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过马将军的好意,但我不会走,至少在朝廷新的封王折子没有下来之前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至于安全,本世子倒要看看,谁敢真的动我,如果他们不怕京师再一次血流成河的话。”朱常澄摇了摇头,终还是拒绝了马宝的好意。 “这...二爷保重。”马宝知道多说无益,自己留下来反而会陷朱常澄入危险之境,这就点了点头,冲着身后跟来的五十名兄弟挥了挥手,便带着他们迅速离开。 朱常澄没有动,于卓自然也是不动的。 说起来,对方非是武将,而是世子哥,于卓是有一定的把握可以闪身躲剑,甚至反擒住对方,可问题是——他不敢呀。 收拾马宝没有问题,对方和自己一样,不过就是跑腿之人,是一个品阶不高的武将而已。 真把他怎么样了,别人知道了,也只会说胡云峰不会调教手下,会被人质疑能力。 朱常澄则是完全不同,人家有一个强有力的七弟做靠山,莫说是自己,就算是自己的后台马副帅。不!就算是后台的后台崇祯也是不敢招惹朱常武的。 面对着神仙级的人物,又哪里有他这个小鬼上蹿下跳的机会? 连皇上都不想招惹,自己若是乱动,万一不小心伤了对方,那就是百口莫辩,真到那个时候,或许马副帅会直接把自己绑了,送到炎王殿 出力不讨好,还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样的事情于卓自然不会去做。 “世子殿下,我不走,我就在这里站着,哪也不去。什么时候您消气了,愿意放了小的,小的才会离开,您看行吗?”想明白了之后的于卓,犹如换了个人一般,刀架在脖子上,还要陪着笑脸。 “哼!” 对于于卓的求饶,朱常澄十分看不起,大明就是因为有了太多像是于卓这样贪生怕死、没有骨气之人,才会有此劫难。反之,若是人人都像自己七弟那般威猛的话,襄王府也不会有此一劫了。 马宝离开,顺利的回到外城,手中那求救用的信号枪终是没有打响。 于卓也被放了,小命得宝。但不是朱常澄主动放的,而是王承恩得闻了消息之后,亲自带着不少的东厂番子赶来,好一番求情之后,才劝着朱常澄把长剑拿到了一旁。 王承恩是陪了好一阵的小心和不是,还不忘记赏了于卓两巴掌,告诫他以后做事警醒着点。然后等待王承恩离开的时候,还留下了十几名东厂番子,说是要保护朱常澄的安全。 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是王承恩担心于卓,或是担心他身后之人会行报复之举,留下这些番子就是起警告作用的。 匆匆做好了一切的王承恩再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或是说他一直在等着消息。 当东厂的密探前来汇报,说是有人去了果子巷,并在那里与襄王世子起冲突的时候,当时正在批阅奏折的崇祯差一点就没有握住手中笔,他是真的被吓到了。 普通的世子自然不会让崇祯如此的失态,但如果这个人在前面加上襄王两个字,那却是大大不同。 就像是皇子一样,同为皇帝的儿子,但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是不尽相同。 襄王世子朱常澄说起来并不多么出众,奈何人家有一个牛逼到要起飞的弟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可以想象,如果一旦朱常澄出了什么事情,接下来京师的局面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怕是那个杀胚就敢直接放弃了现在手中的所有活计,领兵杀回到京师。 真到那个时候,别人还无法说出什么来。 真到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甚至自己屁股 所以,朱常澄绝对不能出事。至少,现在是不能出事的。 曾几何时,崇祯曾这样问过自己,他到底适不适合当皇帝。 他有优点吗? 当然有。比如说爱护子民,一心想要大明强大,他还可舍下脸面,数次下罪己诏,他还能纳百言,听得进劝。 这些优点比起开局一个碗的太祖,那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尤其是勤政方面,大明所有的皇帝更是无人可及。 优点的确有,可缺点同样明显。尤其是在识人方面,他似乎总是出错。 他信任的人,没有几个真正成器,似乎他重用了谁,谁用不了多久就会出问题一样。 根据这个特点,延续出了他的另两个缺点,耳根子软,猜忌心重。 用人不疑放在崇祯面前是不存在的,他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巴不得所有的臣子都可以看到。从而借着这份怀疑,就会有人站出来,将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搅黄了。 在位十几年,首辅就换了十几个,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一个受重用的人,却无法被信任,可想而知,他的这份重用能有几成,他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出几成。 正是因此,大明江山差一点就丢在了崇祯之手。就像是朱常武没有出现之前,他就自我怀疑过,自己不适合做帝王,也想过一旦大明如果能够稳定,他就把皇位交出去,交到可受天命的人手中。 只是...人心都是会变的。 当大明越来越好,北方之危也解除了,眼看着乱匪也要被平定的时候,崇祯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竟然迷恋起了皇位,然后本能的开始怀疑一切。 朱常武被怀疑的次数之多就不说了,功高震主嘛,但凡是对权力有欲望的帝王都会怀疑。 可朱慈烺是什么鬼? 这可是崇祯的亲儿子,还是嫡长子,更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所有人公认的未来大明继承人。现在崇祯竟然连这样的人也要怀疑,那已经不是疑心病重,而是很重,要病入膏肓的那种。 人们常说,失去时才知道拥有时的美好。崇祯现在还没有失去什么呢,就想到了现在的美好,这就有了他明知道袁妃和孔庆东以及刘文炳等人在做什么,但还是没有阻止,相反还顺手推舟的原因所在。 相比于朱慈烺,五皇子朱慈焕年纪更小,根基更浅。如果可以扶持这样的儿子做储君的话,那不用说,崇祯在位的时间就会自然的延长,大明也就可能在他的手中变得更好。 这就是他为何看到了发生的一切,却没有出手阻止的原因所在。 孔庆东等人也没有让崇祯失望,短短时间内,的确联合了不少人。尤其是大家都看出崇祯这个做皇帝的有意放纵之下,如今的五皇子一系已经不局限于之前那些臣子,还多了不少的皇族与勋贵。就像是荆王和衡王世子等人,他们也开始站队于五皇子这一边。 这就很好嘛,五皇子一系壮大了,才有叫号太皇子朱慈烺的本钱。 有了备选的继承人,崇祯这位大明皇帝才有更多可以施展平衡手段的机会,他的皇位间接也就越发的稳固。 可以说,现在朝堂上有着这样的局面,不说是崇祯一手促成,至少也有他顺手推舟的原因。 崇祯有时候也会宽解自己,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励朱慈烺。民间有句话怎么说的,玉不琢不成器。 连竞争都没有,就当上了皇帝,万一要是儿子不爱惜这个成果怎么办? 自己睁眼说瞎话般说服了自己的崇祯,乐得看两个儿子去斗。可是现在,突然间有人想要把朱常武这个杀胚给扯进来,那就是崇祯所不能忍之处。 不管是皇太子也好,还是五皇子也罢,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真出了什么问题,崇祯自有办法可以应付。但若是把朱常武给引进来了,那后果可是连他都承受不了。 得知朱常澄可能有危险的时候,崇祯这就慌了神,连让王承恩去处理。 现在王承恩回来了,崇祯虽然没有说些什么,但耳朵早已经竖了起来,显然他是非常关心这件事情。 做为跟随崇祯身边最久的王承恩,感受到了主子的这个变化,当下就把事情做了汇报,把事情发生的过程详细讲了一遍。 “嗯,襄王世子不容易,那边要盯紧一些。”崇祯扔下了这句话后,又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给人的感觉,似乎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是很重视。 可只有跟随了皇驾多年的王承恩知晓,这一句话的意义有多么重大。盯紧一些,那就是绝对不能出事的意思,他已经开始想着是不是再安排一些东厂番子过去,给予保护。 相比于崇祯这里明着关心,却不承认的举动。内城兵马司之内,马进忠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 于卓回到了这里交付差事,已经跪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 马进忠坐在那里,耷拉着眼皮,听着于卓进行着自辩。 “副帅,襄王世子就把刀架在末将的脖子上,末将生怕一反抗会伤了他,会坏了副帅的大事,就只能忍着。” “副帅,王公公也来了,但他明显的在偏帮襄王世子,还因此打了末将两巴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