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90章 十一号工程的进度

   第490章 十一号工程的进度   常浩南本来的意思,其实是直接去601所。   毕竟112厂只负责生产,结构改进这块是交给研究所来负责。   然而姚梦娜却直接调转方向,带着常浩南往总装车间旁边的一处小门走去。   “我们在生产第一批次的两架飞机同时,还多组装出了一个完整的机体,用来给601所的同志们进行一些气动、结构和飞控方面的测试,为了方便跟生产流程对接,所以就放在隔壁的测试车间。”   何明边走边解释道。   这下常浩南总算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巧合地在这里碰到姚梦娜。   后者理论上应该是挂在研究所那边的才对。   在走廊里面弯弯绕绕地走了几分钟后,何明推开一扇不太起眼的小门。   里面是一个面积相比刚刚的总装车间稍小的空间。   “这是我们为了十一号工程,专门用过去的一个老车间改出来的。”   三人依次走进去后,何明反手关上门,同时开口介绍道:   “本来这里是计划用来生产测绘仿制之后的歼7,后来因为整个项目转到南边,就一直空闲着,后来当过一段时间歼8的总装车间。”   “但是因为总体设计已经太老了,所以很难适应新机型的生产需求,之前计划是拆掉重建作为歼8C的二车间用,后来觉得正好离着歼11总装线近,就拿来做测试了。”   说话间的功夫,一架被吊在半空中的飞机已经出现在常浩南面前。   准确来说,是一架飞机的壳子。   因为即便距离不近,还是能看出来像雷达还有发动机一类的地方装的全是配重块。   而且,飞机表面的蒙皮颜色也从黄色换成了微微发绿的颜色。   “看来你们在这个改进方案上下的功夫很深啊……”   正常情况下,单纯引进一条总装线是没必要搞这种结构测试的。   比如印度,苏30MKI的静力测试就是在俄罗斯完成的。   至少没必要这么早搞。   比如歼6的静力测试是在准备搞歼教6的时候完成的。   因为这种测试的最后步骤都是要破坏一架甚至多架完整的飞机,对于眼下严重缺少即战力的华夏空军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作战资源。   上一世,歼11的静力验证机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开始投入使用。   而现在,动作显然早了很多。   “根据我们定下的‘边生产,边改进’的路子,前三批六架飞机除了翼尖挂架以外,和之前我们进口的苏27SK飞机没有任何区别,”   何明在旁边解释道:   “从第四批到第六批的24架单座机,以及第一批4架双座机,就会开始采用刚刚姚工说的,升级之后的新机体,以及性能稍好一些,最主要是有对地对海模式的N001M雷达,获得有限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相当于共青城那边原厂的苏27SM和苏30?”   常浩南回过头确认道。   基础型号的苏27除了火箭弹和铁炸弹以外并没有任何对地攻击能力,其实完全浪费了侧卫这个机体带来的巨大载弹量。   歼10确实有多用途能力,但身板还是严重限制了发挥。   而如果能提前几年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战机,对于空军的战斗力升级以及战法转型来说,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当然,代价是歼轰7的数量肯定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不过也是好事,镐京那边本来就专攻大型飞机,产线拿来造战斗轰炸机太浪费了。   “对,这六批总共34架飞机,也是咱们100%使用俄方零组件生产的全部数量,后面就会逐渐采用串装件生产,逐步过渡到除了动力系统以外完全国产。”      十一号工程是华夏航空工业和苏霍伊公司之间的合同,跟造发动机的留里卡-土星没关系。   不过说到这里,何明先是停顿少许时间,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   “当然,等到常总那边的涡扇10搞定之后,那就连动力系统都解决了,到时候,就能完全国产化第三代战斗机了……”   “你刚刚说,除了动力系统以外,那包括飞机紧固件之类的小东西,也能一并完成国产化?”   常浩南注意到了对方提到的一些细节。   航空制造业,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可能藏着高技术。   飞机紧固件,也就是飞机上面用的螺栓铆钉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但不起眼归不起眼,技术含量却并不低。   而且,一架飞机上面需要用到的紧固件种类繁多,具体的性能要求和材料使用又大相径庭。   再加上材料和工艺类的问题本来就没什么捷径,导致研发起来非常缓慢。   上一世甚至直到2020年左右,华夏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飞机紧固件用于生产。   “可以。”   并未经历过这一切的何明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   “这些都属于合同内容中技术共享条款的一部分,相应地,俄方很多之前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也会利用我们的资源,主要是计算机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   常浩南一边跟何明聊着十一号工程的进展,一边和一路上的几名研究人员简单打过招呼,快步走到那架飞机的近处。   然后抬起,头仔细看了看飞机上面的一些细节。   虽然看不清太多东西,但能明显发现机翼下面最内侧分别有一组螺栓,以及相应的电气接口。   并且,还是一架双座型号。   也就是说,甚至已经是经过第一轮升级以后的、真正的苏30机体了。   上一世,华夏并没有引进生产过双座型号的苏27UBK或者苏30,歼11BS,包括后面的歼16都是在歼11B基础上独立发展出来的型号。   尽管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十一号工程跟前世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在1997年就整出一架完整版的苏30出来,还是让常浩南感到有点震惊。   要知道,早年间所有用于飞行表演的“苏30”,甚至包括出口给印度的第一批苏30MK,实际上都是直接拿苏27UB换了个涂装而已……   “难道我的影响力已经这么恐怖了?”   常浩南虽然冥冥中感觉这事跟自己脱不开关系,但还是对于这个进度有点惊喜。   要知道,在歼8C顺利定型之后,常浩南几次回到盛京都是为了涡扇10的事情,在此之前并没有直接插手过十一号工程。   如果这样的项目都能因为他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那无疑说明距离重生之初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个机体,就是咱们准备组装的双座型号?”   “没错。”   何明点了点头:   “是共青城那边额外运过来进行研究的,也是我刚刚提到过的,把俄方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落实下来的一个典型。”   “这个技术状态下的飞机,我们计划管单座型号叫歼11A,双座型号叫做歼11AS,而从第七批飞机开始,就会对飞机的结构和航电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升级。”   “这个机体,就是为了第二轮改进计划准备的,一是要消除中央升力体的结构弱区,二是升级更大比例的复合材料和锂铝合金减重,三么,是全面换装国产化的机载设备,并全面兼容国产弹药体系。”   就在何明介绍到这里的时候,刚刚绕到飞机另外一边的姚梦娜左右手各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了回来:   “常总,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结果我带过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