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战役已经结束了四年之久。 从1927年结束,而如今已是1931年初。 结束时,所有人都认为,非洲的事情已经平定了,同时也是苏联人的第一次失败。 这次失败确实给苏联内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就只有一点而已。 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国际舆论上的讨论而已。 毕竟从内战、干涉战争再到匈牙利战役,苏联能打的仗都基本赢了。 本应属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在改变颜色之后,成为了难以忽视的存在。 所以,在摩洛哥战役胜利之后,法国媒体几乎是通篇都在赞誉法国人的英勇,并且不断诋毁苏联人。 即使是国际左翼联盟里面,对于苏联的战败,也是各种讨论议论。 但无可厚非的是,这已经是苏联能做到最大的努力了。 千里迢迢地派出远征军,在摩洛哥这个地区与西班牙人和法国人打了几年的仗。 不仅如此,在很多时候,甚至还发起了好几轮防守反击。 所以,即使苏联战败了,也算是‘虽败犹荣’。 随着伏龙芝的牺牲,第六纵队踏入沙漠,非洲的消息仿佛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有回应。 而且在时间过去一年过后,关于第六纵队和非洲的讨论,也逐渐消失了。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亦或是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内部也没再过多投入。 却不料,一年过后,也就是1928年的时候,第六纵队的声音突然间出现了。 他们的电报直接就落在了彼得格勒内部。 由于约瑟夫没在彼得格勒,这份电报便落到了已经准备退休,但还在规划着计划经济详细内容的弗拉基米尔手上。 他摘下自己的老花眼镜,在这张电报上,看了好一阵子。 不久,关于第六纵队的消息,立即被传播到苏联高层里面。 不仅如此,就连民间也开始流传着关于第六纵队的消息。 一些卖报儿童拿着报纸,大声喊道。 “我们的远征英雄,即将解放非洲,攻入开罗啦!!”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苏联。 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得知这一消息。 他们惊叹于这支走出沙漠的第六纵队,同时也惊叹于他们的作战能力。 竟能在短时间内,闯入埃及,并且攻入首都开罗。 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谁都无法想象,一支已经被判了死刑的苏联纵队,居然能走到这么远,并且还准备解放埃及。 如果埃及被解放了,并且被染成红色,那将会对非洲造成巨大的影响。 当然,只要对地理环境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认为,埃及能被轻易解放。 正如摩洛哥一样,埃及距离苏联太远了。 这支第六纵队的兵力也远远不够。 但第六纵队直接捅进了开罗,实在是打带英的脸。 国际舆论直接就嘲笑起来。 《真理报》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一直以来,苏英之间的舆论友好交流,让双方都达成了一定共识。 ‘我可以不占理,但我要恶心你。’ 摩洛哥的失败,让苏联感受到英方的恶心。 这一次,风水轮流转。 只不过,苏联高层更关注的,并不是舆论上的胜利与否,而是关心这支第六纵队,能否成功。 刚从德国回来,已经来到基辅的玛利亚,立即关心起这件事来。 得知到第六纵队居然安全穿越撒哈拉沙漠,并且还即将解放埃及,玛利亚是有要多激动有多激动。 单单走出这片死亡沙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走出之后甚至还有余力,顺手把埃及给解放了,这就不是‘了不起’那么简单。 可是,当她打开欧洲地图时,原本的激动立即冷却了下来。 因为玛利亚在欧洲地上,看到了危机。 解放埃及什么的,几乎是不可能了。 他们总不可能立即派兵进入地中海,然后强闯埃及海域吧。 这无异于与英国直接宣战。 别看苏联第一次五年计划成功了,但这仅仅是给他们打下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用自己的基础打别人的完善工业体系,实在是有些难度。 所以,解放埃及什么的,目前为止确实不可行。 但玛利亚还是认可约瑟夫的做法,他在知道此事之后,便立即派出黑海舰队,穿过达达尼尔海峡。 一旦第六纵队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接这批远征英雄回家。 但很快,英国人就下场了,第六纵队终究是打不进去苏伊士省,只能再度进入沙漠。 在他们进入沙漠之前,还发了一份电报回去彼得格勒。 主要内容是让组织放心,至于作战方针,则没有写在电报上,毕竟这可能会被截获。 得知此事之后,玛利亚等人只能给予信任。 然后,继续等待第六纵队的消息。 一个多月后,第六纵队的电报再一次呈现到彼得格勒内部。 而发送这份电报的地址,是刚果金。 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因为第六纵队的战略路线完成了,他们成功抵达刚果金。 而且,更重要的是,第六纵队还将他们长征途中的一些内容,通过电报发送回来。 当政治局看完这些内容时,第一时间被宣传部用在了宣传上面。 《真理报》直接将这场长征定义为‘捅穿非洲的胜利’。 身为非洲小霸王的英法两国,自然饱受争议,毕竟能够让一支不到两万人的部队在非洲内横冲直撞就已经够戏剧性了。 英法两国对此也颇为无奈,因为非洲太大了,而这支一万多人的部队行动速度远在殖民军之上。 真要逮捕他们,实在是太困难。 这样的事情,在一战的时候就发生过。 一支德国军队在非洲里给英法打游击,打到一战结束,这支德国游击队也还在打。 由此可见,英法是弱游击的。 舆论上的事情就由舆论上的人去负责。 在得知第六纵队来到刚果金后,玛利亚立即给刚果金发送一份电报,要求他们好好休整,并随时可以回来。 同时,玛利亚还邀请仍留在第六纵队内的其他国际斗士。 这些国际斗士来自五湖四海。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对苏联仍有不少偏见。 可随着这段时间的共渡患难,已经是有意加入。 只不过,他们不会立即过去苏联,毕竟在他们的国家内,还是有自己的家庭。 对此,玛利亚表示理解,她不会有任何强求,仅仅是希望国际纵队在那里休整一番。 如若有需求,可以进入意属索马里,借助他们的力量回来苏联。 只不过,现在的刚果金并不是那么安全了。 如若说之前的刚果金环境,还勉强能够也埃塞俄比亚互通,那么现在的刚果金则被孤立了。 因为,乌干达和肯尼亚这两个地区都被英国人给部署了拦截防御。 这些防御,为的,就是拦住刚果金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联系。 其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破坏玛利亚在非洲的部署。 别看乌干达看似不大,可事实上乌干达的面积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 即使现在的乌干达地区还没有被划分真正意义上的国界,但英国人所管辖的地区,正一点点蚕食刚果金的领土。 由此可见,即使来到了刚果金,第六纵队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他们需要通过乌干达或者肯尼亚,才可以进入意属索马里。 对于此事,科涅夫则提出了休整命令。 他打算现在刚果金这里,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建设。 虽说第六纵队里面都是战士,但这些战士中,就有好几百人曾经加入过建设军团。 不仅如此,第六纵队里面还有人数不少的工程师,这是最为核心的技术人员。 再加上苏联给刚果金提供的技术工人与一些主要的机器设备,刚果金确实能进行小小小规模的发展计划。 现在的刚果金农业已经发展稳定了。 既然如此,那就协助他们,发展轻工业。 毕竟轻工业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技术都远没有重工业那般困难。 而且因为第六纵队里面有不少知识分子,此次到来,正好能给刚果金人民进行教育科普。 至于军事上的问题,在科涅夫与暂时驻扎在这里的铁木辛哥见面后,便进行了一次秘密交谈。 在见面之初,铁木辛哥对这支第六纵队可谓是敬佩万分。 因为他驻扎在非洲境内,所以他了解非洲的恶劣环境,更是了解到沙漠和荒漠戈壁的恶劣情况。 白天的太阳可以让人嗮得皮肤脱皮,晚上的温度能让人冷得冻死过去。 昼夜温差巨大是一回事,严重缺水的干燥则是致命问题。 即使是有骆驼给第六纵队运载着水资源,要补充一万多人的饮用水,还是耗费巨大。 在听说第六纵队重复进入沙漠,又重复走出沙漠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震惊的。 所以在见面之初,铁木辛哥就问出了自己最好奇的问题。 “你们是怎么走出沙漠的?” 科涅夫也没有藏着捏着,直接将自己在沙漠中的经历都告诉给他。 他们遇到过的困难很多,而最大的困难有四个。 第一个难题是缺水,他们自己携带的饮用水是省着来喝,所以行走沙漠时,尽可能依靠领航者给他们找水源。 沙漠中的水都是盐碱水,喝起来又苦又涩,但至少能止渴了。 到最后,领航者教他们如何在沙漠中找水源,这给他们提供了第二次进入沙漠的准备。 第二个难题是太阳,毒辣的太阳让人水分流失很快,他们只能用衣服把自己给裹起来,格挡太阳。 第三个难题是方向问题,由于沙漠里面的沙尘暴问题,这玩意随机出现,他们一旦看到就得围在一起,或者用骆驼或者用其他障碍物,尽可能保存自己。 最后一个难题是方向问题,沙漠缺少参照物无法分辨方向,即使有指南针,也会走错路。 铁木辛哥听完后,便仔细认真地将这些内容给记录下来。 他有预感,未来的非洲,会成为自己的主要战场。 由于两人的年纪都差不多,一个1895年一个1897年,再加上这个陌生且四面环伺的非洲环境,这使得二人的友情更坚固了。 他们后续要谈的,是如何冲破正在加固的乌干达防线。 这,将会成为留在刚果金内的苏军核心问题。 非洲长征结束,接下来就是后续的应对与发展。 而在此之时,本来打算好好处理一下留在非洲内的苏联残余力量。 即使不好打,也能死死困住,把这些苏联人给困是在刚果金里面。 却不料,英国内部率先出现了问题。 那是关于国家资金的问题,而引发这个问题的,正是从1929年10月29日引爆出来的黑色股市大暴跌。 一个国家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还是其他方向的自然科学问题,都需要资金来维持。 一开始的自然科学,其资金需求并不是很多,毕竟他们所需要研究的都是一些肉眼可见的自然科学。 可随着科学理论的不断深入,技术不断发展,一项项目的研究就需要投入海量资金。 在1929年之前,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没停止过对科学的发展。 事实上,就连处于《凡尔赛条约》的德国,也从未停止过。 只是他们的发展,大部分都是从大学开始,然后向国家申请经费。 对于这些发展,国家政府都会给予大力支持,毕竟他们很清楚,这是代表着什么。 可是,随着1929的到来,再到现在1930年初,大萧条逐渐成型,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出现了‘钱蒸发’的情况。 这就导致,他们想支持科研发展都没有钱投资。 逐渐地,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程师都陷入了无事可做的地步。 即使他们脑海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项目方针,却因为缺乏经费而止步于幻想。 这样的情况,很快就被契卡所知获,并且通过电报发送回苏联。 得知此事之后,政治局立马召开一次紧急会议。 商讨的内容只有一个。 “我们,是不是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挖点科学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