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表天朝上国接受归降,赐高句丽王八印章!
夜色已深。 李承乾回到东宫。 心中却是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他坐在书房之中,缓缓摊开父皇赐予的名册,一页页仔细翻阅。 名册上记录着皇宫内外的众多人员。 其中不乏一些父皇身边的总管太监等要职人员。 然而,李承乾的目光却是有意避开了这些名字。 他深知,天子近侍,虽然地位崇高,但若权力过于集中,极易蛊惑圣听,对朝廷稳定不利。 唯有将权力与这些宦官近侍分离,方能确保朝廷的清明与稳固。 因此,他特意从中选出了一些并不掌权且办事机敏的小太监。 于是,他拿起笔来,在名册上勾画出那些他认为有潜力的小太监的名字…… …… 翌日清晨。 百官齐聚朝堂,议论声此起彼伏,奏禀之声不绝于耳。 长孙无忌出列,恭敬地向御座上的李承乾奏报道:“启禀太子殿下,秦怀玉与程处默所率之凯旋之师已在归朝的路上,不日即将抵达长安。” 此言一出。 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各位官员纷纷躬身施礼,齐声恭贺。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百官们的恭贺声此起彼伏,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 李承乾微微一笑。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此外,高丽国为表其归顺之心,特献上公主联姻,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 联姻。 这自古以来就是两国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打仗的时候是敌人,但和好的时候,通过联姻来稳固关系也是一种策略。 李承乾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对于高丽国的联姻提议并不感到意外。 至于公主,对于朝廷而言,工具的属性更多。 相信没有一位君王会不舍得自家女儿“为国捐躯”。 “嗯,联姻之事,确有利于稳固两国关系。” 李承乾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出于礼尚往来,我大唐也应该回一份厚礼。” 大臣们听闻李承乾之言,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疑惑之色。 难道太子殿下也打算回赠一个公主给高句丽? 这在他们看来,似乎有些不妥。 一位老臣忍不住出言提醒:“殿下,自古往来,公主联姻皆为弱国向强国示好之举,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岂有反向弱国联姻之理?” 李承乾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诸位爱卿,本宫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高句丽之地贫瘠多寒,他们虽已归降,却献上其公主,这足以显示出他们的诚意,我大唐作为天朝上国,岂能小家子气,失了礼数?” “故,本宫欲赐下一枚王八玉玺,代表大唐承认了高句丽王室的地位,既彰显了我大唐的宽广胸怀,也体现了我们对高句丽的尊重与认可。” 李承乾话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笑声。 百官们忍俊不禁,他们自然明白“王八玉玺”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对高句丽王室地位的承认,更是在无声中宣告了高丽国作为大唐藩邦的身份。 这一举动,无疑是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威严。 只要那些蛮夷之族愿意臣服于大唐,这象征着身份与荣耀的王八玉玺,便是他们个个都有可能获得的殊荣。 长孙无忌站在朝堂之中,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殿下此举真是高明,不知道那高句丽得知这玉玺的含义后,会作何感想? 恐怕是既感到荣幸,又难免有些憋屈吧。 程咬金更是放声大笑,对于这种巧妙的讽刺和示威深感痛快。 不过……即便是蛮夷之族,只要诚心归顺,也能得到应有的配印! …… 是时! 退朝之后,李承乾并未急于回东宫,而是转身前往深宫之中,意欲暗访那些被他选中的太监们。 他心中好奇,这些在宫中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能力和潜力。 李承乾悄然来到一处偏僻的廊下,只见一个小太监正忙碌着。 这小太监名叫小顺子,长得眉清目秀,身材瘦小,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李承乾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 小顺子手中拿着一份名录,正逐一核对着宫中的物品。 他目光犀利,手指灵活,每核对完一件物品,便在名录上做个记号。 遇到有问题的物品,他便会皱眉思索片刻,然后迅速做出处理。 他的动作娴熟而干练,没有丝毫拖沓。 李承乾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 这小顺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却有条不紊。 他又联想到其他被选中的太监们,心中不禁期待起来。 暗访仍在继续,李承乾无声地观察着那些他选中之人。 他来到另一处宫苑,恰逢一名太监正在与几位宫女交谈。 那太监名叫小德子,平日里并不显眼,但此刻他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交际手腕。 小德子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与宫女们交流,他的言辞既谦和又不失风度。 当宫女们提出些许难处时,他并不急于表态,而是先倾听,再缓缓提出解决方案,言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他的回答既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又不失公平公正,让人心生敬服。 李承乾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赞叹不已。 这小德子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如此圆滑地处理人际关系,实属难得。 此人的干练不仅仅体现在处理事务上,更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与把握。 随着暗访的深入,李承乾愈发觉得这些太监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李承乾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和利用这些人才。 他建立东西两厂,最是需要这种圆滑与干练之士。 而他们因为地位低,若是能够被重用,那肯定会忠心耿耿,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 夜幕低垂,月色如水。 一名小太监急匆匆而来,贴身的衣物已被汗水打湿,显出几分狼狈。 他跪在李承乾的面前,气息微喘地禀报:“殿下,金吾卫与长林军的精锐已然抵达,共计千人,现正按您的吩咐,秘密安顿在城外校场之中。” 李承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是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前面带路,我亲自去瞧瞧。” 说罢,他便随着小太监,踏着月色,向城外校场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