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师诸葛亮

第214章 刘备病倒

家师诸葛亮 锋端 5011 2024-09-09 22:19
   人都有劣根性,太容易得到的,就不会重视。    假如潘璋轻而易举地把大汉的兵马挡在鄱阳湖以外,孙权赏给他的,顶多是一些良田和财宝。    毕竟刚刚已经封他为车骑将军了,报效孙权是潘璋应该做的。    所以姜阳给潘璋的计策,是让他不停诉苦,让孙权和江东的文武百官感受到恐慌,让他们知道有人能挡住汉军有多么可贵。    为此,姜阳还派出了大量的探马,给江东压力。    当然,结局让姜阳很满意。    孙权既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许诺了出来,就不可能再反悔。    接下来的半个月,潘璋“艰难”守住了彭泽县城。    并趁着汉军大意,派出一支奇兵,烧毁汉军“战船”数百艘。    汉军只能退走。    在江东的辽阔疆域之上,春风轻拂,江水悠悠,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喜讯而欢歌。    潘璋获胜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掠过水乡,穿透了繁华的建业城,直抵孙权那庄严的宫殿之中。    大殿之内,孙权端坐于龙椅之上,手执玉笏,眉宇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期待。    文武百官列队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    “传令官何在?”孙权的声音沉稳有力。    “臣在!”一名身着铠甲、步伐矫健的传令官应声而出,单膝跪地,双手呈上战报。    孙权昨晚虽然看了,还是接过战报,又看了看。    他缓缓放下战报,环视四周,声音激昂:“诸位爱卿,潘璋将军于前线大破敌军,战功赫赫,实乃我东吴之幸,社稷之福!”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沸腾起来,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与敬佩。    几日后,潘璋回到建业城。    孙权出城十里迎接。    回到城里后,第一时间召开朝会。    “潘璋将军何在?”孙权高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末将在!”潘璋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他身披铠甲,大步流星地步入大殿,英姿飒爽,气势逼人。    孙权见状,龙颜大悦,亲自走下龙椅,几步上前,握住潘璋的手,笑道:“潘将军,此战你居功至伟,朕心甚慰。即日起,特封你为大都督,统领三军,望你继续为东吴开疆拓土,保我江东安宁。”    潘璋闻言,心中激动万分,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坚定:“末将领命!定不负至尊厚望,誓死保卫江东,扬我军威!”    大殿之上,群臣纷纷向潘璋表示祝贺。    孙权高兴之余,也对众臣说道:“胜不骄,败不馁。潘将军虽有大功,但战事未了,我大吴仍需上下一心,共克时艰。诸位爱卿,当以此为契机,加强军备,训练士卒。”    群臣闻言,皆肃然起敬,纷纷表态,誓将忠诚与智慧奉献给大吴,共谋大业。    随后,孙权又亲自设宴,款待潘璋及众将士,宴会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片祥和。    姜阳这边,他风尘仆仆地踏入武昌城。    城门之内,人声鼎沸,却难掩一丝不同寻常的紧绷氛围。    他未及休憩,快步穿过街道,直奔丞相府。    他早就得到消息,刘备已先他一步抵达,且正与众将商讨要事。    步入议事厅,只见刘备端坐于主位,面色凝重却难掩其志在必得的决心。    四周将领或坐或立,皆是一副整装待发的模样。    而丞相则立于一侧,眉头紧锁,似乎在极力劝说着什么。    “丞相,时不我待!”刘备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军新胜,士气正盛,应趁此机会,顺江而下,直捣江东,一鼓作气,完成大业!”    丞相闻言,缓缓摇头,语气沉稳而有力:“陛下,江东非易与之辈。昔日曹操数度挥师南下,皆因长江天堑,加之东吴水师精锐,未能得逞。我军虽胜,但水战之力尚不足以与东吴抗衡,此其一也。”    刘备闻言,面色微变,但仍不愿轻易放弃:“丞相言之有理,然我军士气高昂,或可一拼。”    丞相继续分析道:“其二,江东之地,世家林立,他们虽时有纷争,但面对外敌入侵,却能迅速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我军若强攻,恐将陷入持久战,耗损国力,得不偿失。”    此时,一旁的黄权等将领们也开始窃窃私语,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跃跃欲试,厅内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起来。    刘备沉吟片刻,显然被丞相的话触动了心弦,但他心中的火焰并未因此熄灭:“丞相所虑极是,但时不我待,若错失此机,恐再难有如此良机。”    丞相深知刘备性格坚韧,不易说服,于是话锋一转,道出更深层的忧虑:“陛下,且不论江东难攻,更需虑及北方曹丕。彼虽新败,然魏国根基未动,实力犹存。若我汉吴两国因争斗而两败俱伤,岂不是让曹贼坐收渔翁之利?”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刘备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丞相所言非虚,但心中的壮志与不甘又让他难以割舍。    刘备的目光在议事厅内缓缓扫过,最终停在了姜阳身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急切:“诸位,朕有一计,或可助我大军顺利攻克江东。潘璋,他现已是大汉的内应,有他在江东内部策应,我军定能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又是一片哗然。    姜阳深知此计虽妙,却隐患重重,于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计不可行。原因有三。”    刘备闻言,眉头微皱,示意姜阳继续说下去。    “其一,潘璋虽已投诚,但他初任大都督,根基未稳,手中并无实际调兵遣将之权。江东兵马错综复杂,多为各大家族私军,非一朝一夕所能驾驭。潘璋若贸然发难,恐难以得到广泛响应。”    姜阳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刘备点了点头,似在沉思,但并未完全放弃希望。    “其二,”姜阳继续道,“江东世家大族,利益纠葛深重,他们对东吴的忠诚并非单纯出于国家大义,更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潘璋虽有心向汉,却难以保证这些世家会因此背叛东吴。一旦事败,潘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时,黄权和吴懿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姜阳的观点。    黄权补充道:“陛下,姜将军所言极是。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江东的内部情况了解尚浅,贸然行事,恐有不测。”    吴懿则进一步分析道:“再者,潘璋的家人皆在江东,此乃他最大的软肋。即便他有心助我汉室,也必会顾虑家人的安危,不敢轻举妄动。此计若行,恐先伤己而后伤人。”    刘备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奈与失落。    他长叹一声,仿佛是在释放内心积压的沉重:“诸位所言极是,是朕考虑不周了。潘璋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姜阳看到了刘备的急切,心中闪过一丝不好的猜想。    沉吟片刻,他再次进言:“陛下,或可另辟蹊径。    潘璋既已身为大都督,可借此身份暗中助力。    我大汉可派遣隐卫,潜入江东,专攻世家大族之心。    江东虽强,然家族众多,利益不一。    若我们能策反其中四分之一的家族,则江东内部必生裂痕,我军再行进攻,必能事半功倍,拿下江东易如反掌。”    刘备闻言,眼前一亮,赞许地点了点头:    “仲贤此计甚妙,你即刻着手准备,务必确保隐卫行动万无一失。”    姜阳领命,议事厅内,气氛变得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随后,刘备环视四周,目光中多了几分坚定与沉稳:“江东之地,朕志在必得。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    朕意已决,加强情报收集,深入了解江东局势,同时加强我军训练,提升战斗力。    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再行征伐,誓要一统天下,兴复汉室!”    众将齐声称诺。    自那日议事之后,刘备虽暂时按捺下了心中对江东的渴望,但那份志在四方的雄心却并未因此消减。    他时常在政务之余,漫步于府邸之中,或是亲临丞相府邸,与诸葛亮及姜阳共商国事,言语间总免不了提及南下与北上的战略考量。    “丞相,仲贤,吾观天下大势,曹魏虽强,然其内部亦非铁板一块;    江东孙权,虽据长江天险,然世家林立,亦有可乘之机。    吾意南下先取江东,稳固后方,再图北伐,丞相以为如何?”    刘备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迫切与焦虑。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陛下言之有理,然江东之地,非一日之功可图。我军需先强内政,足兵足食,方可言战。”    刘备闻言,也只能沉默。    好在,随着秋日的脚步悄然临近,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已经到来。    姜阳则在一旁转移话题道:“先生所言极是,且潘璋之事尚需时日布局。陛下不妨借此机会,亲临各地,考察民生,督促农事,确保粮草充足,以为将来大战之需。”    “陛下,眼下稻谷已熟,各地正紧锣密鼓地收割。同时,臣已在荆州各郡县推广冬小麦种植,若能成功,来年春荒之时,百姓将不再为口粮犯愁。”姜阳在朝会上向刘备汇报,言辞中透露出对农事的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    刘备听后,知道姜阳的心思,不过,他也没说什么,点点头:“仲贤,你此举甚合朕意。粮食乃安邦定国之根本,百姓有了温饱,国家才能强盛。    朕即日起,将亲自前往各地,督促粮食收割与耕种,确保颗粒归仓,不误农时。”    刘备换上简朴的衣裳,亲自率领一众官员,踏上了巡视田畴的旅程。    他每到一处,都深入田间地头,与农夫交谈,询问收成,鼓励他们勤勉耕作,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粮食。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冬小麦的种植情况,亲自指导农民如何选种、播种、施肥,以期来年能有好收成。    这一路上,刘备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了沿途的百姓,他们纷纷赞叹刘备的仁德与亲民,更加坚定了支持汉室的决心。    而刘备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刘备在巡视归来后,虽然仍时常提及南下与北上的话题,但语气中已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    与此同时,姜阳与丞相则利用这段时间,秘密筹备着针对江东的策反计划。    “先生,江东孙权虽表面强盛,实则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对孙权的多有不满。”姜阳手指轻敲地图。    丞相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确是如此,不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太过明显,可派遣隐卫,挑动那些世家间的矛盾,使其自相残杀。”    “喏!”    一场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经过层层筛选,一群身手了得、心智坚韧的隐卫被秘密派往江东。    他们化身为商贾、旅人,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江东的各个角落。    在江东的繁华之地,隐卫之一,化名李逸者,成功接近了当地一位陆家子弟:陆澄。    “陆公子,听闻你家族近来多有不便,可有此事?”    李逸在一次宴会上,以朋友身份向陆澄试探道。    陆澄闻言,脸色微变,随即苦笑:“世事难料,皆是时运不济。”    “非也,非时也,乃人谋也。”李逸压低声音,说了这句话之后,没有继续说下去。    有些念头,种一颗种子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与陆澄频繁接触,私下里细数孙权的种种恶行。    同时,其他隐卫也在江东各地煽风点火,利用世家间的旧怨新仇,不断加剧江东内部的分裂与动荡。    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不过,就在姜阳以为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时,却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刘备病倒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