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在的柯立芝繁荣,依旧有无数美国人坚信,这样的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 能够意识到危机性的人已经在筹备着以后跑路的资本。 当然,也有不少人准备借此机会再去发财。 但无论如何,现在的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难以调头的高速发展道路。 而且不仅仅是美国,就连欧洲也是如此。 一战之后,欧洲整体经济处于一个债务圈子里面。 德国要给英法等协约国还债,英法等国又要向美国还债,美国则在德国内投资贷款。 在如此关系之下,双方的各大银行就形成了一种无法挣脱的关系链。 就此,西欧各大银行与美国各大银行构造成了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只不过这种关系并没有影响到苏联。 毕竟,苏联是游离在《凡尔赛条约》之外的国家,不仅仅是苏联,就连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都是如此。 而建立在美国的伏尔加拖拉机分公司,由于只是一家不算很大规模的公司,压根就左右不了美国的金融体系。 更何况这家分公司确实给加州带来了不少就业岗位,给加州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 因此对待这家来自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司,资本家们并没有太在意。 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更是想通过这家分公司,与苏联搭建关系。 但无一例外,都被玛利亚给婉拒出去。 花旗银行并没有放弃,他们仍对苏联抱有一定的想法。 摩根银行则表现得现实许多,被拒绝之后就没有再去寻找伏尔加分公司的支持。 只不过,这只是表面而已,但暗地里摩根银行压根就不担心。 毕竟在苏俄建立之前,摩根银行就在察里津那边建立了自己的察里津分行。 苏联的第一次五年计划中,摩根银行也给予了大量的投资,算是一份友好申请。 当然也就只是一份友好申请,让摩根大资本家们去苏联生活,他们还真不敢,怕不是一顿三餐,餐餐有花生。 而美国现在里面,美联储确实也意识到股市市场的高速发展。 然而,在柯立芝的繁荣迷惑之下,他们却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现在的美国和英国都是实行金本位,如果美国要把黄金重新回流到银行里面来,一般情况下,央行都会实行加息。 但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则是相反,那是需要把钱从银行内部带出去,让金钱流动起来,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降息,以此来为经济注入流动性。 这是两个方面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导致了政策制定的两难。 因为,欧洲诸国都是有外债,特别是欠美国的债。 而外债是有一个条款的,那就是债主有权力要求你们用黄金来还款。 一旦黄金外流,外债就有可能还不上了,国家信用从而出现崩塌。 所以,欧洲国家一旦降息,国家信用就会崩塌。 可如果加息,国家内的经济就会崩塌。 这就是欧洲目前所要面临的情况,同时欧洲的情况也会时刻牵引着美国这条线,属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但美联储想到国内经济泡沫就是因为柯立芝不断降息而带来时,他们便有了加息的想法。 可是一旦加息,国内经济恐怕会瞬间崩盘。 原因很复杂,但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股票市场已经泛滥,已经出现很多例股民借钱来炒股的情况。 在政策推动上,华尔街又经常阳奉阴违,就更难达成协议。 一旦加息,股票就会暴跌,从而引发加杠杆的股民爆仓。 如果再深入去思考,恐怕就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 他们慌了。 但是,有一些人却认为,这只是他们的杞人忧天,应当全力支持现在的经济发展。 只要经济发展得够快,有充足的资本去填补缺漏,到时候只要联手大资本进行入市救市,也就能避开危机的出现。 而且他们还真不敢加息。 现在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不能停下来的。 一旦停下来,美国经济将会炸裂,无数产业恐怕会直接倒闭。 到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失业,柯立芝也会成为美国历史中最糟糕的一届总统。 柯立芝自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而且,他依旧相信,‘看不见的手’能调节好市场。 但‘看不见的手’不能调节所有问题,特别是股票内的可怕杠杆量。 最终,他们选择了妥协,放纵金融股市发展。 这份妥协让他们无视了这里面的危害,即使已经察觉到危险。 如果罗斯福在此,一定会回想起玛利亚曾经说过的话。 ‘资产阶级根本无法阻止资本主义制度在缺乏足够利润支撑时所必然发生的、内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的自毁机制,哪怕他们已经提前预见这种崩溃的到来。’ 但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美国内部一切向荣,其增长速率似乎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就这样,美国继续着自己的咆哮二十年。 知情者一言不发,保持着沉默。 不知情者狂欢消费,失去理智。 处于加州的伏尔加河分公司也在一点点发展。 由于这家公司是美国目前唯一一家规定工作时长,并为工人购买社保与基金的工资,因此希望来此工作的人络绎不绝。 但这家分公司毕竟还没做大,所以能招聘的员工始终有限。 渐渐地,时间开始流逝。 美国的咆哮投资、苏联的闷声发财、法国的改革热情、英国的外均内改、德国的暗潮涌动。 这一切的一切,都朝着未知的未来走去。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26年。 这一年,美国的经济确实出现了问题,但这场经济问题是源自于一次自然灾害。 那是发生在佛罗里达州的自然灾害,一场时速125英里的飓风卷席了整个弗洛里达。 这场可怕的自然灾害造成了415人死亡,但更严重的是,足足有一万三千多栋房屋遭到损毁。 而这一情况导致了弗洛里达州的房价泡沫破损。 由于房屋都被破坏,很多人都不愿意就此而买单,他们宁愿让银行收回房屋也不想继续交钱还房贷。 于是乎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迅速崩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美国。 正处于投资狂热的美国人民,对此并不在意,而且也有大佬及时救市,因此这件房地产泡沫危机很快就沉了下来。 只不过这仅仅是沉下去而已,而非解决。 而且其他地方的房地产仍在持续着泡沫积累,由于这个时代的监管部门并不完善,因此这场泡沫堆积并没有受到阻碍。 而且美联储又一次降息,不久前的担忧仿佛烟消云散了一般。 美国的咆哮二十年,依旧在进行着。 然后是法国那边,由于雷蒙的政策改革,农村内的百分之八十土地都被巴黎政府收购。 在各种微调之下,这些土地都被集中起来,展开了更加大规模的生产。 这种操作之下自然会有很多反对声音出现。 这些声音都是法国右翼的反对派,他们认为雷蒙所推行的政策是将法国推向社会主义制度。 因为,他对农业发展进行了大幅度干预。 虽说对农业干预,在很久之前就出现过无数次,但是雷蒙的手段却更加直接,更加强硬。 而且被收购的土地都被巴黎政府给整合在一起,然后又通过聘请工人的方式,开通了不少就业岗位。 这些就业岗位切实地减少了高涨的失业率。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大部分农村人口都转移到城市去,从而增加了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农村人口,手上是掌握着不少出售土地的金钱。 于是乎,法国房地产事业迅速飙升。 加上受到美国那边的影响,法国的金融体系也相对应地获得了发展,只不过其发展力度并没有美国那般疯狂。 如果说现在的美国金融市场是脱缰野马,那么法国的金融体系是勒紧缰绳的骏马。 城市人口得到发展之后,再加上雷蒙对生育的大力支持与生育补贴方案的实施,法国在1922年的人口增长便以直线速度攀升着。 这种一系列措施自然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奈何,这就是最直接的干预措施,也自然而然地遭到批判和抵制。 只不过深得民心的雷蒙,却不以为然,他继续着自己的改革措施。 他的改革,已经将整个法兰西共和国带向了不同道路方向。 原时空中的法国,其发展方式是被动的,充满了各种无奈和争端。 但如今的法国发展,却因为雷蒙的一次心态转变,加上苏联的巨大压力,导致法国上下竟生出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从而得到了空前团结。 与法国相同的是英国。 在托洛茨基的各种硬核操作之下,亚洲那边已经掀起了不少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 就连大英帝国的后花园印度,也出现了若干支高举马列旗帜的组织队伍。 而且摩洛哥独立运动确实给英国带来了相同的危机感,这使得英国不得不在维持大陆均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国内的发展速度。 相对于法国在土地上的改革,身为英国财政大臣的张伯伦,则是在经济上进行各种措施。 如果说,在地缘政治上,张伯伦就是一个灾难,那么在财政方面,他是高效的代名词。 为了让英镑在汇率上保持竞争力,张伯伦使用外汇平衡账户,同时保证国内信贷供应充足。 这同样是直接干预手段,与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截然不同。 张伯伦凭借自己的干涉, 在面对各行各列要求减税的呼吁下,张伯伦顶住了压力,坚定自己的财政措施。 大会中,他更是直言道。 “税收,是绝对不能减免的,一旦减税就会前功尽弃,在一般性的支出和收入能够平衡之前,经济可能还会继续糟糕下去,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减免税收。” 张伯伦成为了英国经济恢复的主要核心领导人。 同时,身为陆军大臣的丘吉尔也同样对英国的现在军事进行改革与整合。 这同样是异于原时空中的进程,丘吉尔不单没有参与到达达尼尔海峡之中,反而在东线战场的战绩而获得巨大声望。 于是乎,文有张伯伦,武有丘吉尔,二人成为现在英国的核心领军者。 即使是现任的英国首相,在进行行政措施时,也不得不请教他们。 与英法两国的高速发展相对比,德国的情况则显得落魄许多。 ‘道威斯计划’确实给德国带来了巨量的贷款。 这些贷款不单给德国重新恢复国内工业和市场发展,更是让德国原本就快要喘不过气的还债压力,得到了些许放松。 但这终究是贷款,他们是需要还钱的。 而且法国依旧要求德国的战争赔款,即使是英国,也只是延长了交期而非真正取消。 只有美国是放弃了赔款,但也获得了相对应的利益。 况且,德国的金马克依旧摆脱不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增长,失业率高攀不下。 活下来都很难了,更别说进行发展。 兴登堡为了稳固权力,更是进行了内部的清洗运动,大批人马下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兴登堡自己的人。 与此同时,德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以nazi党为首的声音,在日益激化的社会秩序中,越来越强势,甚至在德国西面的各个城市中,占据着主导声音,盖过了德国gcd影响。 由于德国正处于资社的夹击之间。 东面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西面以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夹在中间的德国,也同样被分裂成东德与西德,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一时间,整个德国都仿佛成为一位精神分裂者,又是资又是社。 而在1926年中旬,阿道夫出狱了。 原本还要被关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他,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又有大量的退役老兵游行示威,表达出对阿道夫的支持。 表面上独立出去的巴伐利亚压根就摆脱不了德意志的影响。 于是乎,巴伐利亚便做出了退让,准备在1925年末把阿道夫给放了。 然而阿道夫却坚定留在里面。 按照他的意思是,监狱安静,方便他思考创作。 而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在出狱之后便发表在西德里面。 这部著作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我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