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用竹子造纸,比之前用破渔网、旧布、麻头和树皮,耗费要低了数倍。” 傅佥见姜阳十分满意,也是十分激动。 姜阳笑着点点头,那当然,破渔网、旧布和麻头,归根到底都是麻。 这时候的麻,是织布的主要材料,价格可是很高的,也是造成纸的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竹子,在南方地区到处都是,几年便可以成林,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仅此一项,便让成本低了数倍。 姜阳笑着道:“伯义立了不世奇功。自此以后,纸张将变得便宜,印制书籍也变成了可能,天下读书人,必定感激涕零。本将代天下读书人,谢过伯义。” 傅佥哪里敢受?赶紧侧身躲过,然后深深一鞠:“以竹造纸之术,皆是将军之功,佥愧不敢当。” 原来,姜阳回成都的时候,原本想等自己从草原回来,再慢慢梳理书院的事情,同时把用竹子造纸弄出来。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回成都没几天,就被刘备叫到荆州来。 姜阳痛定思痛,提前让刘义在荆州地区寻找了一些造纸的工匠,全部送到建始城。 不仅如此,还秘密建造了一个工坊。 他一到建始城,就着手做这件事。 正好当时傅佥在建始城,就把工艺写下来,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处理。 在蜀汉的诸位将军中,姜阳最亲近的还是傅肜。 这是最过命的交情。 在原本的历史中,傅肜在夷陵之战壮烈尽忠。 刘备为了奖励傅肜的护驾之功,任命傅佥为左中郎。 如今姜阳来改变了历史,傅肜没有战死,傅佥左中郎的职务,自然就没有了。 姜阳便想着通过这件功劳,把左中郎的官职给傅佥补上。 “将军,用竹子造纸,虽然耗费降低了,可也有一些问题。” 等姜阳重新把注意力放到纸上,傅佥赶紧在一旁说道。 “哦,有什么问题?” “与麻纸相比,竹纸脆而易碎,且不易吸墨。” “是吗?” 说着,姜阳把纸在手里揉了揉,果然很脆,轻轻一揉就碎了,还有一些扎手。 傅佥递过来一支笔,姜阳拿着写了几个字,确实存在不易吸墨的问题。 本来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走,陪我去工坊看看。” 在这里,姜阳第一次现场看到了造纸之法。 他书写下来的工艺,全是前世看视频记下来的。 第一步“漂塘”。造纸的工匠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然后就地开挖水塘,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泡数天,在这个过程中,姜阳便教他们放入石灰,加速竹子的软化。 第二步“杀青”。所谓“杀青”,就是用刀削掉竹子外层的青皮,是让竹材更容易软化。 第三步“切碎”。就是把竹子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方便后面的步奏。 第四步“蒸煮”。把小段的竹子,放在木桶中蒸煮几个昼夜。 第五步“捶捣”。用石锤捶打竹子,直到散成纤维细丝。 第六步“研磨”。研磨已经打散的纤维,直到成为浆状。 第七步“荡料”。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 第八步“入帘”。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第九步“覆帘”。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 第十步“压纸”。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 最后一步“透火焙干”。焙干纸张的夹巷是两道土砖砌成的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然后将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用竹造纸的工艺,与用麻造纸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工匠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试验成功。 在工匠的介绍下,我想把整个流程完整的看了一遍,与自己记忆中的视频没什么区别。 想了想,专业的事问专业的人,于是姜阳向工匠问道:“为何竹纸这么脆呢?” “回禀将军,一般情况下,纸比较脆,只有一个原因,便是磨得不够细。” 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工匠站了出来,看起来,他是这里的小头头。 “既然知道是磨的不够细,为什么不多磨两遍呢?” “这......” 工匠一时语塞。 “将军,我们已经磨过很多遍了,还是没有作用。” 傅佥站在一旁道,为工匠解围。 工匠也连忙点头。 这让姜阳犯了难:磨都磨不细,问题出在哪儿呢? 于是姜阳又把整个流程完整的走了一遍,同时与自己记忆中的视频对照。 由于他并不专业,视频又没看过两次,还是没有发现问题。 一时间也没有办法。 想了想,反正能用,便让傅佥继续改良,他把精力放到另外一边。 雕版印刷术。 这个要简单很多。 它的原理和印章是一样的。 这时候印章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 所以,当姜阳找到公输衡,只用了半天,一部《劝学》便雕了出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姜阳选用了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梨木。 然后让工匠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 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姜阳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唯一不完美的,便是纸张不太吸墨,有的地方不太清晰。 不过,也足够优秀了。 当公输衡看着这神奇的一幕,眼睛都直了。 “将军,抄书竟然如此简单?” “公输先生亲眼所见,难道还有假?” “老朽不是质疑将军,只是觉得,也过于容易。” “这跟印章和墨拓之术是一样的,既然印章可以,用这个抄书自然也没问题。” “道理从将军口中说出来,总是这么简单,可老朽这么多年,也没有想到这一点。”说完,公输衡后退一步,给姜阳行了一个大礼,口中由衷大呼:“老朽代天下读书人,谢过将军。” 他作为公输家族的族长,自然看得到这一墨拓之术的巨大意义。 “公输先生快快请起。”姜阳赶紧把公输衡扶起来,“说起来,这天下第一块雕板出自公输先生之手。公输先生之名,必将流芳百世。” “将军大恩大德,衡没齿难忘。” 说着,公输衡又跪了下去,给姜阳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拜之礼,姜阳拉都拉不住。 等公输衡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姜阳把他拉到一旁坐下。 “公输先生,本将想要送给公输家族一场泼天富贵,不知公输先生可有兴趣。” “将军请讲。”公输衡大概能猜到姜阳的想法,说话都激动得带着颤音。 “公输先生不必激动。”姜阳笑着安抚他,然后轻轻道:“想必公输先生也想到了,若能将圣贤之书刊印成册,不仅功德无量,必然也能获利巨万。” 在三国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书很贵。 这时候绝大部分的书都是竹简,很笨重,写的字也不多。 很多人便以为竹简很便宜。 事实上,一卷竹简,也要两三千钱,还有价无市。 除了制作竹简本身的成本,请人抄书才是最大的一大笔耗费。 毕竟,这时候读书人本就稀缺,抄书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部分都是抄来自己读。 只有少部分人家道中落,不得不变卖竹简谋生,才会少量流落出来一部分,自然不便宜。 相比于竹简,纸书有许多巨大的优势,更轻便,更清晰,写的字也更多。 加上纸张珍贵,所以,此时一本纸书的价格,跟一匹马差不多,要两万钱。 除了极少数王公贵族或者门阀世家,绝大部分人都用不起。 更重要的是,同样有价无市,几乎没有流落出来的。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只要制造大量的雕板,一个普通工匠一天,就能印三十本书以上。 这中间的利润之大,简直叹为观止。 公输衡连忙点头:“不知将军要老朽如何做?” “很简单,请公输先生挑选少许信得过的族人,专门制作雕版,再印制成书。” “没问题!”公输衡连忙答应。 “本将还有一个更严苛的要求。” “将军请讲。” “这些人,本将会派人严加看管,五年之内,不得离开营地。” 他的这个要求,可谓苛刻至极,相当于要人坐五年牢。 没办法,这时候可没有专利保护之说,加上雕版印刷术又不是什么特别高科技的东西,只要流落出去一块,很快就会传遍全天下。 为了谨慎,姜阳不得不如此。 他原以为公输衡要考虑很久,没想到,公孙衡想都没想,便点头答应。 “这是自然! 这是自然! 如果将军需要,他们可以永远不出营地。” 公输衡一句话,就判了被选中的族人无期徒刑。 叫他看来,为了家族的兴盛,这些人做出一点牺牲是值得的。 事实上,公输衡的做法,才是三国时期各个家族豪强最主流的做法。 他们对外人十分凶狠,对待家族的自己人,也一样不留情面。 姜阳摆摆手:“那倒不用。” 他之所以要求保密,赚钱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凭借此这个独家出版权,称霸文坛,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 例如忠孝论,完全可以与论语等圣贤书一起刊印。 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成为主流思想。 五年的时间,足矣。 等他掌握了文坛的话语权,雕版印刷术扩散出去,让天下的读书人变得更多,对他的宏大计划反而会有更大的帮助。 而用这个绑死公输家族,可谓一石二鸟。 “这其中利润,毕竟十分可观,公输先生要多少,可以提。” 姜阳没让公输衡等太久,便把话拿到台面上。 公输衡想了片刻,声音颤抖道:“老朽想要一成,不知将军可否应允。” 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 姜阳没想到,公输衡的胃口这么小。 不过想来也是,以这个巨大的利益,就算只有一成,也足够公输家族赚个盆满钵满。 可姜阳不想给他这么少,万一哪天公输衡想不通,把这个泄露出去,亏得更多。 “一成太少,两成吧。” “啊?”公输衡一时没反应过来,哪有这么讲价的? “将军,一成足矣,老朽不要这么多。” “公输先生,尽管拿去,本将也是有要求的。” 公输衡赶紧站起来:“无论将军有何要求,一切听将军安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本将的要求也不高,就是请公输家族严格保密。这雕版印刷之法,只有本将和公输先生知晓,若是流出去一块…” 姜阳没有把话说完,他知道公输衡一定懂。 果然,公输衡主动接话:“若流落出去一块,必是我公输家族之人所为,老朽将举全族自裁,以报将军之恩。” 姜阳点点头,站起来,与公输衡击掌为誓。 等公输衡安排去了,姜阳便拿着印刷好的《劝学》,准备去找刘备。 傅佥急冲冲跑来,气喘吁吁道。 “将军,找到解决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