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你们做不了,我们可以做!
“常工这是想要指挥芬梅卡尼卡集团的人事任命了?” 梁绍修笑着问道。 “我是认真的。” 常浩南回答的语气很是沉稳。 连带着车厢里的气氛也跟着严肃了起来,众人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准备听听会有什么高见: “像是在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他出面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在非核心的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而如果是其它人,就把条件咬死,这样以后有什么更进一步合作的时候,我们也能占据一些有利的地位。” “至于我们的老朋友科伦坡自己,因为他是一路吃着咱们给出的红利升职加薪上去的,那他的根基就在和华夏的合作项目上,到了需要选择合作方的时候,他哪怕只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倾向于我们,就好比这次一样。” 一番话说完,一车人基本都心照不宣地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大家都是混体制的,这种套路自然听得懂,就算没用过也至少见过。 无非过去没人想到过把一样的办法用在外国人身上罢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此前华夏这边手里的筹码也实在有限,并没有什么进行真正意义上技术合作的机会,所谓的“合作”本质上都是拿钱换技术,也确实不太有主动权。 怀国莫并没有参与刚刚的讨论,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看着身后不远处的常浩南。 在此行出发之前,他就已经从老上级丁高恒口中多次听到过这个名字,以及跟后者有关的一部分事情。 不过那个时候,怀国莫对于常浩南的关注更多还是集中在技术层面上,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工程方面的天才,这次专程把后者请过来,也是因为即将进行的谈判中涉及到大量与防除冰相关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把关。 但今天真正见到对方之后,又经过刚刚易元和那么一提醒,他意识到这个学生模样的后辈虽然年纪不大,眼光,或者说大局观层面上却毒辣得很,心性也非常成熟。 从常浩南在过去这近一年时间里的布局就能看出来。 作为一个起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技术天才,他并没有一上来就急着表决心喊口号,而是步步为营,让上级首先看到了独立自主搞航空工业体系的可能性,又在波音麦道合并的事情上证明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 随后的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这么一看的话,整个科工委似乎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一直到车队到达目的地,思维已经完全迪化的怀国莫才结束了自己的头脑风暴。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应该让常浩南也参与到谈判过程中来。 下车之后,怀国莫当即向常浩南提出了这个请求。 而这也恰好是常浩南本人所希望的安排。 …… 第一轮谈判就安排在当天下午。 常浩南临时借了一套西装,跟在华夏方面谈判队伍的最后面。 唯一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罗西·科伦坡是芬梅卡尼卡集团的代表,自然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谈判桌角落里的一个人身上。 况且就算被认出来了也无妨。 技术合作谈判,我带一个技术人员,很合理吧? 总之,双方的首次正式接触就这样开始了。 一般来说,两边都不会指望在第一轮谈判就达成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主要是相互熟悉一下,以及透露一些具体的信息。 有些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唇枪舌剑,以确立谈判的基调。 很快,常浩南就从对方表态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以及推测出了不少自己想要的消息。 简单而言,欧洲人这次之所以这么好说话,核心是因为美国那边给到了压力。 所谓飞行员故意撞击的说法完全是迷惑媒体所用的烟雾弹,实际上在事故发生之后没几天,调查人员就怀疑上了天气因素所导致的机翼结冰问题。 而这对于欧洲的航空工业来说是比较要命的。 在大概两年以前,1994年,有一架美鹰航空的4148号航班,几乎以和本次事故一模一样的姿态,在盘旋待降过程中,坠毁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附近。 而事故机型恰好是意法合资的atr72。 faa给出的事故原因,是当时该区域的过冷水滴平均直径超过100微米,最大的甚至有2毫米之多,远远超出了现有标准中对于结冰和防除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突然形成的过冷云团和水滴,机身上产生了混合的毛冰和明冰。 atr72飞机上的膨胀除冰装置完全没有能力应对这种程度的积冰,但飞行员并不清楚,而是按照常规的流程打开襟翼,准备压下机头降落。 后面的剧情,就跟华夏那些坠毁的运8比较接近了。 原本就已经接近极限的飞机直接因为这个放襟翼的动作而失去平衡,一头栽到了地上。 很明显,尽管这次e120的空难事故还没出正式的调查报告,但考虑到这种飞机和atr42一样,都是以膨胀除冰作为主力除冰方式,恐怕结果也会差不多。 而这就是faa发难的点。 在三年时间内密集发生两起因为过冷大水滴(sld)结冰天气条件而导致的空难,显然已经不能被当做是小概率事件。 因此faa提出,要更新其适航审定标准中涉及到防除冰的部分,也就是far-25部附录c,加入对冻雾/雨和冰晶&过冷水滴混合结冰条件,也就是100微米量级液滴直径的审定内容。 在这个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时候,祭出航空安全这种正确性拉满的大棒,自然不只是因为faa心善。 就飞机积冰这个领域而言,无论理论还是工程,美国人仗着五大湖区的优势气候条件,一直以来都是远远走在世界前列的(至少在之前是这样)。 而他们这次提出来的新条件,欧洲的航空企业光靠自己根本来不及进行研究。 甚至连jaa(easa的前身)方面也很难独立进行审定。 一旦标准通过,那整个欧洲的航空业,至少在几年之内都要在这方面受制于faa。 而美国那边提出的条件是,如果欧盟能够批准波音和麦道的并购,他们就会暂缓提出这项修改意见。 面对这种虚空造牌的玩法,如今还心气尚高的欧盟自然是不愿意认怂的。 但似乎又没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就在这个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刚升到母公司任职的罗西·科伦坡讲出了自己参与自然结冰试飞的遭遇,并表示华夏的金州大学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甚至已经能够稳定追踪符合条件的气象条件并进行适航审定。 于是才有了这次谈判。 欧方代表提出的条件是,考虑到双方在波音麦道并购案中具有相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希望华夏方面的caac能够与jaa一起,拖延faa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对直径100微米级别过冷液滴气候条件下的积冰情况和防除冰手段进行研究。 这个普却信的条件直接给常浩南整笑了。 还“联合研究”,你什么水平啊就和我们联合研究,不如直说想要白嫖研究成果好了。 至于那个联手拖延faa的条件倒是公平,但也很蠢。 眼下全世界对空难的关注还没过去,航空安全就是政z正确,这个时候唱反调毫无疑问会对公关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这毕竟是谈判现场,不能无组织无纪律,于是常浩南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个条子,递给坐在己方谈判桌中间的怀国莫,并很快得到了可以发言的暗示。 “我方认为,与其去拖延faa提出的修订标准,不如反客为主。他们既然要搞100微米级别的研究,我们就一步到位,直接提出要做sld气候条件下的防除冰研究和适航审定!” 对面的科伦坡看到常浩南面孔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显然是想起了他的身份,猛地瞪大了双眼。 “sld气候条件?” jaa方面派来的代表叫做安妮·瓦莱特,此时正眉头微蹙地看向常浩南: “sld条件的研究对象可是要再高一个数量级,达到毫米级别的,这方面没有技术储备,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faa没有被吓回去,要怎么应对?” 显然,她以为常浩南的意思是要虚张声势。 然而并不是。 “瓦莱特女士,严格来说,是你们没有sld相关的技术储备,我们是有的。” 常浩南坐直身子,缓缓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