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五十五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5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967 2024-10-17 00:21
   孙权虽然有心拍板,但吕范却唯恐孙权将来后悔。  是以,吕范虽有心促成孙刘联盟,但出于为人臣者之本分,其人还是不得不出言规劝孙权。  “主公,范窃以为,主公应先与子布(张昭)、子纲(张纮)、文表(秦松)等诸位先生商议此事后再做定夺为善。请主公三思!”  这时,便体现出孙权果决的一面来。  只见孙权用力一挥袍袖、断然道:“子衡多虑!不必!子衡但为我取来纸笔便是!”  吕范再次向孙权行礼。  “请主公三思!”  此时的孙权毕竟还是个年轻人,而不是历史上六年后的那个城府极深的枭雄。  其人神色不豫道。  “子衡莫非欲降乎?”  吕范不再开口,当即乖乖取来纸笔、并为孙权化开墨锭。  其人本分已尽,就算孙权将来后悔,也怪不到吕范头上。  孙权接过纸笔,挥墨一蹴而就、写下一篇结盟之盟约、钤盖自己的吴侯之印之后,将其交给诸葛亮。  “孔明先生,非权不愿款待先生,实则是事态紧急,还望先生速返郴城,将此盟约交于左将军之手!”  诸葛亮接过盟约,大致浏览一番后,对此颇为满意…  抛掉其中冠冕堂皇、假大空的官方套词之外,孙刘盟约之大意实则极为简单,甚至于,可简单到用八个字来概括:  共抗赵旻,瓜分荆州。  诚如赵旻所料,孙十万对荆州,果然是志在必得。  刘备亦然。  如是般,在吴侯府与孙权、吕范主臣二人简单用过午饭之后,诸葛亮便与陈到踏上了归途。  整个过程看似轻松简单加愉快,实则…  呵呵,万分凶险!  归根结底,刘备能给孙权的支持与援助,终究有限得很。  待诸葛亮与陈到二人登船返程后,诸葛亮方才叹了口气。  其人向陈到幽幽道:“叔至兄,请务必提醒主公,吴侯长上短下,其难为下,主公万万不可亲至丹徒城,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到登时愕然。  “孔明先生,以某观之,吴侯豪迈可亲,应不至于如此阴狠!”  万幸诸葛亮是一个极为儒雅、情商也极高之人。  否则其人一定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陈到。  诸葛亮不徐不疾道:“叔至兄莫非不知,若非吴侯忌惮云长、翼德二位将军,某二人恐将出不得吴侯府乎?”  陈到闻言,瞠目结舌、久久不语。  “唉!子衡有所不知。若非我忌惮关云长、张翼德,必不会如此轻易纵诸葛孔明离去!”  吴侯府内,孙权负手昂立良久之后,方才对垂首不语的吕范,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吕范愕然仰首。  “主公何出此言?”  孙权眯起眼,缓缓道:“子衡以为,孔明与公瑾相比如何?”  吕范秒懂。  今年,诸葛亮屡出妙计助刘备,不仅险些使孙权丢掉会稽、吴郡,而且险些使孙权丧命!  更何况,诸葛亮与孙权的这番舌战,不但充分体现出诸葛亮之才华,更体现出诸葛亮那极为出众的大局观。  孙权为何急着与诸葛亮缔结盟约,甚至急着撵诸葛亮走?  孙权所谓“事态紧急、请君速返”之言,实则都是放特喵的狗屁!  孙权是担心自己反悔,做出扣下诸葛亮这种不理智之事!  孙权后悔放走了周瑜,以至于使赵旻如虎添翼;以是故,孙权实不愿如此轻易便放走诸葛亮。  就算孙权短期内不能使诸葛亮臣服,也好过让诸葛亮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但话说回来,江东集团面临破产倒闭的巨大危机,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孙权实不宜因扣押诸葛亮而与刘备结怨。  遑论…  若因此惹得关羽、张飞二人大怒…  孙权岂不是在自掘坟墓?  吕范刚刚消化完毕这巨大的信息量,便又听自家主公叹了口气。  “子衡,我观刘琦颇有野心、难居人下,兼且刘玄德与其人素来和睦,是故,若荆州易主,则刘琦必往投刘玄德!”  说着,孙权看向吕范,目光炯炯。  “刘琦于荆州亦具名望,零陵诸将,各有彼此。其人若至桂阳,则零陵郡或将易主!我应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子衡以为然否?”  孙权的意思是:  若荆州被赵旻所得,那么刘琦很可能将跑到桂阳郡去投奔刘备。  而以刘琦之声望,零陵郡中那些心向刘氏之人,有可能向刘琦献上零陵郡。  如果刘备与刘琦之间存在矛盾,那么孙权将借机“图之”,即率兵进讨。   可见在此危机关头,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争夺,甚至还打算将刘备也一并剿灭。  因为无论如何,孙强刘弱仍是事实。如今的孙权,只是暂时放下诡谲心思罢了。  孙权是忌惮关羽、张飞不假,但如果有绝佳机会,其人也一定不会介意,以雷霆之势、一举端了刘备的老巢。  吕范听得胆战心惊。  吕范毕竟不具备周瑜、鲁肃等人那高到逆天的智商,以及出众的大局观。  简言之,吕范此刻,心中恐怕只有一个想法:其人智力跟不上孙权。  因为,孙权所说之言,实则是另一个世界中,鲁肃亲口所言。  区别只在于,另一个世界中,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又刚刚兵不血刃取得荆州,正志得意满;  而刘备实力更加弱小;  孙权则在击败黄祖之后,险些夺下江夏郡;  益州刘璋仍旧以宽济宽、纵容巴蜀士人,以至于益州民不聊生。  这两个世界唯一的相同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势交者,势败则倾。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之真理。  孙刘联盟,实乃大势所趋,但这对赵旻而言,并不算太糟糕之事。  一是因为早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赵旻便已经在着手布局、严防此事发生;  二是因为…赵旻或许比这世界中的任何人都清楚,孙刘两家不可能彼此毫无算计。  孙权自以为占据主动,然而…  究竟谁是螳螂,谁是黄雀,呵呵,如今犹未可知!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  转眼间,已到了建安七年(西历202年)的岁除,也就是华夏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如今的除夕。  依照卫府惯例,除西域都护府众人之外,各地州牧、郡守、驻守之将领,如无战事、紧急之事,此时都应已赶回卫府述职。  今年岁除,同样概莫能外。  除西域都护府全体,接收荆州之人,黄忠、文聘二人,以及驻守荆州江夏郡的徐晃、甘宁之外,其余人等,包括黑山贼张燕、益州星相家张裕在内,皆已返回卫府。  此前因收到其父之书信、不得不与爱郎分离回乡省亲的张瑾,也已随其生父张裕一同赶回卫府。  张裕此番,是随益州牧步骘一同至许都的,可以明显看出,步骘与张裕交情匪浅…  在今年年初,步骘诱杀赵韪,曾险些导致益州骚乱,而为步骘善后之人,便是以周群、张裕、杜琼等巴蜀大儒为首的士人团体。  更何况,张裕如今身份颇不一般。  其人之爱女张瑾,如今已是深受赵旻宠爱之妾室。  此处不得不插一句。  在赵旻发起讨伐袁绍之战前,赵旻与张瑾共度良宵的频率,一度曾比其人与依嘉娜丽共度良宵的频率更高。  又纯又欲且内媚的张瑾,对苟哥的诱惑力大到惊人。  伏寿不知从何得知此事,并因此对张瑾颇为嫉妒。  万幸的是…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孙吴的文化垄断问题。  相比于江东学者,流寓士人明显更受孙权重视。表面上看,这与江南、江北的学术风尚有关;背后反映的,却是淮泗人与江东人对统治者的态度差异。  东汉末期,大量北方士人流寓江东,他们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政务才干,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层面为孙吴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士人流徙与南北文化传播问题,唐长孺、葛剑雄、曹道衡、王永平等学者均做出过精辟论述,对本文立论深有启发。  梳理《吴书》及相关史料时发现,孙吴政权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即流寓士人在学术、文化方面存在垄断现象。  人所共知,孙策兄弟建立的江东政权,是以淮泗集团(即江北地主)为核心支柱,其性质与统治西川的荆楚集团高度相似。  所不同者,在于孙氏后来完成了统治集团的江东化,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与扬州豪族的妥协与合作,蜀汉政权则未能与益州大族合流。  以周瑜、鲁肃、张昭、张纮为代表的淮泗文武,一度垄断了孙吴的军政大权;与此同时,流寓士人也垄断了东吴的文化机构,他们不仅充当孙策兄弟的御用文人,也大量出仕于东吴的学府与公族的幕府之中。  这一点十分值得注意。因为吴郡四姓与会稽四姓,大多具备传家经学,其中不乏优秀学者,但无论是虞翻、陆绩,还是张温、暨艳,虽然出仕孙吴,但对孙氏公族的学术文化影响十分有限。在孙氏子弟的幕府当中,罕见江东学者的身影。  孙氏在教育层面所倚重者,主要是江北的流寓士人,可知在文化层面上排斥江东子弟。  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注意。  中古时代的学术文化传播,主要借助士人的流动来实现。  在治世与乱世,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和平时代,文化传播的途径,或者是中央王朝派遣学官到地方传道;或者是文化落后地区的士人到文化发达的地区游学。  战乱时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表现在文化先进地区的士人、向文化落后地区进行被动迁移。  这一点在汉末乱世表现得尤其明显。  注意:文化传播的路径差异,见王永平《侨寓士人代表的文化修养及其兴学传教》。  汉末丧乱,导致大量的中原士人逃往边地,辽东的公孙度,交州的士燮,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均吸纳了大量的中原学者;江东地区同样如此。  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邴)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公孙)度虚馆以候之。--《魏书管宁传》  (荆)州界群寇既尽,(刘)表乃开学立官,博求儒士。--《英雄记》  (士)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吴书士燮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