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臧霸神情骤然变得复杂起来。 太史慈从臧霸的眼神中,看到的是英雄卸甲时的落寞与无助; 周瑜从臧霸的眼神中看到的,却是一方霸主交出权力时的绝望与无助。 臧霸在长叹一声后,语气变得低落下来。 “如若…长此以往,某之泰山兵卒,或将解甲归田、马放南山,从此恐将成为田家翁焉。” 周瑜闻言,一改其人一贯之温文尔雅,而是拍案而起,对臧霸怒目而视、沉声怒喝。 “臧宣高!你麾下兵卒,呵呵,泰山人几何?青徐之黄巾贼又几何?你焉能不知乎!” 臧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周瑜竟然会骤起而发难。 臧霸更加想不到,平日文静爱笑的周瑜,一怒之下,竟有此等威势。 直至此时,臧霸方才想起来,周瑜非但是一名运筹帷幄的智能之士,更是一名亲率大军南征北战的无敌统帅。 正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孙策在渡江至历阳迎周瑜之前,不过占据了丹阳郡区区数县之地而已。 但孙策、周瑜合兵之后,如虎添翼的孙策,这才能够势如破竹,短短两年时间,孙策便攻下扬州五郡之地。 周瑜之威,可想而知。 是以,面对周瑜这骤然一怒,一时间,臧霸竟然懵了。 周瑜虽是反问,却并不给臧霸辩白的机会。 “臧宣高!你扪心自问!若非在官渡之战时你便提前依附于主公,又焉有你之今日? 青徐二州,乃大汉之青徐二州,主公许你代天子牧守,却非将青徐二州赐予你所有!若非有此二州之地,你焉能养活你麾下之部曲? 而今,青徐二州百废俱兴、日渐太平,你却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你居心何在!” 太史慈默默站起身,右手悄悄扶上腰间环首刀的刀柄,左手则悄无声息地握住一把短匕。 周瑜这番话,怼得臧霸哑口无言。 后者数次欲言又止后,只好长叹一声,缓缓向周瑜下跪。 太史慈默默看着这一幕,站得如长矛一般笔直。 其人只见,臧霸向周瑜顿首行礼。 “大司农,劳驾君转告主公,某之初心始终未变,方才某之言亦绝非另有所指。某唯恐乱世难止、大汉江山难定耳。 主公若疑某心怀不轨,某这便交出部曲,率麾下同携家眷居于许都,余生永伴主公左右。” 太史慈闻言,悄无声息地将短匕藏起、右手缓缓离开刀柄,但依然昂立。 周瑜长叹一声,弯腰扶起臧霸。 “宣高兄,此绝非主公试探兄,实是兄部曲甚众、又管辖青徐,瑜唯恐兄做出不智之事也。” 臧霸站起身后,复又向周瑜躬身行礼。 “公瑾不必多言,某自知己以身陷嫌疑之地,便是公瑾不提,某而今亦常感寝食难安也。公瑾,不如… 某即刻护送家眷妻子(是指妻、子)赴许都、并向主公交出部曲,以明某之心迹。” 周瑜这才展颜一笑。 “宣高兄所言极是!若如此,则伏皇后、卫府上下必不再相疑也。” 臧霸也勉强笑了笑。 其实,赵旻在关中治水之时,钟繇所说的隐患,指的就是臧霸、陈登这两大半独立集团。 (建安)二十四年(西历 219年),(臧)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摘自《魏书之臧霸传》 臧霸时为徐州刺史,其所部为徐州兵,徐州兵和青州兵在曹操去世的敏感时期,竟然堂而皇之地鸣鼓而去,擅自归还本州。 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事件,其性质无异于造反! 前汉之时,开国功勋周勃之子周亚夫,在奉命讨伐七国之乱途中,就曾经在洛阳鸣鼓,以自壮声势、威慑作乱诸侯。 残唐之时,驻扎桂州(今广西桂林)的徐州戍兵擅自回归徐州,是为“庞勋之乱”。 由此可见,鸣鼓、擅去这两种行为,是带有宣战、叛乱性质的恶劣事件。 在此事之后,于翌年完成汉魏嬗代的曹丕,便开始了疯狂打击泰山群将的一系列行为。 最终,臧尹礼、吴敦、孙氏昆仲等人,甚至包括臧霸在内,或被曹丕借刀杀人,或被曹丕压制、或被曹丕架空… 总之,以臧霸为首的青徐军阀,最终都失去了威胁。 所以,熟知历史的赵旻,不可能不清楚这一天大隐患。其人只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或者准确来说… 是因为狡兔未死,其人还不能烹走狗罢了。 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周瑜当即转移话题。 “宣高兄以为,管承此人如何?” 臧霸先是一惊,旋即释然。 “如此说来,管承早已与公孙度暗中勾结?难怪!难怪! 公瑾,管承乃东莱海贼,其人虽活跃于东莱、北海、乐安三郡,然则…其人之大本营,似乎在北海国。” 太史慈冷笑不已。 “宣高兄,管承军于北海国淳于县!管承此人颇为狡诈,其人分明为东莱人,却将大本营设于北海国!此乃狡兔三窟之意也!” 又一次强调:汉末的海岸线要远比后世深入内陆,因此,本就靠海的北海国(潍坊、青岛西北一带)更加靠近海滨。 太史慈这番话,使臧霸瞠目结舌。 “子义如何得知,管承军淳于?子义既为东莱人,则应知淳于在北海国、城阳郡交界之处,其地距海滨之都昌,尚有八十余里。” 淳于县是后世的潍坊市坊子区,汉末位于海滨的都昌,则是后世潍坊市临海的昌邑市等近海县。 淳于县距都昌县海滨,确实有八十余里。 是以,臧霸认为,管承的大本营,不应该在淳于县。 更何况,身为同行…尽管臧霸等人是山贼,而管承是海贼…臧霸等人非但理解管承的行为逻辑,而且… 这些泰山群寇也曾遍搜管承,当然了,结果自然是他们没有搜寻到管承之踪迹。 太史慈有些不悦。 “宣高兄,管承此东莱人氏既可军于北海国,则其人为何不可军于尽为沃野之淳于县?” 周瑜见太史慈、臧霸二人有争吵之势,当即含笑打断了这一趋势。 “宣高兄,实不相瞒,某等不可能得知管承何在,是以,指出管承大本营所在者,实为主公也。” 臧霸闻言,登时闭口不语。 周瑜继续侃侃而谈。 “宣高兄既知管承此人,想必兄等已遍寻其人之踪迹,然否?” 臧霸颔首后,叹了口气。 “正是!以是故,某等 方知,管承之大本营在北海国,然则…某等实不知,管承竟军于淳于县。” 周瑜微微一笑。 “宣高兄,不知城阳郡而今驻军几何?” 淳于县毗邻城阳郡,而城阳太守,是泰山群寇首脑之一的孙观之弟孙康。 臧霸之所以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琅琊国开阳县,是因为开阳县恰好位于青、徐、兖三州之交界处,以便更好控制青徐二州,以及兖州泰山郡。 综上所述,太史慈、周瑜才会担心,臧霸是否阴怀不轨之心。 没错,在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的时代,臧霸或许只是一个小诸侯。 但在曹操白门楼斩吕布之后,臧霸终于迎来了春天。 白门楼之后吕布授首,臧霸因之前曾协助吕布抗曹,闻布死讯,惶惶不可终日、逃到山野间藏匿起来。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 摘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曹操对臧霸的态度极为温和。 曹操将其探访招募来,温言抚慰后,仍给了臧霸军团对青州、徐州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在此之前,袁绍-曹操联军则分别在发干县(兖州东郡)痛击陶谦(192),在封丘县(兖州陈留)痛击袁术(193),揍得袁术联军“迸走流离、几至灭亡”。 (袁)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魏书武帝纪》 (袁术)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英雄记》 陶谦属袁术联军,又屡为袁绍、曹操所败,因此对曹氏极端仇视。 再说张闿的动机。 谈到张闿,首先要明确张闿的身份。 《吴书》仅提到张闿是陶谦部将,而《后汉书陶谦传》则补充凶手是“阴平守将”。 曹操父嵩避难琅琊,时(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后汉书陶谦传》 阴平县属东海郡,而东海郡又恰恰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按《臧霸传》记载,霸自兖州泰山亡走徐州东海,在此组建流民武装,替陶谦镇压青徐黄巾。 (臧霸)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臧霸传》 按臧霸“收兵于徐州”的记载看,可知陶谦在东海郡招降了部分黄巾。因此阴平县(属东海)守将张闿,很大概率是黄巾余党。 (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魏书臧霸传》 张闿与曹操并无私怨,不过考虑到其“黄巾故将”的身份,可知其出身较低,文化水平应该也不高。 而曹嵩偏偏又是个“天下巨贪”,昔日“货输西园一亿钱,官至太尉”,震动京师。兼携带“辎重百余车”高调出行,无异匹夫怀璧,自取灭亡。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太祖迎嵩,(嵩)辎重百余两。--韦曜《吴书》 所以,张闿杀曹嵩,其直接动机就是贪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