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没有厮杀的对决!
第二天,天刚亮,闻九的骑兵连已经整装待发了。 全副武装的骑兵,远远的望上去威武不凡。 村正领着一些村民只是站在不远处看着。 闻九回过头看了一眼,然后从马上下来,走到村正面前,笑道:“行了,都回去吧,安心种地就是了。” “那你还回来不?”村正满脸期待。 也不知道是期待能再大吃一顿,还是期待危难之时还能有人出手相救。 看着众人希冀的眼神,闻九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村正,提醒道:“记住俺说的,遇到啥危险了,就在村里点上狼烟,就会有人赶过来救你们。” 其实这话也就是为了让村里的百姓安心而已。 接下来,等太平军扫完地图之后,就会开始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安排驻军。 到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危险都会被太平军提前解决掉。 闻九打了个招呼之后,就重新回到队伍中骑上了马。 然而就在他调转马头之际,一声呼喊从身后传来:“俺还不知道你叫啥嘞!” 闻九笑了,高声吼道:“咱叫啥来着!” “太平军!”战士们齐声高呼。 “咱是干啥的!”闻九又问。 “云从龙,虎生风,铁马踏苍穹!” 声声如雷! 一股强大的气势从这小小的骑兵连里荡漾开来。 接着,战士们齐齐的朝着三家村的百姓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踏着晨光,朝着远处狂奔,直至消失在群山峻岭之中。 ………… 在山西被太平军扫地图的同时,河北、河南、辽东以北都有太平军的作战部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将会以营为单位,在这些区域驻扎起来,形成联防局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作战部队都和闻九一样在乡镇之间转悠。 有的地方有比较有名的大户,比如大明宗室的几个肥羊所在地,都会被太平军重点照顾。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粮食。 萧云很清楚,自己的地盘虽然有较强的灾难抵御能力,其他的地方可不行。 特别是崇祯宣布终止皇权之后。 这个所谓的终止皇权虽然对儒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却是在名义上将责任交到了太平军的手中。 在这个黄河经常枯竭的年代里,也只有长江还算得上是南北屏障。 整个长江以北几乎没有能够阻止太平军扩张的力量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动脑思考也知道,江南那些氏族肯定不会出手帮助灾民,反而是巴不得将人往墨家这边推。 更不要说他们还像今次这样搞阴谋诡计、耍手段。 萧云能屡次挫败钱士升等儒家士族的诡计,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能算无遗策。 这实际上与格局有关,心里装着华夏百姓,就会去考虑他们的安慰,想着是要征服世界,一劳永逸,就会立足于全世界的大格局之中谋划。 在凭借穿越者的认知优势和扎实的军事基础的前提下,就不难做到。 就像现在,萧云很清楚无论之前太平军的准备多么充足,在面对数倍的灾民的时候,也会捉襟见肘。 此时太平军虽然重点针对几个重要城镇进行围困,但真到了粮食短缺的紧要关头,就不会继续采用这种缓慢的方式攻城。 …… 四月初十,廖安灰头土脸的逃到了南阳。 没想到墨家的反应如此之快,谋划刚刚开始就被破坏了。 还是办事的人太少,吴巡抚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人没几天就没了。 现在他之所以在南阳停下来,就是发现这边的灾情不需要推动就已经很严重了。 随着京城的陷落,大明北方的城池之间的通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有了灾情也不知道向哪里汇报请求救援。 甚至没有了天子的制约,很多人压根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现在既然碰上了,那自然就要利用一番。 自家老爷已经在信上写的很清楚,此行就是为了制造更多的灾民,让墨家应付不过来。 廖安也觉得这是一个绝妙的办法。 在他看来,墨家能有今天的实力,有一半是运气,因为在这个蝗灾旱灾频发的年代,山东这几年竟然没有一次大的蝗灾旱灾。 甚至崇祯七年,竟然闹起了水灾。 水灾比起旱灾蝗灾来,还是有诸多的不确定性的。 要是修渠建坝的工作做得足够好,很可能就将坏事变成好事。 特别是水患最严重最难治理的黄河此时还没有改道,绕着山东跑南直隶那边入海。 不仅没有影响到太平军管理区的粮食产量,甚至还有小幅的增产。 其实在这个年代,钱士升的思路除了歹毒之外,别的倒没有什么大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的观念深入人心。 少了湖广的粮食,别说是北方,连南方都扛不住。 当初前宋在襄阳陷落之后,也就撑了三年的时间。 在钱士升看来北方天灾连连,再加上点人祸,到时候墨家若还想要手脚干干净净是不可能的,要么崩溃,要么大家都一样。 四月十五日, 廖安收到的钱士升的来信,与此同时还有洪承畴派过来的人。 洪承畴现在是以南明的兵部尚书,督师湖广、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山东。 虽然名义上是七个省,但他到了襄阳之后,便不再向北了。 现在派人过来也只是为了配合廖安。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自家老爷的安排更加彻底。 不仅是安排了人,还有粮草。 为什么会有粮草? 并不是钱士升想着救济灾民,而是他担心这些灾民没有吃食,可能做不到活着到达墨家的地盘。 在他们看来,这要是都死在半路,不仅起不到对付墨家的目的,反而是帮墨家解决累赘。 这也是钱士升等人煞费苦心,在军事上无法战胜,就想用这种手段将墨家击垮。 他们特别想知道,要是灾民到了墨家的地盘又拿不到粮食,会不会和当初的大明一样,处处狼烟,到处是造反的饥民。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魄力,也是因为得到墨家还在往外扩张的消息。 让饥民最远走上千里的路,也是需要相当高的组织度。 钱士升想这样做,也没有那么多人手。 现在少了一半距离,就容易多了! 就这样新一轮的斗争开始了! 四月二十八日, 河南汝州府宝丰县北面的。一个干枯的河道上,聚集了四五千人。 这些人虽然大部分都是面有菜色,倒还没有人饿死。 当然,也仅仅是没有人饿死罢了,这年头死人的原因可不只有饥饿,还有累死的,体质不行病死的。 只不过在庞大的迁移人群中,数目不显罢了。 此时在河道一边的岸上,有一个男人正在口沫横飞:“诸位再坚持一下,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有山东那边送过来的赈灾粮食,虽然不多,但足够咱们活着走到山东,前几年鞑子经常入关烧杀抢掠,死了不少人,如今鞑子没了,可咱们汉人也没了大半,土地都荒了,就等咱们过去种,那里有山有水,也不闹灾。” “鞑子真没了?你可别骗俺!”人群中有人叫嚷。 “都快饿死了,还怕个鸟鞑子!” “就是,今年湖广都遭了灾,只要能让俺吃上饭,到哪儿都行!” 最初的质疑很快就被诸多的反驳声给淹没了。 这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而是不要让大家达成一致。 有大部分人跟着走,剩下的人也不会留下来。 于是大家只是歇了一会儿,就又朝着东北方向而去。 在整支队伍的后面,有一个年轻人脸露疑惑,朝着身边的一个稍微年长的男人问道:“左部,这啥情况啊,这该不会是警务部的人?” “不是,警务部的人都在山西陕西那边。”被称为左部的人就是外务部的左平,现在已经是外务部的副部长了。 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考虑到灾民的安全问题。 在之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太平军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钱士升的阴谋,但终究不可能将所有的区域都覆盖住。 因此在离山东、京城等地较远的地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灾民。 再加上河南大部分地区本就是天灾连连。 最后还是出现了大量饥民北上的情况。 当时萧云虽然不清楚有人从中作梗,但他知道灾民迁移完全不是史书上诸如某年某地大旱,易子而食等描述的那么简单。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官员来说,只要不造反不围城,不真正看到几万几万的人凑在一起,是不会管他们的死活的。 当然,也不一定都是不想管,也可能是管不了。 从偏远的村子到县城,从县城到州府,不知有多少人在得到赈济的粮草之前就已经死在了路上。 朝廷赈灾的那点儿粮食连十分之一的百姓都救不了。 不是饿死,就是攻城的时候当炮灰。 最后活下来的才有可能吃到赈灾粮。 在后世的生活中,连猫狗饿死都可能会被千夫所指。 所以现在萧云不可能和“先贤”一样,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发生。 他很清楚太平军所要面对的,不是史书中所描述的几万几十万灾民,而是几百上千万。 他不可能只是在终点等着他们的到来。 而是要确保更多的百姓能够在路上活下来。 之前将太平军作战部队派出去只是第一步。 在管辖区周边地区有大量的驻军,就能确保该区域百姓的粮食不被掠夺。 这样就可以在灾区与太平军管理区之间形成广泛的缓冲带。 有了这个缓冲带,灾区的百姓在向北迁徙的过程中,就不至于饿死。 在缓冲区之外,就是特种部队的活动区域,只不过由于地域广大,五千左右的特种兵不够用。 这才将警务部和外务部的工作人员调了出来。 之所以调这两个工作部门,除了他们有相似的工作经验之外,主要是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军队抽调的。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军人的身份和能力。 现在的副部长左平就是当初萧宏远亲自在军中挑选的。 也不只是左平,外务部部长萧宏远、警务部王宗耀也都在外执行任务。 他们混到灾民队伍之中,一来是维持秩序,将人群中的害群之马提前解决掉;二来,摸清灾民的具体动向,让太平军的补给准确投放。 只是没想到,有些工作竟然有人替他们做了。 左平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些人为何要这样做。 因此当部下问起时,他才会如此平静。 说到底对方的目的和自己这边的并不冲突,只要对方不做出格的事情,他就不会点破。 接着他将其中的关系讲给了部下听。 “这群人做事真是够阴的!”尽管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部下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邪不压正,任凭他们再多算计也是无用,萧总管从来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左平目露不屑。 接着,又正色道:“一会儿天黑之后,你悄悄离开这里,去一趟郏县,找到黄队长,将这边的情况告诉他。” 目前左平所在的位置已经是太平军补给线所能到达的极限。 他们这几个人很可能是第一个发现新情况,需要尽快上报。 特战队一般就在县城附近转悠,一是方便联系,一旦潜伏在灾民中的外勤部或者警务部人员需要武力支援,能够及时应对;二是倘若遇到灾民严重缺粮,而太平军这边又无法及时供应的情况,就需要由特战队到县城进行武力“筹备”物资。 五月初八,萧云在北京城得到了左平传递过来的消息。 他看了之后,就递给了身旁的魏道元。 此时京津地区第三轮新兵基地已经开始一个月了。 魏道元这才有了些空闲来到萧云这边坐坐。 他从萧云的脸上看不出是好是坏,撇了撇嘴,只能将信报接了过来。 看清楚上面写的内容之后,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再次看了看萧云的脸色,顿时觉得有些牙疼,不解道:“你就一点都不着急?” “急什么?”萧云挑挑眉毛,坐会座位上。 “你说急什么!当然是人啊!”魏道元有些无奈:“如果按照信上所说的,咱们这次接收的人口会远远超过原来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