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你们怕烫吗?
周志有点不耐烦,没有吭声,但是他心里也清楚,不少属下找同事抱怨过了,还有前一日到的那群人启程前话里话外都是: “这都在客栈等一日了,路上赶路是不是能快些,俺们也想赶紧到地方安顿下来呢。” 还有一家后台比较硬的,这位是京都一位三品官的亲属,那家的老爷都没出面,管家就冲着他们两个颐指气使的表示: “咋还有推板车的,现在什么人都能混进大红牌队伍了?这一路上还要迁就他们,俺们买马车代步的意义何在?” 倒是,昨日和沈家村一起来的有几家寻思着,别门缝里看人,说不定人家后台也不简单呢? 中午停下来一会,安排大伙方便一下,也稍微休整休整。 那位管家又过来了,冲着两位领队呵斥:“不晓得你们咋回事儿,方便完了就赶路呗,咋还要休整耽误功夫?” 另一位领队陪笑着点头,差不多了,马上启程。 周志是寻思,他让队伍稍微停停,就能让沈知秋他们那伙推车的人歇口气。 但看同伴的态度,以及这位先前到客栈的几户人家的态度,往后怕是不好办啊! 倒是员外爷家,在休息时下了牛车,手里拎着一个包袱,里面是刚热好的煮鸡蛋。 这鸡蛋也是出发前在客栈买的,孟老太太拉着花老太:“你可别和我们再推脱,让娃子上牛车你们不肯,这鸡蛋再不收下就是真不把我们当自己人了。” 孟员外爷也和沈太爷说:“叔啊,我叫您老一声叔,以后咱们接触的日子长着,可别推脱,让小娃子们都吃,也算是俺们一份心意。” 回头太爷就跟大家伙交代:“路上看着谁家有事儿,咱们人多能帮把手的就帮把手,都是老乡,走到哪里也是老乡亲。” 大伙还都挺高兴的,七嘴八舌的说:“中,阿爷放心吧,俺们没别的就有一把子力气。” “晓得了阿爷,能一路同行也是缘分,放心吧!” 沈知秋望着这些乐观又实在的人,哎!还想着给人搭把手呢! 前面估计除了个别的几家,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对他们存在不满。 沈呦呦也在李静舒耳边小声说:“娘,看着吧,咱们早晚得分帮。” 李静舒点了点头,没有吭声,主要这事儿也是没办法? 跟不上人家的速度,分帮就分帮吧,咱也是实在买不起那么贵的牲口, 虽然还有些钱财傍身,但是花了那老些钱买牲口,估计还没到落脚点他们就得饿肚子。 更何况以后安家落户有的是用银子的地方。 再说,他们这么多人,得买多少牲口。 就是最便宜的老牛,五十两一头,他们就是再怎么挤着,也得买三四十头吧? 那就快两千两了,当初在城门口,都没动用的钱,花在这上面,咋看咋不值。 又往前走了十几里路,终于看见下一个县城的城门了。 周领队还特意过来提点沈知秋:“前面就有富贵人搭建的施粥棚子,虽然是叫施粥棚子,里面也不只是有粥。 所以到了那儿,多吃些多喝些,吃饱了有多余的馒头啥的也带身上,预备路上吃, 现在这边粮价上涨的厉害,官路上的不管是客栈还是驿站,吃食都老贵了, 还有那些大户人家也会施舍一些衣服,你们也多挑选一些厚实的衣服换上,尤其是小娃子,都穿暖和些,别舍不下脸讨要,到时候路上遭罪。” 沈知秋,沈呦呦,李静舒,以及沈家村的所有人,包括一个个手短腿短的小娃子们。 此时就一个想法:“官爷,你真想多了,俺们可不是前面那些做牛车马车的人家,更不会有啥舍不下脸讨要的情况。” 但不得不说,他们这队伍算是一趟趟逃荒队伍中,最有规矩的了,没有一哄而上唔唔暄暄的,更不会直接上来为点吃喝就动手开抢。 不管人家富贵人也是看这么多人遭了灾,响应朝廷的号召搭建施粥棚子,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举,也能让其他人攒一声大善之家。 还是真有那心善的,比如那些信点啥的人家,讲究一个日行一善,也想亲自帮一帮这些逃荒的难民,主打一个只求心安的。 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恩情,不能你上来就一副,我们有困难,你们帮忙是应该,不帮忙就是没人情味。 更不能跟到自己家里似的,抓啊抢啊的,在给人家富贵人吓着。 至于周领队为啥只交代沈知秋他们,而没有同其他家过多交代,主要真是见多了, 这些富贵人,逃荒的时候,面对难民们咋样都行,但是面对原本和他们处于同一地位的这些人,他们放不开,也抹不开面。 果然,就有一家女人对他男人说:“唉哟,你说咱都进城了,有钱啥买不到,这领队还特意带着咱们多走一段路,绕道这里来, 在说了,现在有吃有喝,那个好意思伸手去讨啊,咱又不是没银子。” 他家男人抬头示意媳妇,你瞅瞅那边,不是有好意思上手讨的吗? 对喽,这好意思的就是沈知秋他们一群人,没啥不好意思的,白给不要那是傻子。 其实这家女人的思想,才是大多数红牌队伍中人们的思想,没瞅见,就是员外爷此时也没好意思下车到施粥棚子讨要吗? 甚至那家姑爷亲自来接的人家,姑爷可不算难民,队伍的规矩是难民不许进城。 可不是这家姑爷也不能进城, 人家直接和岳父岳母交代:“我进城去买一些热乎吃食,想吃啥让岳父岳母尽管说。” 这位会做人,顺便给把周围几家都问了问,有没有需要带的,他可以帮忙一起买了。 所以,调动这些施粥棚贵人们的热情,还是要靠沈知秋他们一行二百多口子支撑, 且撑的杠杠滴,给贵人们的情绪调动的足足的。 领粥的时候,还都是秩序井然,可吃食拿在手里了,吃相暴露了一切。 妇女们一碗一碗的喝粥,吃又白又软的大馒头,一口下去能吃三分之一,嘴巴塞得满满。 还不忘扯过自己孩子,简单呼两口气,就给娃子喂粥。 旁边心善的小丫鬟,真是忍不住提醒:“粥太烫了,小娃子还是等粥温热了喝好。” 妇女们嘴里鼓鼓胀胀,就问自己家娃子:你们怕烫吗? 小娃子们,双手抱着碗,一边吹气一边喝的抬不起头,只看行动就能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