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旻走到长秋宫正殿大门外时,恰巧遇到迎面走来的甄宓。 于是,赵旻与甄宓对视着彼此靠近…… 然后,当二人错身而过的一瞬间,甄宓压低声音道。 “兄长,家姊近日遣心腹传来书信,称袁绍已立嗣子。” 赵旻当即止步。 其人并未回头,而是压低声音询问甄宓。 “阿宓,莫非袁尚乎?” 甄宓低声“嗯”了一声。 “袁熙已向袁绍、刘氏保证,其人将竭尽全力保护袁尚周全。” 赵旻也低声“嗯”了一声。 “阿宓请自便,今晚回府后,我再与卿详叙。” 甄宓俏脸微微一红,又一次“嗯”了一声后,便匆匆而去;赵旻则径直走入正殿之中。 其人先向正教儿女读书的伏寿顿首行礼,而后,其人便径直走到伏寿身前十余步处,复又躬身行礼。 “禀皇后,袁绍命在须臾,且已立袁尚为嗣子。” 伏寿登时芳心大悦。 佳人在吩咐一对儿女自行读书之后,便招呼爱郎落座… 当然了,二人虽是对坐,却相隔较远。 “太子太傅,如此说来,河北将生乱矣?” 赵旻默默吐槽:这好像不是什么好事儿吧? 其人作是念,口中却道:“回皇后,河北必生乱也。” 伏寿更加开心。 “太子太傅,若如此,河北何时可定?” 赵旻叹了口气。 “回皇后,河北士人必将同仇敌忾,河北从此难定矣。更何况袁熙已向袁绍承诺,其人必护袁尚周全。是故,臣以为,卫府应暂且静观其变,以待良机。” 万幸在这段日子里,赵旻这个苟哥,一直在耐心向伏寿解释,对待河北应该苟…咳咳…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应如孙子他老人家所言: 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如此,方为苟道…咳咳…用兵之道也。 因此,伏寿此时笑道:“此事由夫君…咳咳…此事由君自决即可。然则…并州、青州、辽东而今局势如何?” 赵旻见自己大老婆难得如此乖巧,不由得展颜一笑。 “皇后放心,青州七郡而今已尽归于朝廷,公明、子义、孟起三将已渡海赴辽东襄平; 并州方面,有文谦、儁乂、文远、令明四员大将,又有阎柔辅佐,必可于半月之内收复太原、雁门二郡。 至于扬州方面…子孝(曹仁)已与子扬(刘晔)在庐江郡天柱山会合,合二人之力、山越人之势,孙仲谋必将渐失庐江、丹阳、会稽等郡。 待时机成熟,臣便以太子之名,出兵讨伐孙仲谋、为朝廷收复豫章及吴郡。” 伏寿越听越开心。 “夫……咳咳,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风采,颇得前汉留侯之神韵焉!” 赵旻听得心花怒放。 然后…… “然则…君以为,刘备应如何处置?” 赵旻宛若被一大桶冰水兜头浇下一般,瞬间恢复了冷静。 如今的刘备,既有关羽、张飞这两个万人敌冲锋陷阵,又有诸葛亮这个顶级谋士出谋划策,再加上刘备那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的特质…… 实话实说,若非迫不得已,赵旻轻易不愿与刘备为敌。 所以赵旻只好宽慰伏寿道。 “皇后不必心忧,臣本就有意使刘备为大汉镇守交趾,其人若为大汉向南开疆拓土、保境安民则罢;若其人野心勃勃、有意染指荆州,臣必遣大军讨伐其人!” 伏寿听得连连颔首,一对凤目含情脉脉地凝视着爱郎。 “夫……咳咳,君为太子呕心沥血、算无遗策,妾代太子谢过君之高义!君如不嫌弃,何不在宫中与太子共用午宴?” 言罢,伏寿眨了眨长而浓密的睫毛,一对凤目含情脉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爱郎。 佳人之意,简直不要太明显。 赵旻只觉,自己身上的骨头仿佛都轻了几分。 其人忙不迭答应下来。 然后…… 这个苟哥方才想起,自己此趟进宫之目的。 “皇后,袁绍而今已命在旦夕,大将军之位,当在袁绍故去之后转授旁人;此外,并州刺史之位亦然。” 伏寿不假思索道:“既如此,妾便向陛下禀明,由君任大将军如何?君亦可算外戚…” 赵旻这个苟哥闻言忍不住腹诽不已:去特喵的外戚!老子算劳什子外戚? 心中作是念,苟哥口中却出是言。 “皇后所言极是,臣以为,陛下应任德高望重之光禄勋为大将军方可。” 光禄勋伏完,实际上就是赵旻的老丈人。 按照大汉…尤其是东汉的光荣传统,外戚所任之大将军加太后,才是执政的正确方式。 比如窦宪和窦太后,比如梁冀和梁太后,比如窦武和窦太后(注意,这是窦武的女儿窦妙,不是窦宪的妹妹章德窦太后…这群豆荚人,名字当真有趣)。 贱民何进与何太后的组合…咳咳,不提也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外戚大将军几乎个个都嚣张跋扈,而且但凡东汉太后,几乎也都没有自己的儿子,然而东汉却始终未显露亡国之相。 反而是有亲儿子的何太后,促进了东汉的灭亡。 其中东汉帝族、后族是否有秘密盟约,因事涉皇家,所以无据可考。 但只要是稍微有些脑子之人,都不会认为这是巧合。 历史比演义要精彩得多。 至于伏皇后… 首先其人不是在东京洛阳产子,其次其人之子实际上姓赵不姓刘,所以诸君不必杞人忧天。 无论如何,外戚大将军加在洛阳不生子的太后组合,都是大汉政权稳定的象征。 由是故,同样熟知东汉宫廷史的伏寿,忍不住掩口而笑。 “君所言极是,妾稍后便向陛下讨封。想必陛下不会反对此事。” 诚然如此。 且不提刘协是否熟知如此密辛,只说伏完是刘协的老丈人,便足以使刘协同意此事。 然后问题来了。 伏寿笑过之后复又问道:“君以为,何人可任并州刺史?” 赵旻对此不假思索。 “臣以为,阎柔可也。” 伏寿同样不假思索。 “便依君之意。” 这对心有灵犀的夫妇,相视一笑。 伏寿笑道:“既如此,想必夫君已有太原、雁门二郡太守之人选?” 赵旻笑着颔首。 其人回想起… 那一日阎柔走后… 赵旻这个苟哥觍着脸看向荀彧…… “叔父大人以为,何人可任太原、雁门二郡之太守?” 荀彧忍不住敲了一下苟哥的脑门儿。 “阿旻竟健忘至此乎?” 苟哥有些懵逼。 “大人何出此言?” 荀彧再次敲了一下苟哥脑门儿。 “阿旻,某在阎柔至此之前已明言:北地傅巽、颖川繁钦二人,亦皆当世之才俊,待阿旻收复并州后,其二人可任太原、雁门二郡之两千石。阿旻竟已忘记此事?” 两千石,在东汉专指太守。 所以说,赵旻捱荀彧的这两记暴栗,一点儿都不冤枉。 也因此,在伏寿问出此问题之后,赵旻仍然不假思索道。 “回皇后,北地傅巽、颖川繁钦二人可任太原、雁门二郡之两千石。” 与阎柔不同,伏寿明显对这两人没有什么印象。 “卿所言之二人,乃何许人也?” 在郡县制的秦朝两汉,太守相当于后世的一省之长兼省军区的一把手,因此,由不得伏寿不如此慎重。 赵旻郑重其事地答道:“北地傅巽乃昔年之义士傅南容之族子,颖川繁钦亦为颖川之名士。此二人皆当世之才俊。”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从阙宣事件上看,这种卸磨杀驴的糟心事儿,陶谦绝对干过不止一回。 张闿本为图财,自然没兴趣以身犯险,索性投奔袁术,以求庇护。 毕竟袁术也是陶谦名义上的盟主,说话还有些分量。 因此任务失败的应劭、与一击得手的张闿,最终竟殊途同归,分别归附了二袁。 张闿大概是汉末最强“刺王者”(曹嵩被追尊为太皇帝),在袁术麾下大放异彩,建安二年(197)再度刺杀了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 袁术求粮于陈(国)而(骆)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骆)俊及(刘)宠。--《后汉书刘宠传》 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骆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谢承《后汉书》 张闿一介黄巾余孽,数年间竟成功斩首三位重量级人物。 专诸、聂政与之相比,似乎都黯然失色。 曹嵩之死,虽然诸书记载相异,然而梳理始末,依然可以还原事件原貌。 初平四年(193),与曹氏亲善的琅琊王刘容去世,失去庇护的曹嵩,因此迁往兖州。 因为琅琊接壤兖州泰山,曹操遂遣盟友应劭(泰山太守)在郡界迎接。 曹嵩豪富,车舆百乘,引起了徐州方面的注意。与曹操交恶的陶谦,遂密令阴平(属东海)守将张闿袭击曹嵩车队,掠夺财物。 考虑到东海郡是昔日陶谦与臧霸镇压黄巾之处,因此张闿很可能是黄巾余党。 曹嵩因为辎重超载,行动迟缓,在泰山郡华县、费县附近被张闿追上,惨遭夷灭。 张闿砍杀曹嵩之后,一方面担心到手的财货会被陶谦充公(黄巾习气),另一方面因为陶谦惯于卸磨杀驴(阙宣之死),惧有后患。 因此其人向南投奔袁术,寻求庇护。 应劭听闻曹嵩惨死,担心曹操报复,也便北走袁绍,希冀盟主的斡旋与庇佑。 因各方立场相异,曹嵩之死,遂成今日所见之模样; 此事,也成为汉末三国最著名的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