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常总什么都算到了
在收到了华夏方面交付的涡轮叶片之后,威尔逊便开始组织人手,准备进行事故模拟还原。 当然,不可能是真的再上试车台炸掉另一台遄达900。 罗尔斯罗伊斯纵然家大业大,也不可能遭得住这种玩法。 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模拟范围也仅限于在涡轮超转之后,叶片本身被抛出的时机、轨迹以及破坏力。 靠这种办法肯定不可能直接找出事故原因,但至少可以证明遄达900的核心机本身是否存在致命缺陷。 实际上,这也正是威尔逊,或者说,是项目主管帕诺斯·沃森的核心目的—— 对于罗罗来说,当务之急是给遄达900争取足够的时间,并平息舆论。 而只要证明核心机没问题,沃森就敢让波迪和空中客车重新启动谈判。 到那时候,各路风言风语自然就会平息。 至于事故本身…… 从现在到a380计划的首飞时间还有两年多。 即便到使用a340平台的空中测试,也还有一年时间。 只要问题不涉及核心机,其他问题再怎么样也足够改好了……吧? 总之就算没改好,也能把问题拖延一到两年。 怎么都值了。 也正是因此,从第二天白天开始,任炳达便敏锐地发现,在总装车间里跟他们一同工作的人数,反而比凌晨那会还减少了。 更重要的是,之前还信誓旦旦表示“有事可以来找我”的威尔逊本人,也不知所踪。 虽然这在客观上更有利于三人接下来的操作,但身兼多项任务的他还是不能接受这种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 集团派他们过来,根本目的又不是要给罗罗义务劳动解决问题。 而是借此机会提高华夏在国际航空产业当中的地位。 好在,对于任炳达这一代华夏技术人员来说,“被外国人晾在一边”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经历。 于是他熟练地借着请人帮忙对照生产文件的机会,向周围几名英方工程师进行了一番旁敲侧击。 这才震惊地得知了事故模拟还原已经开始的消息。 一同前来的其中一名年轻人听闻此事后当即红温,表示必须得找威尔逊讨个说法。 但是,却被任炳达给阻止了。 “任总……” 他眼神中满是不解。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个威尔逊就是故意的,让咱们频繁停下手头工作去找他,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任炳达一边解释一边转过身,重新回到那一摊破碎的零件旁边。 “那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吧?” 对方跟在身后问道: “而且我觉得,这个事故模拟还原,对于咱们了解罗罗的发动机设计和测试流程应该会很有帮助。” 而此时,比较冷静的另一个人则已经意识到了新的问题: “可任总,我们一共只有三个人……考虑到轮流休息的话,大多数时间里同时工作的就只有两个,如果再分出一个去参与事故模拟,那岂不是只剩一个人在这完成常总布置的任务?” 一时间,情况似乎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任炳达露出一个尽在掌握的笑容: “干等着当然不可能……” “这边的情况咱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等一会那个波迪就会过来,咱们在中午之前,还有一个和遄达900项目总负责人帕诺斯·沃森的见面,到时候直接和他对接,把这些事情掰扯明白就好……” 直到这时候,另外两人才反应过来。 威尔逊并不是任炳达口中那个好见的阎王。 而是难缠的小鬼。 而任炳达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不紧不慢地重新开始记录各个编号对应零部件的损坏情况,一边写一边继续说道: “至于人手问题……咱们没必要全程参与他们的还原试验,只要能参与试验之后的技术会议就行了,每天最多两小时左右,稍微腾出点时间就能参加。” “当然,等会和沃森见面的时候,咱们还是得要求全程参与,这样才方便后面讨价还价……” …… 果然,一切正如他估计的那样。 作为项目主管,沃森和波迪没办法像威尔逊那样不顾形象地出尔反尔。 毕竟,之前达成的协议上,已经明确写上了允许华夏代表团全程参与调查的内容。 如果在事故模拟还原这样的重点环节把后者排除在外,那最后连调查报告都没办法签。 不过,被临时叫到会议室的威尔逊显然也是早有准备,同样搬出了协议内容。 表示事故还原的工作流程涉及到遄达900的核心参数,以及他们测试团队的技术秘密,属于协议中可以被豁免的部分。 在一番僵持之后,只好双方各退一步。 华夏方面不再坚持要求参与整个事故还原流程,但还原的最终结果报告,以及定期举行的技术会议则必须有华夏方面的至少一人在场才能进行。 除此之外,任炳达三人还争取到了直接接触涡轮外部附件,以及其生产资料的许可。 反正对于罗罗来说,既然作为核心的涡轮部分都是华夏生产的,那机匣外面的东西似乎也没有遮遮掩掩的必要。 然而对于有的放矢的华夏调查团来说,这一看似细微的变化,却可以对工作效率产生质的影响。 在此之前的半天,他们每发现一个可疑零部件,都需要找旁边的英方工程师与生产文件进行对照。 但别人自己也是有任务的,并不是专门负责此事。 只能趁着空闲时间帮忙而已。 现在能够自行查阅,相当于直接越过了中间最耗费时间的过程。 因此,在当天下午开始轮流休息之后,剩下两个人的进度,反而比之前还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以至于,就连任炳达本人都没想到。 在威尔逊那边尚未完成事故还原的第一阶段之前,他们就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第三天上午,正在照例排查涡轮附件组的任炳达突然听到了一个兴奋,但明显被刻意压低的声音: “任总,我好像找到了!” “嗯?” 任炳达停下了手上的工作抬起头来。 不过,却并没有对方那样的兴奋 一是这项工作实在枯燥乏味且单调,三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连轴干下来,饶是任炳达也觉得有点麻木了。 二则是,他自己之前也发现过几次高度可疑的部分,结果兴冲冲地对比之后,发现要么人家本来就是这么设计的,要么明显是被二次损伤所波及产生的损毁。 都和事故原因不沾边。 因此,刚一开始,他其实并没有抱什么太大期望。 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地带着本子来到那名下属身边,准备根据编号去找到对应的技术资料进行对照。 然而这一次,甚至都没等他记下零部件编号。 只是朝着对方所指的方向定睛一看。 就猛地瞪直了双眼。 那是一截短管。 应该是输送滑油或是燃油的。 由于燃烧,以及随后的爆炸,导致其中间已经有些变形。 猛地一打眼,似乎和其它成百上千个同类残骸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这根管子的断面就会发现。 它的管壁厚度,是不一致的。 换句话说,是个偏心管。 基本上,只有在某些极其特殊,或者是需要对抗自重的环境下,才会专门做出这样的设计。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附件,显然并不在此列。 换句话说,这几乎不可能是设计要求。 而大概率是生产时出了问题! 一瞬间,任炳达瞬间感觉年轻了十岁。 腿不疼了,腰也不酸了。 蹭地一声站起身,强忍着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天旋地转,从旁边找来了机匣外部附件的清单和生产技术文件。 逐一对照之下,很快便找到了这根短管的所属位置—— 高、中压涡轮轴承机匣,滑油输送管路。 不出意外地,设计文件中,这里是一根壁厚为0.91的均匀短管。 而眼下,二人手头虽然没有精密测量工具,但哪怕仅凭肉眼也能看出,其最薄的地方连半个毫米都不可能有。 “烂怂嘞……” 看着眼前的生产技术文件,旁边的年轻人一脸感慨,连方言都飙出来了: “任总……说真的,我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 这种离谱到肉眼都能看出来的质量问题,对于他这样90年代中期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但是,就这么经过了一级供应商和罗罗本身的两道检查,被安装在了这台测试用的遄达900上面。 旁边的任炳达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微微颤抖的双手显然也暴露了其内心的震惊: “还真是滑油管啊……” 在此行之前,常浩南专门叮嘱过,要求重点关注涡轮附件,尤其是燃滑油供应系统。 他虽然依言照做,但心里总归还是犯点嘀咕的。 毕竟,外部引发断轴的可能性有成千上万,很难顺滑地推导出真实原因。 但如今铁一般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这时候,任炳达又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在半年之前,和常浩南说起过涡轮附件的事情。 “你再查一下,这部分涡轮附件,是哪个供应商生产的。” 旁边随之响起了一阵鼠标滚轮转动的咔咔声。 “是……川崎重工业。”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