐着胡子。   这时,袁绍的目光落到郭嘉的身上。   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人,又是庶生子,他能做到今天的地步,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袁隗在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天下清流的领袖,诛杀宦官的先锋官。   无论是能力还是名声,都远远胜过其他袁家二代。   而他擅长的不仅有谋略、眼光,还有制衡。   原本的历史上,他带着汝颍派系来到冀州,用汝颍系制衡冀州系。   但同时,他在汝颍系内部,相互制衡。   冀州派系里同样如此。   之前谋主是荀谌,但他也重用郭图,用来制衡荀谌。   如今没有了郭图,他又开始准备重用郭嘉。   这个说难听的叫制衡麾下,避免一家独大。   说好听点,也叫雨润均沾,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   注意到袁绍的目光,年轻的郭嘉灵光一闪,开口道:“既然暴君会用使者,乱我等后方。   那我等为何不能想方设法,扰乱暴君的后方呢?”   这话一出,脑子飞快的许攸立马进言道:“本初,韩约韩文约也是我们的好友啊。   可行书一封,使剑客入凉州,约他攻打陈仓。”   本初?   袁绍微微愣住,随即哑然失笑,道:“韩约已经改名叫韩遂了,这一来一去虽然太过遥远,但也可以遥相呼应。   若是能在司州引起叛乱,则更能让暴君前后失据。”   郭嘉进言道:“我听闻暴君垦辟上林苑,三辅豪族无不怨言满腹。   又使三辅士孙瑞等,杀河东豪族数十家,若能将之串联,则可扰乱地方。”   这时,见被抢了风头的许攸,大脑飞速的运转,道:“三辅妖道骆曜,隐于蓝田谷中,有众数万,若能与其勾连,则三辅必乱。”   华歆否定道:“骆曜与张角不同,张角求变,他只求生,素来教民众隐匿之法,又岂会有变。   他若有野心,白波谷之乱时,就要南北呼应,怎么又会一直隐匿呢?”   “此一时,彼一时也。”   被郭嘉打开思路后,众人的思路如泉水一般。   逄纪开口道:“如今暴君在三辅屯田,流民皆去依附,如此一来,骆曜也就失去了根基。   我们只要稍加挑拨,许以重利,其必然谋动。”   这时,袁绍的目光已经转到了荀谌这里。   荀谌开口道“钟繇颇有才干。   任一乱起,他都能够平定。   但韩遂遥相呼应,三辅豪族群起,骆曜叛乱,如此三番同起,其必然只能求援于雒阳。   则暴君必然调兵回转,如此我们趁势进攻,定能攻陷雒阳。”   “妙是妙,但何人为使者去经营三辅呢?   此人必然要是善于机变的干才,而且要颇有勇武,最好能擅长骑射。”   袁绍眉头深深的皱起,不过目光却更多的落在青州派系的身上。   既然计策是汝颍派系出的,那么执行者一定要是青州派系的人。   如此,这个事情的功劳,才是双方都有。   注意到袁绍的目光,一些人自然心领神会。   聪明人,自然会很快熟悉领导的处事风格。   八厨之一的王章,开口道:“明公,我麾下有一人,可担此职,只不过他原是一名罪人,在外逃难。”   “哈哈哈哈哈!”   袁绍大笑起来,“大赦都几次了,王兄如此说,岂不是小瞧我袁本初的胸襟了,敢问壮士姓名。”   王章道:“此人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且擅长骑术。颇知路。   年少时好学不倦,曾担东莱郡奏曹史。   后因郡守与刺史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刺史奏章已发。   郡守求使者,太史慈慨然应允,快马至雒阳,于公车门前等候刺史使者。   见人而假以雒阳口音扮作公车司马麾下,询问奏章是否安然无恙,刺史使者不能识破,便把奏章拿出。   太史慈趁机刀劈奏章,又挟持州吏到车中,好言相劝,说以利弊。   州吏被其说服,两人遂逃亡。   然则太史慈却又返回雒阳,把郡守的奏章奉到公车司马处。   以此,只见郡守奏章,而不见刺史奏章,刺史也就被苛责,而郡守安然矣。”   袁绍闻言,大喜道:“这正是我需要的良才干将啊,不知太史子义现在何处?”   王章道:“后刺史见责,太史慈为不使郡守为难,故避难于辽东。   明公到了青州招兵,我可怜他的才能干练,便使人邀请其回转,如今正在我麾下,为军侯。”   “快请太史子义来,我当表其为三辅中郎将,以勾连三辅豪族和骆曜,以成大事!”   袁绍喜不自胜,这真是瞌睡了来枕头。   王章所言,可见太史慈的机变与辩才,而且弓马娴熟,不正是此行的最好选择么?   能说会道,就能忽悠人。   弓马娴熟,一路畅通,说不过就打,打不过还可以跑......   原本的历史上,有一个同样的人才,被袁绍所器重。   那就是刘备刘玄德。   官渡之战时,刘备两次从袁绍这边穿过曹操的腹地,来到曹操的大后方。   在汝南一块勾连袁氏的本土势力和黄巾贼寇,扰乱曹操的后方。   第一次没有成功,回去了。   但第二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还斩杀了蔡阳。   只不过袁绍官渡败的太突然,否则的话,刘备还有更多表现的空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