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不用问都已猜到,诸葛亮已经给刘备献出这个时空的“隆中对”。 继而,通过这段时间对情报的整理,赵旻已大致摸清楚,诸葛亮的“隆中对”大意究竟是什么: 第1步,夺交趾,也就是“利尽南海”; 第2步,占江东,这1点与历史上的“隆中对”截然相反,因为此1时彼1时,这个时空的孙家,因去岁江南之乱而对江东的掌控力明显不足; 第3步,伺机占据荆州,这1点刘备不难实现,因为刘表如今只能依靠刘备; 第4步,图谋益州,实现刘备与赵旻隔江而治; 最后1步,刘备与袁绍结盟,南北夹攻赵旻,趁袁绍、赵旻两败俱伤,再同时胜此两方、1统天下! 综上所述,刘备在完成第1步的情况下,准备做什么便不难推断! 庞统给出了答案。 “主公,刘玄德仍令张翼德、黄汉升2将屯驻于余暨县,持续对钱唐、富春2县施压。此外,刘玄德遣关云长自余姚县出海,在孙仲谋猝不及防之下,攻取吴郡海盐县。” 赵旻1惊。 他虽已推断出刘备的计划,但委实没想到,刘备的行动竟会如此顺利! “士元,竟有此事?孙仲谋当真毫无防备?” 庞统颔首。 “非止如此,主公,关云长在攻下海盐县后,随即便攻下吴郡由拳县,兵锋直指吴郡郡治吴县!” 赵旻忍不住腹诽:孙权啊孙权,你真是头猪啊! 还是那句话:汉末的海岸线,远比后世靠西。汉末的上海、崇明岛、南通、启东等地,都还在东海的海底。 吴郡丹徒县,也就是后世镇江市,便是大江的入海口。 也因此,海盐县同样是海滨。 那么问题来了… 孙权知道应该防御吴郡的钱唐、富春,甚至知道应该在丹阳郡的歙县、陵阳县,乃至庐江郡的寻阳、皖县驻防,怎么偏偏就漏掉了吴郡的靠海县海盐县呢? 诚如赵旻所腹诽,孙权真是头猪! 其实…此事另有隐情。 首先,知道关羽精于水战者寥寥无几; 其次,这寥寥无几之人,如今正受排挤; 再次,此事涉及到江东政权内部矛盾及纷争,而且军事确实非孙权所长… 1言蔽之,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吴郡危矣! 赵旻腹诽之后,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他纠结了。 1方面,赵旻确实希望刘备和孙权争个两败俱伤,因为这2人若联起手来…连赵旻也要头疼不已; 另1方面,赵旻也不希望孙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此简单就被孙权葬送。 于是乎,赵旻长叹1声后,追问庞统。 “士元,孙仲谋如何应对此事?” 赵旻在心中盘算起来。 若换成是赵旻,在遇到如此危机之时… 其人会尽1切可能,充分利用由拳县至吴县(后世苏州)之间纵横的河道,为关羽设置重重障碍,再发动… 火攻! 火攻关羽的粮草、辎重嘛! 如此1来,关羽就算再如何了得,也不得不尽快撤兵,以防兵卒哗变。 关羽如果蠢到抢夺士族粮草…那是不可能之事! 关羽不是黄祖那种没有底线的老匹夫。 更何况,吴郡毕竟还是孙策、孙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关羽1旦粮草尽毁,当然要以自保、撤兵为先。 所以,赵旻认为,孙权就算不是火神、不懂火攻,其人至少也该知道,应打关羽粮草、辎重的主意。 赵旻正思忖间,却听庞统道。 “回主公,孙仲谋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出丹徒城渡江至广陵、向陈府君求援。” 可怜赵旻正苦思如何迫使关羽撤兵… 听得此言,赵旻好险没闪断腰。 片刻后… 赵旻方才从这个神转折中回过神来。 “士元,孙仲谋求援之时,广陵都有何人?” 庞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回主公,除陈府君及其麾下薛都尉之外,尚有仲德公、儁乂将军及季弼先生。” 庞统说的,是广陵太守陈登、广陵都尉薛州、程昱、张郃和陈矫。 薛州在去岁江南之乱时,曾立下大功、及时救出孙策… 尽管孙策最终还是难逃大劫。 程昱、张郃是赵旻留下的后手,赵旻的目的是防止孙权过于不济,轻易丢掉孙策留下的大本营吴郡。 陈矫则是被荀彧派出、预备在江东危机之时,代表陈登找刘备谈判之人。 陈登是刘备的好基友,陈矫曾为陈登幕僚,与刘关张3人关系皆友善。 历史上“求田问舍”的典故,便出自于刘备对已故的挚友陈登辩护之言。 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君(指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字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如果是我),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以上,皆摘自《魏书之吕布传附传》 “求田问舍”便出自于此处。 大意为:许汜在荆州宴席之上,向刘表发牢骚称自己避难徐州时,广陵太守陈登如何慢待自己。 俩人唠嗑时,陈登竟歪在床上,让许汜坐在地下。陈登简直就是个流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备当时也在席间,其人听到许汜如此侮辱已故的挚友陈登,鼻子都险些气歪了。 快意恩仇、豪气冲天的刘帮主当即破口大骂许汜。 “我听说你是个名士,本应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可你到了徐州,不思进取,竟然先向陈登要房要车,你算个锤子? 陈登躺床上,让你蹲地上,那是给你脸了! 如果老子是陈登,老子就坐在迪拜塔上,让你蹲在地下车库里仰望老子!” 刘表闻言,哈哈大笑,许汜惭愧不已。 刘备见状,立刻乘胜进击,真情流露道。 “陈登这种文韬武略的帅小伙,只能从古代圣贤中访求,现在的这些杂鱼,哪配和陈登相比呢!” (刘)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刘备绝不是惺惺作态或故作轻薄,因为刘备说这番话时,陈登已死。 历史上,这番话出自刘备在汝南为曹操所败,不得已投奔刘表之时,彼时陈登已故。 世界上讨好活人的事儿屡见不鲜,讨好死人的事儿则闻所未闻。 刘备和陈登的感情,由此可见1斑。 刘备的豪迈、至情至性,由此亦可见1斑。 要知道,刘备彼时是刘表的客将。 他敢在主君刘表面前公然驳斥名士许汜的面子,而且话说得如此刻薄、不留情面… 刘备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是94版《3国演义》中,孙彦军老师所演绎的那爱哭鬼之形象? 当然了,孙老师的演技没得挑! 是以,赵旻急欲知道,陈登等人在得知此事后,到底是什么反应。 庞统也没有让赵旻等着急。 其人在说出这几人名字后,继续向其人主公汇报。 “主公,彼时陈府君等人得知孙仲谋来意后,陈府君当即请季弼先生向刘玄德传书,仲德公则与儁乂将军率1万大军往援。 至最新情报发来之时,季弼先生尚未抵达刘玄德所在之山阴城,而仲德公与儁乂将军1万大军,尚未抵达吴县。” 赵旻紧紧蹙起眉头。 “不妥!甚为不妥!士元可知,孙仲谋方面,何人驻守庐江郡寻阳、皖县等大江沿岸之地?” 【作者题外话】:咱们来聊1聊历史上的“隆中对”。 《隆中对》是诸葛亮的出山之作,以其对政治、军事形势的精准预判而称誉当时,流芳后世。 考虑到诸葛亮定策隆中之际,赤壁之战尚未发生,而之后的历史进程则与《隆中对》的预判存在惊人的1致,那么这篇策论的潜在价值便愈发难以估量,堪称战略构想的典范之作。 遗憾的是,再出色的战略构想,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免遭遇变数,诸葛亮也不幸倒在了“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的最后1步,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 其实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最终未能实现,并非其才力不足,而在于其原始设想当中,存在某些难以调和的矛盾。 比如“结好孙权”与“跨有荆益”这两项目标便无法同时实现。因为居于长江下游的孙权,不可能坐视刘备集团在其上游横行。 因此在刘备占据益州的1刻起,东吴袭击荆州便已提上日程。 这也是日后蜀汉北伐,只能“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却无法“将荆州之军向宛、洛”的根本原因。 白璧虽瑕,不掩其华。 北伐的失利并不影响《隆中对》在战略史上的的伟大地位。 刘备3顾茅庐时,正处在“智术浅短,遂用猖獗”的人生低谷中,按其自述,便是“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因此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的目标,不啻于替彼时的刘备注入1针强心剂。 (刘)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9州春秋》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蜀书诸葛亮传》 考虑到之后历史的进程1如诸葛亮所料,刘备确实1度“跨有荆益”并凭此建立霸业,那么《隆中对》对天下大势的预判便显得愈发玄妙。 其实诸葛亮虽为人杰,《隆中对》亦为名篇,但“跨有荆益”的构想却并无太多玄妙色彩。从某种角度看,“跨有荆益”其实更类似对现实的阐述,而非对未来的预言。 按《出师表》中“尔来2十有1年”的自叙,诸葛亮当于建安十2年(207)正式追随刘备,考虑到翌年(208)赤壁之战即正式爆发,可知《隆中对》的构想亦应出现在这1时期。 彼时的外部环境已经基本明朗,曹操于是年(207)北征乌丸,剿灭袁熙、袁尚,彻底吞并了袁绍集团的政治遗产; 而以马腾、韩遂为代表的关中诸将,尚未与汉廷反目,甚至还在钟繇的诱使之下“遣子入侍”,向曹操表示了臣服。 (曹操)乃表(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繇至长安,移书(马)腾、(韩)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魏书钟繇传》 据此可知北方的各路军阀,彼时均已遭到曹操整合,只待时间完成消化。这便是《隆中对》中“(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的预判由来。 同1时期,孙权挟父兄余威,亦在江东站稳脚跟,兼有周瑜、鲁肃等将帅谋主辅佐,统治基础日益稳固。孙氏集团甚至还在赤壁之战(208)前夕袭击江夏,斩杀刘表大将黄祖,展示出十足的军事动员能力。这便是《隆中对》中“孙权据有江东,已历3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现实依据。 (建安)十3年春,(孙)权复征黄祖……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吴书吴主传》 在诸葛亮看来,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那么天下可供刘备染指的,便仅剩下荆、益、交3州。 其中交州地处偏僻,近乎化外之地。刘备在长坂之败(208)后曾欲远遁交州,依附苍梧太守吴巨,结果被鲁肃讥笑为“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 苍梧郡处于交州最北端,接壤荆楚,却被时人形容为“偏在远郡”,该州之荒僻险远可见1斑;侧面反映出交州的人力、物力无法承担起“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重任。 (鲁肃)问(刘)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江表传》 换言之,建安十2年(207)的天下大势已基本明朗,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不可图”;那么刘备若想成就霸业,只能将目标放在“其主不能守”的荆州,以及“刘璋闇弱,张鲁在北”的益州。 1言蔽之,“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实际是1种退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因为冀、青、幽、并、兖、豫、徐、司等地被曹操控制(凉州彼时亦暂时臣服于曹操),扬州又被孙权占据,东汉的蛋糕已被分割殆尽,刘备的选择便只剩下荆、益2州。 另外,诸葛亮能够作出“跨有荆益”预判,也得益于其家世背景。其岳父黄承彦与刘表为连襟,凭此关系,诸葛亮应对刘表的健康状况与预期寿命有1个大致判断。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姐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蔡)瑁之姊也。--《襄阳耆旧传》 考虑到刘表病死于建安十3年(208),那么诸葛亮在建安十2年(207)提出“其主(刘表)不能守(荆州)”的预言,既非个人臆想,亦非先见之明,而是有所凭据。 总而言之,《隆中对》中关于“跨有荆益”的构想,虽有预言的成分存在,但大部分仍是基于彼时的客观事实而提出,不宜因此贬低《隆中对》的价值,但也不必特别神化其预判。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