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八千铁浮屠,请始皇禅让!

第354章 丝绸的兴起!物以稀为贵!

   返回了咸阳宫之后,赵拓便是下达了在大秦气候适宜之地推广桑蚕的命令。    农家对于赵拓的命令自然是无比支持,众大臣听到这件事情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有冯去疾提了几句这事情的注意地方。    一来桑麻之事向来是妇人操持,男人恐怕少有愿意从事的,二来桑蚕习性虽然不苛刻,但是也需要小心呵护……    于是赵拓直接让人找到了一位农家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养蚕妇人,让她口述注意事项,着人记录了下来,随后又令人跟着她日日观察养蚕之事,于半月之后出了本养蚕手册。    如今大秦的纸张虽然仍然不便宜,但是也没有之前那般昂贵了,往往两个半两钱就能买上一张材质差一些的纸张。    一本字体罗列紧密的养蚕手册也就是二三十来张黄纸,五十个半两钱,虽然还是有些小贵,但是一处乡里往往一本就够了,倒是算不了什么。    一些读书人听闻陛下着人编排了农事典籍之后,一时间大受启发,居然有不少会识字写字的读书人跑到田野间,站在阡陌上朝着一些老农请教。    田间的大秦百姓也是头一遭遇到这样的事情,慌张害羞不肯多言,直到后来读书人拿出了养蚕手册笑着讲起了原由,这些人才慢慢的尝试着描述起自己的一些经年耕种或者采摘的经验。    于是一些田野间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幕,穿着素净的读书人坐在石头上一边听着拄着农具的老人笑谈,一边不停的在纸上记着。    赵拓从官员的口中听闻了这件事,顿时笑了起来,同时感叹如果那些只会搬弄是非的儒家人也能如此好了。    “令相关官员,阅看这些读书人的手书再与农家之人求证,如有人能够全而确切的记录下农事规律,奖十金,加印传以各地。”    “至于粟米等众人皆知之事,便免了,除非有独到见解。”    “另百业成书皆可。”    赵拓的旨意下达之后,大秦的这些读书人顿时振奋了,许多人本就聪慧善文,但是无奈如难落到实用处,最后只能空有一肚子文墨。    如今却是多了一条出路,于是不少读书人开始出入田野工坊,甚至有人到海边去寻渔民求捕鱼之法。    其中一些因为撰写细致严谨得到赏金的人还会与教导他的百姓分财,扭转了不少大秦百姓对于之前读书人的印象,同时也明白了并非天下读书人皆是儒家那般。    而大秦加印的农事典籍又流传到大秦的各处,一些埋头苦干的百姓如今也是从乡里三老那里学到了不少的耕种之术。    一些欲要从事工匠的人也不再求门无路,就连本就为人师的一些工匠也是从书上学会了不少更厉害的冶炼技巧。    一时间这些典籍倒是给大秦的百业带来不小的益处。    当然大秦最大的改变还是在于桑蚕之事,之前虽然南北皆有养蚕之人,但是碍于各种原因最是人数稀少,自从农家和当地官员一同推广起来之后,养蚕之人便是渐渐多了起来。    养蚕人一多,桑叶数量便是少了,好在农家早就在桑树的栽种上做好了准备,于是各地的桑蚕越加繁盛。    同时蚕妇也不用再担心蚕丝难以卖出去了,因为大秦还开设了专门的蚕丝坊,用来供大家出售蚕丝或者购买丝绸,其中蚕丝坊由一些精通纺织的女人组成。    当然蚕丝也不尽是流入了大秦的蚕丝坊,民间也有着不少纺织机构,他们也会出产丝绸用来贩卖。    随着丝绸的流通量多了起来,丝绸这种材质的价格也才算是渐渐的稳定了下来,能够为一些商贾所接受。    对于养蚕人来说虽然价格低了些,但是相比于之前的产量和难以卖出,现在倒是也没差上多少。    很快咸阳城的集市上开始有着丝绸服饰流通起来,这其中一些商贾和商队尤为青睐,这些商贾和商队往来各地见多识广,很快就被丝绸的轻薄和冬暖夏凉的独特所吸引。    一时间集市上的丝绸竟然供不应求,蚕丝也随之小涨了一波,也算是对冲了之前蚕丝增多的贬值。    不过由于养蚕还有着蚕生长和桑叶生长的时间限制,丝绸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当然相比于之前要好上许多。    在这时候一些商人也开始盯上了丝绸,这种东西的珍贵和价值他们都已经看在了眼中,许多商人开始前往各地收购蚕丝,自行雇人纺织丝绸。    而大秦国外的商队也是大量采购,用珍贵物品交换,希望将这些东西都带回他们那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