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肯定是不想去。 他确实很好涩,但他再怎么好涩也不敢涩到玛利亚身上。 第一,他曾经被威廉皇子给威胁过,即使现在与德国是敌对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他愿意去得罪威廉皇子。 毕竟他们整个罗马尼亚皇族都是霍亨索伦家族的旁支成员。 第二,他喜欢温柔似水的女人。 即使玛利亚的容貌确实很棒,超级棒,棒得完全符合他的审美观。 但问题是,玛利亚就容貌合适,但性格跟‘温柔似水’完全不搭边。 他可是亲眼目睹玛利亚扛过大枪,还知道玛利亚亲手处死一些违了军规的士兵。 其严厉程度,让他叫一声‘妈’都行。 所以,他还真不敢去涩涩玛利亚,顶多也就只是在脑海中对玛利亚进行幻想。 但一想到玛利亚一身军,踏着黑色军靴,手拿马鞭的形象,他突然间又有一种奇怪的萌动,在心中觉醒。 嗯就很怪。 怪得有些欲拒还迎。 当然,这种奇怪的感觉他可不敢说出口来。 毕竟身为皇储,还是得保证自己的人设,要不然以后要如何管理国家,管理臣民。 接取王命之后,卡罗尔以罗马尼亚外交大使的身份,向驻扎在摩尔达维亚的苏军提出拜访申请。 这一申请很快就落在了罗科索夫斯基手上。 他微微皱眉,申请函中尽是谦卑,看得出来对方是真心诚意地拜访他们家主席。 当然,这件事情还是得由玛利亚决定,所以他又将这是丢到了布列斯特。 待玛利亚看到,就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而身为储君的卡罗尔已经在摩尔达维亚边上,吹了一天一夜的冷风。 直到玛利亚回应允许,而这份允许传达到对方手上时,又是一天的时间,这两天时间让卡罗尔不敢怒也不敢言。 只不过与卡罗尔见面的人并不是玛利亚,而是另外一位外交官,莫洛托夫。 由于需要精于处理外交关系的人员,彼得格勒那边派出了一名最为合适的同志过来。 只不过,莫洛托夫到来这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名学生。 他的名字叫做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苏斯洛夫?” 得知这孩子的名字之后,玛利亚颇为惊讶地围绕着他身边转了几圈。 那闪烁着诡异光彩的眼睛,着实是把苏斯洛夫给看得不敢动弹。 那感觉,就像是被某个色眯眯的怪大叔盯着一样。 但也就看了那么一会而已。 玛利亚努力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然后便十分认可性地点着头。 “小伙子,以后记得去读书,好好读书,要治理国家,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苏斯洛夫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只能默默地点着头,表示明白。 然后,他便跟着莫洛托夫离开了布列斯特,亲自去跟罗马尼亚的皇储卡罗尔见面。 当然在见面之前,玛利亚给了莫洛托夫一个交代。 尽可能让对方相信,苏俄不会参与到这场革命当中,至少正规军绝对不会出动。 莫洛托夫会意了,他带着这一方针,开始与罗马尼亚方面接触。 只不过,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感觉这位罗马尼亚皇储有些失落。 是因为亲自与他见面的人,不是玛利亚主席吗? 该死的色批。 莫洛托夫在心里不爽地骂了一声,而他的表面依旧是如沐春风那般平易近人。 身边的苏斯洛夫看得目瞪口呆。 他看出看出莫洛托夫的不爽,但这份不爽隐藏得十分完美,若非他与莫洛托夫接触很久,了解到这位老师的各种细节,否则他也会被蒙混过去。 苏斯洛夫一言不发地呆在身边。 他就像是一个小跟班那样,安安静静地拿出笔记,快速地记录着双方之间的交谈。 谈判内容很简单,毕竟双方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罗马尼亚需要知道,苏俄的态度和立场。 苏俄方面也表达清楚自己的立场问题,他们不会冒着得罪任何一个国家的风险,派遣军队去进入一个主权国家里面。 于是乎,双方签下了一份条约,名为苏罗互不侵犯条约。 这份条约明确表示,苏俄的正规军不会南下。 罗马尼亚也必须确定态度,不能迫害里面的无产阶级。 这份条约签订了,消息也很快就传达到罗马尼亚首都。 斐迪南一世拿着这份电报,向众臣笑道。 “诸位,这是和平的象征。” 他高举着手中的这份电报纸,为自己争取到了与苏俄之间的和平而感到开心和骄傲。 然后,下一刻,他便命令军队准备朝着奥匈帝国的几个地区发起进军。 由于获得了康拉德元帅的允许,这批部队进军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就连半点抵抗都没有。 在进军之前,斐迪南一世就已经向康拉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们是出于人道主义和地缘安全考虑,出兵支援,所以这绝对不是入侵。 我们罗马尼亚人啊,大大滴好。 但是呢,他们需要一些土地进行部队上的驻扎和供给,因此他们挑选了好几个地方。 一个是特尔古穆列,一个是克里克乌。 这两个地区都是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区域,里面生活的民族大部分都是罗马尼亚人。 所以在得知罗马尼亚军队将要开入这里时,大部分民众都是持着观望的态度。 那股勃勃生机的景象,让罗马尼亚军队开始飘了。 他们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占领这两个地区,然后再一步步蚕食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地区土地。 至于干涉匈牙利革命,做个样子就足够了。 可是,民众欢迎让他们认为,打入匈牙利,占领更多土地,也并非不可。 于是乎,原本只打算‘敷衍敷衍,做个姿态’的战略部署,很快就遭到斐迪南一世的否定。 他认为打铁得趁热。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出兵。 反正康拉德元帅跟他们有过协议。 只要协助他重新走上权力之位,即使出卖一部分难以管控的地区也是可以的。 于是乎,在协约国的要求和匈牙利临时政府总理的卡罗伊督促下,罗马尼亚军队继续进入。 在康拉德的引狼入室之下,罗马尼亚的五万人军团,分批进军。 只不过就在他们刚踏入匈牙利边境时,一支神秘的游击小队,向他们发起了伏击。 这支游击小队十分厉害,不单武器精良,进攻方式也是进退有度。 而且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支游击队压根就不害怕火车。 又或者说,他们就是针对着火车来打。 有些游击小队甚至懂得如何进行跳帮作战,高喊着什么‘为了忠诚,为什么匈牙利!’,让人不寒而栗。 其强大的作战能力,让负责主攻罗马尼亚元帅感到诧异。 根据他的军事专业知识去分析,不可能是奥匈帝国的军队。 一旁的军官听完后,都表示你这话说得跟没说的一样。 只不过,这位军官还继续分析道。 他们的士兵之所以打不过这只有百来号人的游击队,主要原因是因为列车车厢严重阻挠士兵们的活动范围。 如此一来,大部分士兵被缩在车厢内,任由敌人在外攻击。 他说道。 “火车的载重能力确实强大,而且速度快,但容易遭到伏击。” “一旦遭到伏击,他们很难给予还击,因为都被困在火车里面了。” “要想避免被游击队伏击,就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乎,这位军官做出了一个十分‘明智’且‘英明’的抉择,决定以步行的方式,对匈牙利发起行军。 这样的行军方式不单缓慢,而且在消耗方面也是极具的多。 然而罗马尼亚元帅并不在意,因为刚占领的那两片地区,都能够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而且他们的步行确实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意外收获,他们迷惑住了游击队。 事实上这支游击队并不是一般的民兵,而是由朱可夫所率领领导的游击队。 在他来到匈牙利之后,便立即与匈牙利gcd党接触。 虽说库恩贝拉与他并不认识,而且也没有在同一个区域一同工作过,但双方的态度都一样。 坚持革命,解放匈牙利。 库恩贝拉立即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情报都告知给朱可夫。 而朱可夫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来自中央的指令。 “消灭所有幻想,坚持斗争到底。” 双方交换了各自所需要的情报信息,紧接着朱可夫便带着一同进来的一两百人,在外面打游击战去。 不得不说,游击战打得十分出色。 即使朱可夫不喜欢打游击战,而且相对于伏龙芝等人,也显得没那么擅长打游击战,但还是打得有声有色。 而库恩贝拉则坚持对每一座城市、村庄进行宣传和演讲,力求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加入。 事实上,库恩贝拉十分成功。 他确实争取到了绝大部分无产阶级的支持,甚至连农民都愿意站在他们这一边。 而且库恩贝拉所推崇的‘民族平等’观念,更受认可。 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大敌人,迫使他们在提防奥匈军队的同时,对gc党员进行搜捕。 朱可夫这边也同样有所成效。 因为人数问题,他们不可能直面推翻临时政府。 而且了解匈牙利国情和民情的库恩贝拉也认为,只有靠匈牙利人的革命,才算是真正的革命,希望不要过多干涉匈牙利gcd他们。 这话让朱可夫很不满意。 我们来帮你,却被你们提防。 但是,玛利亚也提出过命令,绝不能干涉他国革命,只能给予建议或者协助。 无奈之下,朱可夫能答应他的要求,并且以游击战的方式尽可能地减缓罗马尼亚军队的步伐。 这支游击队的主要战术是针对铁路运输。 给你们前面挖一段,你们就必须下车修路。 修完这条路,我们又在另外一边挖。 一直重复,让他们苦不堪言。 只不过,这一次的罗马尼亚军队,却有些特殊。 他们不开火车了,直接走陆路。 陆路行军并不是不可行,只不过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使用列车进行兵源运输。 所以,在还没有了解到的情况下,朱可夫带着五十多名游击队成员,一步步深入。 然后他们跟罗马尼亚的先头部队碰面了。 这支先头部队有三百多人,本来就是作为开路先锋,但因为经验不足,警惕性不够高,所以在与朱可夫等人碰面的那一刹那,他们是愣住的。 朱可夫反应最快,在看到敌人的那一刻便立即开枪,伴随着枪响炮鸣,相距百多米的游击队迅速散开,并且对这支罗马尼亚先头部队展开攻击。 这支罗马尼亚先头部队当即被打懵过去了。 他们本来就是新兵,缺乏作战经验不说,就连作战斗志都没有。 面对反应如此迅速的游击队进攻,他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保持规模,以人数优势,对敌人发起反击。 然而这群新兵压根就没打过仗。 更多的老兵都在大后方,也无法支援到这里来。 于是乎,五十多人的游击队伍,硬生生把这三百多人的新兵给打得抬不起头来,纷纷缴枪举手投降。 朱可夫审问了这支部队的军官,很快便得知了一个消息。 这罗马尼亚军队不坐列车了,反而选择走路。 但这并不能难倒朱可夫。 既然打不了正面,那就袭扰他们的补给线。 这群罗马尼亚军队对补给线的保护不可以说没有吧,只能说真的一点都没有。 在朱可夫的几次袭击下,几乎都出现了崩溃的现状。 最终,罗马尼亚元帅暂时停军。 他们决定对这支游击队进行扫荡,否则就真的要被恶心透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玛利亚的志愿军还没到来之前,朱可夫就已经将自己的游击队规模,从原来的五十人,扩大到一千多人。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与库恩贝拉有着密切关系。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就跟奥匈帝国的常规军队一样,此时此刻朱可夫也面临了相同的指挥问题。 那就是语言不通。 这群新加入游击队的战士,都说着不同语言,着实是让他感到头痛。 这一刻他终于发现,车同轨书同文,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