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这句话,宛若平地一声惊雷起,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更何况,此刻堂中还有与赵旻关系非比寻常的几个人物。 被刘表后妻蔡夫人称作“楚国之望”的南阳名士韩嵩,闻言又惊又喜,忍不住腾地一声离席而起。 在《江表传》记载中,孙策讨伐江夏时,曾有“南阳韩晞”,率五千长矛手驰援黄祖。 时刘表遣从子(刘)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 以上摘自《江表传》 可见南阳韩氏,不仅有韩嵩在内策应,还有韩晞在外典兵,地位固若金汤。 数月之前,韩嵩曾不辞辛苦,与赵旻一同赴武陵郡平叛,并助后者收下黄忠、文聘这两员虎将,以及五溪蛮这一可媲美“无当飞军”的特种部队。 赵旻因此事,欠下韩嵩一个天大的人情。 此外,发动“江南之乱”的黄祖有多了得,韩嵩比蔡瑁更加清楚。 黄祖败于何人之手? 答案是赵旻麾下大将张辽。 韩嵩对赵旻,那是又爱又怕。 是以,韩嵩在听闻赵旻在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取得大胜之后,惊喜交加之下,便忍不住离席而起,并加以求证。 “德珪兄,此话当真?” 蔡瑁抚须自得,那浓浓的优越感,简直不要太明显。 “德高贤弟,瑁绝无虚言!太子太傅非但于邺城之下大胜袁本初,兼且邺城几为太子太傅收复矣!” 蔡瑁此言一出,宛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满堂登时一片哗然。 韩嵩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 此时,随族人赴此聚会的南阳豪族黄忠、文聘二人不约而同地异口同声问道。 “德珪先生,既如此,某家主公而今是否已为天子尽收河北之地?” 头戴刘氏冠、身着直裾深衣、相貌颇显儒雅俊朗、须髯花白的襄阳名士、黄忠黄汉升同族族父黄承彦闻言却哑然失笑。 “汉升此言差矣!若当真如此,太子太傅何不大张旗鼓、广而告之?” 言罢,黄承彦目光灼灼地看向蔡瑁。 “德珪贤弟,老夫知你素来心向汉室,然则…此事关乎我荆州之出路,还请德珪贤弟务必慎之又慎!切不可捕风捉影,以至误我荆州各望族。” 言罢,黄承彦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蔡瑁,同时微微躬身向蔡瑁作了一揖。 不待蔡瑁回答,堂内又有二人不约而同地长身而起。 其中一名年约不惑的纶巾儒士抚须呵呵笑道:“德珪贤兄,袁本初四世三公,雄踞河北已有十余年之久,焉得如此不堪一击? 呵呵,愚以为,此必为卫府细作扰乱视听之胡言耳,不可当真,万万不可当真!” 另一名年过而立的儒士同样面露不屑。 其人先是向蔡瑁深施一礼,复又向方才开口之人躬身作揖,这才抚须仰首冷笑起来。 “德珪叔父,方才马兄所言极是!窃以为,此不过卫府细作大放厥词耳!某等切不可捕风捉影、信以为真! 呵呵,太子太傅若当真如此了得,又何至于不能定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 此人颇为了得,一句话便说到了关键点上… 尽管此人根本不知道,苟哥究竟有多狗。 他以为他以为的,就真是他以为的? 那年约四旬之儒士,正是襄阳马氏之人、后来马家五常的生父马俊。 而那一句话便点到关键的年过而立之儒士,则是后来的季汉重臣、出身于襄阳另一豪门向氏、后来性行淑均之将军向宠的生父向朗。 这二人虽皆属荆襄崇尚儒家经学的“耆老派”,却兼习法家韩非子“法术势”之思想学说,属于“耆老派”中的“少壮派”。 与“暮气沉沉、伏膺儒教”的耆老派不同,少壮派“儒法双修、王霸兼杂”,二者之间的学术风气与精神面貌,呈现出完全相异的色彩。 “少壮派”的心态,与以“管仲、乐毅”自诩的诸葛亮大致相同,是寻找代理人(齐桓与燕昭),维护江汉政权的割据局面,借此为进身之阶。 (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摘自《蜀书之诸葛亮传》 历史上,襄阳马氏、向氏也因此对具备成为“齐桓、燕昭”潜质的刘备颇为支持。 准确来说,襄阳马氏、向氏,属于侧重于荆州割据的“耆老派”。 因此,马俊、向朗二人的立场,并不倾向于太子太傅、卫将军赵旻。 至于纯正的襄阳“耆老派”黄承彦… 人家女婿如今颇受已割据交趾的刘备信重,老头儿倾向于何人还用多说? 要知道,这三人背后,分别是襄阳黄氏、马氏、向氏三大门阀。 以是故,三人先后提出质疑之后,节奏便被带起来了。 一时之间,非但与赵旻私交平平的襄阳蒯氏,就连家中子弟在卫府任职的襄阳庞氏、新野邓氏(邓芝在赵旻老丈人张绣麾下任职),都对此半信半疑起来。 这也不怪他们,委实是蔡瑁说出之事太过于惊世骇俗。 赵旻实力发展确实快,卫府也同样兵精将广,但是! 那可是袁绍啊! 更何况,战场还是在袁绍的大本营、河北第一城邺城城下! 袁绍在邺城会输吗? 呵呵! 这些荆襄豪族们,对此事持怀疑态度。 所以,他们的讨论声渐渐变大了。/apk/ “卫府固然兵强马壮、百战百胜,然则…袁本初雄踞河北、鹰扬河朔长达十余年之久,太子太傅恐难以于数月间大胜袁本初也。” 这是蒯越。 “兄长所言极是,当今天下,可胜袁本初者,必太子太傅也。然则…卫府于邺城城下大胜袁本初,愚以为此必为虚言。” 这是蒯良。 “某子侄虽在卫府效力,然以某观之,太子太傅恐难以如此轻易胜袁本初,此事真相究竟如何,尚且有待商榷。” 这是庞统的从父庞德公。 他们三人的议论,代表了此刻堂内的绝大多数人。 见堂内一片哗然,甚至先后有三人当众提出质疑,蔡瑁虽然脸上笑容不减,心中却冷笑连连。 人家蔡瑁毕竟有图有真相…啊呸!是有目击者作证嘛。 然而… 对这三人的质疑,最先反应过来的却并非蔡瑁本人,而是… 性如烈火的黄忠见堂内众人质疑自家主公,心中登时大怒。 其人忍不住开口反驳道:“诸君有目共睹,自大汉卫将军府开府至今,定河东、平九江、收匈奴、复益凉,何曾尝败绩?” 直接败于孙策之手、间接败于赵旻之手的文聘对此事有直观认知。 其人向一众名士抱拳道:“诸君,汉升兄所言甚是!某家主公雄才大略,袁本初绝非某家主公之敌手。” 若非黄忠、文聘对赵旻颇为敬佩,这二人也不会如此轻易便被赵旻忽悠。 否则的话,纯靠“汉室正统”、“天下大义”,赵旻怎么可能招揽如此多天下英杰? 更何况,如果正统真的有用,汉献帝刘协早就振臂高呼,而天下景从,最终一统大汉了。 注意:这不是新莽之乱后、汉祚未衰的两汉断点,而是群雄逐鹿、汉室衰微的汉末三国! 言归正传。 比黄忠小不了几岁的向朗抚须呵呵一笑。 “诚然如此,某亦认为袁本初绝非太子太傅之敌手!” 向朗此言一出,原本嘈杂的议论之声,登时戛然而止。 因为这一观点,是荆州士人们的共识。 见堂内鸦雀无声,向朗抚须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则…某万万不信,太子太傅可于邺城城下,大胜袁本初!”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琅琊王氏权倾朝野,号称“王与马、共天下”。诸葛诙能与王导相提并论,可见琅琊诸葛氏的郡望,亦不遑多让。 介绍完诸葛氏的族望地位,再谈谈诸葛玄的立场归属。 从地理位置上看,袁术“争盟淮隅”,辖区大抵在豫州汝南、荆州南阳、扬州淮南一带; 袁术又在陶谦死后(194)自领“徐州伯兼扬州牧”,触角还一度伸到徐州广陵。 (袁术)将其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太守。--《吴书妃嫔传》 因此,相比于刘表,诸葛玄(徐州琅琊)与袁术的距离明显更近。 同时,袁术控制扬州诸郡,自置郡守。豫章虽然偏远,亦属扬州。 反观刘表,在平定张羡之乱(198-200)以前,甚至无法掌控荆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遑论“隔空任免”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了。 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魏书刘表传》 因此,诸葛玄的豫章太守,只能来自袁术的任命,与《亮传》记载相同。《诸葛亮传》是蜀人陈寿亲笔撰写,同时又贯彻了司马炎“尊奉武侯”的意志,可信度最高。 但是《诸葛亮传》关于诸葛玄迁徙荆州的原因,似有曲笔文饰,称“玄与刘表有旧,往依之”。 (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蜀书诸葛亮传》 实际考虑到袁术与刘表的敌对关系,身为袁术故吏的诸葛玄,绝对不会、也绝对不敢去投奔刘表。 袁术与刘表自初平元年(190)便撕破脸皮。孙坚上洛时杀荆州刺史王叡,董卓遣刘表南下镇抚。孙坚与袁术合兵,又杀南阳太守张咨,霸占鲁阳县(荆州最北),阻挠刘表南下,双方势同水火。 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后汉书刘表传》 初平四年(193)刘表联合袁绍与曹操,截断袁术粮道,联军纵兵大掠,打得袁术“迸走流离,几至死亡”。可谓血仇。 四年春,(曹操)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魏书武帝纪》 (袁术)甫诣封部(即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两家关系如此恶劣,诸葛玄身为袁术故吏,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投奔刘表。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玄是怎么到的襄阳?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