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 在大夏国当地土著带路之下,卫府铁骑连人带马,沿较为平坦的山路,顺利翻越山脉、进入大月氏国境之内。 按照班超之子班勇的记载,大月氏并非1国。 所谓大月氏,是指包含了西南的乌弋山离国(即后世巴基斯坦西部,与安息国接壤)、东部的罽宾国(克什米尔地区)、东南的身毒国(即天竺)、南部的高附国(巴基斯坦东部)、更加靠南的东离国(即后世印度半岛东南1带)、中间的大月氏6国。 两汉对西域诸国之命名,绝非仅是音译这般简单! 诸国之名称,往往隐藏了海量信息,此正所谓微言大义也。 众所周知,造纸术发轫于西汉,成就于东汉,至隋唐之际方才臻于成熟。 以是故,至今存世的汉代史书,最初都是写在竹简木牍上的。 受文字载体所限,汉代史书的文字风格无不力求凝练。 往往增减1字,皆有深意,非字斟句酌、审思明辨,无以窥破其隐含于字里行间的微言精义。 譬如“安息”这个国名。 此名乃是借用了《诗经》中“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之典故。 若能读出其中的“安处、安逸”之意,自然会对该国的地缘形势多出1份理解。 再举1例,高附。 “高”显然与高山、高地相关; “附”则是用了“附骥尾”的典故,典出《史记之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所谓“高附”,其所在之地,恰似附于葱岭之西之尾。 这1命名既简约又准确,没给后人留下任何误会的余地。 再比如红海东侧之条支国。 其意明显包含着国土狭长似条、如枝如蔓、支离破碎等意。 结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少农地之环境,当知其为西亚也门、及其周边阿曼、沙特阿拉伯边缘等等1带地区。 此地,亦即后来“大食”之发源地。 两汉人,其智慧精微如此。 鉴于在汉末,大月氏包含了这6国,是以赵旻心中早已暗下决定: 大月氏的南部东离国,便交给刘备从海上出兵去搞定…… 赵旻对此也很无奈,其地距尚未建立的安西都护府太远了,大汉对此国家鞭长莫及。 但刘备不同。 其人之船队,只要绕过马6甲海峡,再向北行1千余里,便可抵达东离国。 所以,赵旻只需专心对付大月氏即可。 在精熟水战的太史慈等人指挥之下,兵卒们迅速渡过了波涛滚滚的印度河,继续向东南方向行进。 此时已然称霸中亚、南亚的大国大月氏,当然不是胜兵十万的康居国。 大月氏能纵横西域近百年,其武力之强,绝对在乌孙国之上。 是故,当卫府铁骑进入大月氏国境不久,大月氏国便派出来1支兵力达到十万以上的军队,而且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 卫府铁骑、大月氏骑兵,在后世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相遇。 赵云、以及卫府诸位猛将更加兴奋。 他们此番出征1万5千余里,虽然已立下灭国、开疆拓土这等不世之功,然而…… 我等好歹也应大战1场,这1路奔波劳累,难道仅为混上1场场大功不成? 由是故…… 当卫府铁骑,在终于见到大月氏的军队之后,他们心中之兴奋、激动,便可想而知。 但话说回来,仅仅十万之众的大月氏军队,在遇到足有5万的卫府重骑兵,尤其是,其中还有5千余精锐虎豹骑的情况之下…… 这场仗,在尚未开始时,便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结束。 注意:印度河东南、后世伊斯兰堡1带,那是地势平坦的1马平川地带。 此战,赵旻令夏侯惇指挥。 夏侯惇果断下令,卫府铁骑将阵型变为变种的锋矢阵。 张辽、曹彰2将率领虎豹骑,担任变种锋矢阵的箭头。 他们的任务极其简单,1个字: 凿穿! 处于中军的卫府铁骑则1手持环首刀、1手持木楯。 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1个字: 阻拦! 处于后军的卫府铁骑,则变为弓骑兵,充分利用虎豹骑凿穿造成的敌军阵势混乱,抛射造成大面积杀伤。 反正有中军阻拦,大月氏骑兵无论如何也冲不过来,后军的弓骑兵只管尽情射箭即可。 加上总指挥夏侯惇的临阵经验,极其丰富……史书上记载的夏侯惇,绝对不是真实的夏侯惇。 夏侯惇能稳居曹魏第1功臣,其实力绝对深不可测…… 至少,从本书中的数次出征之中,诸君便可窥见1斑。 总而言之,在夏侯惇如臂使指、细致入微的指挥,以及卫府铁骑熟极而流、出神入化的骑术及战法之下…… 这场原本可称为1场大型战役的大战,仅仅持续了不到1个时辰,便以大月氏战损逾6成、余者溃败4散而告终。 卫府铁骑因夏侯惇指挥自如、诸猛将奋勇争先之故,仅有数百人轻伤。 卫府铁骑有太医令衙署中的名医随行,区区轻伤自然不在话下。 战后,赵旻并未下令追敌。 其人要的,是给大月氏人施加沉重的压力。 大月氏王城,原为监氏城(大约位于后世阿富汗西南部)。 但而今距班勇离世已有7十年左右,谁都不清楚,大月氏如今的王城究竟在具体什么位置。 最要命的是…… 因史书记载,存在7十年的断层,赵旻也不清楚,如今在南亚,是否还存在罽宾国、高附国、乌弋山离国等等国家。 是以,赵旻只能唤来1路随行之大夏国向导,请其人协助卫府铁骑,拷问大月氏骑兵俘虏…… 以便于赵旻打探清楚,大月氏如今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那几名大夏国向导,在亲眼目睹卫府铁骑杀敌之威后,早已吓得瑟瑟发抖。 是以,听闻赵旻如此请求后,那几人便忙不迭答应下来。 1番……好吧,大月氏骑兵俘虏,如今也同样瑟瑟发抖,因此无需严刑拷打…… 那些俘虏,便如竹筒倒豆子1般,主动将大月氏如今的情况,原原本本讲述了出来…… 还是用带着浓郁西府腔调的汉语! 数名大月氏骑兵俘虏,所讲述的内容基本1致。 是以,赵旻可以确定,其内容基本属实。 也就是说…… 大月氏,如今实际上就是南亚的霸主。 而大夏国对于大月氏的作用,与赵旻对大夏国定位的作用高度1致: 屏障及通道! 大月氏,将大夏国视为,其商队顺利往返于丝绸之路的保护屏障、以及通道。 简言之:人家大月氏在占领南亚之后,因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富饶之故,已经看不上中亚、早已不在中亚混了。 而且,如今大月氏基本上已经1统南亚,王城位于昔年孔雀王朝所建立的德里城。 但正所谓盛极而衰,如今的大月氏,实则已经危机重重。 赵旻及卫府铁骑的到来…… 或许将为大月氏内部潜藏的危机,添上1把大柴火。 而且是很大很大的那种。 按照史料记载,而今大月氏的国王,是韦苏提婆2世。 此君在历史上的曹魏魏明帝太和3年(西历229年),曾遣使至曹魏王都洛阳奉献,被魏明帝曹叡封为“亲魏大月氏王”。 其后,因曹魏为抵抗季汉诸葛亮的北伐,而被迫采取较为保守的战略,渐渐放弃西域的曹魏,与中亚、南亚的联系逐渐被切断。 于是乎…… 惯于造假的西方双标狗们,又觉得自己行了。 呵呵,这就是华夏传承下来的历史,与西方历史之间格格不入、几乎是不可调和最重要原因。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实际按“大臣名勋5百余家”的规模来看,入晋的蜀人官僚,根本不可能有人幸免。 就连受封“安乐公”的刘禅,也不得不依靠装疯卖傻(乐不思蜀)来取悦司马氏。名为公爵,无异弄臣。 王(司马昭)曰:“何乃似郤正语邪!”(刘)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汉晋春秋》 如前所述,入晋蜀人的悲惨命运自是无可避免。 以下略举几例。 谯周有“劝降大功”,兼出身蜀地(益州巴西西充国),与入晋的荆楚子弟明显不同。按理应得到晋朝官方的尊崇,但实际不然。 司马昭父子不仅否决了谯周“复立刘禅于蜀”的提议,还屡次征召年迈衰老(年过7十)的谯周入洛阳朝见。名为征召,实是逼遣,令谯周十分不悦。 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谯)周。周遂舆疾诣洛,泰始3年至。以疾不起。--《蜀书谯周传》 谯周甚至对学生陈寿(《3国志》作者)抱怨,称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今吾年过7十,庶慕孔子遗风,可与刘、扬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矣。--《蜀书谯周传》 谯周作为与荆楚集团毫无瓜葛的“头号蜀奸”,待遇尚且如此不堪,其余人物更不必多提。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