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二十二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许都终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790 2024-10-17 00:21
   话不多的乐进,其人所要表达的两重意思需要大家揣摩。  其一无需赘述,乐进确实担心西域使臣在大汉境内遭遇不测,致使西域人心不稳;  其二是,乐进担心西域胡人使团心怀叵测,借出使之良机,打探大汉丝绸之路沿途之虚实。  以上皆因西域新定之故。  所以,在乐进行礼发言之后,本身就有二五仔潜质、而且曾随赵旻远征西域的马超便“腾”地一下霍然而起。  小马哥躬身抱拳,大嗓门儿震得堂内众人耳膜“嗡嗡”直响。  “主公,诸君!西域之胡人性情反复无常,不可以常理度之!是故,俺以为,主公应遣俺为主将,火速赴洛阳接胡人入许!”/apk/  不得不说,小马哥的意见虽然简单粗暴野蛮,却非常有建设性。  苟哥赵旻正欲开口,却听小马哥骤然开始大放厥词。  “主公,满宠非凉州人士、武艺平平毫无勇力,兼且此番其人处理西域使臣之事颇为不妥,故而俺愿代满宠任西域大都护!  主公尽管放心,俺必可如昔年之定远侯一般,为主公、为大汉守御西域!”  苟哥心中一沉,忍不住抬起头凝视小马哥那炯炯的眼神。  然后…  他眯起眼睛,呵呵一笑在心中给小马哥判了个“死刑”。  由此可见,小马哥的野心确实不小,还需要继续接受赵旻的思想改造。  “孟起勇于任事,我心甚慰!我心甚慰!”  小马哥闻言大喜。  却听自家那腹黑主公缓缓道:“然则…孟起不必心急,待袁本初寿终,其人三子必将撕毁盟约攻伐于我,届时孟起可敢为我破之?”  苟哥在心中已打定主意,诸如攻乌桓、征鲜卑等等险仗恶仗,统统都交给野望值高到爆表、与胡人一样轻狡反复的小马哥。  恰如历史上曹操对张辽的改造一般,赵旻也有心用一场场险仗、恶仗把小马哥培养成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将。  张辽虽然出身豪族(马邑之谋主人公、雁门豪族聂壹之后),但以骁勇出仕,武人色彩相当浓厚。  这一点,张辽与马超非常相似。  从地缘位置来看,雁门出身的张辽无疑属于“边地人”,文化水平不会太高,早年大概未曾浸染“忠君思想”(边地武人的共性)。  因此初期的张辽在军阀中间频繁改换门庭,不断地“以兵属”、“以众降”,丑态百出。  历史上的马超,比张辽还要过分。  曹操对张辽的任用,最初是颇为忌惮的。基本都是使其充当硬仗的“攻坚先锋”。  无论是“黎阳之战”、“柳城之战”还是“天柱山之战”,基本都是有死无生、有去无回的恶仗。  这与曹操的用人思路有关,即借“恶战”与“险职”来试探降将的忠诚。  甚至威震天下的逍遥津之战(215),曹操的敕令依然是令乐进、薛悌守城,而令张辽、李典出击。  其原因无外乎乐进与薛悌,是出身兖州且未曾叛变的“心腹”,而张辽与李典,一个部曲甚众、一个反复无常,所以被逼出战,试探忠心。  但张辽给曹操交出的,是一份连附加题都是满分的伟大答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逍遥津八百破十万”。  似张辽这般轻狡反复的边地武夫,在战火与鲜血的洗礼之下,竟能逐渐成长为智勇兼备、舍生忘死的名将,乃至名镌青史永垂不朽。  那么…  同样轻狡反复、没有什么道德底线的马超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  要知道,这可是在历史上威震羌氐、曾威胁到曹操性命、有英布之勇的锦马超。  单论武力值,张辽都不及马超。  所以,赵旻对马超的成长非常期待。  而马超的回答,更是让赵旻惊喜不已。  只听马超斩钉截铁道:“主公尽管放心,无论河北亦或西域,俺马孟起皆可为主公破敌!”  苟哥惊喜之余,便忍不住画下大饼。  “孟起何其雄哉!若你可平河北、定乌桓及鲜卑,我定向天子为你讨封一邑之侯!”  在实行郡县制的秦汉,邑就是县,行政级别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  两千石郡守,相当于后世的省长。  在前汉,也就是西汉,县侯封地为侯国,且非开国功臣、亲王之子不得封县侯,因此一个关内侯都足以使文臣武将趋之若鹜(要知道,李广至自刎时都未封关内侯);  后汉,也就是东汉,因光武帝刘秀设立乡、亭二级列侯之故,关内侯、列侯乃至县侯,已经被东汉皇帝、太后、外戚们玩坏了。  但尽管如此,县侯仍是异姓之臣所能赐封的最高爵位,也就是东汉人臣之天花板。  想想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彭岑、贾复、耿弇…  能步这些英雄人物之后尘,卫府无论文武,谁能不激动万分?  是以,平生以冠军侯霍去病、定远侯班超为人生标榜的马超,对赵旻画的如此大饼颇为满意。  至于卫府其余文臣武将们…  毫不意外,也都红了眼。  马孟起此等边鄙武夫尚可封邑,我等岂可居于其下?   于是乎,一时间群情汹涌,谁都不再把西域胡人使团之事放在心上。  “主公,某虽不才,亦愿为主公攻城拔寨、为大汉收复河北!”  “主公,某虽不能率军杀敌,犹可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主公,某…”  “主公…”  眼见麾下一众文臣武将如此轻易上钩,苟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好吧,实力与偶像兼具的苟哥,其实就是在演戏。  苟哥蹙眉起身,拂袖喝道:“诸君且噤声!而今当务之急,乃如何应对西域胡人之使团也!”  苟哥至此,可谓图穷匕见。  而此时,想通此事前因后果、又被赵氏大饼深深吸引的一众文臣武将们,已经不再是那些只会倒吸凉气之辈。  有句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所以,尽管苟哥赵旻始终坚持,仍要向天下人隐瞒真相,但卫府一众文臣武将还是才思泉涌一般,提出各种优质建议。  在卫府群英们积极踊跃献计献策下,赵旻很快便归纳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  赵旻即刻遣卫府五千精锐,沿途护送九卿之一的大鸿胪陈矫、大司农周瑜,以及尚书台尚书仆射(尚书台二把手)桓阶,堂而皇之地前往洛阳迎接西域胡人使团。  当然了,赵旻打的是与前来“货殖”之西域“商贾”互通有无的旗号。  大鸿胪、大司农同属九卿,前者相当于副国级的明代礼部尚书(只是职能相同,秦汉九卿位高于明代六部尚书一级),而后者则相当于副国级版本的明代户部尚书(西汉时大司农权力极大,东汉权力直接砍半)。  周瑜安抚、重建黎阳有功,因此赵旻讨诏任其人为大司农这一副国级高官(明代六部尚书仅为省部级)。  周瑜出身于庐江名门,其人从祖父周景、从父周忠,都曾官至太尉,就连其人最不济的老爹周异,也最起码是个洛阳令(相当于京城市长)。  所以,对出身两世三公之名门、名声已经震动中原的周瑜任大司农重职之事,提出反对意见者寥寥无几,其中便有孔融。  此是后话,暂且揭过不提。  言归正传,赵旻派出如此阵容,且打出与西域诸国“商贾”货殖之旗号,天下诸侯绝对不会怀疑其中有诈。  与此同时,赵旻还可以护卫西域使团顺利抵达许都。  于是乎,仅仅不到三日,西域使团便抵达了许都。  【作者题外话】:西汉虽继大统于“张楚”及“楚”,但几乎完全承秦制,因此政体几乎与秦相同。  西汉的三公九卿,那是实实在在的三公九卿。  到东汉时已经截然不同。  东汉的中枢机构渐渐变成了尚书台。  三公与尚书台并立,政令出自尚书台。  九卿已渐渐成了给尚书台打下手的。  但无论如何,九卿的职能仍未发生大的变化。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后汉书仲长统传》  至魏晋时期,“录尚书事”、“领尚书事”的官员被视作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南北朝的刘宋时,尚书令、尚书左丞,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了宰相和副相。  应劭《汉官》云:“尚书令、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右丞,掌禀假钱谷。”--《(南朝刘)宋书之百官志》  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便来源于此。  综上所述,东汉尚书令、尚书仆射,实际上相当于宰相和副相。  再次重温一下张辽。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不是非善即恶的。  每一个人都隐藏着多面性格,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可能做出完全相异的举动。  刘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如此,就连曹孙刘亦无不如此,张辽当然不能例外。  张辽出身并州豪族。其先世是西汉武帝时的聂壹。  虽然张辽本传,称其先祖因“避怨”而改姓;但实际就族望来看,聂氏(张氏)的籍贯并未更改,始终在并州雁门郡马邑县。  (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魏书张辽传》  换言之,在“马邑之围”失败后,雁门聂氏并未遭到严重打击,宗族依然可以安居本地。  “改姓氏”恐怕仅仅是为了撇干净与聂壹的联系而已。  注意:聂壹是马邑之围(伏击匈奴)的发起人,随着军事行动的失败,聂壹也不知所终。  按《韩安国传》所载,聂壹是“雁门马邑豪”,可知出身地方大姓。  其明年,则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史记韩长孺传》  作为聂壹后代的张辽,又“少为郡吏”。按东汉郡县吏员被地方豪强把持的传统,张辽无疑是雁门马邑的大族。  (辽)少为郡吏。--《魏书张辽传》  这在汉末,出身不可谓不高。  那么张辽是如何沦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