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乡财县管(2)
第554章 乡财县管(2) 众所周知,像帝都、上海、津门、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蔬菜和副食的供给,并不是你想供应就能供应的。 这一方面,是要有供应资质和供应指标,就像当初的夏留通销社一样,哪怕他们的紫薯在当时再稀罕,可没有供应资质和指标,也一样进入不了帝都市场。 而另一方面,说出来却是有些扎心,流通进这些一线城市的蔬菜和副食,是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的——这个标准,明显要比二三线城市要求高的多,很多可以顺畅在本地流通的蔬菜,到了那边却连第一道质检程序都过不去。 普通的一线城市都是如此,就更别提帝都和上海这两座中心城市了。 所以答案很明显,既然临邑县这边已经被定为“进京蔬菜市场准入生产基地”,那么所产的蔬菜供应帝都市场,是不存在任何资质上的问题的……不但资质没有问题,甚至还有供应的优先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沙河村、营口村、溧河村等几个村子种出来的那些黄瓜竟然没办法走帝都那边的供应渠道,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品质不达标,而且基本可以判定是农残超标。 这并不奇怪。 1988年到1993年底,也就是菜篮子工程的第一阶段时间里,更多追求的是产量,再加上这时候大棚技术才刚刚开始大面积应用,因此设施化(大棚)、多产化(新品种)和规模化(批量种植)三化思想指导下,农药用量过多一直都是个突出问题。 知道为什么刘老根这些人会背着大华公司这边悄悄种大量的黄瓜和西兰豆么? 除了这两种蔬菜当下的价格行情好之外,还因为大华公司这次想要让他们主种的豆橛子和西红柿,让他们觉得投入产出比不是很划算! 有些人会很诧异,豆橛子和西红柿的价格虽然比不过黄瓜和西兰豆,但产量大啊,这单位产量一上来,就算整体收入稍微差了一点,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啊,毕竟现在各类蔬菜的价格还没崩盘(记住这个词,后世华夏的蔬菜水果价格之所以会那么低廉,甚至成为全世界独一份例外,产量压根底不是唯一原因,甚至只是一个表面原因)。 嗯,如果是正常来说,这观点不能算错。 但问题是…… 架不住大华公司的“种植指导意见”里面,要求的太苛刻啊。 肥料不能只用化肥,有机肥、水溶肥、化肥,三者得按照要求合理搭配,而且还只能购买他们制定厂家的肥料; 农药不能随便乱用,除了有限的两三种主流除草剂之外,用的都得是他们指定的各研究单位刚刚研发出来没多久的生物碱除虫剂、植物激素膨大剂、矿物油抑制剂、低毒病虫害防治剂等等。 除此之外,什么温度计、增湿设备、半遮阳设备、通风设备、还有有益昆虫,都得配上或者单独购买,然后按照手册上的要求,定时操作。 总之,按照大华公司的那一套来,又费钱又费事,明明一块钱就能搞定的事情,完全遵守他们的要求的话,起码也得两块钱才行。 因此这两相抵融之下,种番茄和豆橛子这种作物,产量的确不错,价格也还算合理,可利润就没那么吸引了。 所以,出于综合考虑和另外一些原因,刘老根他们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私底下却拿出了一半的大棚来种植黄瓜和西兰豆……这不是还有一半的大棚是按照要求来种豆橛子的么,这产量也不低了,加上大家都是临邑老乡,到时候求求情,这事也就大概能过去了。 可结果私底下这么一种,就种出问题来了。 要知道,刘老根他们去年虽然也种了黄瓜和西兰豆,但那是在秋冬季节种的,种的时节不同,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不同,具体的管理要求也不同,按照去年秋冬季的种植指导程序来,那铁定是要出问题的。 况且种过大棚的同学都知道,像蔬菜大棚这种密封性的种植环境,最好是轮换着种不同品种的蔬菜,不然土壤里的中微量元素会因为失衡影响植物生长不说,还会存在着严重的病害隐患。 所以,刘老根他们连着种上第二茬黄瓜和西兰豆,又是在春夏两季种在大棚这种环境里的,一开始那些黄瓜幼苗们固然看着粗粗壮壮的极为喜人,但等到进入四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棚内的气温迅速升高,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开始爆发了起来,霜霉病、白粉病、黄瓜疫病、炭疽病,轮番上阵,白粉虱,蚜虫隔三差五就给你蹦出来,甚至一些村子的大棚里还出现了美洲斑潜蝇。 对大棚农业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不怕你一样样来,就怕你一拥而上,病害虫害同时爆发,那么大华公司原本指导手册上建议的那些药品就不好使了……所以没办法,眼见着作物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刘老根他们只能一咬牙,放弃了那些“娇贵”的药物,转而直接用上了包括敌杀死在内的传统烈性农药。 不得不说,这些老式农药固然有一万个缺点,但唯独有两个好处:1、便宜。2,管用。 所以连续打上几次后,那些黄瓜和西兰豆的病虫害很快就得到了控制,虽然产量和品相上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总比颗粒无收要强太多。 可这样一来,却面临着另外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像敌敌畏、百草枯等老式烈性农药之所以会被历史淘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毒性大,自然降解周期长。 所以即便没送过去做检测,刘老根他们也知道,这批子黄瓜和西兰豆,要想供应帝都的话,是决计过不了农残检测这一关的。 ……………… 吕莹莹听着刘老根扭扭捏捏地把这些黄瓜的尴尬处境讲了出来,仿佛很理解地点了点头,然后想了想,热心地帮他们找了第二条出路:“现在齐鲁这边的蔬菜出口业务很火热,这边不是有不少小老板在到处收田间蔬菜的么,左右不过就是一两千吨的黄瓜和西兰豆而已,随便找上家蔬菜出口的公司,不就搞定了?” 这话没任何毛病,改革开放的头20年,华夏的补偿性贸易更多的偏向于资源型商品身上,因此齐鲁这边,当下只要有足够的蔬菜和副食,就不愁卖不出去。 刘老根闻言,脸色却是苦了起来:“那个,虽然搞蔬菜出口的公司很好找,可是……卖不起价来啊!真要卖给他们,我们这不就等于亏大发了么。”一个后世人并不怎么熟知的情况是,虽然东北亚的日韩从来都是华夏蔬菜和农副产品的重要进口国,后世甚至有“寿光的白菜涨涨价,南朝鲜就连泡菜都吃不起了”的段子;但实际上,在千禧年中叶之前,日韩两国对于华夏的大部分蔬菜和农副产品,是极为排斥的;要不是因为补偿贸易规则,它们甚至并不愿意大量进口华夏的蔬菜和农副产品; 因此,这就造成了一个令国人扎心的现象,在非常不短的一个时间里,即便是日韩两国因为补偿贸易规则和其余原因不得不大批量进口华夏的蔬菜,但不管是收购价还是在本国的市场零售价,都是低得可怜,属于妥妥的生态位最低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在2009年,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完成第三阶段任务之前,华夏农产品的农残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严重地影响了华夏蔬菜和农副产品的出口价值,只能走彻头彻尾的低价路线。 想想看,连运到日韩两国后在本地的终端市场上都卖不起价来,在齐鲁本地的田间收购价格又能高到哪里去? 而且对蔬菜出口行业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这种东西越是出口,田间收购价就越低,甚至比本地的二道贩子们的收购价还要低得多……没办法,谁让人家的收购量大呢? 所以,如果是别的地方大棚种出来的蔬菜也就罢了,收购价第一点就低一点,总归是能有的赚的,而且赚的也不算少。 可在德州兰陵这两个地区的大棚却是不行。 无它,手里面同样有着数条海外贸易线的大华公司,虽然无偿向两地的菜农开放这一块的资源,但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让自己经手的蔬菜和农副产品跟原本的历史一样走低价路线,之所以会联动那么多农业科研单位推出那么多的新药和技术,并且强迫种植户按照他们的指导手册去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精力管理大棚蔬菜,为的就是尽可能地提升蔬菜品质、降低蔬菜的农残,从而在包括日韩在内的一些海外市场卖出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并且预留出品牌溢价的空间。 事实上,至少对于如今的岛国而言,“华夏进口的农产品”和“大华公司供应的农产品”是不能画等号的。 但这却给德州兰陵两地的种植户带来了一个极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如果你不能把种出来的蔬菜通过大华公司的渠道卖出去,那么大概率你就只能亏钱吐血大甩卖,因为你的实际投入成本,要比其他地区的种植户高上一大截。 对于某个羊屎蛋设计的既是福利又是枷锁的小陷阱,土狗同学自然是心知肚明,事实上,当初下面的员工发现沙河村、营口村、溧河村等在内的超过三十个村子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不遵约定私自改种其它品种的蔬菜后,大华公司这边之所以没有如同往常一样赶过去不惜口舌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就是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这件事绝对不仅仅只是农民为了想多赚钱那么简单。 因此,看见刘老根露出这么一副不愿意割肉的表情,吕莹莹只能遗憾地叹息一声:“那就没法子了,既然帝都那边没法送,卖给那些出口公司你们又舍不得,那就只能把这些黄瓜拿到菜市场和乡街上自己卖了……你们沙河村怎么说也有千多号人,多指派些人手去卖,应该能挽回不少损失。” 刘老根一听,顿时急了:“这哪成啊!吕经理,你好歹也是咱临邑县出来的人,不能见死不救啊!” 如果种植户自己能解决销售渠道问题,那么未来的三十年里,他们就不会吃那么多亏,农产品领域里也不会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破事来了。 吕莹莹一脸惊诧地看着他:“怎么叫见死不救呢?县里去年不是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蔬菜集贸市场么?虽然现在正是黄瓜的上市季节,比不得秋冬季似的一斤能卖上两三块,但一块二三总能卖的到的吧?” “实在不行,我们帮你跟县里面协调协调,给你们申请多一些临时摊位,然后你们多派些村里人过去,哪怕比别的摊位稍微便宜点,卖上个两三天,但凡能卖个一半出去,那也能保本了。” 这话乍听之下没有任何毛病。 毕竟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过程中,价差巨大,哪怕是刘老根他们这批的黄瓜和西兰豆种植成本比起以前高了一大截,但真要是能卖出一半出去的话,别说保本了,还能狠狠赚上一大笔……如今的县城可不是国外,也不是帝都那等城市,大家伙对于农残基本上没有什么太执着的概念,在本地的农贸市场流通的话,这些黄瓜和西兰豆并不存在质检一说。 但刘老根却是有苦说不出,如果只有他们这几个村子违反约定种黄瓜和西兰豆,那吕莹莹的建议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但问题是,私下里扩种黄瓜和西兰豆的村子远远不止他们几家啊,他们今天过来只是打个前哨而已,如果真按照吕莹莹的建议这么去做了,剩下的二十多个村子立马就能慌神,然后有样学样地跟着做,哪怕是再傻的人,也知道一旦有那么多的黄瓜同时涌入集贸市场,那价格立马就能跌成白菜价……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些黄瓜低价卖给那些出口贸易公司呢! 想到这,刘老根立即挺了挺脖子,耍起了无赖:“不成!不成!这活计咱干不来,我不管,大家都是临邑的,十里八乡身上都沾着亲,无论如何,今天你也得帮忙把这十几车黄瓜给收了!” 土狗同学鄙夷地看了他一眼。 把这十几车黄瓜给收了? 只怕收了今天这十几车,明天就要有几十车堵在门口吧? 当下毫不犹疑地摇了摇头:“不成,公司有规定,不按照指导规范种植的,或者不在约定范围里的蔬菜水果,我们不能收购……况且我们大华公司收购的这些蔬菜,要么直供市里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要么出口海外的合作渠道,要么做成罐头和食品去主攻海外市场,这不是哪条渠道,对于品质和农残都有严格要求,收了你们这十几车黄瓜,你叫我们怎么处理!?” 刘老根一下子急了,身子往前一挺:“嘿~你这妮儿,咋这么不晓情理,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按辈分你还得叫我一声叔呢,帮叔一个小忙怎么了?” “农药残留达不到你们要求怎么了?不就是十几车黄瓜么,你们大华公司下面那么多罐头厂和食品厂,每天要用那么多蔬菜,把这十几车黄瓜分成几次,跟其它地方收上来的黄瓜里一混、那农残不就降下去了么!” “你好歹身上也挂着大华公司那么多下属单位的名头,张张嘴的事情……很难么!?” 吕莹莹摇了摇头:“不好意思,这个忙帮不了,要不你们还是找找县里面,看他们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吧。” 听她语气说的坚决,扫了一圈身后那近百张神色各异的脸庞后,自觉大失脸面刘老根火气上涌; 眼见着吕莹莹开始转身往外走,显然是不打算再搭理今天这件事了,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刘老根眼里闪过一丝凶芒,当下左脚一个猛踹,将毫无提防的吕莹莹踹到在地,然后举着怀里的牌匾重重砸去:“你个莫讲情义的烂妮儿,连你叔这么一点小忙都不帮,我揍死你!” 眼见着吕莹莹竟然被袭,那副木质牌匾就要砸在身上,之前始终战在外围静静看着的安保大队长顿时魂飞魄散,当下一个猛子扑了过去。 “操!!” —————— PS:貌似是得了新流传的肺炎,又咳又难受不说,今天还一下子嗓子哑了,几乎无法正常发声,诸位老师也需要注意啊,建议吃点药预防预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