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1章 一本万利的赚钱方法
吕氏瞪大双眼,仰天而倒。 卡在脖子上的刀碰到地面,弹跳了一下,当啷一声落到一边。 朱允炆急忙上前查看,扶起了吕氏。 朱允炆大恸,哭出声来。 突然,朱允炆被捂住了嘴。 “殿下莫哭,还是先料理后事吧。” 是毛易的声音! 朱允炆强自止住哭声。 果然,来者正是毛易,一身黑衣,蒙着青巾。 “殿下,陛下对吕氏如此,已经是最大的恩典。” “陛下吩咐,此事,就此打住,不可声张。” …… 第二日,应天传出一条消息: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一大早乘轿回娘家省亲了。 朱允炆亲自送轿子出宫。 轿子边只有几名锦衣卫随行。 很多人这条消息中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作为皇帝的母亲,省亲居然如此简陋! 这是继承了先皇朴素、节俭的作风。 想想这些天来,朱允炆一切都按照洪武朝的规矩来。 改过来的规矩又全都改回去了。 本来,洪武大帝死了,来了一个建文帝,官员们觉得好日子来了。 因为洪武朝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对于官员们的束缚太紧了,对于官员们的惩罚太过严酷和血腥。 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受惩罚,甚至是被杀头。 万一与哪个大案发生点联系,就免不了被诛连九族。 洪武,自然是以猛治国。 建文,自然是以仁为本。 果然,建文帝登基之初就公布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提高文官级别,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都普遍上浮一级。 与洪武帝相比,朱允炆对于大臣显然是温和多了。 大臣们在上朝、办事之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战战兢兢。 终于,洪武朝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启了,大臣们均是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天,朱允炆的性格大变。 从过去的宽仁温和变成了易怒狂暴! 辱骂惩罚与他亲近的大臣!并且是故意挑刺! 蛮横无理,毫无道理可讲! 特别是对于解缙,虽说此人有才无德,但也不至于被如此侮辱。 朱允炆做得实在是有些过份。 说过的话,居然还可以不算,刚刚提拔了六部官员,马上又回到了过去。 朱允炆同意编写《建文大典》,后来又改回《洪武大典》,后来又让编《建文大典》,近期又让编《洪武大典》。 就这么一部大典,思路换来换去,总编纂由解缙换成了方孝孺。 就因为这部大典的名称问题,把解缙几乎整得死去活来、差点疯掉。 大臣们感到,朱允炆过去那种温良谦让,都是装出来的。 能力上根本比不过先皇,他就在暴虐上超过先皇! 现在看,朱允炆对于大臣的暴虐不仅仅是向先皇看齐,更有赶超的趋势。 先皇整人总还给出个理由。 朱允炆整人连理由都不给,就算给出理由,也是牵强附会、不能服人。 …… 朱允炆还没有来,大臣们都默然,木木地站着。 谁也不知道今天有哪个大臣会倒霉。 至于燕王正杀向真定,耿炳文会不会执行“不抵抗”政策,四品以下的官员也不怎么关心了。 改朝换代又如何? 燕王攻下应天,当上了皇帝,总不能把上一朝的官员全都杀光吧? 就算是清君侧之恶,那也是三品以上的、位高权重的、与朱允炆亲近的人。 今天大殿中新来了一个人,是翰林院的方孝孺。 在洪武一朝,方孝孺负责教授皇子皇孙们的功课,因此不必上朝。 再后来,朱元璋让方孝孺专门去吴王府教吴王朱允熥功课,也不必上朝。 朱允炆从监国、登基到现在,方孝孺一直潜心研究学问,深居简出,人们几乎把他给忘了。 哪知道,方孝孺突然被朱允炆点名,让他取代解缙,负责编写《洪武大典》。 方孝孺也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自从得知先皇和吴王以及六万明军死在大漠后,方孝孺突然之间心灰意冷,对外界发生的事一概不管不问。 哪知道突然被新皇点名,负责编先皇定下的《洪武大典》。 朱允炆进来就走上台阶,立于龙椅之前。 “方卿,我未与你相商,就让你负责编写《洪武大典》,你不会怨我吧?”朱允炆上来就与方孝孺说话。 众人又是一愣。 朱允炆今日是怎么了? 朱允炆上朝时,眼圈还是红的。 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这是要整治某个人的节奏啊。 没想到,朱允炆突然满脸堆笑! 朱允炆对于方孝孺的恭敬态度,实在是有些过份。 就算是方孝孺有大才,就算是要尊重大儒,你也不至于如此掉价! 很多人想起了沐英、蓝玉、铁铉、沐瑶和陶成道。 朱允炆对他们也是如此,讨好加谄媚! 齐泰心中一动,沐英、蓝玉、铁铉、沐瑶、陶成道,还有眼前的方孝孺,似乎都是吴王朱允熥的人! 特别是郑和! 解缙曾提出建议,拿掉郑和的杭州知府帽子,哪知道朱允炆也不同意。 凡是与吴王朱允熥有关的人,朱允炆竟然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 不是最大限度,而是超过限度! 朱允熥和这些人,当时可都是与朱允炆作对的! 朱允炆为何偏偏对他们如此之好?! 齐泰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觉得脑壳子疼。 “陛下,能编写《洪武大典》,实在是荣幸之至。”方孝孺道。 方孝孺觉得新皇客气得出人意料,皇帝让臣子干什么事,还用得着商量吗? “《洪武大典》的内容怎么编,我不管,方卿你定即可。我就一条要求。”朱允炆说道:“《洪武大典》中关于洪武朝制定的律条要再梳理。” 方孝孺道:“先皇所订之法,所涉繁杂,臣一定全部梳理清楚,一点不落地编入。” 朱允炆道:“不,先皇所订之法中有关骑马、坐轿、穿衣等规矩统统去掉。今后,这些规矩也都要统统废除。” 方孝孺一惊,问道:“陛下,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就没有尊卑,万万不可去掉。” 朱允炆道:“这些规矩过于繁杂细琐,一不小心就要触碰。让官员们没空办差,让百姓们没空做事。” “陈规必须废除,众卿不必多言。” 说出这些话,朱允炆才松下一口气。 废除这些规矩,真不是他想做的,而是爷爷要求他这么做的。 并且爷爷还告诉他为什么要废除这些规矩。 爷爷自己立下的规矩不好自己废除,于是就让他来废除。 这么干要担负一定的骂名啊。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做的事应该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了。 骂得多了,也就无所谓了。 所有官员都不吭声了。 朱允炆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把先皇定下的规矩给废除了! 朱允炆不是一切遵循先皇定下的规矩吗?这怎么又变了? 齐泰直感到一阵眩晕,朱允炆这种搞法,忽左忽右、忽东忽西,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 沐瑶写信告诉朱允熥关于京师中发生的情况。 朱允熥大为惊讶,朱元璋居然让朱允炆废除了他立下的这些规矩! 所有人都意料不到! 意料不到! 哈哈!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 徐怀锦走过来问道:“吴王何事高兴?” 朱允熥道:“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本万利的赚钱方法!” “吴王,你的大明盐业、报业应该赚不少钱了吧?为何还要赚?”徐怀锦真不理解,吴王怎么对钱这么感兴趣? “差远了!我大明科技院就是一台吞金兽!因为科技发展,投入巨大,可能试验一千次才能成功一次,花钱如流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