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欧元:得学会自己搞钱,而不是只会剥削老百姓
但并没有什么人声援他。 包括他们曾家的老首领曾孝序。 新的首领曾一圄,更是当成没听见曾古尤的抗议。 “不服也没用。” 欧元也没再多理会他,继续往下道: “曾古太和曾古蚩阻击和追歼敌人有功,战场奖励有效。 但协助主将治军无方,导致军队哗变;关键的时候也不能及时救治官府人员。 作为将官,没有专门的个人奖励;官职继续保留,但记过处分。 若是以后再表现不好,从重处罚。” “………” 两人想起他们那些杀敌奖励还没拿到手,没敢吭声。 欧元看到他们默认,继续往下宣布: “范正民此次表现不错,单独奖励500贯钱。” “才500万啊? 凭什么孔端操就是5000贯?甚至赵明诚还是一万五千贯……” 一些人为范正民鸣不平。 欧元一直认真盯着范正民的表情,他倒是喜形不露于色。 “你可愿做这京东东路的财务官?” 欧元看着范正民严肃认真地问,“负责掌管整个京东东路的钱粮物资后勤工作。” “我?” 范正民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看向欧元。 其他文人官吏,也是纷纷惊掉下巴。 “这个跨越也太大了吧?” “他一个商人,凭什么……” 一些文人官吏开始窃窃私语。 “对,就是你!” 欧元对范正民鼓励道,“我相信你不会辱没你爷爷(范仲淹)的名望,你爷爷改革没做好的地方;我相信你也会比他做得更好。” “大元帅认真的么?” 范正民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地问。 “我没工夫跟你开玩笑。” 欧元严肃道。 “在下愿接下此任。” 范正民向欧元单膝跪地拱手,“下官拜见大元帅!” “免礼。” 欧元让他起身,又看向增悟道:“你小子心系民众,临危不乱,可愿意负责搞群众民生工作? 主管民生出路探索与困难救济,官兵以及科技研究人员等国家公职人员养老,民生安全引导与生命健康财产保护;以及民意调查,引导,代言和管理等等。” “下官愿意。” 曾悟不喜不悲地道,“只是不知道下官该前往何部门任职?” “部门需要你自己去成立,就是民政部,你自己任民政部部长。 包括范正民的财政部。” 欧元向范正民道,“都需要你们自己独立成立新的部门,财政部替代转运司。 你们的俸禄报酬仅次于新太守路长,月俸两根金条。 属于副路长级别。 部门成员,可以规划到百人以上。” “哇,这都是大部门啊!” “还以为只是清水衙门,没想到都是肥缺……” 不少旧文官都不淡定了,纷纷向范正民和曾悟投去羡慕和讨好的目光。 “诺。” 二人也是难掩激动地领命,包括一直宠辱不惊的曾悟,都难掩激动。 “我在此宣布一条财税变法。” 欧元看向曾悟,范正民,曾一圄和李清照道,“你们认真记下。” “诺……” 他们都亲自或者让下属掏出小本子。 欧元:“废除人头税,畜牧税,环境卫生税等一切苛捐杂税。” “什么?” “所有税收都免了?” “那当官的和当兵的吃什么喝什么……” 欧元此言一出,所有文人和官吏,包括将兵,都被惊呆。 “没有税收。” 曾一圄开口问,“官府的收入来源怎么保证?没有收入来源,怎么维持官兵的开支?” 欧元:“我说的是废除一切杂税,目的是防止地方官和收税的人,巧立名目,变相加重百姓赋税,竭泽而渔。 还有税目繁多,也会增加收税的成本,间接加重百姓和整个社会的负担。” “有道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几十年来的改革都想去碰这里;但是又没人敢真去碰……” “看来还得是年轻人有魄力……” 众人反应过来。 曾一圄:“那我们收什么税?” 欧元:“我们只收土地税,商业税和超过平均收入10倍的高收入者劳动个人所得税这三种税收。” “那没有土地,没有高收入,又没有商业的人,不是就逃税了?” 曾孝序惊讶地插话。 “是啊是啊,多少人都是没有土地,没有高收入又没有商业的佃农和流民……” 文官们开始议论纷纷。 “就该如此!” 武将门却是坚决支持。 “本来收入就低,又没有土地,又没有商业的人,还交什么税?” “是呀是呀,人都要活不下去了,还交什么税……” 很多当兵的,都是收入又低,又没有土地,又没有商业的人。 他们最难逃的就是人头税。 如今颠倒哥要废除一切杂税,只收土地税,商业税和高收入者个人劳动所得税。 那就等于他们不用交税了。 这一刻。 不管是那些策反回来的叛军将领,还是原本的曾家嫡系。 都用热切的目光看着欧元。 “官府要收那么多税干什么?” 欧元看着曾孝序反问道,“自己有手有脚,少收点税就会饿死你吗?” “大元帅威武!大元帅威武!大元帅威武……” 欧元话音刚落,所有武将情不自禁地为欧元助威喝彩。 曾孝序看到武将都支持欧元,欧元又手握抡语,知道这个事情也没得商量了;索性不再多言。 “天下土地那么多,商业那么多。” 欧元语重心长地道,“就那么几个官兵,随便收点税收都足以养活。 对百姓和社会,根本不需要收重税。 不需要收各种乱七八糟的税。 收那么多税。 不过是养更多寄生虫。 养更多懒官懒兵。 加重社会病态化发展罢了。”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很多人就是只想好吃懒做……” 当兵的被欧元的话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你说得倒是轻巧!到时候你发不出钱来的时候,看你怎么搞……” 多数文官,却是在心中一阵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