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
虽然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原理很新,但说到底,还是没脱离雷达工业的范畴。 所以,大部分具体的研发工作,肯定还是要交给专业对口的电科集团来做。 这对常浩南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他是个工作狂不假,但并不是自虐狂。 能把非关键的具体任务委派出去,肯定不会拒绝。 否则也不可能一人多用,同时处理手头那么多的业务。 而且,这次甚至连外宣都不用常浩南太过操心—— 王晓模除了是雷达系统专家以外,其实还是一位先天宣传圣体。 1988年的时候,那会还在电子工业部38所工作的他就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凭借一个仅有一本宣传册,连样机都没有的雷达型号,愣是从国外薅了5000万投资回来。 要知道,那个型号的财政拨款才2000万人民币而已。 当然,后来肯定是研发成功了。 客户也很满意。 画饼,本身并不令人反感。 当然,有些人只管画饼,却又不给人吃到嘴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在两個项目的间隙,常浩南总算是得着了几天的空闲。 就在他准备打开那个经常被挤爆的邮箱,看看国外学术圈最近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时,从敞开的办公室门口忽然探进来了半个脑袋。 “老师?” 是栗亚波。 常浩南只好把注意力从还在转圈的网页上面挪开—— 在经历了多次邮件爆仓之后,唐林天专门关照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给他的邮箱分配了额外的空间。 但由于电脑性能以及网速的缘故,每次打开收件箱都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时间。 “老师,我收到邀请了!” 栗亚波快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说道。 不过,自家学生突然来这么一句,倒是让常浩南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呃……你先坐。” 在示意栗亚波坐下之后,他才意识到对方说的是什么事: “邀请……是参加c808商业首航的邀请?” 这个邀请其实沪飞方面早就跟常浩南提过,但他当时表示不想来回折腾,所以只是出席了去年庆祝顺利完成取证试飞的仪式。 后来c808的第一架交付机由于发动机零部件的交付问题而被迫延期,商业首航这事也就一路拖延到了现在。 搞得常浩南都快忘了。 “对。” 栗亚波面带喜色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精美的信封,交给常浩南: “所以下星期想和您请两天假。” 信封上面并排印着华夏联合航空和沪飞集团的两个logo。 由于“军队一律不许经商”的影响,联航目前还是脱离了空军系统,不过也还没加入东航,而是暂时以一个有点别扭的形态独立运营。 估计是等着民航系统的下一轮重组。 不过,也正是因为独立运营的方式,使得这家航空公司在不少地方都比较敢为天下先。 比如印在信封右下角的那架c808,就被涂上了花样繁复的申奥主题彩绘。 算是紧跟着琼省航空的步伐,第二批开始采用大范围机身彩绘的航空公司。 因为常浩南自己的作息也没什么规律,而且经常连续长时间出差,因此火炬实验室的请假,以及小笔经费审批之类的日常工作都是由柳晨晨负责的。 今天栗亚波特地过来找常浩南,请假显然只是顺便。 主要目的恐怕还是跟后者汇报一下自己受邀这件事本身—— 尽管激光加工那个项目还没落实到具体的生产领域,但栗亚波在年初的时候毕竟还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nature。 这个年头,就算是在企业眼里,拿一笔经费换一篇超级顶刊的论文也绝对是大赚特赚的。 要知道,排除掉3篇短篇评论,2000年全年,整个华夏的学者一共也只在nature上发表了4篇论文而已。 光是由此而生的曝光度,以及在年终总结时可以加进去的内容,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更别说这篇论文还能起到误导竞争对手的作用。 所以,作为c808机体大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镐飞集团给栗亚波发个邀请函,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好说,时间方面你自己看着安排。” 常浩南把信封还给栗亚波: “照片多拍一些回来,到时候贴在咱们实验室的宣传墙上面。”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个系列短视频。 就是用猫猫狗狗指代导师和学生的那个。 &nbture之前”和“发nature之后”进行对比—— &nbture之后,哪怕在组会上睡觉,老师都得让其他人闭嘴,以免打扰到休息。 &nbture当然情况有些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常浩南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咱们实验室的宣传墙……还缺素材啊?” 栗亚波惊得手上动作都停了: “您那些……随便摆出来一点,不是随便让别人惊掉下巴?” “那不一样。” 常浩南拿起鼠标,重新把视线投回到邮箱页面上: “实验室么,又不只是我一个人,只有大家都拿出成绩来,才能说我们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很高。” “再者说,名字是我的内容,别人都已经看太多了,就算挂上去新的也不会有几个人注意……” “……” 面对常浩南不经意间的凡学,栗亚波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自己该作何反应: “那行吧……我尽量拍好看一点……” 紧接着,便拎起书包,转身离开了常浩南的办公室。 “整挺好啊……” 看着栗亚波的背影,常浩南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心里还是高兴的。 自己的学生能以独立的身份收到这种邀请,无疑也是给他这个当老师的增光添彩。 说实话,虽然还不是院士,但常浩南在华夏学术圈的地位也已经基本到头了。 但对于教授的本职工作来说,他只能算初出茅庐,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 毕竟,收徒这种事情,其实很多时候都看脸。 有些学生,在学术界对老师毫无威胁,却会在教育界让老师颜面扫地。 好在他第一年的这两位学生都还不错—— 那位博士生王杰,每月交上来的报告也写得十分认真。 只是因为造船毕竟是个长周期项目,所以还没拿出特别有说服力的成果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