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九十五章 浩气永不朽,激荡十三州9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059 2024-10-17 00:21
   他们所说之张公,便是赵旻的老丈人张裕,而周仲直则是张裕的好友、另1名星相师周群。  周群还有另外1重身份:  其父周舒是巴蜀大儒,周舒之师杨厚,更是享誉巴蜀的名儒。因家学渊源,周群是巴蜀颇负盛名之士。  周群是张裕的多年好友。  所以…  不怪赵旻如此幽怨,刘晔既然有张裕的书信,为何不早点儿拿出来?  益州为何生乱?  不就是因为赵旻没听张裕劝、先来了凉州没去益州嘛!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赵旻1把接过张裕的书信,迫不及待地将其打开匆匆1览。  然后…  赵旻长长松了口气。  “张公果为高人也!”  见荀攸、刘晔2人满脸好奇,赵旻在遭受无数坏消息打击后,终于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张公已算准我径直赶赴凉州之事,故而在子山行动之后,张公便请周仲直出面召集巴蜀士人商议此事,强调赵韪的确心怀不轨,故子山不得不除之,而非因我授意清除异己。  近日来,张公、周仲直2人屡屡召集巴蜀士人共商合力兴建工坊之事,且张公已要求我尽速遣商贾赴巴蜀大量购置蜀锦、以安巴蜀士人之心。”  荀攸和刘晔当然不会问:赵旻购置蜀锦,与安巴蜀士人之心有何关联…  赵旻万里迢迢远征西域,难道只是为了扩大皇汉版图?只是为了增加凉州的战略纵深?还是只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呵呵。  自古至今,不管是世界何地何国,打仗其实都只有1个目的:  搞钱!  当然了,为了维护大1统、为了民族大义而发起的义战除外。  那是为了理想和道义,为了心中的道德,绝对与物质层面无关。  反正苟哥发起的战争中,没有这种义战。  虽然苟哥始终高举“尊奉汉室、1统天下”这1堂皇大气的旗帜,但苟哥的目的始终很单纯,就是1个字:搞钱。  苟哥远征西域当然更是为了搞钱。  所以,要安巴蜀士人之心实则不难…  方法就1个字:送钱。  然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巴蜀士人都是尊崇儒家思想的士大夫,赵旻怎么送钱?  答案很简单。  在巴蜀之地,蜀锦有发达而完善的产业链,士人家中仆客、甚至奴客众多,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养蚕缫丝、织锦刺绣。  所谓“锦”,指的是用3色蚕丝织成、其上有花纹的织物。  而巴蜀之所以富庶,是因为蜀锦不但是优质商品,更是这时代堪比金银的优质硬通货。  在汉末,董卓掌权之后,毁坏铜人,改铸劣币,最终导致“货轻物贵、钱货不行”。  最终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1斛粮食(约折合如今的275市斤)乃至于数十万钱。  几十万买2十78斤粮…可见汉末的货币信用体系崩溃得有严重!  (董卓)椎破铜人、钟虡,及坏5铢钱。更铸为小钱,大5分,无文章,肉好(毫)无轮郭(廓),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1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摘自《魏书之董卓传》  自初平元年(西历190),流通两汉数百年的5铢钱遂废。  取而代之者,是粮帛,即粮食和绢帛。  其中帛,即金银细软中的细软,直至明清,帛也依然是硬通货。  这种以“粮帛”为货币的制度,在后世被称作“本色”,帛又称为“本色银”。  与之相对,金银等贵金属称作“折色银”。  绢帛有多流行呢?  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5百匹”。  宣王(司马懿)与(蒋)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  以上皆摘自鱼豢《魏略》  蒋济索绢,绝不可能是给自家人做衣服。  什么衣服需要千匹、5百匹绢?  这是给大象穿的?  所以人家其实是在索贿。  蒋济后来与司马懿谈到索贿之事,2人“相对欢笑”。  司马懿大概很受蒋济启发,后来前者安排儿子司马师出任中护军,可想而知又是怎样1番光景。  由此可见,绢帛其实就是金银1样的货币。   石虎于铜爵台(即铜雀台)上更起5层楼阁,去地3百7十尺(够高的),周围殿屋1百2十房。正殿安御床,施蜀锦流苏斗帐,4角置金龙。  摘自《邺中记》  石虎(十6国中羯族后赵皇帝,石勒的堂侄)以邺为都城,在铜雀台上置“御床”,4角雕金龙,床上床下各有3十名侍婢,穷奢极欲。  后赵皇帝石虎御床上的帷幔,便是用蜀锦织成。  由此可见蜀锦的受欢迎程度。  综上,在这5铢钱废除、绢帛等“本色银”成为1般等价物的时代,蜀锦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可见1斑。  由是推之,张裕要求赵旻大批量购置蜀锦,其原因便不难猜测。  西域货物流通,而且是即将大批量流通,你赵旻总需要发行通用货币吧?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西域商贾不认大汉5铢钱,你打算怎么办?  哦,你还打算用绢?  我呸!你个土豹子!1匹绢才多少钱,1匹蜀锦又值多少钱?  人家商贾运力有限,装这么多绢,人家还怎么装货回去卖?  那怎么办呢?  你用蜀锦嘛!  咱巴蜀原产地的蜀锦,那是和“爱马仕”、“香奈儿”、“库奇”、“驴”1样的名牌儿,最最完美的“本色银”!  问题完美解决了吧?  皆大欢喜不是?  赵旻既建立了自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又同时解决了货币流通、外汇储备这两大问题,兼且可借蜀锦拉近赵旻与巴蜀士人的关系,岂不美哉?  更深1层考虑…  西域诸国如果不听话…  他还敢不听话?他家的法定货币都是蜀锦,脖颈子被大汉卡着呢!  他不听话试试!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西域人用惯了蜀锦,谁还愿意再倒退回去,用绢做硬通货?  云某上文刚刚提及:除道德之义战外,1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钱。  漂亮国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玩得更高端,是为了争夺、维护美元的地位,尤其是国际结算的支付货币地位,所以,他们本质上还是为了钱。  对于这时代的赵旻而言,同样如此。  赵旻争的,不止是大量的贸易顺差…  随着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西亚乃至欧洲货物源源不绝运来,大汉的贸易顺差会保持在1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上,不会再出现断崖式上升或下降;  所以赵旻实际上争的,是国际通用货币,也就是建立大汉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蜀锦以其蜚声海外的名气、优良品质以及硬通货的特征,最适合做为国际通用货币…  就连乌孙国1众贵族酋首,都以穿蜀锦衣裳为荣。  简而言之,张裕的提议,不但极合赵旻心意,而且符合当前的天下国情。  赵旻的老丈人们,没有1个是简单人物。  赵旻抚须沉思片刻后,便因张裕的启发而来了思路。  是以其人暂且抛开对益州的担忧…  或者可以准确说,为了解决益州的危机,赵旻拉着荀攸、刘晔2人坐定,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如何将蜀锦做为货币、甚至是国际通用货币这个问题。  心中豁然开朗的赵旻,突然想到,如果自己大力推行蜀锦做为目前的大汉本位货币,那么目前十3州的所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随着赵旻如醍醐灌顶,这次会议规模渐渐扩大。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及至东晋,形势剧变。衣冠南渡,神州6沉,朝廷偏安1隅,无望光复故土。既然晋室失去了大1统王朝的地位,那么学者的立场、思潮亦难免发生变化。  回过头来审视那些非议谯周的学者,会发现孙绰、孙盛活跃于两晋之交,而裴松之活跃于南朝刘宋。他们或目睹了晋室覆亡,或出生于偏安之世,很难和大1统王朝的学者产生共情;反而会因为身处偏霸之局,而对蜀汉产生同情,因而对谯周这种劝降之辈产生厌恶之心。  注:裴松之于《谯周传》后引用孙绰、孙盛对传主的负面评价,其政治立场可知。  至于非议谯周最为酷毒的王夫之,活跃于明末清初,亲眼目睹了胡马南下,朱明覆灭。以今度古,他自然会对蜀汉抱以无比的惋惜,对谯周抱以无穷之怨恨。  换言之,与其说孙盛、裴松之、王夫之等人是在非议谯周,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借古喻今,抒发胸中块垒。  类似现象古今不绝。比如民国学者吕思勉,曾在《白话中国史》中非议抗金名将岳飞,以至此事成为其治学史上的污点。然而论其本心,吕氏非对岳飞有所不敬,实是因为其人身处军阀混战之世,饱受兵火之苦,因此对历史上的藩镇诸侯特别反感之缘故。  综上所述,可知对谯周秉持非议态度的学者,多源自分裂局面下的偏安朝廷,他们的立论本就存在私心,非为论古,实为喻今。因此上述诸人对待谯周的评价,参考价值也便相对有限。  谯周曾撰写《仇国论》,非议蜀汉的外交政策。然而从出发点来看,谯周的言论、行迹其实存在其道理。  《仇国论》是谯周编纂的政治寓言,借小国与大国“争于世而为仇敌”的背景,阐述其“重民劳而度时审”的政治主张。谯周反对“极武黩征”,他认为穷兵黩武的下场便是“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该文章撰写于“军旅数出,百姓彫瘁”之际,后世多认为此文意在影射姜维集团。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谯)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蜀书谯周传》  谯周对蜀汉国策的非议,与蜀汉政权的架构及其成员的籍贯背景高度相关。  蜀汉政权比较特殊,其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多来自益州之外,或为刘备的元从后裔,或为荆楚大族后裔,真正益州出身的高级官僚(尤其是掌握兵权者),数量反而有限。此即《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所言:(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  注:诸葛亮、糜竺兄弟,徐州人;孙乾,青州人;许靖、陈到、陈祗,刘琰,豫州人;伊籍、吴懿兄弟,兖州人;蒋琬、费祎、庞统、杨仪、魏延、黄忠、李严、罗宪、霍峻、阎宇、吕乂、陈震、刘巴、马良兄弟、董和父子、向朗叔侄,荆州人;关羽、马超、法正、裴儁,司州人;张飞、简雍、士仁,幽州人;姜维、尹赏,凉州人。篇幅所限,仅列举部分案例以供参考。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