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沐哥,给我干哪来了这是?(8k)
“庞教授,您的意思我明白了,就请您那边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吧。” “再次抱歉今晚突然把您请来,弄得这么慌乱。” 姚方国说的很诚恳。 今天确实是把人家庞教授请来的太急了,而且还一来就给了个临时任务——试探许沐。 这会儿,反倒是庞文江那边状态更好了。 “没关系,虽然事发突然,但是这个许沐也改变了我对娱乐圈的看法,估计这一次我们学生们应该也很有收获。” 能没收获嘛,除了大师兄赵书勇之外,两个研一的新生都让许沐给干沉默了。 对他们来说,研究生的学习是极其顺遂的。 庞文江学术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扎实。 一进师门就开始把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家。 同时他又非常开明。 比如他愿意带着大家来参加《一起上学吧》这个综艺。 又比如,当新生入学时,他会问清楚该生的后续规划。 如果学生只是想要读个硕士然后找工作的话,他会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进行选题,然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果学生有读博计划,那么在论文选题方面可能就不会那么自由,但庞文江会带着学生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这种导师,只有读了研究生才会知道有多么珍贵。 不过也正是这样,当教研室能够把各种资源给的十分充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不会珍惜了。 比如许沐刚才所说的摘要写法,两个研一的学生不知道他是用了多长时间总结出来的,但是他们在进教研室汇报第一篇论文的时候庞文江就把类似的事情给他们讲了,而且讲的更加透彻。 那时候他们甚至还在吐槽,这不就是套公式嘛,原来做学术这么死板啊。 其实不是的,文学创作讲究千人千面,优秀的作者总是带着自己的风格。但论文写作讲究千人一面,大家都用最严谨的、最普适的语言和方法把论文写出来,才是最有利于别人阅读和学习的。 当然了,当对论文写作特别熟悉之后,也讲究个“法无定法”,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什么公式来严格限制每个句子的排列,但是表达逻辑还是要清楚的。 …… 此时,教研室里,许沐不停地点击着鼠标。 回来了,当年在教研室的感觉回来了。 其实许沐还是挺怀念自己在教研室的日子的。 但是偏偏,穿越之后他顶着一个文盲的称号。 而他也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种熟悉的环境,毕竟娱乐圈和学术圈好像离着十万八千里。 所以现在,当借助《一起上学吧》这个综艺又能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之后,许沐很快乐。 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梦回”时间。 他的眼神中甚至透露出饥渴。 虽然他知道今天的镜头或许对自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他没有忘记庞教授安排的任务——找一篇文章精读。 而许沐找到的文章是2018年的《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严格来说,许沐前世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而庞文江的专业更像是人文地理学。 两者虽然同属一个大类,但是具体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许沐看的很认真。 看着许沐认真的模样。 研一的两位新生不停地叹息。 哎,看看这家伙眼中的饥渴,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学习环境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啊。 不对,他们娱乐圈的收入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嗯,又围城了。 …… 而刘俊在经历了刚才的慌乱之后,也逐渐冷静下来,他严格按照自己的爱好,找到了一篇论文:2010年见刊的《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 不多时,庞文江回到了教研室,简单地在大家身后转了一圈,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大家选定要精读的论文之后告诉我一声就可以,明天上午进行汇报哦。” 他已经计划好了。 这个论文精读汇报环节,是节目组要求的,他不得不做。 毕竟综艺节目还是要有点互动的。 而后期的安排就是让节目的嘉宾帮着科研人员打打下手啥的。 很快,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赵书勇等人已经开始在做汇报用的ppt。 “师弟,你们也来看看吧。”赵书勇顺便招呼了许沐和刘俊两个人。 “咱们学术汇报的ppt呢,不用太过花哨,一切都为表达服务……” 这一讲就是一个小时。 而等赵书勇讲完之后,庞文江也招呼大家可以回去休息了,明天继续。 …… 回宿舍的路上,许沐和刘俊才接到通知,他们的宿舍要换。 换成了豪华双人间。 足以说明节目组今天是多么的慌乱。 十点多,许沐和刘俊又回到原来的宿舍搬东西,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中住到了另外一个楼。 也就是说,从今晚开始,许沐刘俊两个人,和其他的嘉宾几乎没有交集了。 …… 住进新的宿舍,刘俊有些恍惚。 “沐哥,我怎么感觉跟做梦一样呢。”刘俊枕着双臂,眼神恍惚。 许沐几乎是同样的姿势:“我也感觉跟做梦一样。” 梦到了原来的世界。 “但是沐哥,还挺有意思的。”刘俊补充道。 就在这时,刘俊突然起身说道:“沐哥,我想写论文?” 许沐:“嗯???” 刘俊神采飞扬:“沐哥,你不觉得做科研很酷吗?” 嗐,毕竟是少年心性。 许沐心说你把刚才那句话倒数第二个字的声调从四声变成三声才是真相。 不过…… 许沐也坐起身:“应该挺酷的!” 如果能在这个节目里,梦回一下自己的研究生时光,想来确实挺酷的! …… 这会儿两个人的手机都恢复了信号。 两人将今天的情况各自跟经纪人聊了一下。 不过许沐暂时没说作词的事情,他也没说浏览记录的事情。 他要当面看看琛哥的表情。 谢琛:“好好好,跟科研组是好事,现在就你们两个拿够了十个学分,后面镜头肯定多。” 他寻思,许沐去科研组打杂,估计出不了什么大事。 但偏偏,事情,在第二天就出现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许沐和刘俊到达教研室。 九点钟的时候,论文汇报正式开始。 赵书勇打样,汇报的确实精彩。 很快,其他三个人汇报完毕。 “刘俊同学,你先来吧。” 在庞文江的示意下,刘俊打开了自己的ppt:“我今天汇报的论文题目是……” 虽然刘俊的汇报专业性不强,但是他牢记昨天赵书勇教过的知识,只汇报重点。 而且年轻人毕竟脑子快,他结合了自己的出身、家庭所在地,还举了一些例子。 因此效果还不错。 听着刘俊的汇报,庞文江点了点头:“不错,确实是结合了自己的爱好和地理学来进行的阅读。” “你的汇报也不错,很自信,这段时间如果咱们有什么学术会议,我觉得你可以去参加哈哈哈。”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哪能让一个高中生去参加学术会议啊。 “你再接着阅读,也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你还年轻,以后有很多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研究兴趣。” 教育最讲究因材施教,庞文江看刘俊年纪尚小,而且又不骄不躁,很有冲劲儿,忍不住给了点积极地引导。 “谢谢老师!”刘俊此刻很开心,声音也跟着大了起来。 别说,庞文江这么一说,他还真有点想要做研究的冲动呢。 “许沐同学,你来吧。” 许沐打开了自己的ppt:“大家好,我今天要汇报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非遗是民族特殊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体现,研究非遗的空间分布可集中揭示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地域空间上的形态差异,对于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促进文化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听着许沐的汇报,庞文江等人立刻来了兴致。 居然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汇报上来第一句就是研究背景、紧接着是研究意义。 在路子上。 许沐的汇报很顺畅,同时也让他感觉痛快。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前世,为了第一次学术汇报,在酒店里把十分钟的内容练了一天的情况。 那一次,他学会了如何汇报。 而现在,许沐还有台词功底、表情管理。 简直如虎添翼。 很快,汇报完成,许沐还来了一句:“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赵书勇眯着眼睛看许沐。 这特么是娱乐圈的学生吗?怎么感觉是同行呢? 场面小小的安静了一下,庞文江率先点了点头:“非常不错!汇报的很到位。”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篇文章?” 刘俊那篇文章,是打眼一看就能感觉到根据兴趣来的。 而许沐这篇,一眼看不出来他是为啥。 许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问题,他还真准备了。 甚至,他昨天晚上都想好了,如果自己有机会写论文的话,该写什么题目。 既符合他的人设,又能让他过把瘾。 “老师,我选择这篇论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您昨天所说的,地理学最基础的研究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分布,所以我就按照空间分布搜索了论文。” “第二个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文化的范畴,我们影视从业人员其实也算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吧,总感觉两者是不分家的。” “而且在我们影视剧中,也有很多非遗文化的参与,比如说我们很多的优质服化道里面就融入了非遗的元素,蜀锦、顾绣、花丝镶嵌等,还有木雕微缩等。” “所以我就想学习一下这些非遗都是怎样发展的。” “嗯——”赵书勇鼻子里发出一道声音。 许沐的回答很不错。 监视器后面,姚方国都笑了。 “他这个回答,还真是既官方,又诚恳啊。” 诚恳就诚恳在昨天庞文江说研究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的基础,他就去看空间分布类型的文章。 官方就官方在,他强调了影视从业人员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明确了自身的身份,而且还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影视产业的融合。 这种回答,京州这边,很喜欢。 不,其实不仅仅是他喜欢,庞文江也喜欢。 能把问题拔到一定高度,是一种能力! 庞文江打量着许沐,显然自己昨天的话他是听进去了,而且从他的汇报来看,悟性也很高。 他来了兴致。 “影视从业人员,有意思。” “那么,作为影视从业人员,如果让你写一篇论文的话,你会研究什么?” 听到这话,许沐心里揪了一下。 关键的来了。 他想了想:“还是要做空间分布。” 庞文江问道:“什么的空间分布?” 许沐:“文化产业相关的吧。” 庞文江笑了:“那有点晚了,我的印象中14年左右西北师范那边的薛教授已经申请了一个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方面的国家基金,前几年就结项了。” “传统的文化产业方面,大部分人都做过了。” 许沐支楞起脑袋:“庞老师,我们可以做不传统的不。” 不传统的? 庞教授问道:“比如呢?” 许沐想了想:“庞老师我不确定自己的观察对不对,但是从一个影视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我感觉现在的民众参与创作的趋势很大,比如说云站上很多做短视频的人,还有最近比较火爆的云海短视频。” “以前大家会看影视剧,这是电影公司出产的,而现在大家看一些视频网站上up主创作的视频,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好小子,又一条广告。 听到这话,庞文江反应不大,倒是研一的苗骐和高霆则眼睛亮了起来。 “是的老师,云站很火。” 他们当时考研,就是在云站上看的考研资料。 客观地说,学术研究是有年龄局限的,比如在地球上,早些年的时候b站等网站是很少有人研究的。 后来,90后,00后进入科研组后,大量以b站为数据源的研究出现。 甚至包括流行歌曲。 比如《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以歌曲《成都》为例》。 这中间,确实有一些年龄的影响。 听到自己学生的话,庞文江看向许沐:“那你要做的是什么呢?” 许沐想了想:“做我国短视频博主的空间分布。” 仿佛是生怕自己的说法没有说服力,许沐补充道:“比如我就发现很多短视频也能打广告,这是以前电视台才有的功能,而现在短视频创作者也有了这种能力,然后就能卖货……” 他尽量用符合自己人设的语言来描述。 庞文江抬起头:“你是不是想说数字化经济。” 许沐:“啊对!” “我觉得短视频肯定是符合未来趋势的,而且这也属于一个新事物,所以……” 庞文江笑了。 好小子,昨天才说完新数据、新事物容易出论文,你今天就给我整个这。 客观来说,许沐这个题目,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用到了新数据,想发个顶刊那是没戏,但是如果写好了发个重要的核心期刊,那应该是没问题。 其实,在地球上也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2018年,关于抖音的研究开始逐渐出现,但是那会儿还发不到核心期刊,但是到了2020年,几个期刊编辑部甚至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 并且,与抖音相关的研究成果开始大量出现。 所以,许沐在这个时间点,做短视频相关的研究,虽然问题不新,但是绝对能发。 庞文江看了看许沐:“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 许沐很诚恳地说道:“因为我是个相关从业人员,估计可能比较好拿到数据。” 庞文江没有片刻犹豫:“那就做!” 没有人可以怀疑“我能拿到数据”这句话对一个科研人员的杀伤力。 再者说了,就算许沐做不成,他拿来数据之后咱也能用啊! 咋滴他还能要回去。 “这样,咱们的计划变一下。”庞文江站起身来。 “研一的你们两个,继续做自己的工作,刘俊负责跟着学习。” “许沐,你带上大师兄,你们俩做你这个题目,试一试!” 许沐举手说道:“老师,能不能让刘俊也帮我,我们一起。” 他记得刘俊说也想写论文的。 庞文江想了想:“好,刘俊就先帮你,后面要是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自己写。” 刘俊顿时喜笑颜开。 于是,事情就这么安排好了。 监视器后面,姚方国等人看着刚才这一段视频。 有点懵。 “怎么成了他俩写论文了?” “许沐还自己搞了个论文题目?” “事情的发展有点诡异哦。” 但是没用了。 那边,庞文江已经让许沐去办公室外打电话了。 许沐拨通了谢琛的电话:“琛哥,有事情需要你帮忙。” 他记得启明和云海是有合作的,这在外界也已经不是秘密。 而且启明好像就是负责云海的营销工作。 这样的话,用户画像什么的数据,启明这边肯定都有。 谢琛没想到自己大白天还能接到许沐的电话:“没有在录节目吗?” 许沐:“就是在做节目,你能不能帮我要到云海平台的用户数据。” 谢琛:“???”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要这玩意干啥?” 许沐:“我们科研组写论文要用,主要是用户的id、ip所在地、粉丝量这些数据吧……能要的全要上呗。” 其实这些数据呢,属于大家只要搜索就能在up主主页搜到的,所以一般不被称为敏感数据或者隐私数据。 谢琛听不懂,但是他听说要做研究。 那必须支持。 估计是许沐在课题组打人际关系呢。 琛哥最重视人际关系,这个必须帮。 “你等我联系一下李总。” 当李小斐听到这个消息后,她也是懵的:“他们这节目都开始做研究了吗?” 但毕竟是孩子上学的事,她不敢耽误。 当即她就又联系了林幼清。 林幼清:“???” “要研究云海短视频平台?” 那岂不是在给我们做广告。 好宝呀,你可真是个福星。 “我来解决。” 当林幼清的电话打到云海短视频老板方总那里的时候,方总都懵了:“贵公司的宣传方式这么另辟蹊径吗?” “都联系上科研组了?” “谁啊,这么大本事?” 林幼清表情上带着骄傲:“是许沐。” 方总一想,第一个入驻云海短视频的明星是许沐,现在许沐又联系上科研组用云海做研究了? “我不得不考虑,要不要把他聘为云海短视频的宣传大使。” 林幼清笑道:“好好好,回头我问问他的意见。” …… 半个小时后,许沐接到了李小斐的电话:“云海短视频的数据够不够?云站的用户数据我也给你加上!” 许沐:“要!” 李小斐:“具体要求发来。” 赵书勇在一旁:“云站粉丝量5万以上的博主、云海短视频粉丝量1万以上的博主,这些人的数据都要。” 许沐转述了一下。 李小斐:“好嘞。” 又半个小时后,许沐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压缩包。 打开之后。 云站up主的id、ip地址、粉丝量、发布视频数量、直播次数、视频点赞量、收藏量等数据,给的满满当当。 庞文江是万万没想到啊。 要数据居然可以这么快。 他心情甚好,不由得起了个高调:“产学研,这就是产学研一条线啊,许沐同学,我们这是很好的合作方式嘛!” “许沐同学,接下来你的任务就是大量地看论文,学习学术性表达的语言,顺便做文献综述。” “数据处理这一块,跟你大师兄学。” 许沐表情兴奋:“好的好的。” 其实呢,做空间分布研究,主要用到一个软件工具,叫arcgis,而这玩意的全称是geograp,翻译过来叫地理信息系统。 这就是许沐上辈子玩的东西。 他可太熟悉了。 只不过这边的软件肯定和地球上有细微的差别,许沐要不断地熟悉。 而所谓的空间分布,最基础的就是出一张地图,表明了哪些地方有多少up主。 再进阶就是做空间相关分析之类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就看到许沐像是赵书勇的跟屁虫一样,不停地学着如何作图,如何做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用arcgis作图并不需要你全部精通这个软件,你只需要明白按哪几个按钮就可以了。 即使是普通人有人指导,也能在一天之内学会作图。 所以许沐的行为,并不违和。 他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做文献综述,也就是把已有的相关的文献进行一个总结。 这玩意最有说法,你要说明白已有的研究有哪些不足,然后再说清楚本文的研究能否弥补这些不足。 要不然,就叫无效文献综述。 比如:“已有的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研究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已有研究并未关注到短视频创作者这一群体,因此,本文……” 但好在,许沐这篇文章的领域相关研究不多,所以综述也好做。 …… 从这一天开始,许沐和刘俊的镜头开始无趣起来。 因为他们教研组就是严格地开会,讨论论文、读论文、写论文。 在许沐和刘俊进组第五天,也就是节目开拍第十二天的时候,许沐的论文题目被庞文江做了修改:我国“短”视频生产主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而引言,也已经在几次会议之后,由许沐写出来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点燃了民众的精神文化消费热情,兼有及时性、碎片化和社交性等特点的短视频产业,成为了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主力军。 “短视频产业不但拉动展览、旅游、动漫、音乐等其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还渗透到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对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本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数实融合”和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看着许沐写出来的东西,庞文江偷偷地出办公室给姚方国打了个电话:“这个许沐悟性极高,悟性极高啊!” 这一天,旅游管理专业也有两个嘉宾攒够了十个学分,进入了旅游管理教研室。 但他们和许沐两人的表现就大不相同了。 他们那边乐子很多。 而许沐这边,就跟真正的科研组没什么区别。 因为从许沐写出来那段引言之后,大家已经不拿他当明星看了。 什么明星,这是我未来可期的小师弟!!! 当即庞文江就下令:“大家全力支持,我们尽快把论文搞出来。” 要是能让许沐他们在自己的教研组搞出来一篇论文。 你就想吧,我这教研组得多出名? 那比啥都有节目效果。 有过科研经历的人都知道,“举全组之力”是一句分量多重的话。 而这又是在摄像机下,所以大家都很拼命。 几乎是连轴转。 上午许沐写完一段话,下午庞文江就在修改了。 这期间许沐跟着赵书勇做数据,一边的刘俊跟着研一的两个学生学作图。 所以,当20天以后,硬生生地让许沐他们搞出来一篇论文的初稿。 二十天! 数据充足、工作人员足够,旁边还有大牛指导。 慢了点。 不过好在这篇文章说是初稿,但其实经过庞文江的修改,那跟成品有什么差别? 此时距离节目完成拍摄还有两天的时间。 庞文江看着手里的初稿,很欣慰。 “这篇文章,顶刊是不太可能了,但是核心期刊我们还是可以冲一冲的。” “投稿。”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叫《地理发展》的期刊,他说这个审稿快。 这个期刊里的一些论文从审核到录用只用了一个月不到。 《地理发展》属于这个世界华夏地理学第二梯队的期刊。 另外,这边的论文在送审的时候是全匿名的。 作者名称、单位都是被隐去的。 但是投稿的时候要在后台填上。 于是许沐等人就按照赵书勇的指导注册账号,而许沐的单位,写得是启明娱乐。 一个小时后。 许沐的邮箱收到了一条信息。 尊敬的许沐;赵书勇;庞文江;刘俊;高霆;苗骐: 我刊已收到您的来稿《我国“短”视频生产主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请等待编辑部的进一步通知…… 许沐看着收到的邮件,长叹了一口气。 爽啊。 这篇文章,许沐是一作,赵书勇二作,而庞文江是三作兼通讯作者。 刘俊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 他想不出题目来,但是完全深度参与了一篇论文的写作,那也是很爽的。 不过更爽的来了。 两天后,他们收到了《地理发展》编辑部的邮件。 “您的文章已通过编辑部初步审核,即将送往外审专家处,审稿周期为两周,请耐心等待……” 编辑部初审,在学术界叫桌面审核。 也就是说编辑部审过一遍,发现文字、数据、选题没有明显问题。 “好好好。” 监视器后面的姚方国已经不知道要说啥了。 节目的拍摄马上就要结束。 一共就产生了5位拿够十个学分的嘉宾。 其中地理学、旅游管理各两位,历史学一位。 在其他三个人闹出了不少乐子的同时,许沐他们居然搞出了一篇论文。 “咱们节目的走向太诡异了。” 这一天,许沐收到了谢琛的消息。 “这么多天了,怎么也不咋发信息了?在忙啥?” “节目快录完了吧?我去接你。” 许沐没说话,他直接把论文通过初审的邮件截图给谢琛发了过去。 琛哥正在公司呢,看着手机上的截图,愣了半天。 他没看懂。 正好李小斐从他身边经过,谢琛拿着手机问李小斐:“李总,你看这是个啥?许沐发给我的。” 李总刚上完洗手间,简单扫了一眼。 然后又猛地看了两眼。 “论……文?” “许沐还是第一作者?” 她瞪大了眼睛,又仔细看了看。 然后人傻了。 沐子哥,你特么给我干哪来了这是? 这他妈还是娱乐圈吗? 咋地,你要出圈啊? ps:本章核心参考文献:江巧暄,文嫮.中国短视频生产主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抖音平台[j].地理研究,2024,43(04):931-948.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中许沐的处境能写出来那篇论文的合理性非常高,这甚至不能叫开挂,地球上这篇文章是24年发布在《地理研究》上的,而《地理研究》是国内地理学的三大顶级期刊之一。 再补充一下(这是后加的,ps内的文字都是不收费的啊)正常来说,文中这篇文章的周期大概在两三个月,找数据清洗数据0.5~1个月,文献综述波动较大,数据处理与作图兼文字描述1个月,另外和导师多次沟通修改可能需要1个月,这些项目互相重叠,大概3个月。但是主角这里数据直接从公司拿的,用了1个小时,文献方面相关研究又少,数据方面旁边跟着个心无旁骛的大师兄,文字方面旁边有个资深的老教授,所以时间上大大缩短了,主要是旁边有个老教授,真的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