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3章 咱已经归天了?
朱元璋被朱允熥否定了,丝毫不以为意。 被三孙否定,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爷爷,不用取名字,住就是了。” “咱这院子也不对外开放,更不用于商业,就不必有名字。” “这地方,爷爷您随时来住,我和沐瑶在这里,到时把我岳父,我舅祖爷,舅舅都叫来!” “男的在这里品茶、喝酒、谈事,女的就泡茶、添酒、做饭,小孩子在这里跑来跑去,这才叫人间至乐!” “每七天可以有两天到这里休闲放松一下。” “这两天啥也不想、只管放松。” “爷爷,人啊,就像是弹簧,不能一直绷着,一直绷着就没弹劲了。” “人一直紧张,不懂得放松,死得早!” 朱元璋听到这里,虽然有些向往,但仍然感到一丝不妥。 “允熥,作为帝王,心系天下,岂敢有一刻放松?”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大多是因为皇帝懒惰、朝政荒废。” 朱元璋害怕三孙咸鱼到底、一直平躺。 「老朱的思想观念得好好扭转一下。」 「不能把休闲放松与懒惰懒政划等号。」 「看看清朝的乾隆皇帝吧。」 「休闲放松与处理朝政两不耽误。」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 「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多,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因为他在位时间长,很多政策就可以一以贯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乾隆皇帝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壮举。」 「比如,平定三藩!」 「比如说,占领和经营西域!」 「如果老早就挂了,不可能有这样的功绩!」 朱元璋听三孙心声多次提到乾隆,已经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乾隆相比较。 一听到三孙说乾隆就格外上心。 「乾隆之所以长寿,一方面是身体底子好。」 「清朝是外族,马上得天下,所以对于皇子的要求十分严格。」 「皇子需要会武艺,至少骑射方面是绝对不能落下的。」 「乾隆自小就开始锻炼,并且他本身就会带兵打战,武艺自然是不敢荒废。」 朱元璋马上进行了对比,咱的身体底子也不错,咱带兵打仗恐怕比乾隆强多了吧。 「乾隆十分注重科学养生,不迷信什么长生不老药。平时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坚持早起锻炼。」 「其实,老朱今年已经突破了他的寿限,现在看来,身体还是很不错。」 「应该是老朱经常锻炼的结果,最少在西域的两年,老朱一有空就习练太极拳和养生八段锦。」 朱元璋不由得心中一震,三孙居然说我突破了寿限!! 难道说,按照历史,咱已经归天了?!! 什么原因让咱突破寿限? 三孙说得对! 那就是太极拳和养生八段锦! 两年之前,三孙就开始教咱练养生功夫! 三孙虽然很懒,但是在监督咱习练养生功夫上却很积极! 时不时地要看看咱练得怎么样。 的确,咱练的时间一长,居然有了不少心得,能够将身体动作与呼吸吐纳结合起来。 过去那种疲惫感没有了,精神好得很。 再想了想两年来的经历,能够突破寿限可能与心情愉快有关。 能够偷听三孙的心声,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 再加上咱从三孙心声中听出了很多棘手问题的解决办法! 只要有三孙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咱的烦心事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与三孙待在一起,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 这就是咱突破寿限的根本原因。 「乾隆高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喜欢四处巡游。」 「四次南巡,还三游五台山,三登泰山,七次下江南,走遍了花夏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游览大好河山,也是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多次巡游,既了解了民情国情,让制定的政策不至于脱离实情,还愉悦了身心。」 朱元璋听到这里,联想到跟着三孙到杭州、到海上,又去了西域,这不就是巡游的一种? 如果不是跟着三孙去巡游,咱哪里知道天下有那么大? 如果不是去了西域,咱哪里会知道还有那么多的民族和国家?哪里知道还有什么即将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哪里知道还有什么西方列强? 一个皇帝能打多大的地盘、能坐多久的江山,主要还要看见识! 见识,首先是见! 见多才能识广! 「自古以来,大臣和皇帝的近臣都不希望皇帝外出!」 「特别是文臣们,最不希望皇帝频繁外出、微服私访!」 朱元璋听到此,眼前一亮,是啊,三孙说得没错! 咱每次想出去转转,特别是想到乡下看一看,看看庄稼长势怎么样,看看农民生活怎么样。 但是不管是丞相还是内官都以各种理由劝阻。 再加上案上堆的折子实在是太多! 等批阅完毕就到大半夜了,出不去呀。 对了,那些个文臣的奏折实在是又臭又长,整了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 他们的目的是不是想耗掉咱的时间? 用奏折来拖住咱,不让咱出去? 但是,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大凡不希望皇帝外出的,大概率是因为他们在外面干了坏事。」 「皇帝微服私访多了,知道了他们干下的事,就没有他们好果子吃。」 「一些大臣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偏差,也不想让皇帝知道!」 「就算是民间有不同的声音,到了大臣手里也递不上去。」 「皇帝的近臣会将这些折子进行预处理,凡是对他们不利的消息就扣住。」 「对于告状的人进行打压!」 「皇帝越是不出去,越是不知道实情,就越是无知!越是愚蠢。」 「这是文官和近臣们愿意看到的。」 「很多人在一开始是忠于朝廷的,但是权力一大、利益一多,就忘记了初心,甚至与皇帝争权夺利。」 「从这个角度上讲,老朱干掉胡惟庸是完全正确的。」 「花夏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皇权和官僚贵族精英集团的斗争史,也可以理解为公权和私权的斗争史。」 「当皇权能够控制官僚贵族精英集团的时候,社会经济发展就比较健康。」 「一旦官僚贵族精英集团架空皇权,把税收转嫁到底层百姓头上时,社会危机就开始了。」 「因此,官僚精英往往用各种方式蒙蔽皇帝。」 「他们希望把皇帝放在一个“信息茧房”之中,屏蔽掉一切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让皇帝变成官僚精英阶层的傀儡,成为他们的谋利工具。」 原来如此,朱元璋恍然大悟! 过去,咱根本想不到这一点! 三孙心声的点拨让咱茅塞顿开! 难怪,难怪,那么皇帝自称是孤家寡人! 不仅仅是皇帝站在最顶端! 还因为是咱的信息被官僚集团给屏蔽了,咱被他们装进了“信息茧房”。 想一想胡惟庸吧,瞒了咱多少事! 他就是想把咱像蚕一样封到茧房里! 以后,咱要想出宫,谁要再劝阻,看咱怎么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