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地震预警
“有问题!这煤球有问题!” 孙母大喊一声,捧着煤球跑出来。 她眉目凌厉,狠狠扫向姜婷。 “你竟然拿这种次品应付我们!姜婷,你得赔我钱!” 贺庭岳走上前,捡起一颗煤球摔碎,扒拉两下。 “这是煤矸石做的。” 徐丽华一愣,忙问道:“小贺,什么是煤矸石?” 贺庭岳道:“煤厂的废弃物,这玩意儿含碳量低,但是掺在煤球里面看不出来。” 有这东西,怎么可能引燃。 徐丽华哭嚎一声:“我们这是被骗啦!我的钱!” 除了她,孙母和姜丽家也是买了这些煤球,数目还不小。 原本想着今年过冬,不愁没有煤球用了。 现在发现煤球是假的,说是从天堂跌落地狱也不为过。 孙母快步上前,狠狠攥住了姜婷的胳膊。 “姜婷,大家都是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你不能这样对我们啊!” 姜婷六神无主,慌得不行。 “阮大妈,真不是我骗你们,我家也买了这煤球,还买了一千斤呢!我真想骗你,何必把自己家里搭进去呢!” 孙母还算有理智,觉得这话不无道理。 “你带我们去找卖煤球那人,我就不信钱要不回来!” 姜婷哪里敢说不,她家电视机坏了,也正想去找那人呢。 这些闹剧,姜榆就看了看,没插嘴。 她今天还忙着出去买电视机呢。 买电视机这么大的事,当然要一家人去啦。 几乎是前后脚,姜婷几个刚出门,姜榆和贺庭岳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电视机这玩意儿紧俏,但能买得起的人也少。 他们过去的时候,刚好还剩两台,被他们和另一个人买了。 家里几人的目光就没敢离开电视机,生怕有些磕磕碰碰,回头再像姜婷家的一样坏了。 走到半路,贺飞燕突然顿住脚步。 “嫂子,你的稿子今天登报吧?” 她说的稿子,是姜榆上回写的,关于“间谍”的那篇。 给金科长看过,润色一番,再由广播站播出。 而后,她同样给报社投了稿,这回竟然拿了二十块钱的稿费。 姜榆这几天心心念念都是电视机,还真把这事儿给忘了。 “好像是吧,我没注意。” 贺飞燕跑去买了一份报纸回来,“以后只要刊登嫂子作品的报纸,咱家都买一份吧,回头我还能去学校炫耀一番。” 姜榆笑着应下,还把报纸的钱贴回给她。 “多看报是好事,学无止境嘛,还能了解时事新闻。” 姜榆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条件好了,觉得家里多买些报纸,自己能看,孩子们也可以看。 贺飞燕翻了两下报纸,原本是想看看有没有姜榆的文章。 结果无意间扫到“地震”二字,她动作顿住,一目十行看了下去。 “地震预警?” 这四个字,让其他几人纷纷驻足,看向贺飞燕。 主要是前几年,滇省发生过大地震,伤亡极为惨烈。 那时候,不止报纸上,大家都在讨论,死亡人数过万,姜榆那会儿还捐过两块钱。 除了默哀,她无能为力。 贺庭岳从贺飞燕手中接过报纸,地震预警篇幅不长,主要讲述科学家通过监测,提前预知辽省某地将发生地震,已由官方组织群众撤离。 贺飞燕吃惊道:“现在地震已经可以预知了吗?要是前几年能提前得知,滇省就不会伤亡这么严重了。” 贺庭岳道:“科学家夜以继日做研究,他们的成果推进社会进步,能提前预知并不奇怪。” 旁边传来嗤的一声。 “地震要是能预知,那就不叫自然灾害了!现在的报纸也真是的,什么都瞎报道。” 姜榆冷眼看了过去,“这是我国科学家通过监测得出的结论,你可以质疑,但不能否定他们的付出。” 她想到的是另一重。 提前预报能降低损失,但却不可能做到零损失。 一旦真的发生地震,援救、医疗必不可少。 但现在是冬天,辽省那边可比北城还冷啊! 除了医疗物资,棉衣肯定会是最紧缺的。 “飞燕,你先把电视机拿回去,我得去找金科长!” 贺飞燕不解,“今天是单休日,找金科长做什么?” “有事,很重要的事!” 贺庭岳把电视机绑到另一架自行车上,让贺飞燕骑回去。 他则是牵着自行车掉头,“媳妇儿,上来。” 姜榆忙不迭坐上后座,自行车飞驰而出。 两人来到金科长家,敲门后,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 出来开门的是一个女人,年纪瞧着比姜榆大一些。 “你们好,请问你们找谁?” 姜榆道:“我们找金科长,请问他在家吗?” 女人问道:“请问你是?” “我是姜榆,宣传科的干事。” 女人显然听过她的名字,恍然道:“原来你就是姜榆,久仰大名,我叫秦佩兰,金科长是我公公,请进。” 姜榆:“……” 她是秦佩兰?可上回跟着姜婷来大院的女人,根本不是她! 她不动声色,跟着秦佩兰进屋。 来到书房,秦佩兰笑道:“爸,姜榆过来了。” 到这里,姜榆基本可以肯定,姜婷认识的那个,是假的秦佩兰,冒牌货!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她紧着先和金科长说地震预警的事。 她把报纸放下,和金科长说了心中的想法。 金科长沉吟片刻,问:“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万一真的发生地震,辽省缺物资,作为首都,我们北城必定需要支援。可临近过年,仓库物资根本不够,我们厂应该号召工人,首要生产棉衣棉裤,随时做好支援的准备!” 金科长盯着报纸,把这篇地震预警反复看了好几遍。 他是赞同姜榆观点的,但他做不了主。 不只是他,哪怕是郑厂长在这里,依旧做不了主。 “你们俩跟着我去找郑厂长,这件事需要开会决定,不是我一言堂。” 几人话不多说,立马出发去找郑厂长。 然而,郑厂长一听,却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地震要是发生了,我们准备的物资能用上,这事儿无可指摘。可要是没有地震,便显得我们大惊小怪,还耽误了其他订单,这可是要挨批的!回头追究责任,谁来背?” 尤其是临近过年,各个地方的单子都催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