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心中再次生出1种怪异的错乱感。 在这个时空,他取代的是曹操之位,所以… 诸君不妨试着想象1下,实力与日俱增的刘备,乘胜对孙权死缠烂打,而渐渐落入下风的孙权… 居然找曹操求援! 啊这… 赵旻默默吐槽: 而且…孙十万你被关羽欺负…好吧,历史上孙十万确实被关羽欺负过…可你… 好吧,你见家长也没毛病。 赵旻心中只觉无比诡异。 甩开心中这错乱的思绪后,赵旻反复思索,刘备是否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想法及可能。 只听庞统道。 “主公放心,孙仲谋在庐江郡屯驻两万大军,由韩义公、黄公覆、陈子烈坐镇大江沿岸,应不会有大碍。” 赵旻默默在心中计算刘备的兵力、将领及现有部署、布局,渐渐放下心来。 刘备发育时间终究太短,而孔明1生唯谨慎,兼且刘备又是坚韧不拔、极有耐心的性格,加之刘备如今分兵于交趾4郡、荆州桂阳郡、扬州豫章、会稽2郡… 综上,赵旻心中笃定:以刘备、诸葛亮的性格,以及刘备散布于各处之兵力,刘备必然不会再冒险攻庐江郡。 更何况,孙权的能力岂容刘备小觑? 1念及此,赵旻颇有些无语。 关羽兵锋直指吴县,你孙十万不想办法迫使其人退兵,求什么援啊! 你懂不懂什么叫远水不解近渴? 赵旻心中好气又好笑。 孙权此举,像极了小孩儿被欺负之后找大哥帮忙… 好气归好气,赵旻还是不得不为孙十万做主。 “士元,有劳你为我代笔,如是书: 玄德叔父别来无恙?故吴侯乃小侄兄长,江东乃亡兄之基业、小侄不可坐视江东易主而不理。 是故,小侄请叔父以苍生为念、及时止息兵戈,会稽郡苛政猛于虎,有劳叔父代天子施德政牧守,吴郡、丹阳、庐江3郡,小侄必勒令扬州牧仁政爱民,不劳叔父挂怀。 叔父退兵之高义,小侄顿首行礼。叔父素来仁德弘毅、宽以待人,小侄旻思及叔父之德,临书涕0,不知所言。” 庞统取来纸笔,“唰唰唰”1挥而就。 荀攸微微动容,向赵旻作揖。 “主公为孙仲谋,竟如此谦卑恭谨?” 诚然。 赵旻写给刘备的这封求和书,字里行间将姿态摆得极低、兼且言辞颇为恳切。 赵旻微微1笑。 “公达先生,事关亡兄开创之基业,故我不得不为之。” 旋即,赵旻正色道。 “公达先生,我已知张公何以要求我尽速赴襄阳也。” 荀攸方才显然也想到了这1点,是以其人颔首。 “刘玄德恐与刘镇南密谋,主公的确不可不防。” 这时,刚刚写好书信的庞统放下毛笔,向赵旻作揖。 “主公英明,刘玄德之所以始终在山阴城,盖因其人欲掩人耳目、暗度陈仓,某恐其人应已暗中遣使赴襄阳矣。” 这智力超群的3人,因同时察觉到种种蛛丝马迹之故,不谋而合。 赵旻取出自己太子太傅的紫绶金印,将其钤盖至书信上后、霍然起身。 这个细节,信息量极大。 荀攸、庞统2人暗暗点头。 卫将军杀伐之气过重,这种书信,还是钤盖太子太傅之印更加合适。 赵旻向2位心腹谋士抱拳。 “时日不早,公达先生、士元,2位早些安歇!明日卯时,我等再至此议事。” 赵旻已经想通:欲解江东之乱,仅凭这封书信显然远远不足,目前解决之道,惟有赵旻赴襄阳破刘备暗中之谋、迫使刘备收回关羽、张飞两路兵马1途。 换言之: 张裕虽然不是糟老头子,但他算得是真准啊! 赵旻打定主意,决定让张裕这个老丈人为自己算1算,自己何时才能1统北方、腾出手来收拾刘备,捎带脚解决孙权。 这大好河山,决不能3分! 这千万生民,亦决不可再饱受战乱荼毒! 满怀雄心壮志,赵旻在赵虎、赵旭2人陪同下,昂首挺胸走进后院。 然后… 柔情似水的两位佳人卞妤、依嘉娜丽便迎上前来、向她们的夫君盈盈1礼。 “夫君,夜已深,请早些安歇。” 言罢,2女联袂而去,徒留赵旻1人在风中凌乱。 赵旻看了看正努力憋着笑的赵虎、赵旭2人,心中忍不住暗骂:贼你妈! 依嘉娜丽的那位贴身美婢有些于心不忍,其人柔声道。 “婢服侍大人就寝如何?” 赵旻心中颇为意动,但其人还是摇了摇头。 “不必,你尽心服侍恰德夫人即可。” 言罢,赵旻看向自家那努力憋着笑的哥俩。 “阿虎、阿旭,你2人烧些热汤,我要沐浴!” 常山赵家这同辈的2人躬身抱拳、领命而去。 待孤苦伶仃的赵旻收拾好卧房、铺好床铺后,赵虎赵旭2人也端来浴桶和热汤…也就是开水。 这1刻,赵旻有些恍惚… 他仿佛又回到了他前世那军旅生涯中。 赵虎赵旭2人这副模样,像极了他前世为他端脸盆、挤牙膏的那两名干事。 赵旻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挥袖屏退赵家哥俩。 关紧房门后,赵旻怔怔出神。 恍惚间,他似乎听到门外响起仿佛烙印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熄灯号声。 赵旻下意识地吹熄蜡烛后,方才摇摇头、哑然失笑。 但其人并未再点燃蜡烛,而是在黑暗中褪去衣衫静静泡澡。 朔日当然不可能有月光,是以,漫天星光透过窗棂洒到房内,使漆黑的房内平添几分梦幻色彩。 赵旻忍不住想起前世的最高领导、首长、战友以及… 自己难以忘怀的亲人、初恋。 赵旻突然觉得,自己竟是如此寂寞。 恍恍惚惚间,赵旻仿佛又看到笑容豪迈爽朗的美孙郎孙策。 孙策仿佛在笑着说:“多谢旻弟代我照顾阿权、大乔!旻弟亦须珍重才是!” 不知不觉中,赵旻泪流满面。 赵旻闭上眼睛,以毛巾盖住了脸,在追思之中,就此安静… 睡去。 梦中,赵旻梦见了曹操、孙策2人。 在西域的碧绿草原上、雄浑苍凉的西域都护府外,个子虽最矮、气质却最为契合西域都护府之苍凉的曹操抚须长笑。 “从文,好1座西域雄城!操早知你非凡俗之辈!阿妤、阿丕、阿彰、阿植及阿熊、阿冲,操便托付于你耳!” 梦中的赵旻微微1怔,旋即向曹操深深1揖。 “曹公,官渡之战,旻实属迫于无奈,乞请曹公勿怪!” 曹操大笑着挥了挥袍袖。 “从文毋复多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操愧对本初兄,故从容赴义,与你何干?从文之美酒甚冽,如有暇,从文再请操畅饮此美酒如何?” 赵旻笑着再次深施1礼。 “曹公既喜此美酒,他日旻此陪曹公畅饮!你我不醉不归!” 曹操指着赵旻,笑得更加欢畅。 “哈哈哈!从文!你我1言为定!从文请自便,操定要好好欣赏我大汉西域雄城1番!” 言罢,曹操负手阔步走进西域都护府。 1旁的孙策则始终双手抱胸、默默欣赏着西域都护府。 见赵旻痴痴地凝视着自己,孙策洒然1笑。 “旻弟,你我兄弟无需多言,我陪曹公游览1番旻弟修缮之雄城…” 说着,孙策收敛笑容,正色道。 “旻弟务必保重身体,不可用冷水沐浴!” 言罢,孙策拍了拍赵旻肩膀,大步走进西域都护府。 赵旻打了个激灵,只觉耳畔似乎有人在呼唤… 倚在浴桶边的赵旻霍然睁开双眼。 “夫君,夫君,夫君…” 1声声温柔的呼唤,自赵旻耳畔传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本书中的大环境,与历史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 在北方,至少从表面看来,赵旻与袁绍势均力敌,但潜力无限; 江东孙家则因黄祖之乱、孙策之死而元气大伤,故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实则是先占交趾和扬州、同时图谋荆州,再徐徐图谋益州,从而与北方的赵旻、袁绍隔江而治。 如此1来,刘备便可坐山观虎斗,甚至可进行投机、以谋取最大化利益。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这个策略非常高明! 但是… 诸葛亮低估了赵旻的能力,同时高估了袁绍的军事实力。 但至少,诸葛亮对孙刘2人的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破局之道,看得颇为分明。 再回到历史上的“隆中对”。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收尾阶段,使用了1个意味深长的措辞,即“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严格来说,“成霸业”与“兴汉室”的主体其实存在争议。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蜀书诸葛亮传》 霸者,伯也,1般用于形容偏霸1方的诸侯势力,如“春秋5伯”亦被写作“5霸”,军阀割据史被称作“霸史”,致力于易代自立的幕府被称作“霸府”云云。 换言之,诸葛亮提出的“霸业”设想,其实是鼓动刘备抛开东汉王朝的束缚,在外建立割据事业。刘备之后的所作所为与《隆中对》提出的构想基本1致,他在攻占汉中(219)后便立即“上还(汉帝)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并自行僭称“汉中王”,在个人名分上与东汉政府做出了明确切割。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蜀书先主传》 如果有志于1统天下,那么所立功业便不会被形容为“霸业”,而是“王业”、“帝业”,而这1论调又与此前的“曹操不可争锋”、“孙权不可图”存在逻辑关系,即由于外敌的存在,刘备的事业在很长时间内都会被局限于偏霸的环境之中。 问题在于,既然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是割据式的“霸业”,那么“汉室可兴”又如何能够实现?另外,彼时(207)汉帝尚在,刘协距离正式退位(220)尚有十3年时间,那刘备要兴复的又是谁的汉室? 鉴于刘协被曹操挟制,那么复兴刘协的汉室断无可能;但若复兴汉室的主人公成了刘备,那在刘协尚在的情况下,他岂不是会成为曹操1般“托名汉相”的“汉贼”? 其实诸葛亮这番模棱两可的表述,不仅是对敏感问题的回避,也是对刘备态度的回应。 刘备无疑也清楚这1话题略显敏感,因此在谈话开始便痛心疾首地表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又许下宏愿,欲拯救“主上”,欲匡扶“汉室”,甚至还要“信(伸张)大义于天下”。 有趣的是,刘备陈述这番动人说辞之时,竟下意识地自诩为“孤”,搞得诸葛亮摸不清刘备究竟是想做周公、吕望,还是想做齐桓、晋文; 诸葛亮只好模糊掉“汉室可兴”的主体,转而提出可以先成就“霸业”,之后再兴复“汉室”。 先主遂诣亮,凡3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君谓计将安出?”--《蜀书诸葛亮传》 若将视角放宽,会发现在彼时的舆论环境下,无论诸侯内心如何轻视汉帝,大抵都在口头上维持了对汉室的尊重。比如孙策在受封时要求得到“明汉将军”的头衔;孙权在鲁肃谈论“帝王之业”时违心地表示其志向仅是“冀以辅汉”(见《鲁肃传》);志在篡夺的曹操更是“动以朝廷(指汉帝)为辞”。这种假意尊奉汉室的行为,其实更具侮辱意味。 (孙)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王)辅,辅便承制,假(孙)策明汉将军。--《江表传》 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4方,动以朝廷为辞。--《吴书周瑜传》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尴尬,诸葛亮在提出“汉室可兴”时并未作出更进1步的阐释,刘备亦点到为止,君臣双方心照不宣。 多年之后,刘备兵败身死,诸葛亮辅弼幼主,在此背景下,他终于对多年之前“汉室可兴”的设想做出了正式回应。 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提出的“天下3分,益州疲弊”便点明了兴复汉室的主人公究竟何人。此处称“益州”而不称“汉室”,意味着在诸葛亮看来,“益州”并不能代表蜀汉,它仅是“十3州”中的1部分,言外之意即蜀汉对十3州领土均具备合法诉求。 而之后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点明了在蜀汉的视角下,长安与洛阳均隶属于“汉室”,只是暂时被“奸凶”的曹魏集团所窃据;至于“兴复汉室”的重任,则理所当然地落在刘禅君臣肩上。 据此可以断定,早在建安十2年(207),诸葛亮替刘备谋划的便是先割据自立,之后称王僭号,最终取代刘协,成为汉室正统代言人的宏伟构想。只不过彼时刘协尚未退位,为了避免舆论非议,才会出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模糊表述。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