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290.再次议和
德川家光手下的六人众此时也顾不上彼此争斗了,也都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该如何走出眼下的死局。 可是他们思来想去,也实在想不到什么可行的办法,最后还是松平信纲开口向德川家光请命,说实在不行还是继续与大明议和吧,自己愿意再去一趟大明,以争取让大明罢兵休战。 可之前与大明议和都因为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而导致谈判破裂,难道这一次就能谈成了吗?大明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倭国压根儿就无法接受。 而如今倭国若是在再去向大明乞和,想必大明这一次提出的条件会比上一次更加苛刻,倭国将更加难以接受。 但就算是明知如此,对于德川家光而言,似乎也已经别无选择了,他也只能点头答应,让松平信纲再去试一试。 现如今德川家光已经与之前的心态截然不同了,之前他虽然对于明国的战争没有信心,但毕竟其自身的安全还没有受到威胁,也没有真正领教到帝国海军的厉害,所以还是抱有侥幸,甚至还想要通过与大明议和,达到一些自己的目的,在外交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呢! 而如今呢,这江户都已经暴露在明军的兵锋之下,他都已经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有心思去奢望其他,去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 只能说,之前谈判之时,德川家光还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还想以较小的损失和牺牲,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而现在,他才真正意识到,与大明议和,是在告饶求命,能保住一条活路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望其他? 所以便是之前他所不能接受的那条大明要求倭国取消“天皇”称号的要求,此时在他眼里也已经不是什么不能商量的事情了。 确实,废除“天皇”称号,有违民心,甚至会触发众怒,以至于他被国民群起而攻之,德川幕府也很可能会因此而倒台。 但难道他不答应明国的条件,不取消“天皇”称号,这“天皇”称号就能保得住了吗?等整个倭国都被明军给灭了,天皇还能存在吗?他德川幕府还能存在吗? 所以说,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了,先要保住命,保住倭国,至于其他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因此,德川家光便在松平信纲临行前单独召见了他,并告诉他,如果大明再坚持要倭国废除“天皇”称号的话,那便答应他们就是了,只要大明肯罢兵停战,一切都可以商量。 松平信纲听闻此话,也是不禁苦叹着直掉眼泪,他虽然比大多数人都清醒,但也是现在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城下之盟”,是真正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啊! 虽然因为石见藩被突袭的事情,整个倭国都人心惶惶,各令制国也都人人自危,但明军的攻势却是突然就此而停滞了,再没有继续向前推进,也没有再去突袭其他地方。 倭国幕府自然也不难推测出其中缘由,想必是明军在攻占石见藩之后,发现了其中的佐摩银山,这段时间可能是在往外运送银矿吧! 虽然想到佐摩银山被明军占领,让德川家光十分心疼,但如果损失一些银矿,可以让明军暂且停止对倭国的进攻,也算是值得的,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松平信纲,能够早日与大明完成议和了! 对于松平信纲的再度来犯,大明朝廷倒是也没有感觉意外,毕竟上次他过来请求议和的时候,大明就已经当做是倭国认输了,打算给他们个台阶下,放他们一条生路,才跟他们议和的。 哪成想他们竟然还给脸不要,硬是不答应大明提出的条件,以至于谈判破裂。 而对此,大明自是不仅不会生气,甚至还会感觉好笑,就等着他们再次过来求饶呢,毕竟他倭国可是因为打不过大明才会过来乞和的,难道议和不成,再继续打就能打赢了?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一个撮儿小国,拖得越久,最后只会输的更惨! 这不,才再次开战了几天,这倭国乞和的使者就又跑过来了。 朱由检本身是支持议和的,他不想让这场对大明毫无价值的战争继续下去,尤其是不能持续到惠王无力支撑其部队的粮饷,需要朝廷支应的那一天。 故而他对此的意见还是与上次一样,交由周延儒去处理此事,并特意嘱咐周延儒说,只要能保证大明的权益,便要尽力促成议和,对于倭国也不必不依不饶的太过苛刻。 周延儒自然听得出来,皇上这是不想再跟倭国打下去了,这次与倭国议和,似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了。 一边儿是惠王殿下要求自己破坏议和,一边儿是皇上要求促成议和,他被夹在这中间儿,还真是颇感为难啊。 不过就在周延儒为难的时候,朱兴明的人却是再度来到了他的府上,并送来了朱兴明给他的密信。 周延儒展信一看,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烦恼也瞬间一扫而空了,这一次,朱兴明竟然也同意与倭国罢兵议和了。 但是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朱兴明要求周延儒在赔偿条款上新增上了要求倭国割地的条件,这恐怕倭国没有那么容易答应吧? 不过周延儒也没有想那么多,既然惠王殿下提出了这些要求,那么想必是有自己的计划的,自己只管先照办,而后若是有什么问题了,再让惠王自己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接到大明愿意再度同倭国议和的答复之后,松平信纲也是长舒了一口气,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吃闭门羹。 因此在见到周延儒之后,也是赶忙上前深施一礼道:“在下松平信纲,见过周大人,感谢大明皇帝愿意再给我倭国一次机会!” 周延儒却是看都没有看他,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边走边摆手轻笑道:“免了吧,你倭国既来乞和,我大明自然会给你机会,否则岂不成了我大明以大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