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6年的岁除已至。 建安7年明日即到。 建安6年的最后这几日,便伴随着定居西域的班超后人归汉,热闹而又欢乐地渡过。 这1足以被载入史册的事件,不但标志着西域诸国有重归大汉怀抱的想法,而且似乎也预示着,来年赵旻远征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的正确性、急迫性,以及… 顺利性。 7日之前的那个下午… 聪明的班归在大殿之上只字不提货殖2字,其人仅呈上1份礼单,说明此乃其人为大汉天子所备之薄礼,便不再言其他事。 刘协许是因纵欲过度而疲惫,又许是急于与宫中美人玩乐… 总之,在听罢班归1番堂皇之言后,其人温言勉励班归1番、并宣布傍晚于宫中赐宴,随后便挥袖示意退朝。 彼时除了苟哥,谁也没有察觉,在这场见证大汉历史的临时朝会上,少了1名至关重要之人… 于是乎,苟哥在出殿之后,便第1时间唤来1名中常侍,在其人耳畔叮嘱几句。 其后,苟哥盛情邀请班归赴卫府详谈。 这两人虽然皆心照不宣地只字未提“货殖”、“通商”等字眼,但在进入卫府、关闭门户之后… “卫将军,关于工坊之货…” 此时无旁人,班归再也沉不住气。 卫府上下人等莞尔1笑,他们早就料到,班归此来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苟哥呵呵1笑,打断了班归的话。 “忠汉,货价免谈,然则…我可足量供应你所需诸货,兼且贴补你车马之靡费,如何?” “卫将军,非止如此,随俺往返西域、大汉之1众商贾,亦需靡费绢帛粮草无数。” 由此可知,近4十岁的班归,实则是1名经验丰富的大商贾。 苟哥不徐不疾道:“忠汉今既已归汉,并已为大汉归远侯,便理应以汉臣自居,又岂可计较如此蝇头小利?如此,与商贾何异?” 班归丝毫不为苟哥所动。 “卫将军,实不相瞒,俺等班氏族人,在大宛国确为商贾。” 苟哥精神1振。 呦呵?这厮有点儿意思! 确实有点儿意思,如此不要脸之人,在东汉确实不多见。 当然,刘备和苟哥便是其中之2。 苟哥暗道:这厮…嗯…有了他,老子何愁西域不定? 于是苟哥抚须而笑。 “忠汉不妨明言!” 班归作揖后,便不再端着。 “卫将军,俺之车马费…至少需1成补贴,至于商贾之靡费…俺窃以为,亦需1成补贴!” 不言而喻,班归这是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以班归这数百辆马车的载力及满载而来的货物,其人在大汉境内,便可靠批发大赚1笔,出境时,犹可多购置马车满载而归,如此又可大赚1笔。 相比较而言,区区运费和人员支出,根本不值1哂。 苟哥缓缓摇头。 班归摩拳擦掌,认为自己遇到了对手。 然而… 苟哥的话,却让班归始料未及。 “忠汉,车马费、商贾之靡费,我皆算作1成半,如何?” 班归瞠目结舌。 啊这… 卫将军何出此言? 不止班归,就连卫府上下人等,也皆当场愕然。 班归还未反应过来,便听苟哥又道。 “然则…你理应知晓,我来年欲重设西域都护府之事,然否?” 这1刻,班归的大脑全速运转。 其人身为经验丰富大商贾的敏锐嗅觉、遗传自汉人的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以,其人心跳陡然加速,只觉自己口干舌燥,便连话都无法再说利索。 “卫…卫将军之意…之意为…” 正在此时,赵常侍的声音自卫府正门外传来。 “皇后驾到!” 没错,如此重要的场合,怎么能少得了伏寿呢? 赵旻挥袖制止班归继续说下去,霍然起身,率卫府众人出门接伏寿凤驾。 众人深深1揖。 “臣等参见皇后。” 今日的伏寿,颇为难得地穿了1身富丽堂皇、典雅大气的皇后正服,且戴上了煜煜生辉的凤冠。 以伏寿那高贵冷艳的气质,完全可以驾驭其人这1身珠光宝气。 伏寿颜值或许远不如倾国倾城的张凝等人,但颜值不够、气质来凑。 是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人,着实让偷偷欣赏其人的苟哥,惊艳到险些无法呼吸。 苟哥甚至邪恶地想道:若宝宝穿上如此1身冕服…老子与她…之时岂非增添无数乐趣… 与爱郎心有灵犀的佳人1眼便看穿了苟哥那猥琐的心思。 其人狠狠剜了不正经的爱郎1眼,方才朗声道。 “诸君免礼!妾来此,乃代朝廷赏赐归远侯,兼且…归远侯之所以可万里迢迢赶来许都,皆因卫府诸君戮力同心、为我皇汉重开西域之故。 故而,妾代朝廷赐卫府诸君白璧两双,归远侯另赐金饼千枚。 此外,妾闻归远侯有意于西域、大汉之间通货殖,故妾代朝廷,封归远侯为西域都护府货殖都尉1职,太子太傅以为如何?” 苟哥以为如何? 苟哥只想将这盛装美人抱到床上好好疼爱1番。 苟哥的宝宝对苟哥简直不要太贴心! 所以苟哥正色深揖。 “回皇后,臣以为甚善!皇后请进府详谈。” 万幸,诸如大乔、孙尚香等等小妖精此刻都不在许都,否则苟哥这高傲的大妇伏寿,1定不屑于进卫府大门。 少顷,伏寿毫不客气地占据了犹带有爱郎体温的坐榻,苟哥只好乖乖坐在伏寿下首。 伏寿见爱郎如此识相,其人那张始终冷着的俏脸,至此方才略显缓和。 苟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这个控制欲极强的大老婆… 反正苟哥有的是机会和手段“报复”她。 伏寿摆出1副卫府主人的派头,毫不客气地当先开口。 “归远侯在许都可有住处?” “回皇后,臣尚未来及寻觅住处。” “既如此,妾便代朝廷赏卿1处大宅院。” “臣谢朝廷厚恩!” “归远侯欲何时满载而还?” 伏寿凌厉的辞锋,使班归招架起来颇感吃力。 “这…皇后,臣既已为汉臣,便当长留汉地…” “归远侯之意为…西域非大汉王土乎?” 班归只觉,自己后背冷汗涔涔而下。 他原本以为,大汉皇后亦如大汉天子1般毫无存在感,却根本未料到皇后竟如此犀利。 “皇后所言极是,此臣失言!西域诸国乃至康居国,皆为大汉之王土也。” 康居国便是后世阿富汗及乌兹别克斯坦,西方那些造假出3千年历史的双标狗称其曾为希腊人占据… 但随着乌兹别克斯坦出土文物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康居国的文化、风俗乃至小米等主粮,都与大汉1般无2。 也就是说…统治康居国的希腊人,其实是吃小米饭长大的大汉后裔? 呵呵,简直可笑。 言归正传。 伏寿乘胜追击。 “妾还请归远侯今后务必以汉臣自居!然则…归远侯既归汉土,何不助我皇汉朝廷1臂之力,随太子太傅重设西域都护府?” 班归闻言,登时顿首郑重其事道。 “回皇后,臣确有此意!为此,臣甘愿为大汉太子、太子太傅之马前卒,助我皇汉重收西域乃至康居国、大月氏国之王土!” 伏寿很欣慰。 其人微不可察地白了爱郎1眼。 她的爱郎…也就是苟哥则无比谄媚地对她1笑。 是以,伏寿神色更为缓和,嘴角甚至挂起1丝笑意。 “归远侯请起,太子太傅欲在2月初远征西域,届时还望归远侯务必尽力辅佐太子太傅!若西域都护府重设,天子与妾,必对归远侯不吝重赏!” 【作者题外话】:早在位面之子刘秀光武中兴之时,西域十2国便曾联名请求刘秀重设西域都护府。 出于防止地方割据的考虑,刘秀并未应允。 直至明章之治时,班超才重设西域都护府。 但班超的西域都护府,地方割据色彩颇为浓厚! 自2012年“1带1路”思想被提出时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了8次考古发掘,取得1系列重要考古发现。 其中,不但证实博望侯张骞与司马迁的记载无误,发掘出的文物也皆为华夏风格,而且… 居然在多处粮窖中发现风化、碳化严重的小米。 也就是说,所谓的“希腊人”,主食是小米? 呵呵。 压力山大大帝的传说中,有太多经不起推敲之处了,云某之前已经骂过双标狗和2鬼子,咱们不再赘述。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周瑜恰到好处的死亡,避免了君臣反目。 建安十5年(210)周瑜欲领兵入川,完成统1长江流域的战略构想(榻上策),却在发兵前夕突然死去。 其实鲁肃昔日给孙权进言的“榻上策”,其中很明显包含周瑜的意思。 毕竟鲁肃是周瑜故交,又是被周瑜引荐给孙权的。 在“榻上策”的构想中,孙权应当先经营长江下游(扬州);之后进取中游(荆州)、最后统1上游(益州)。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讨伐荆州),竟长江所极(讨伐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吴书鲁肃传》 建安十3年(208)讨伐黄祖(荆州江夏)便就是孙权对“榻上策”的实践。 然而时过境迁,荆州的老军阀(刘表)谢幕了,小军阀(刘琦)身边却还跟着1个更难缠的对手(刘备),荆州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周瑜若率部西征,刘备很有可能会偷袭其后,甚至可能会扼守巫峡,阻断周瑜归路,将吴军从中间彻底截断。 因此西征与否,均属两难。 其实此事对孙权来说,也是两难。 若周瑜西征失败…那东吴势必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若周瑜西征成功,凭借川蜀的崎岖地形,也就不必居于人下,周瑜完全可以关起门来称孤道寡。 后来钟会入蜀(263),野心滋甚,便自诩“若大事不成,吾不失为刘备也”。 可见益州的环境有多么适合割据。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吾)不失作刘备也。--《魏书钟会传》 其实孙权面临的窘境,与刘琮十分相似。两年前(208)曹兵南下时,刘表新丧,刘琮战和不定,幕僚傅巽进言: “若刘备不足御曹操,则主公也会跟着刘备受牵连;若刘备足以御曹操,则刘备不复为主公之臣也。” (傅)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魏书刘表传》 周瑜之于孙权,便如刘备之于刘琮。 对孙权而言,周瑜西征益州,胜利可能比失败更加危险。 这与高欢召还宇宙大将军侯景,赵构召还大英雄岳飞是相似的,都是人君对权臣的猜忌。 从上帝视角看,侯景是奸臣,岳飞是忠臣; 但对君主而言,他们彼时身在局中,无法明辨忠奸,更无法承担选择失败的风险,因此宁可保守,也不敢冒进。 好在周瑜突然“病卒”,否则君臣反目,就在眼前。 周瑜死后,孙权对其遗属刻薄至极,令人齿冷。 瑜长子周循尚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长女),结果周循没几年就死了,鲁班改嫁。 (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吴书周瑜传》 (孙)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吴书步夫人传》 瑜次子周胤被孙权找借口废掉,流放庐陵(扬州西南边境,与交州接壤)。 同为淮泗集团成员的步骘、诸葛瑾,扬州大姓朱然、全琮等人联名上疏,替周胤求情。 结果孙权表面答应宽大处理,转脸周胤就突然“病卒”,1如其父,仓促得竟连“大赦令”都没等到就死了。 呵呵,孙十万,真阴险! 循弟(周)胤,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诸葛)瑾、(步)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吴书周瑜传》 瑜侄子周峻,为偏将军,受兵千人; 结果周峻死后,峻子周护按制度应该接班,又被孙权找借口废掉,称“周护性行凶险,担心他干出丑事,影响周瑜的光辉形象”。 我呸! 真特喵的虚伪! 又当又立的小婊砸! (孙权曰)初闻(周)峻亡,仍欲用(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適为作祸,故便止之。--《吴书周瑜传》 实际孙吴的“受兵制度”是1以贯之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即使对中下级军官亦如此(见《吕蒙传》)。 周瑜是东吴元勋,宗族子弟却被孙权打压到这个地步,令人震惊错愕。 孙权吃干抹净之后,还装模作样地表示: “老子不给周护官儿做,是为了维护周瑜的名声,老子思念公瑾,哪有穷尽呢”? (孙权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吴书周瑜传》 其实周瑜宗嗣凋0,家门败落,恰恰是孙权刻意贬抑的恶果,真凶却还在自说自话,令人义愤填膺! 老子就不惯着孙十万,且看老子把孙十万写得有多惨吧! 言归正传。 周瑜在孙权时代遭到严密提防,大抵有如下原因: 其1是周瑜年龄长于孙权。 瑜与孙策同年,大孙权近十岁,又深度参与东吴的奠基事业。 因此虽然周瑜年龄不大,但资历极深。 其2是吴夫人(孙策母)在建安7年(202)便死去,无法再充当孙权与周瑜之间的调和剂。 及(孙)权少年统业,(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建安7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吴书吴夫人传》 其3是随着孙权年龄渐长,权欲也逐渐增强; 其人不愿也不可能长期接受权臣挑战自己的地位、代行自己的权力。 因此无论周瑜忠诚与否,孙权都不可能长久容忍其存在。 看孙权设置的“左右督”制度,便可知其对周瑜的提防程度。 虽然这个制度在东吴长期沿用,但最初针对的,其实就是周瑜1人而已。 陈寿在《周瑜传》中,记载了1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即孙权在废掉周胤(周瑜之子)时,亲口表示“孤于公瑾、义犹2君”。 孤于公瑾,义犹2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吴书周瑜传》 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处的2君,指代的是诸葛瑾与步骘,“君”作敬称。 但陈寿在同书《刘晔传》中也有“刘备关羽,义虽君臣,恩犹父子”的记载。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魏书刘晔传》 如此,“义犹2君”便显得1语双关,极富深意。 未知陈寿是否刻意如此,或许是在隐喻孙权与周瑜之间的敏感关系。 从周瑜的身后待遇看,鞠躬尽瘁不仅未得奖赏,反而招来滔天巨祸,满门均受连累。 读至此处,云某不由替瑜哥不值。此处引用辛幼安先生的《贺新郎·别茂嘉十2弟》,来感慨瑜哥之殇: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孙十万,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