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砰!” 八月中旬,当朝廷已经决定征调更多兵马与朱棣父子决战时,朱高煦却没有继续逗留辽西,而是在留下陈亨与陈懋、孟章、徐晟等人后,便带着百余骑向辽南赶去。 经过几日的奔波,他最终赶在八月十四这一日抵达了金州。 曾经充满肃杀的金州在经历过战事后,反倒变得繁华了起来。 来自吉林的上千工匠抵达金州,在这里扩建船厂,炮制由渤海军从北边山区拉来的树木。 相比较砍倒树木,滚入松江就能轻松获取木料的吉林船厂不同,金州船厂的木料需要从一百二十余里以外的山区中拉出,然后在山区脚下的烤场内烘烤炮制。 待到其水份被烤的差不多,便会通过十六轮的大马车拉动,在八匹挽马的拉拽下,缓慢抵达金州船厂。 由于距离拿下金州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因此当朱高煦抵达金州船厂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在这里看到上百根一人合抱的木料。 “这些木料,能制作多少艘战船,多少艘马船?” 站在人声鼎沸的船厂内,朱高煦询问着负责此地的刘船工与王船工。 对于这个问题,经验更为老道的刘船工用手摸了摸木料仓内的木料,随后才开口道: “这些木料制作马船没有问题,足够制作二千料的五艘马船,可以一次性运送四千石粮食或者五百兵卒。” “只是若要用来建造战船,还得继续阴干三个月左右,好在金州的气温比吉林高,大海不至于会结冰无法出港,因此不会耽搁试船的问题。” “这些木料若是阴干三个月,便可用来制作二千料战船五艘。” “北边烤场已经步入正轨,现在王都指挥使那边,每日都能带着弟兄给船厂运来三十根木料,差不多就是一艘二千料马船、战船所需的木料。” 刘船工说着这一切,朱高煦也询问道:“这船,能否再建造大一些?” 朱高煦记得清楚,宝船虽然没有所谓的万料广大,但也有五千料大,排水量两千余吨。 虽说这是朱棣让人研究数年的结果,但眼下吉林船厂的船工们也经过数年钻营,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二千料。 “可以尝试三千料。”刘船工小心翼翼的开口,显然这是保守的态度。 不过对于他的话,朱高煦却摇头:“你们都是我的臣民,我不会随意惩处你们。” “你说三千料,那便造三千料的马船与战船试试,若是能弄出四千料、五千料,我也十分高兴,会令人犒赏参与设计建造的船工们,师傅赏钱十贯,船工一贯。” “臣谨记。”刘船工与王船工作揖应下,朱高煦也最后看了一眼木料仓,随后走出了金州船厂。 不多时,他骑马前往了金州城的指挥使衙门,一路上可以看到金州百姓们都喜气洋洋。 在城外的百姓忙着开荒,在城内的百姓则是做着些食品、手工类的小生意。 渤海军虽然是多民族混合的军队,但渤海军的军纪没得说。 朱高煦的《练兵实录》中,开篇 “老百姓又不要求你耕种担作,养你一年,也不过指望你打几个胜仗。你不肯尽力杀贼保护他,反而举刀对准他们劫掠,那养你又有什么用!” 除了这种开篇的话外,后世所用的《军纪》更是渤海军要日常背诵的东西。 朱高煦教他们识字,明道理,就是为了想要训练出一支不仅仅会打胜仗的军队,还要求他们会“打败仗”。 古往今来许多精兵都会打胜仗,因此一路高歌猛进时,常常会遵守道德纪律。 可一旦打了败仗,他们便会慢慢成为劫掠百姓的贼兵。 所谓官兵狠过匪兵并不只是玩笑话,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因此即便是败退,朱高煦也绝不准许有人空手拿百姓的东西,但凡有这样的人,朱高煦一概处死。 从吉林南下的路上,朱高煦便处死过几个小偷小摸的兵卒,为的就是整肃军纪,让他们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所以到了金州城时,能走到这里的兵卒,已经是经过重重考验的兵卒了。 朱高煦给他们开的军饷足够高,他们没有买不起的东西,都严格按照《军纪》来为人处世。 他们的到来,没有给金州带来灾祸,反而带来了繁荣。 尽管山东断绝了前往金州的航道,可商人都是逐利的,朱高煦来到金州城内后,便看到了许多商人。 “这些商人,他们都是从山东来的?” 朱高煦骑在马背上,看着道路上的商贾们询问着一旁的崔均,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郑峻与渤海的十余骑兵。 “也有从朝鲜来的,眼下战事频发,走私的商贾也不在少数。” 崔均解释着,同时还说道:“这一个月来,仅是做生意,金州便买到了三千余石粮食,虽然不多,但也足够金州军民吃个几日。” “倒是不错。”朱高煦点头表示赞许,随后顺着道路来到了金州指挥使衙门。 他翻身下马,带着崔均便走了进去,自己坐在主位的同时,目光也看向了郑峻。 “傅让在信中有提及过你,崔均表你为金州指挥使,这点我是认可的,我知道你的能力不止如此,但能否继续向上爬,还得看你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 郑峻没想到朱高煦会给出自己那么高的评价,要知道三个月前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官,如今才三个月过去,他便一口气从正六品的百户官,跳到了正三品的卫指挥使。 手下的人也从原来的百来人,变成了现在的三千人。 他这几个月还在适应和学习如何带兵三千,可眼下渤海郡王却对他如此夸赞,郑峻心中备受鼓舞。 “殿下放心,末将会用战功来回应您的!” 郑峻没有读过书,因为没有那个资格和家境,因此说话有些粗鄙。 崔均担心他说的朱高煦不高兴,因此站出来打圆场道:“郑指挥使挺好的,就是自小没书读,说话有些问题,殿下您别在意。” “这有什么可在意的?”朱高煦爽朗一笑,示意郑峻起身的同时,也开口郑重道: “卫所的子弟没有书读,这是我大明的失败。” “吉林城那边眼下十七万百姓,有三万孩童都得以上了卫学,进而掌握知识,这是我最为高兴的事情。” “你们之前是没机会读书,日后等吉林城的那些孩童长成,我便让他们南下教导各处子弟读书写字,不再让你们的遗憾出现在下一代人身上。” “只不过以后这内地就没有卫学了,有的只有学校。” 朱高煦无意间透露出一个信息,同时也对崔均等人开口道:“稍许你叫王义过来,” “是!”崔均点头,然后带着郑峻离开了衙门。 朱高煦见他们离开,也自己研墨提笔,拿出一本空白文册书写。 辽东眼下已经有百万人口,其中有九成是汉民,一成是女真百姓。 以当下的人口数量,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布政使司,除了粮食以外,其它地方没有必要再依托山东。 因此对于辽东二十五卫,朱高煦准备将其改设为府县,其中许多名字太长且复杂的地名都要更改。 例如辽西那一块就名字复杂,因此朱高煦根据前世记忆,将广宁中卫、广宁中屯卫、广宁前屯卫、广宁前卫等卫所纷纷更改了名字。 对于没有必要改的,他也就没有继续更改。 在结束之后,整个辽东被设为定辽府、金州府、辽阳府、沈阳府、广宁府、宁远府等六个府。 宁远府治所宁远县,下辖山海县、绥中县、松山县。 广宁府治所广宁县,下辖锦州县、义州县。 沈阳府治所沈阳县,下辖铁岭县、开原县(三万卫)、韩州县、抚顺县、蒲河县。 辽阳府治所辽阳县,下辖鞍山、辽中、海州三县。 金州府则是治所金州,下辖复州县、盖州县、旅顺县。 这五个府合计二十一个县,其中鞍山、辽中、旅顺、韩州四地要么是驿站、要么是千户所,都属于新设和扩编的县城,朱高煦将会把大宁移民安排在这些地方,专设新县。 当然,除了这五个府外,朱高煦在意的还有定辽府。 他准备把定辽府的治所放在刘真所在的九连城,将九连城更改为定辽县,随后在金州前往九连城路上的这一路设置大概两个县,随后又在日后的建州一带设置一个县用来招抚女真人。 整体规划下来,辽东一共六个府,二十五个县。 为了方便设置,朱高煦还手绘了辽东地图,并将每个县的位置都画了上去,并写下了其定位和发展。 如眼下只是一个驿站的鞍山,其主要经济方向无非就是挖掘铁矿,制作成铁锭。 当然,除了这种有明显资源的县城外,其余县城还是依旧正常的发展农业经济,只是附带着会修建水泥场,以保证本县的水利设施有足够的水泥可以修建。 按照朱高煦的计划,只要舍得投入,并且推广育苗田,那大概七年左右,辽东就会成为北平的一个小粮仓。 不过这个舍得投入的前提是,每年承受四百万石的投入,几乎等同大明巅峰时期7%的财政收入。 可是只要这个目标达成,那北平就可以作为都城,而东北也将成为可以自给自足的小粮仓,成为明军从东北向漠北进军的桥头堡。 这一切对于朱高煦来说都是值得的,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打赢靖难之役,并利用靖难之役清理一批乡绅,从他们手中获取资源来发展辽东。 他这般想着,一名百户官也走进了衙门内。 他与许多兵卒不同,他没有渤海兵卒那虎背熊腰的模样,反而十分消瘦,但这十分贴合他正在执行的任务。 “殿下,胡指挥使已经在登、莱二州落下根脚了。” 当这名百户官作揖开口,其身份也就不用赘述。 当初选择向朱高煦投诚的胡纶被朱高煦任命为西厂指挥使,然而从渤海起兵到现在,他基本没有露过面,西厂也没有给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这一切并不是朱高煦遗忘了胡纶,而是他早早将胡纶安插进了杨彬的商队中,让他带人南下登州,在登莱一带为自己日后登陆做准备。 这才过去不到半年时间,朱高煦很好奇胡纶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消息。 他接过那百户官递来的情报,只是略微一看,眉头就皱在了一起。 胡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居然拿到了南京刚刚下发的指令。 耿炳文驻守真定、河间,扼守山西关隘,继续保持南军的地理优势。 登莱水师出兵,准备援救辽西的吴昇与刘嵩、吴寿安。 长江水师北上,两广水师也被北调,两支水师的统帅是陈瑄。 除此之外,还有从西南调兵的举动,以及耿炳文麾下大致有哪些将领。 这情报如此详细,朱高煦只是大致看了看,便判定了胡纶兴许是拉拢到了锦衣卫内官职不低的人,不然不可能掌握如此精确的情报。 此外,胡纶也说了燕军和渤海内部依旧有一些锦衣卫,他们虽然官职不大,但能将许多基础的消息传递给朝廷,例如眼下燕军和渤海军合计是十七万大军,粮食数额足够吃半年。 此外,还有各军的一些基本情报也有出现,除了神机营和女真八卫的情报没有泄露,其它情报都大致泄露了一些。 “爷爷……” 将情报看到如此,朱高煦目光复杂,他很清楚这是老朱生前的手笔,因为朱允炆不可能把锦衣卫利用到这种地步。 “这份情报,让人带给我父亲。” 朱高煦将情报放在桌上,交代的同时,脑中也不断分析战局。 显然,眼下耿炳文军团在将领素质上,比历史上下降了太多,原因无非就是太多优秀将领被牵制在了西南。 历史上耿炳文应该是和顾成这种两次百人斩的猛将配搭,而顾成被朱棣俘虏后,虽然经过朱棣的劝说而投降,但他只负责守城,不负责进攻。 北平城之所以能抗住李景隆几十万大军的猛攻,这可不是不善军事的朱高炽能打出来的,而是顾成的功劳。 现在顾成不在耿炳文军中,北平没有了他,那还能守住吗? 朱高煦起身渡步,同时也对朱允炆北派的三支水师感到头痛。 就他从朝廷《邸报》和五军都督府《塘报》之中获得的消息来看,老朱在洪武二十九年后就没有让人下令造过战船。 在此之前造的战船,分别是两千料七十艘战船,以及一千五百料五十艘,还有两千料马船一百二十艘。 这些战船加上原本三支水师的战船,仅战船的吨位就超过了十五万吨。 如果将全世界的所有海军和水师拉在一起,恐怕都会遭遇明军这三支水师的碾压式打击,更别谈自己了。 自己要渡海登州,必须要提前拿下皇城诸岛,然后消灭这三支水师。 面对它们,没有水师将领的自己很难取胜,唯一能取胜的地方就是火炮。 只要有足够的舰炮,那他完全可以用十艘船打出明军一百艘船的火力。 明军战船的火炮配置自己了然于胸,他们却不了解自己火炮的威力和数量,这是自己能利用的优点。 想到这里,朱高煦坐回了位置上,又将思绪放到了陆地上。 对于耿炳文麾下军队,朱高煦为数不多担心的只有三支,一支是在京的上十六卫和听操豹韬卫和河州卫。 前者十六卫的子弟都是出自淮西,而淮西兵的强悍朱高煦深有体会。 别不说,他最开始北上吉林,率兵奇袭西阳哈的兵卒中,最为骁勇的便是傅让、林粟、孟章等淮西兵。 十六卫淮西子弟兵,数量有近九万人,这支精锐军团就是历史上朱棣南下时遭遇到的最强兵团。 燕军骑兵三次贯穿淮西兵团,结果淮西兵团硬是能重新结阵,把朱棣打得坠马剑折,如果不是朱高煦和张玉先后救他,恐怕朱棣就要泯然阵中了。 除了十六卫外,朱高煦次而忌惮的,便是在京听操的豹韬卫和河州卫精骑了。 那七千精骑的骁勇程度不下于六千渤海精骑,有他们在阵,加上合适的骑将,朱高煦就需要时刻警惕被突袭和切断粮道这两种可能。 这两部兵马,是大明最能打的兵团,其次便是朱高煦次而担心的西南兵团。 西南兵团并不全是西南高原山地出生的西南兵,更多是从江南迁往云南的江南兵。 他们可以打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也可以十营两淮水网,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朱高煦从情报中获得了一个致命消息。 “沐春……” 朱高煦低语这个名字,倍觉头疼。 同样是三代子弟,但沐春毫无疑问是三代子弟 历史上沐春在去年九月便病逝了,而眼下他还活得好好的,并且正值一个人的巅峰。 如果朱允炆让沐春接替耿炳文,朱高煦不确定自己能否击败沐春,因为他并不熟悉沐春,而沐春却可以通过五军都督府之前库存的渤海塘报来了解自己。 沐春的能力不用多说,他已经在现在的麓川之战中展现了带兵五万,并且能规划各支兵马穿插包围和歼灭,历史上能在云南打出这种效果的人,只有诸葛亮、傅友德和沐英三个人,算上他就是 当然,更重要的是,沐春和何福这群眼下的西南将领与麾下西南兵团,本质上都是江淮人,并不是从小就生长在西南山地环境下的人。 其中典型的,例如像王瑄的父亲王兆便是当初徐达北征兵团的一员,然后因为云南空虚而被老朱集体调往云南驻守。 比起西南的原始森林,其实他们更擅长在平原作战,例如历史上何福就是带着西南兵团与燕军在平原交手,两次打平。 这两次交手,朱棣麾下擅长平原作战的燕军并没能在西南军团手上讨到便宜,最后还是靠朱棣发现西南军团缺少马匹,因此发挥骑兵优势,连续四次高机动性迂回来进行战术欺骗,最后成功离析西南兵团和淮西兵团,并抓住战机一举击溃。 何福都能如此,更不用说自十七岁起,便跟随傅友德、沐英出征西北,又随军征伐云南、江西的沐春了。 沐春毕竟是二十五岁便已经在西北、中原、江西、西南等地积功,被拔擢为后军都督府佥事的存在。 放眼整个明初,除了李文忠和朱文正、沐英、朱棣外,还未有人能在这般年纪展露这般才干。 一想到沐春的能力,朱高煦就后悔了起来。 虽然他不知道沐春为什么能活到现在,但他的潜意识告诉他,这件事兴许与王瑄有关,因为他只告诉过王瑄要如何预防热带雨林之中的瘴气,以及解救的办法,还有走出热带雨林后需要怎么做才不会染上后遗症。 沐春兴许就是靠着王瑄的办法,才侥幸活了下来。 “王瑄,你这憨货……” 朱高煦忍不住埋怨了一句王瑄,心里也渐渐急迫了起来。 历史上耿炳文能被朱棣击败,其手下将领素质不行是一个因素,可如果把顾成和瞿能都调给了他,外加上陈瑄率领的水师,恐怕便是朱棣也会打得十分艰难。 “得在他们到来前,提前击溃耿炳文才行……” 朱高煦眼下需要时间,击溃耿炳文无疑是延长决战时间的最好选择。 拥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一个人,还有身处北平的朱棣。 姚广孝的情报比胡纶收集的更为全面,因此朱棣提前朱高煦一步就获知了南军的动向。 不仅如此,他还清楚平安率领杨松、潘忠等人前往了雄县。 坐在燕府的承运殿内,朱棣沉默着扫视眼前的将领,再没有了此前因为如何抉择朱高炽与朱高煦时的犹豫,只剩下了专属燕王的果毅。 他的目光扫视着诸将,从张玉到朱能、再到丘福、张武、孟善……最后放到了带着一万步卒来听他节制的房宽身上。 “老二派来的兵卒少了些,但却已经足够了。” “房宽,我命你率所部驻守永平府,防备山海关的吴寿安。” “末将领命!” “孟善,你率兵一万驻守居庸关,若是房昭前来,不必理会他,固守便可。” “末将领命!” “高炽、郑亨,我命你们率兵两万驻守北平,随时支援永平和居庸关!” “末将(儿臣)领命!” 朱棣选好了驻守的人,也留下了四万兵马保护北平重要之地,他没有再用那滑稽的“俺”来作为自称,而是用了多年未用的“我”,可见他有多重视这一场战役。 “张玉、丘福、朱能,你们率兵,与我南下破耿炳文。” 朱棣缓缓起身,可面对他的安排,丘福却迟疑道:“殿下,眼下耿炳文已经有二十万人,再过几日便是二十三万了,可我们只有四万可调动之兵。” “四万……”对于他的迟疑,朱棣却抬起了下巴,不似平日的憨厚,反而多了些桀骜,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他冒着大雪奔袭千里,迫降北元太尉乃儿不的那一刻:“四万已经足够了!” “我就是要趁着南边的四万援军还没到,用四万人从正面击败他的那二十万大军。” 他拔出腰间宝剑,咬紧牙关直视剑锋: “南军不破,势必不还!” 稍许再制作《辽东布政使司图》发到彩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