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江城重型机床厂
“不瞒怀主任您说,确实需要组织上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项目关键时刻,常浩南自然不会客气, “人力和经费什么的都是必要条件,我就不额外提了。除此之外,首先是要把模锻压机的研发和生产任务具体安排给一家企业,而且必须是一家可靠的、有战斗力的企业,这样一方面是好立项,另一方面,设备完工之后也能快速投产。” 也就是他才敢用这种方式提要求。 一方面是科工委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常浩南对自己利用经费和推进项目的效率有信心。 果然,怀国莫只是点点头,然后掏出笔记本和钢笔记录了下来。 之后,才抬起头说道: “挂靠到一个研究所或者企业下面倒是没问题,但是小常啊,我得跟你交个底,咱们科工委旗下没有太多关于机床研发的技术力量,而且还全都分散在各个集团下面,大多数都只能处理一些机床应用和维修之类的小事情,对于模锻压机这种重型装备恐怕不会太熟悉。” “其中力量相对比较强的只有兵器工业总公司,他们下属有一家江城重型机床厂,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到现在生产了大概5000台各种加工装备,过去还向友好国家出口过不少,勉强算是有点底子……” 常浩南对于鄂省那边的情况了解不多,只是在重生之前,依稀记得这家江重在船舶制造和风电领域都占据着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因此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 “只要有相关的生产经验就好,研发方面的话,肯定还是由我和青华大学的同志们担纲,而且这个模锻压机毕竟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攻克最后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对总体设计做进一步优化,剩下的大头,反而是工程上的。” 但是怀国莫的表情却并没有变得轻松起来: “小常,你也不要过于乐观,从93年开始,因为市场竞争机制发生变化,江重就开始连年亏损,到现在,厂子的情况相当严峻了,具体的情况可能要去问兵器工业那边,但是光去年一年,他们就亏损了将近两千万人民币,两千万啊……” “嘶……” 听到这种情况,常浩南也是有些挠头。 两千万这个数字,说多其实不算多。 尤其对于从航空业出身的他来说更是这样。 毕竟刚才还提到过的圆环工程,光是第一架飞机的预付款就有3.5亿美元,112厂造一架歼8c战斗机,哪怕调拨价也得将近这个数。 但是就一家二级企业来说,这个数也着实不少。 毕竟据之前卢育英所说,包括611所和132厂在内的10家研究所和制造厂,总共也就给歼7f型号的开发筹集了4000多万人民币的经费。 江重一年就亏进去一半,着实不是什么好现象。 另外,作为一家曾经有过峥嵘岁月的大企业,这种亏损更重要的还不在钱上。 而是说明厂子内部存在问题。 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大国重器,属于在生产和后续的制造过程中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所以肯定不是随便找个规模足够的厂丢过去就完事了。 想要阻止华夏关于机械制造业的统筹规划部门被瓦解,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证明“机械制造业属于夕阳产业”是个伪命题。 尽管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被撤销存在一些外部因素,但要是能跟二十多年后一样,工业制造业每年实现几万亿的营收,那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想法。 不过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饶是常浩南开了挂,在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填上。 要知道,在他重生过来之前的1996年第一季度,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都是处于净亏损状态的。 光提升几个厂几家企业的效益根本扭转不过来这个趋势。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证明“高端机械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 考虑到时间有限,这个重型模锻压机基本上就是唯一的翻盘点。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再次开口: “怀主任,我想我需要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江重目前的现状。” “这个好说,我让兵器工业总公司尽快递交一份报告上来,应该用不了几天时间。” 这种要求对于怀国莫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因此当即答应了下来。 但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不是,看报告虽然能掌握江重的一些基本信息,但还是不够直观。” “我是在想,能不能亲自去江城那边看一看厂里面的具体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伟人提出的着名论断。 而调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眼去看看。 实际上,以江重目前的情况而言,常浩南不用问也知道,从江城市到鄂省,再到兵器总公司乃至国防科工委,绝对都是去现场看过的。 但是这些部门的领导目标太大,一举一动都几乎处在万众瞩目之中,恐怕行程刚一安排下去,厂里面就会提前知道。 再加上搞科研或者搞行政出身的人,对于工业生产常常缺乏概念,对方又是早有准备,就更不容易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了。 所以想来想去,常浩南自己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这个要求,怀国莫犹豫了一下。 倒不是说他害怕常浩南看出什么来。 主要是担心他太年轻,经验不足。 怀国莫自己就是搞技术出身,非常明白实验室和工厂之间的差别。 常浩南之前虽然也在各个厂所的生产科研一线呆过很长时间,但是航空工业系统毕竟算是他的老本家,管事的多少都能和杜义山扯上点关系,而且还有非常浓厚的军工背景,情况相对比较简单。 而江重虽然被列入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但仍然处在过渡阶段,整体运作仍然相对独立,更接近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国企的传统样貌。 如今又正面临企业大规模改制和下岗潮的冲击,人心思变、鱼龙混杂,局面相当复杂。 别说是一个技术出身的20多岁小年轻,哪怕是一些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油条,面对这种情况都比较麻爪。 在此之前,各级领导已经到江重视察或现场办公了不下30次,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进一步说,被人糊弄了还是小事,要是让人给坑了才是大麻烦。 目前国防科工委内部,已经把常浩南定为了对于国防技术发展最关键的人员之一,可绝对容不得出现什么差错。 “关于这一点,我需要向丁主任汇报一下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