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第二十九章 匪祸横行

   “啥?”徐大鹏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总管,当然不会,俺们以前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只想着是自己命不好,哪里知道这都是被人害的,俺现在做梦都想让那些狗杂种碎尸万段!”    徐大鹏这样沉稳的性格,都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足见真挚。    萧云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还无法做到对生命的漠视。    即便他是来拯救世界的,那也是要死人的。    当然救得人肯定会更多,但这不是可以心安理得的理由。    他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上战场之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    若是徐大鹏真有什么不满,那萧云会找机会将其调出作战部队。    这不是徇私,其他人也是一样。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若还不能融入集体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掉。    这不是妇人之仁,这样的人就算留在部队也是巨大的隐患。    萧云停住脚步,转过身,笑着问道:    “我们现在只有七十一个人,你不怕吗?”    “不怕!有总管您在,俺们就不怕,以前做海盗整天提心吊胆的。俺现在心里踏实得很,俺都感觉自己比以前强多了!”徐大鹏挺起胸膛,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自信。    既然接受这种生活,那他就闲不下来。    徐大鹏离开之后,萧云看着训练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脸上露出笑容。    不是萧云非要歪解历史,忽悠这些人。    毕竟天下兴亡,百姓遭难是不争的事实,到时候他们一个都逃不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然需要一个立身之本,需要有共同的信仰。    让国民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萧云不觉得这是坏事,必要的政治宣传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    政治并没有善恶之分,区别在人。    就像后世有些国家,在历史上从来就是附属国,哪有自己的文化,都是从别人那学来的。    但是既然立国了,就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遇到什么都敢说是自己国家的。    甚至宁愿去给别人当狗,也不愿意承认真实的历史。    “宁与友邦”的劣根性并不是某个民族的特例,而是人性使然。    年幼时,萧云也喜欢周先生的书,或摇头叹息,或满腔愤怒的说什么“国民的劣根性”。    总觉得自己不说出这几个字,就不足以表示自己的悲天悯人。    而成年后,萧云才发现,说这些话的人才是最没有意思的。    好像坏人只有自己的民族才有!    非要羞辱下自己的同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读书明理的机会,恰恰是他们看不起的底层人供养的。    萧云很不喜欢文人式的清高和自恋。    没有底层人的战场厮杀,哪来的太平盛世?    ……    天黑的时候,徐大鹏就将兵器带了回来。    有了武器,出门办事更安全。    萧云之前打算利用这个寒冷的冬天,再招一批人上岛,所以原本的积蓄就撑不了多久。    必须先把海盗们曾经销赃的门路打通,换些银子应急。    同时也需要尽快将墨家的诱饵抛出去,看看会不会有人顺着这条线找到自己。    另外,萧云的心底还压着一件事,就是找机会调查一下,之前的海盗火拼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若是真是那种可能,那绝不能坐视不理。    或许目前安逸的状态,很快会被打破。    不过一切都在萧云的预料之中,此番出门也是为此事提前做的准备。    ……    由于提前拿到武器,那么比试也提前进行了。    不过,出去的人选并不是完全按照名次高低挑选的。    留守岛上的人也需要有能力强的人。    这三十五人中大部分是成年汉子,那些十四五的少年只带了两个人,赵虎头和韩永方,。    赵虎头就是之前的虎子,少年里年纪最大,力气也最大。    韩永方猎户出身,一手好箭术。    在三十五人中,只有六人有资格带弓箭出门,他就是其中之一。    徐大鹏是一个很好的副手,性格沉稳,最让萧云放心,所以留在了岛上驻守。    而且相比于其他人,他有管理和应对海上突发状况的经验。    而同样有经验,性格却有些跳脱的张贵,就要跟着萧云走一趟。    根据张贵的描述,萧云大概明白了地点就在后世的青岛,五百里的路程可不近。    而且由于天气寒冷,坐船风险更大,只能从陆地上过去。    一个来回就得近十天。    那也没有办法,岛上的人会越来越多,原来的补给实在支撑不了多久。    …………    十多年前的一场大旱,让胶东地区赤地千里,蝗蝻遍野。    一群饿极了,吃了人肉的流氓,索性就上山当了土匪。    土匪这行一旦干上了,谁也回不了头。    吃过人的土匪也总能让人闻风丧胆。    时间长了,他们发现只要不把人赶尽杀绝,都不去用城里抢,也够活着。    而只要不攻城,城里的老爷是不会管的,他们只关心税能不能收的上来。    所以这十多年的时间,这些人竟然就这么熬过来了。    冬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熬的,土匪也不例外。    这年头,当土匪也是要饿肚子的。    所以年年冬天都要下山抢点粮食过冬。    这年头抢也不容易,他们也知道,哪个村的粮食都不多。    他们不懂竭泽而渔的道理,但也知道不能可着一个地儿抢。    “老二,今年轮到哪个村了?”    峰子山上,一个面貌丑陋满头癞疤的大汉望着山外。    另一边正搓着手,跺着脚取暖的瘦小男人,无精打采的随口说道:“今年该是去张家埠吧!”    只是话刚出口,瘦小男人就是一个激灵,脑子一下清明了许多,赶紧说道:“那村子里有个叫张振刚的小子不好惹,我看咱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怕个鸟,咱们是土匪,不是要饭的!这十几年连官兵都不敢来找俺的麻烦,小小的村子还能干啥,不听话全杀了,带上山做腊肉!”癞疤汉子不以为然地说道。    “刘老大,真不能去,换个地方。”瘦子苦劝道。    “不去?饿死啊!能换早就换了,你让我去抢卫所吗?这次我亲自去,你在山上看家。”    说的很硬气,但是癞疤汉子还是多带了些人,只留了几个给瘦子看家。    本站网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