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城城头。 当张绣及诸曹、夏侯氏的精兵爬到西陵城城头上时,这场攻城战的结果,已经毫无悬念。 就在这时,令人大跌眼镜的1幕便发生了… 只见1名着玄色深衣、戴进贤冠的壮年文士,竟匆匆奔来,“扑通”1声跪在张绣身前。 “叔父大人,小侄愿降!” 那壮年文士,自然是黄射。 然而…黄射突然来这么1出,竟让张绣有些措手不及。 张绣俊脸1沉。 “阿射,你且起来!” 黄射也颇有些不要脸。 “叔父大人不应允,小侄便长跪不起。” 夏侯惇委实是看不下去了,其人1只独眼1瞪,1声暴喝。 “荒谬!你若愿降,何不早降?此时城破再降又有何用?你既愿长跪不起,便由得你!” 夏侯惇在年少之时,便以刚烈着称,其人如今虽已逾不惑,但刚烈之脾性似乎并未消减太多。 是以,其人话音刚落,便“嚓喇”1声抽出腰间环首刀,狠狠劈向黄射脖颈。 张绣眼皮狠狠1跳,其人心知已来不及抽刀… 众人只听“铿”地1声,张绣以刀柄竭力格住夏侯惇这奋力1劈。 “元让勿要鲁莽,此乃黄祖老匹夫之嫡长子、前章陵太守黄射也,此人尚有大用,不可轻易诛之。” 已在鬼门关边缘徘徊1圈的黄射,这时才觉得汗毛倒竖、脊背发寒。 为了活下去,其人磕头如捣蒜1般。 “叔父大人饶命!非小侄不愿降,实则是家父有令在先,令小侄务必拖延时日。” 夏侯惇1怔,张绣则趁机收回刀柄。 “阿射,却是何故?” 求生欲极强的黄射脱口而出。 “家父称,庐江郡灊山雷薄、陈兰、梅成于柴桑伏击江东大军,待其3人功成,便伪装为江东船队沿大江直抵夏口,以偷袭程德谋与周公瑾。” 卞夫人俏脸登时1寒。 “以你之意,江夏郡莫非仍有伏兵?” 黄射连连摇头。 “非也非也!家父之意为,若张叔父未至西陵城,待文达叔父至此,某便与文达叔父1同夹击夏口。” 不得不说,黄祖的确好算计! 若3贼当真伪装为江东船队,再加上李通、黄射的夹击,里应外合之下,就算是周瑜,恐怕也要饮恨大江。 黄祖能将有限的力量,充分发挥利用到这种程度… 其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勃勃野心暂且不提,单论其人这番谋划,其人便不愧为1方枭雄。 当然了,黄射既已投降、西陵城既失,便意味着黄祖的全盘谋划,几乎已悉数落空。 张绣有些唏嘘。 “黄祖本为1方英杰,其人若1心辅佐刘荆州,或许可名留青史,奈何其人野心炽盛,终将自取灭亡。 然则…老夫终归与黄祖相交1场,阿射,你且为令尊修书1封,劝其人尽早收手,老夫尚可竭力保全其人性命! 如若令尊执迷不悟,届时非但令尊粉身碎骨,便连江夏黄氏全族,亦将受其人牵连!” 这是张绣给黄祖的最后1次机会,也算是报答黄祖此前对张绣之恩义。 黄射迫不及待地讨来文房4宝、取出自己的印信,当场匆匆为其人老爹黄祖修书1封。 张绣叹了口气后,抢过笔墨在书信结尾加了1句。 “弟盼兄好自为之!” 黄射钤盖好自己印信之后,便遣心腹第1时间赶去送信。 卞夫人追问道:“黄射!令尊今何在?” 黄射在心中盘算1番后,有些犹豫。 “这…以时日推算,家父应已至丹徒城外。” 卞夫人突然冷笑起来。 “黄射,你不必再送信,令尊恐怕时日无多。” 黄祖确实已走上了穷途末路。 因为自黄祖寅时猛攻丹徒城,至今已有数日。 丹徒城仍旧稳如泰山,黄祖军却已军心大乱。 原本已暗中与黄祖商议妥当、定好里应外合的江东那几家士族,非但未开城门迎接黄祖军,反而将自家中的所有部曲都派上城头死守。 黄祖自己的部曲还好,虽有些沮丧,但仍每日苦战不休。 背叛孙策的庐江太守李术却截然不同。 李术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会背叛孙策、投靠黄祖,如今黄祖猛攻不下,兼且兵卒损失惨重,李术又怎么可能陪着黄祖送死? 于是乎,某日寅时,李术便悄悄点齐自己的部曲,向庐江郡逃去。 如此1来… 本就士气低落的黄祖1方,士气更是1落千丈。 这1日,黄祖已经打定主意。 最后猛攻半日丹徒城,然后趁江东人反应不及,便返还丹阳郡秣陵城,待整备军马后再徐图江东。 自始至终,黄祖都完全想不通,为何江东士族会突然反悔。 黄祖的撤退计划无比顺利。 因为江东士族、丹徒城内守军根本无心追敌。 黄祖拄着长剑立在舷首,回头望向渐行渐远的丹徒城,心中5味杂陈。 他清楚,他败得1塌糊涂,夺下江东的希望,已极为渺茫。 黄祖在不甘心之余,咬了咬牙道:“丹阳郡不可再去!传老夫军令,折向9江!” 丹徒城上,欢呼雷动。 数日未下城楼的孙权,1时间声望无双。 顾雍、6逊、张敦、全柔、朱然等江东青年俊彦,韩当、张昭、张竑、孙邵等淮泗士族,以及邓当、凌操、陈武、周泰、蒋钦等壮年武者,都对孙权赞不绝口。 显而易见,正因为有孙权,本来与黄祖暗通款曲的江东士族,才会临阵反悔。 孙权向众人作揖还礼。 “有劳诸公!此非权之功,实乃诸公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之功也!诸公连日劳累,且暂安歇,今晚权在吴侯府设宴犒劳诸公,诸公请!” 连日守城确实辛苦,于是众人纷纷向孙权告辞。 众人离去后,顾雍、6逊2人悄悄围拢上前。 “仲谋将军,此战前所说之事…” 孙权笑着作揖,打断了2人的话。 “2位兄长但请放心,待家兄归来,弟必玉成此事!” 顾雍叹了口气,作揖行礼。 “仲谋将军不必搪塞某等,此事仲谋将军应先签发公文,待吴侯归来木已成舟,如此吴侯方才不能反悔。” 6逊赔着笑作揖道。 “元叹兄所言极是,仲谋将军既立下大功,则先斩后奏可也。” 孙权脸色登时1变。 朱然也劝道:“仲谋兄长,当谨防黄祖去而复返也。” 孙权闻言不再开口,脸色变了又变后,颓然叹道:“也罢!便如此,弟此番必将为家兄怪罪。” 顾雍呵呵1笑。 “仲谋将军不必担忧,某等必联合子布、子纲、长绪等诸位先生,向吴侯说明此事始末,如此,吴侯必不会怪责仲谋将军。” 孙权怏怏地向顾雍作揖。 “但愿如此。” 6逊仍是赔着笑。 “仲谋将军当知,只要丹徒不失,则吴侯必心怀大慰,仲谋将军之事,不值吴侯1哂也。” 宽慰孙权1番之后,顾、62人心满意足地离去。 孙权叹了口气,正欲开口,全柔、张敦2人也趁机上前。 全柔是吴郡士人,张敦则是吴郡6、顾、张(非徐州彭城张昭之张)、朱4大家族之中张家的青年俊彦。 毋庸置疑,吴郡丹徒城之所以能众志成城、顺利顶住黄祖的猛烈攻势而未出叛徒,与战前孙权、朱然2人的游说行动息息相关。 此2人亦趁机向孙权要求落实承诺之事… 待孙权同意之后,全柔、张敦2人便赶上顾、62人。 “元叹兄、伯言,且稍等片刻。” 4人寻了处僻静角落。 顾雍抚须笑道:“诸君不必担忧,某有把握,吴侯必定不会反悔。” 【作者题外话】:孙权为尽力避免祸起萧墙,故而向江东士族做出不少承诺。 承诺的内容,后文自会解说。 论行军打仗,1百个孙权都不如1个孙策,但论起纵横捭阖、翻云覆雨,十个孙策也不如1个孙权。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陶谦是刘备早期的主君之1。陶谦死后,在陈登与糜竺的策划下,刘备成为继任徐州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正史记载,陶谦与刘备的交集非常短暂,仅有数月时间。 陶谦招募刘备,是在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时;而同年陶谦即死。如此,陶谦与刘备的亲密关系,便显得不合情理。 兴平元年,曹操复击(陶)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是岁,(陶)谦病死。--《后汉书陶谦传》 兴平元年,(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资治通鉴汉纪5十3》 实际陶谦与刘备相交,远远早于兴平元年(194),至少可以上溯至光和年间(178-184)。 按《魏书陶谦传》记载,陶谦在光和年间(178-184)曾经做过1任幽州刺史;治广阳郡蓟县,即今北京。 (陶谦)举茂才,除卢令,迁幽州剌史。--《魏书陶谦传》 蓟本燕国,(幽州)刺史治。--《后汉书郡国志》 需要注意的是,彼时的刘备,恰好在幽州涿郡,即今河北涿州。 广阳郡与涿郡接壤,下辖郡县多有易主。比如《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方城(今河北廊坊固安以南)便曾先后隶属广阳与涿郡。 涿郡方城(县),故属广阳(郡)。--《后汉书郡国志》 如今的廊涿高速,了解1下。固安县恰好居中。 可见当时的刘备与陶谦,仅1墙之隔耳。 陶谦被征调为张温参军,事在中平2年(185)。可知陶谦刺幽州,就在光和年间(178-184)。 (中平2年)8月,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讨北宫伯玉。--《后汉书灵帝纪》 (陶谦)迁幽州剌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魏书陶谦传》 更重要的是,中平2年(185)陶谦被征调时,公孙瓒也曾都督乌丸突骑,以作援助。 中平中,以(公孙)瓒督乌桓突骑,车骑将军张温讨凉州贼。--《后汉书公孙瓒传》 彼时公孙瓒、刘备、陶谦3人同在幽州,必有往来。 实际在初平3年(192)2袁混战时,公孙瓒、刘备、陶谦便处于同盟关系。 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魏书武帝纪》 按照公孙瓒能为刘备引荐校尉邹靖的记载看,很有可能此时的刘备,也在公孙瓒或者邹靖的引荐下,结识了刺史陶谦。 这也能解释,为何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点名要借刘备,还“有借无还”。 因为他与刘备早有相识,知根知底儿。 刘备在中平末年(187-189)重返洛阳时,除了走曹操的门路,还可能走了邹靖的门路。 当然,由于线索有限,对此仅作推测。 前文已述,中平元年(184)在公孙瓒的引荐下,刘备曾经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虽然刘备并未因此得到升迁,但无疑得到了与邹靖交往的机会。 在中平2年(185)陶谦、公孙瓒被征调西线,跟随车骑将军张温镇压羌乱时,邹靖已经转任北军中候,还给汉帝上表,发表关于平叛的战略意见。 中平2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为寇,东侵3辅……北军中侯邹靖上言。--《后汉书应奉传》 “北军中候”属东汉禁军系统,监管5校尉营,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营。 可以看出,此时(185)的邹靖,已经离开幽州,回到洛阳。 在中平末年(187-189)刘备弃官亡命,重返洛阳时,邹靖已经卸任,继任的北军中候,是孔融与刘表。 孔融出任北军中候的时间极短,仅有3日,随即出镇青州北海。 辟(孔融)司空掾,拜中军候(按《续汉书》为北军中候)。在职3日,迁虎贲中郎将。(董)卓乃讽3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治北海8年,被袁谭击破于建安元年(196),可以推算出,他出镇北海,就在中平6年(189)。 (孔)融在(北海)郡8年,仅以身免。--张璠《汉纪》 换言之,孔融担任北军中候,也在同年(189)。 此时刘备已经与曹操从沛国返回洛阳,正准备随毋丘毅赴丹阳募兵。 因此,刘备很可能凭借邹靖的关系,与孔融有往来。 毕竟邹靖也曾担任过北军中候,有可能充当刘备的引荐人。 至于刘表,在同年(189)也曾出任过北军中候,应是孔融的继任。 刘备或许通过“汉廷宗室”的身份与邹靖的引荐,试图结交其人。 (刘表)以大将军(何进)掾,为北军中候。--《魏书刘表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