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内。 宁王、铁胆神侯分位而坐,一言一语不咸不淡的交谈着。 宁王目光直视着铁胆神侯,沉声说道:“神侯,其实你我都是一类人,何不趁此机会取而代之。” “你我联手,这天下凭何不定?到时本王愿与你共分天下!” 在宁王看来,自己开出的条件铁胆神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呵——” 铁胆神侯轻声一笑,看不出心中的情绪波动。 铁胆神侯平静的目光向宁王看去,缓缓起身道:“该说的,本侯也都说清楚了!” “是时候上路了!” 宁王脸色骤变,阴沉说道:“为什么!” “其实,你说错了!我们并非一类人。” “皇帝虽然年幼,却是大明朝百年难得一见的皇帝!” “若你真的以为皇帝仅仅不过是一名少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说至这般,铁胆神侯甩出三尺白绫落在宁王跟前。 “念在你我同属宗亲,你自缢吧!” 此话一出,宁王心中怎能不知铁胆神侯已抱有必杀他的打算。 之所以迟迟未曾动手,正是念在多年共事的份上,留给他最后一点属于藩王的尊严! 宁王朱宸濠缓缓将三尺白绫拿起,仰头大笑道:“哈哈~没想到我宁王戎马一生、征战沙场无数!” “最后会是这样惨败的结果收场!” “可悲、可叹!” “哈哈~” …… 时过三刻左右,朱无视面色平静的从营帐中走出。 黑夜高空下的远处,火光连天,如同巨雷般的轰鸣声时不时地炸起。 子时之际,率兵攻营! 王守仁没有怀疑半分,一切正如铁胆神侯所言。 连天炮火的轰击下,叛军无力抵挡大明天威炮的猛烈进攻。 “杀!” 喝令声下,将士们势如破竹、悍不畏死的向敌军冲杀而去。 整整十万大军,双方兵力上没有任何悬殊,却在王守仁的进攻中,被冲击成一盘散沙。 “皇恩浩荡,陛下念在尔等被迷惑,不愿多做杀戮!” “尔等若是放下兵器,可饶尔等一命!” 王守仁高声呼喊着。 这些都是大明帝国的精锐之师,若将其全部处决的话,对大明帝国也将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其这般,倒不如施以仁德厚待,将伤亡降低到最小。 面对这势如破竹的攻势,原本正在抵抗中的叛军们也渐渐放弃了手中的武器。 …… 数日后,百里加急文书火速传往京城。 金銮宝殿上,朱厚照正与朝中文武商议朝廷大事。 “报——” 疾呼声响起在大殿外,原本正奏请奏折的臣子们也渐渐停了下来。 朱厚照疑惑的向大殿外望去,朗声说道:“发生何事?” “启奏陛下,王将军来信,宁王大败,自缢营中,八万兵士现已归降。”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流露出激动的喜色。 宁王可谓是诸多藩王中权力最大的一个。 现如今,宁王已定,何愁天下藩王不归附? “臣等恭贺陛下平定叛乱。” 朱厚照微微颔首,帝王之威无形散发出来。 “此次宁王平定,天下归心!” “将宁王此次罪行昭告于天下。” “臣等遵旨。” 天子之意,在场大臣们心知肚明。 皇帝有意削藩,大改天下土地。 无疑,藩王们将成为这次改革的最大阻力。 朱厚照身为当今天子,政令已下,若藩王拒不履行,日后还何以服众? 现今,天子将宁王的罪行昭告于天下,为的就是震慑天下藩王! …… 潞王府。 宽敞的中厅内。 两排坐席上皆已坐满了人。 主位上,潞王眉头深锁,沉声说道:“相信诸位王爷都已知晓宁王一事了吧!” 在场众人皆沉默不语,可他们的面色却是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潞王负手而立踱步于中厅内,轻喃说道:“皇帝虽年幼,却斩了朝中权势最大的刘瑾、平定天下士族、改革商业……” “现如今,就连手掌兵马大权的宁王也自缢于军营内!” “什么?自缢?” 众藩王皆一脸惊色的看向潞王。 他们虽然得知宁王兵败身死,却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更加不清楚宁王是自缢而死! 潞王目光扫视着藩王们,颔首说道:“不错!” “据本王得知,此次除却王守仁带领的十万兵马外,还有铁胆神侯的护龙山庄!” “铁胆神侯?!!” 众人心中再次掀起轩然大波,难以置信。 在外人看来,铁胆神侯痴迷于武学,对权利并不感冒。 可对他有些了解的人却深深知晓,铁胆神侯城府极深。 不但强,而且善于隐忍。 虽然他没有宁王这般强大的兵力,可他手中的四大高手及天下第一庄却是个个绝顶人才。 这样一股恐怖的力量,他们可不相信铁胆神侯没有什么想法。 可现如今,他们却得知铁胆神侯帮助皇帝平定了宁王叛乱! 这样的消息,让他们如何不惊,如何不怕? “难道说铁胆神侯已经归附了天子?” “若真是如此,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其中一名藩王说出这句话后,在场众人瞬间沉默下来。 铁胆神侯是否已经归附天子,他们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的是,一旦铁胆神侯对他们出手,其结果可想而知! 论兵权,他们手中最多不过仅有两千亲卫。 论高手,他们可不认为能比宁王手中的大将还多! 这等情况下,宁王都已兵败身死,若铁胆神侯亲自前来,他们哪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潞王,吾等该如何是好啊?” “是啊!潞王!” 一众藩王目光直勾勾的看向潞王等待着他的回答。 潞王眉头深锁,沉声说道:“皇帝已派西厂雨化田传来密旨,吾等只有遵旨前往京城面见天子。” 当潞王说出此话后,其他藩王不禁迟疑道:“可要是万一天子像是对宁王那般对付我们,那……” 不等一众藩王把话说完,潞王目光直视向他们,面色凝重的说道:“诸位王爷,难道你们觉得我们还有其他路可以选吗?” …… 时隔数日,藩王们商议妥当后,相继向京城中赶去。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坚持心中的想法。 一切都按照天子规定的旨意去做。 不同于其他皇帝,这少年天子可从不会考虑这样去做的后果如何! 事实也证明朱厚照这样的做法是对的,至少从目前看来,皇叔级别的藩王已经怕了! 天子虽少年,却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揉捏的对象。 养心殿。 朱厚照正批奏着国事,曹正淳躬身上前道:“皇上,西厂那边传来消息,各路藩王现已在前往京城的路上。” “呵~” 朱厚照冷笑一声,对此结果并未感到任何意外。 “朕已知晓,你下去安排驿站等事宜吧!” “是,皇上。” 在曹正淳刚退出大殿后不久,一阵阵嘈杂的声音却是突然响起。 现如今已至亥时。 这时候会是何人前来? 朱厚照心思之际,小太监拱手上前说道:“皇上,内阁首辅与次辅吵起来了。” “嗯?!” “到底是怎么回事,宣他们进来!” 争吵声随着二人步入大殿越来越清晰。 朱厚照从二人的争吵声中,大致听出了好像是土地改革和商业改革的事宜。 直至两人出现在朱厚照的面前,这才渐渐袭声。 不过,从他们通红的面色上来看,依旧可以感觉到他们当时争吵的激烈程度。 朱厚照故作不悦,威严说道:“你们好歹也是朝中重臣,这样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臣等知罪,请皇上息怒。” 朱厚照目光落在他们二人身上,肃声说道:“到底发生什么事,让你们这两位朝中重臣如此争吵!” 李东阳看了一眼刘健,率先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等负责商业改革、土地改革等事宜。” “只是近些时日来,发生了一些状况产生了分歧,这才……” “嗯?” “是何状况!” “回禀陛下,自陛下实行商业改革以来,大明朝的经济全速发展,不少商人们已渐渐开始步上海商的道路。” “尤为东南各地商业最为发达、赋税也非常高。” 朱厚照闻言,面露喜色道:“这是好事啊!两位爱卿为何还要如此争吵啊?” 刘健在此补充道:“陛下有所不知啊!商业的发展,以至于大量良田因此搁置、荒废。” “如此下去的话,臣担心如此下去的话闽地的良田恐怕会成为无人耕种的局面!” “这…不太可能吧!” 朱厚照有些不太相信的说道。 闽南等地,良田本就稀缺,百姓又怎会愿意舍弃田地。 更何况,在近些时月内的赋税上,朱厚照可是看得一清二楚,闽南等地的粮食赋税一点都没有少。 当朱厚照将心中所想悉数说出后,刘健摇了摇头说道:“皇上,这些都是当地的商人们从海外买来的粮食。” “若是这等情况继续扩大下去,影响到其他地区,微臣担心将会动摇大明朝的根基啊!” “届时,偌大的明朝将会采用在外购买粮食维持生计。” “如此一来,大明朝必然将会处处受制于人!” “微臣恳请陛下早做决断,以免发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现如今,李东阳已经看到商业改革为大明带来的巨大好处。 在此情况下,自然与刘健争执不断。 朱厚照闻言,心中已经大致明白了其中缘由。 朱厚照缓缓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没想到这闽南等地的百姓们竟然有如此大的冒险精神啊!” 在古人们的眼中,大海最为神秘,同样也是人力最为无法抗衡的地方。 不过,朱厚照却是没有太过担忧。 甚至,他看到百姓们能有此精神时,心中倒觉得十分高兴。 淡淡的笑容浮现在面颊上,朱厚照平静说道:“两位阁老不必如此担忧。” “土地荒废一事,不会发生!” 刘健、李东阳疑惑的看向朱厚照,心中暗想道:“莫不是天子已有解决良策?”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有何办法?”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自今日起,颁布一道旨意于天下各城、各郡,凡土地三年未曾耕种者,归于官府!” 刘健、李东阳面色一顿,乍一听还没有明白皇帝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在他们静心思索下,却是渐渐想明了其中的关键。 普天之下,拥有田地的百姓并不多,自然也不乏有意想要耕种的。 而普通百姓们想要经商,固然是好事,同样也并非人人都可行。 这等情况下,自然会有人选择耕种。 更何况,自家分的良田,三年若不耕种便要归于官府,他们又怎会白白把良田送出去? 多种情况因素的影响下,至于刘健心中担忧的那些,仅需这一道圣旨便足以解决。 “陛下圣明。”刘健、李东阳钦佩说道。 “两位阁老平身吧!” “谢陛下。” 朱厚照面色深邃的望着两位重臣,认真说道:“经商可行,土地改革同样也可以,两者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冲突!” “即使耕种的粮食,同样不耽误经商。” “臣等明白。” 朱厚照微微颔首,继续说道:“耕种田地的人稀缺,导致粮食的不足,在朕看来这并非大明朝的危机。” “而是人口缺少的缘故!” “在朕大明天下,还有多少土地空缺出来?日后,大明朝的疆域只会越来越大!” “若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朕打下如此多的土地又有何用?” 刘健、李东阳相视一眼,默默低下了头。 这一刻,朱厚照心中有着一个想法。 那就是为大明朝增加人口,只有人口提上来,荒废的田地自然不用担心。 日后打下的土地,也将会有人生活、耕种。 从大明朝长远上来考虑,大明增加人口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两位爱卿尽快草拟出一份告示,昭告天下百姓多生子女!” “凡家中有两名子女者,赏白银五十两,每月可在官府中领粮五石,持续十八年!” “明日晨朝,你们参奏此事。” “遵旨!” …… 翌日! 晨朝! 午门大开! 朝阳升起,鲜辉撕裂苍穹! 啪! 啪! 啪! 三声净鞭响,文武百官相继步入朝殿。 自大明变革以来,文武百官深切感受到了大明帝国在此期间的变化。 人人家中存有余粮,征收的赋税也比之前大幅度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让大臣们更加心有余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金銮宝殿上。 朱厚照登朝商议国事。 工部尚书吕调阳忙身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明陛下。” “准!” 吕调阳拱手说道:“臣奉命改良燧发枪,现已研制成功,恳请陛下检阅。” “哦?!” “爱卿可将样品带来?快快呈上来!”朱厚照迫切的说道。 “遵旨。” 不时,小太监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件长方形锦盒呈递到天子面前。 当朱厚照将燧发枪从中取出的那一刻,崭新的样式呈现在众人们的眼前。 经过改良后的燧发枪,已初具现代左轮枪的部分优势。 “臣采用弗朗机炮的优点,设置了小型的存弹铳。” “在其内部装有燧石,勾动扳机可将子弹打出。” “且整体设计娇小,方便携带,每打出一发子弹便可自动替换到下一发。” “因内部储存有限,仅能存放六发子弹。” “相比于先前火铳的设计,在射程距离上倒是没有多少影响,不过威力却是大大增加不少!” “每一颗子弹采用开花弹,即子弹顶部有十字‘裂痕’,借助火药的推送下可快速将子弹打出,爆发威力。” “一旦射入到人体中,子弹便会炸开,造成更大的创伤面。” “……” 金銮宝殿上,吕调阳一字一句的诉说着改良燧发枪的优势和构思。 文武百官从旁听得出神,难以相信这小小的燧发枪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不错,不错!” 朱厚照满意的称赞着吕调阳精妙的设计。 “陛下,臣根据步兵、骑兵,设计出了不等大小的改良燧发枪。” “使用于步兵的改良燧发枪,约有4.68尺。” “骑兵式燧发枪,约有3.63尺。” “好!哈哈~” “爱卿一心为大明国事操劳,朕理当重赏。” “来啊!赏黄金千两,婢女十人,绸缎百匹!” 吕调阳闻言,激动地跪在大殿上,叩首拜道:“微臣多谢陛下。” 朱厚照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着朝中文武道:“吕爱卿此举,实乃众爱卿楷模。” “望诸位爱卿以吕爱卿为榜样,多多学习!”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在百官话音落下之际,朱厚照威严说道:“吕爱卿。” “改良燧发枪确有其独到之处,可用于大明军营中。” “朕从户部中调拨白银一百万两,用以批量生产改良燧发枪。” “微臣领旨。” 当此一事暂时落下后,朱厚照的面色渐渐显得严肃了许多。 龍桌文案上,呈列着近些时日来的奏本。 朱厚照从中取出一份后,开口说道:“昨日,朕收到一份奏折,乃是王守仁加急呈递上来的!” 百官闻言,屏息凝气静心听着皇帝的话。 王守仁率兵平定宁王叛乱一事,朝中文武何人不知? 如今,王守仁突然呈递上了奏折,其中内容不禁引起他们的深思。 在这大明朝中,藩王们看似身在封地中安分守己。 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人? 每一位藩王,恐怕在这京城中都布有耳目。 而此刻朱厚照手中所拿的奏本,在他们看来,很有可能就是一份名册。 宁王自缢,朝中曾归附于宁王的官吏们,必然将会被来上一次大的清洗。 当朱厚照说出这句话时,朝中文武大臣们的心情渐渐开始忐忑不安。 朱厚照没有去猜这些大臣们的想法,朗声说道:“这一份是查抄宁王家产的账簿。” “白银二百多万两,水师一万人、舰船一百艘、火器五百门……” “真是个庞大的数字啊!朕的民脂民膏,都成他宁王造反的资本!” “这天底下如此多的藩王,朕不知道谁又是下一个宁王啊!” “这帮藩王!好大的胆子!你们以为朕,不敢对尔等斩尽杀绝吗?!” 此话一出,偌大的养心殿内寂静万分。 文武百官跪在大殿,彼此间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天子言语中饱含利剑肃杀之意,朝中文武齐身叩首在大殿不敢多言。 区区一个喜峰口,便可贪墨两百万两白银,堪称恐怖! “削藩一事,刻不容缓!” “但!天底下如此多的藩王该如何安置,诸位爱卿可有何想法?” 震慑藩王的作用,朱厚照已经做了,但天底下藩王如此之多,他自然不能全部诛杀。 可继续让藩王们留在原先的位置,必然是养虎为患。 稍有时日,即使削藩之后,也必会喘息过来。 既然削藩已经开始,自然是进行的彻底! “刘健!” 内阁首辅刘健闻言,跪身走出朝班,拱手说道:“臣在。” “削藩一事,你有何看法!” 刘健面色微顿,沉思半许后,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要想控制各地藩王,防止其权利过大必须增强监督。” “其一,可采用官吏轮换值调的方式,每隔一年从其他地区调任。”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官吏长时间久居一地,从而被藩王收买。” “其二,由朝廷亲自指派主事,清点藩王家中财产、火器、亲卫等情况,负责藩王们日常开销记录。” “其三,藩王不得私设超过三千人的亲卫、不得私藏火器等物,否则视为谋反!” 当文武百官暗自称赞着刘健的办法时,朱厚照却是摇头说道:“阁老,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一点!” “为了你这一系列的办法,大明帝国每年要为此支出多少银两,多少官吏!” “你知道这些会让大明帝国承担多大的负担吗?” 刘健被朱厚照辩驳的哑口无言。 这件事上,他的确欠缺一定的考虑。 尤其是当天子将这一系列的弊端说出后,刘健惭愧的低下了头。 朱厚照手指轻轻敲打着龍桌文案,沉思说道:“不过,办法稍加变通的话,倒是也有可行之处!” …… 金銮大殿。 刘健诧异的看向天子。 天子已将他办法中的诟病说的一清二楚。 同样他自己也十分明白,办法的执行完全离不开银两的支撑。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办法还能稍加变通? 在刘健满脸疑惑之际,朱厚照稍加提醒道:“难道爱卿忘记了士族是如何改革的了吗?” “士族?” 刘健面色一顿,心中岂能不知? 只是这士族上的改革,不同于削藩,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有很大的不同。 若处理不妥的话,很容易引起藩王们的抵抗。 在刘健沉思之际,朱厚照缓缓起身,轻喃道:“天下藩王,除却朱姓藩王外,不乏异姓藩王!” “而这些异姓藩王大多也都是世袭!但世袭至今日,又有多少藩王能在封地内有何建树?” “这样的人,凭何还能成为藩王?” 当朱厚照提到这点的时候,刘健隐隐之中似乎联想到了一些事情。 “陛下的意思是说,可以将为官的政绩联系到藩王的身上?”刘健试探性的询问道。 朱厚照微微颔首,满意的说道:“不错!削藩本就是为了大明帝国,若因此浪费更多的钱财,那便得不偿失了!” “可要是能够作用于天下百姓,必然将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政令!” 这一刻,刘健瞬间想明其中的关系,拱手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快草拟出一份规章。” 自退朝之后,刘健急匆匆的返回到了内阁,召集大学士们商讨着此事。 是夜。 养心殿。 刘健在草拟出这一份规章后,立即前来面见天子。 大殿内,刘健手持规章,详细说道:“臣秉承陛下旨意,现今列出如下规章。” “其一,取消世袭制,凡在封地毫无建树者,剥夺其爵位。” “其二,藩王每年须得派遣一名官吏入京,向天子奏禀封地内的大小事宜。” “其三,藩王亲卫不得超过一千五百人,设巡查按御史以监督当地内的事务。” “其四,天子宣召,藩王不得无故缺席。” “……” 在刘健详细诉说规章之际,朱厚照嘴角上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 刘健虽已年迈,但有些事情上,还是懂的如何巧妙利用的。 设巡查按御史是假,监视当地藩王才是真! 另取消世袭,采用政绩,这对藩王们来说简直是一剂猛药。 直至刘健将规章悉数奏禀后,恭敬地将奏本呈递上去。 “陛下,臣担心如此去做的话,藩王们恐怕会心生不满啊!”刘健最终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如此猛药下,藩王们怎会束手待毙? 朱厚照目光大致扫视了一眼奏本,淡然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难道藩王就不是朕的臣子了吗?” “话虽如此,可是……” 不等刘健把话说完,朱厚照缓缓起身道:“朕已命王守仁亲率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届时,整个京城内的军队恐怕将近十八万人!” “难道朕的十八万精锐,还拿不下这些藩王?” “十…十八万!” 刘健震惊的望着天子,没想到天子在暗中竟还布下此等后手。 若有了这十八万大军,藩王纵是心生不满也无计可施。 即使藩王们都会带着一些亲卫前来,可跟十八万大军相比,却是九牛一毛。 届时,天子政令已下,藩王们回到封地后早已大变样。 “皇上圣明!”刘健语气略显激动的说道。 “这件事上,阁老做的很好,规章先行存放在朕的手中。” “待时机成熟时,朕自会拿出。” “臣遵旨。” …… 临近于亥时,刘健离开了养心殿。 这一路上,刘健心绪澎湃久久难以平定。 天子锋芒乍现,以天下为棋与藩王们博弈。 待藩王亲临京城,前后内外共有十八万大军镇守,做足了准备。 这一刻,刘健才真正意识到何为天子! 天子,言出法随,承万民之意愿。 纵是藩王们是天子的皇叔,却也逃不过臣子的身份。 宁王手掌大权,麾下精兵强将无数,为何还迟迟不敢造反。 因为他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藩王,取天子而代之,触犯的是民怨。 史书上记载的也只会是谋朝篡位,而非顺位继承。 他们的封号、封地等,都是天子给的。 现在,天子要收回来,他们怎敢不从? …… 自天子圣旨已下,各路藩王先后赶至京城驿站内。 此次入京,藩王们携带的亲卫最多不超过五百人,最少的也仅有百人左右。 宁王这一前车之鉴,让他们无时无刻都在警醒着自己。 天子早已不是先前昏庸无能、泛泛之辈。 而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德仁圣君! 御书房。 王守仁班师回京,亲自前往御书房向天子复命。 “王爱卿此次立下大功,朕理当重重赏赐!” “传朕旨意,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赐下三等金书铁卷!” 嘶—— 王守仁难以置信的看向天子,激动地心情无以复加。 金书铁卷只有在开国时期才出现过,共分为三等。 伯爵二等、侯爵三等,此卷为三等,只能免子孙一死。 可无论是何等金书铁卷,都绝对是价值连城,万金不换的宝物! 有了这金书铁卷,也就相当于多了一条命! 此时此刻,王守仁如何不激动? “微臣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微微颔首:“王爱卿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理当有此重赏。” “平身吧!” “谢陛下。” 王守仁激动的站起身来,恭敬地将金书铁卷捧在手中。 “对了,皇上,臣这次入宫除却向陛下禀明喜峰口一事外,还有一事要奏禀陛下。” “嗯?何事?” 朱厚照疑惑的看向王守仁。 “陛下,现今各路藩王相继入京,虽说他们并无率领多少重兵,可每一位藩王亲卫加起来的话同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臣恳请陛下对此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