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七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7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647 2024-10-17 00:21
   对这个问题,陈武反而梗着脖子反驳起来。   “哼!太史子义!山越人占山为王、不纳田税、不服徭役!如此行径与盗匪何异!某等讨伐山越人,乃招安也!”   如果不考虑时代背景、不考虑前因后果的话,那么陈武这番话的逻辑毫无问题。   但是,这与以色列抨击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乌克兰谴责俄罗斯侵略其国是1个道理:   颠倒因果!   若非以色列鸠占鹊巢、大4打压巴勒斯坦建国,哈马斯会如此针对以色列?   若非前苏联最大的继承人乌克兰在西方国家挑唆之下倒行逆施、甚至已严重危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大帝会主动出兵乌克兰东部诸州?   若非孙权不施仁政、视黎庶如奴隶,焉能有如今这数十万山越人逃匿于山林?   陈武根本未曾考虑过,山越人产生的根源何在!   所以,太史慈怒极反笑。   “陈子烈!你可知道,山越人本为良善百姓,为何而今反为贼乎?昔年某镇守丹阳诸县、对抗伪帝袁术之时,丹阳郡尚无山越人,而今山越人又从何而来?”   太史慈不愧为曾做过诸侯之人,其人无论眼界、格局还是气魄,比陈武此等只知杀伐征战的武夫,都要强出太多!   历史上,同样是占据天下之1隅,但季汉与孙吴之格局迥然而异。   季汉无论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这4丞相,还是吴懿、魏延、来敏、姜维、张翼、廖化等等将军,皆怀刘备遗志,誓要克复中原、恢复汉室!   而做为君主之刘禅,看似毫无作为,实则极力支持群臣,并暗中压制“慕洋犬”、“投魏派”的反弹。   因此前有诸葛亮6出祁山,后有姜维9伐中原(实际上是十次),以至于整部季汉史,都弥漫着悲壮、不屈及奋进的力量。   最终,外有邓艾施加的强大压力,内有谯周等慕洋犬苦谏刘禅投降,刘禅顶不住压力主动投降。   但无论如何,季汉精神永不朽。   此诚所谓:   君臣甘屈膝,1子独悲伤。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反观孙吴……   隐蕃案、暨艳案、2宫案……呵呵,孙吴历史,就是妥妥的1部血雨腥风内斗史。   唯1的亮点,是步骘收交趾、孙十万攻下宝岛(这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1部分领土)   就连军事也同样如此。   所谓“江表十2虎臣”,除3老、甘宁及丁奉之外,大多数都是内战奋勇争先,外战出工不出力,孙吴后期能够撑起孙吴台面者,更是惟有丁奉1人。   是以,陈武根本就缺乏足够的高度。   其人只知讨伐山越人,却未曾想过,山越人究竟从何而来!   前文已多次提及,所谓山越人,实际上就是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民,逃入山野聚集、并抱团取暖生存。   其中之代表,是幽州士人田畴,在幽州徐无山中所聚集的上万流民。   (田畴)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5千馀家………   ……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2十馀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   摘自《3国志魏书卷十1》   田畴之角色,便是山越人之宗帅。其人制订了律法、礼仪,甚至办学校授课,最后使山越人“道不拾遗”。   可见田畴安置山越人,也就是流民,的确有自己行之有效的1整套治理方案。   由是推之,只知道征伐山越人、拉壮丁的孙权,目前仍欠缺对安置流民行之有效的手段。   田畴的指导思想是:民(这是把民当人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孙权则是:民(实则是奴!)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曾为诸侯之太史慈,很快便想到了这1点,于是其人再次喝问陈武。   “陈子烈!孙将军对待流民,莫非便如此粗暴乎?”   陈武有些莫名其妙。   “山越人乃盗匪!吴侯伐之又有何错焉?太史子义!你休要无理取闹!”   太史慈怒气瞬间全消。   因为他与陈武,根本不在1个频道。   此正所谓: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太史慈长叹1声,挥了挥袍袖,令亲卫暂且将陈武收押。   太史慈此刻只觉得,自己在江东,耽误了不少年华。   其人转过身,对徐晃、马超苦笑起来。   徐晃也叹了口气。   “子义兄勿要惆怅,孙将军不同于故吴侯,其人囿于见识,是故仅能征伐山越人,却不能将其众妥善安置。”   显而易见,徐晃这是在给孙权保留脸面。   马超当然不可能惯着孙权。   “哼哼!治下民不聊生,只能躲入山野逃避苛政,本已极苦,却仍要为主君讨伐俘虏、强逼为奴!   呸!如此丧尽天良之主君,俺马孟起恨不能生啖其肉、饱饮其血!投主当投主公此等明主焉!子义兄弃暗投明,何必为如此无道之主而忧愁!”   就连1向凉薄之小马哥,都看不过眼了……   孙权讨伐山越人之举,确实大失人心。   根据《3国志》记载,陈武为庐江郡松滋县人,在陈寿那个司马群贼当道的时代,确有此县;但东汉无此县。   反复查证可知,陈武故里,应是在东汉属于庐江郡、丹阳郡及豫章郡交界处的庐江郡皖县边缘,与豫章郡彭泽县隔大江相望。   以是故,对于孙权、陈武来说,遣庐江上甲偷偷潜入龙舒县、将庐江郡南北隔开,或许颇为不易;   但对于太史慈、徐晃及马超3人而言,拔除陈武及庐江上甲这个钉子,却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是般,孙权的阴谋,轻而易举便被太史慈等3将粉碎。   “庐江上甲”那3千余兵卒,被太史慈交给山越人打散、用于屯田……大家反正都是庐江人,卫府屯田税率低、政策好,为卫府屯田,终归比为孙权做士家要好得多。   士家,也就是兵卒及低级军官,在汉末魏晋,地位低到令人发指。   而卫府1大利好政策为:只要屯田满十年,田地便归农户所有。   在传统宗法社会,社会阶级大抵都是士、农、工、商。   农户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士大夫阶级,实则并不算太低。   至于陈武……   太史慈深知其人底细,出于爱才之心,太史慈并未为难陈武,而是遣得力心腹,押送其人至许都听候发落。   紧随其后,太史慈充分利用江东版田畴,也就是刘晔的经验,发动群众斗群众,很快便揪出与孙权、陈武暗通款曲之龙舒县豪族。   接下来之事便简单至极,游街、示众、宣读其人通敌之罪,最后于闹市斩首、并株连相关涉事之人。   太史慈此举,很是震慑了1番心中有鬼之人。   最后……   便是太史慈召集士人、豪强、民众开会,当众宣讲卫府之1系列仁政,以及描述庐江郡人民的美好未来。   总之,太史慈与刘晔的做法相似,将思想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及统战工作做得百分百到位。   龙舒县人民会议的最后,太史慈还不忘推出来几名山越人代表,当众诉说自己之前生活之艰辛、如今生活之美好。   汉末庐江郡版本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再次在太史慈这1系列操作下被重现。   庐江郡之内患,就此彻底被太史慈清除。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此次政治风波过后,刘禅便派遣国舅吴1都督汉中;同时明升暗降,夺了杨仪的权。这无疑是事后的补救措施。   (建兴十2年)大赦。以左将军吴1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蜀书后主传》   (杨)仪至(成都),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蜀书杨仪传》   由于刘禅的机智果决,潜在的动乱被平息消弭。当然,其代价就是魏延的全族性命。   刘禅是个高人!   刘禅虽然在情势所迫之下,杀了魏延全族,但通过《季汉辅臣赞》可以清楚看出,魏延并不被蜀汉官方视作纯粹的叛臣。   《辅臣赞》是蜀射声校尉杨戏所撰,对季汉群臣有褒贬赞语和事迹论述。魏延的赞语是“临难受命,镇保国境”,很明显是正面评价。   文长(魏延字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季汉辅臣赞》   魏延之死,则被称之为“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其罪名仅仅是“言乱”而不是“谋反”。可见对魏延的实际过失,蜀汉官方是十分清楚的。   糜芳、士仁、郝普、潘濬4大叛将,均被杨戏归入1卷,魏延却不在其中。其背后隐喻,显而易见。   古之奔臣,礼有来偪,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2国。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濬。--《季汉辅臣赞》   或有谣言,称魏延打算“北降曹魏”。这当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陈寿与鱼豢对此均持反对意见,并加以辩驳。   陈寿认为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鱼豢亦认为魏延“本无此心”。   原(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等。--《蜀书魏延传》   (杨仪)乃张言(魏)延欲与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魏略》   这种观点十分正确。因为魏延本就“冀时论以代诸葛亮”,他的真正目标,是进入下1届辅政班子。从魏延“矜高”的性格来看,他大概还打算做首辅大臣。   (魏)延常谓(诸葛)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蜀书魏延传》   如果魏延北降曹魏,大概会得到1个秩阶极高的虚职,类比而言,应该相当于黄权、孙1降魏,夏侯霸降蜀。   黄权、孙1与夏侯霸,投降后都在敌国做到了车骑将军,待遇也算不错;但对魏延而言,车骑将军却根本不值1提。   景初3年,蜀延熙2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3司。--《蜀书黄权传》   魏以(孙)1为车骑将军,以故主(曹)芳贵人邢氏妻之。--《吴书孙奂传》   后十8年,(姜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蜀书姜维传》   因为魏延做前军师时,就敢痛骂车骑将军刘琰,还把对方骂到“失志慌惚”。可见车骑将军这类职务,对魏延根本没有吸引力。   (刘琰)迁车骑将军……建兴十年,(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让之……(刘)琰失志慌惚。--《蜀书刘琰传》   何况彼时魏延全族都被质于成都,他更不可能头脑发热,北降曹魏。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