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第一百六十三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1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4355 2024-10-17 00:21
   “我意已决,夫人毋复多言!阿谭、阿熙、阿尚,汝南袁氏底蕴深厚,你兄弟3人务必精诚团结、韬光养晦,待天下1统之时,你等必有出头之日!”  袁绍在临终前,看得颇为通透。  赵旻终究不是曹操,其人腹黑归腹黑,却始终谨守底线,并无当皇帝的野心。  再者说来,赵旻非但与袁绍并无深仇大恨,反而曾受袁绍之恩。就算赵旻再皮厚腹黑,其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且如今,赵旻便已初现“用人荒”之势,如果袁氏2兄弟老实本分,那么待天下1统之后,门生故吏无数的汝南袁氏,必然会被赵旻重新请出山。  届时,便是汝南袁氏重新崛起的良机。  只是…  不知道袁绍这两个龟儿子,能不能明晓袁绍这1片苦心。  袁绍在闭目养神片刻后,霍然睁开双眼。  “速去请仲简、子远、元图、公与、正南来见老夫!”  少顷……  因袁绍1众臣属早已等候在大将军府后门之外,是故淳于琼、许攸、逄纪、沮授、审配5人,很快便匆匆而来。  只有老天爷和阎王爷知道,袁绍这“回光返照”还能持续多久,是以众人都不敢耽搁。  熟知袁绍性格的5人并未悲泣,而且甫1进门,便拜倒顿首。  “不知明公有何吩咐?”  袁绍对此极为满意,其人也不废话。  “诸君伴老夫皆已日久,故而请诸君牢记老夫临终之言!”  5人再次顿首行礼。  “明公但说无妨,某等必不敢忘!”  袁绍将方才所述之遗嘱,再次向这5人简要复述1遍,最后急声道。  “仲简、正南,你2人各率部曲,沿途护送老夫家眷返乡,元图、子远、公与,你3人负责河北善后诸事。  待诸事善了,你等当与老夫故臣1同归顺朝廷,以老夫对从文之了解,其人必将讨诏封你等高官厚禄,今后你等尽力报效朝廷即可,万不可再行割据僭越之举!  老夫临终之言,你等务必谨记!务必谨记!务必谨记!否则…老夫死不瞑目矣!”  1言及此,袁绍呼吸骤然变得急促起来。  其人竭尽全力、声嘶力竭道:“汝南袁氏4世5公,算上老夫可谓5世6公,袁氏忠贞……忠贞……之名,万万…万万不可毁于……毁于1旦!”  言罢,袁绍混浊无神的老眼中,流出几滴泪水。  “兄弟阋墙…之事,亦万万…不可再现!”  “喀喇喇……”1声惊雷骤然响起,大雨“哗啦啦”如瓢泼1般降下。  这曾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汉室于倾颓的1代英雄,终于…谢幕!  刘氏忍不住悲呼:“夫君!夫君!”  袁氏3子再也忍不住悲痛,扑在袁绍犹然温热的尸身上大声悲啼。  袁绍昔年在洛阳的“奔走之友”淳于琼、许攸和逄纪3人,以及最早臣服于袁绍的河北魏郡士人沮授、审配,皆伏地顿首、哀痛不已。  “明公!明公!某等必牢记明公之言!”  1时间,大将军府内外1片缟素,哭声伴随着电闪雷鸣、瓢泼雨声传遍邺城。  是日,邺城、乃至魏郡举目望去皆缟素。  隐于邺城某个角落中的卞夫人,对此欣慰1笑。  曹公,袁贼终于身死矣!  镇守魏郡内黄城的颜良得知邺城之噩耗后2话不说,仅率1队亲卫、着孝服亲自赶赴邺城,为昔年之故主吊唁。  内黄城距邺城不过区区数十里,是以,颜良冒着大雨当日即至。  在拜倒痛哭1番之后,颜良便被淳于琼,拽到1旁相对较为僻静的角落中。  “阿良,你可想听明公临终之言?”  犹然痛哭不已的颜良,闻言悚然1惊。  其人渐渐止住痛哭,蹙眉看向同样1脸哀色的淳于琼。  “这…仲简兄…”  淳于琼拍了拍颜良肩头、长叹1声。  “唉!阿良,今日不宜谈及此事,待明公身后事了,为兄再与你详细分说!”  颜良微微颔首。  “仲简兄所言极是,请!”  2人行礼后各自离去、为袁绍的葬礼忙碌不提。  当然了,驻守内黄、黎阳2县的诸曹、夏侯氏众人,此刻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犒赏3军以为庆祝。  对他们而言,这是苍天有眼,让袁绍老贼不满6十便早早病故。  曹洪、曹纯,以及夏侯惇、夏侯渊面朝谯县方向,举杯1饮而尽,拜倒顿首、痛哭遥祭曹操在天之灵。  袁绍、曹操这对恩怨情仇难分的哥俩,如今终于得以在9泉之下重逢。  只不知,这哥俩在9泉之下,究竟是以刀兵相见,还是1起举盏、把臂言欢。  数日之后……  袁绍的死讯,传至许都。  刘协闻讯后拍手称快。  伏寿笑得颇为开心…其人像极了那些后世中了5百万的彩民朋友。  杨彪闭门不出,袁绍从姊袁夫人在家中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荀彧、孔融2人大宴宾客以作庆贺;  包括宗正刘艾在内,大汉刘氏宗亲们弹冠相庆、奔走相告;  汉廷文武百官、颍川郡诸多士人,或悲或喜,不1而足。   至于卫府之中……  昔年袁绍之故臣董昭,同样闭门谢客;  赵云则带着赵旻1同出城,叔侄2人向北方遥祭袁绍在天之灵;  除此之外,卫府中的1众臣属,几乎尽皆喜大普奔…  当年赵旻卫府的班底之中,有很大1部分人,都是当年曹操的臣属及幕僚。  官渡之战后,无论如何,始终是曹在了袁绍面前。所以,这笔账,曹操的1众故臣,当然要算到袁绍头上。  如今袁绍病死,这些人不高兴才怪。  袁绍死讯,很快传到并州太原郡晋阳城。  昔年曾为李傕麾下首席幕僚的贾诩,闻讯微微1笑。  要知道,贾诩非但是罗先生《3国演义》之中,那个蔫儿坏军师“李儒”的原型,更是助李傕、郭汜、樊稠3贼将,挑起3国乱世的著名“毒士”。  所以,身为汉末3大势力中“关中朝廷”的首席智囊,贾诩向来对妄图拥立“关东天子”刘虞、与关中朝廷作对的关东带头大哥袁绍仇恨值较高。  所以,建安4年(西历199年)袁绍遣使臣招揽张绣之时,贾诩毫不犹豫拒绝了袁绍……  这当然不是因为贾诩看好曹操,而是因为贾诩清楚,自己1旦随张绣归顺袁绍,是绝对不可能落到好的!  是以,贾诩这种同样腹黑之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其人实际上早就恨不得,袁绍早死早清净了。  此刻与贾诩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乐进和张辽。  曹操的元从之臣乐进自不必说,张辽自从跟随董卓时起,便与袁绍天然对立。  其后,张辽先后跟随吕布、曹操……这都是袁绍的死敌。  所以,得知袁绍已死,辽哥甚感欣慰。  老贼终于身死!哈哈哈!  黄忠、庞德、阎柔这3人对袁绍无甚恩怨,是以此3人无悲无喜。  综上所述,此时此地,最为伤感之人,是张郃。  因为历史已被赵旻改变,所以张郃并未遭遇官渡之战最后1战时,郭图对其人的背刺。  尽管后来郭图还是成功背刺了张郃,但此事已经与袁绍毫无关联。  1言蔽之,袁绍对张郃只有恩而无仇。  是以张郃颇为伤感。  见张郃如此,众人便不好再继续庆祝下去。  老银币贾诩干脆果断转移话题。  “诸君,而今并州既已得手,兼且袁绍已死,则某等当暂时收兵、静观其变。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作者题外话】:这1章开始,咱们来聊1聊在历史上,袁绍之死所引起的天下震荡。  建安7年(202)袁绍去世。这件事带来巨大的政治震荡,对彼时所有军阀均有影响。  袁绍曾是汉末首屈1指的霸主,在黄河以北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如果仔细梳理建安7年(202)的群雄百态,会发现袁绍之死带来的政治影响,超乎想象般巨大。  刘备、刘表、孙权乃至刘璋、马腾等人,后续行为动向,均受到袁绍之死的影响。  袁绍与曹操争雄河朔,败于建安5年(200),死于建安7年(202),人所共知。  但袁绍的死因,涉及1个文字训诂问题。  按《魏书袁绍传》所载,袁绍为“(建安)7年,忧死”。“忧死”即忧愁致病、病发身亡。  (绍)自军败后发病,7年,忧死。--《魏书袁绍传》  按两汉的史官书法,“忧死”存在两层含义,1层即忧郁而死;另1层是被统治者隐诛。对于袁绍而言,忧死无疑是疾病致死。  但按《魏书武帝纪》所载,袁绍是“7年,夏5月死”。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5月死。--《魏书武帝纪》  问题就在这里。“夏”与“憂”(忧)的写法极为接近,从《武帝纪》可知,《袁绍传》的校勘与断句,当为“7年夏,死”;而不是“7年,忧死”。  换言之,袁绍当在建安5年(200)战败之后发病,熬到两年之后(202)的夏季5月,病重不愈,死。  实际上,从官渡之战到袁绍之死,期间还曾发生过1些历史事件,只是被还想留着脑袋恰饭的陈寿隐去而已。  而且!  官渡之战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大局,何况袁绍也并未犯大错,曹操真的只是运气好到爆棚罢了。  荀谌在游说韩馥时曾提到“袁绍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  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后汉书袁绍传》  这话就是说,袁绍在绝境时,会产生超人的力量。这1点实际是袁绍最大的优势,也是常被读者忽略的地方。  袁绍有1个特殊属性。即外部压力小时,其行为会显得平庸甚至荒唐;随着压力增大,其思路便逐渐清晰明朗;在生死关头,则会神明附体,雄壮豪迈。  1言蔽之,外部压力越弱,袁绍的能力便越弱;外部压力越强,袁绍的能力便越强。到了生死关头,袁绍则会产生超人的意志与才华,因此经常能够逆境翻盘。  袁曹官渡之战,前后打了1年(199-200)。在许攸叛变,乌巢屯粮被烧之后,袁绍亦未惊慌,而是组织了高览、张郃率重兵强袭曹操大本营,提前发动决战。  绍闻操击(淳于)琼,谓长子谭曰:“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高览、张郃等攻操营。--《后汉书袁绍传》  应该说,在袁绍军队数量占优,而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优势兵力打快速歼灭战,缩短战期,确实是最合理的选择。  虽然此役因为郭图(颍川系)与张郃(河北系)等人的矛盾,导致袁军先锋临阵叛变,袁绍不得不渡河逃走(见《魏书张郃传》)。  但这实际是政治斗争导致的军事失利,袁绍的指挥思路,还是相当清晰并具备可操作性的。  最强的佐证,便是官渡之战翌年(201)曹操欲再掀起大战,却无功而返,且因“粮谷不足与河北(袁绍)相支”,竟打算转伐刘表。  (建安)6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魏书荀彧传》  而袁绍同年(201)“略定冀州叛乱诸县”,再度成功稳固后方。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魏书袁绍传》  可见袁绍在绝境中,依然能屡次成功反击,导致袁绍生前(202)曹操始终不得深入冀州半步。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啊!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