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朝廷新立人心不齐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公元986年,宋太宗征伐辽国,宋西路军在潘美、杨业的统帅下兵出雁门关,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陷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等州郡,屯兵桑干河。然而,随着东路军的失败,宋太宗下令西路军撤军,杨业为了掩护宋军民撤退陷入重围,魂断云中。 雍熙北伐失败之后,宋朝国策由攻转守,自此宋军很少再出雁门关。宋太宗大概率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他的子孙会以俘虏的形式再出雁门关。 从汴京到雁门关,完颜宗翰对于宋钦宗是一点尊重也没有,穿青衣,戴毡帽,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时不时还会遭遇鞭打斥责。一路之上虽然也有宋军或者义军袭击金军,企图营救钦宗,然而宋钦宗也是一次次的由希望到失望。 过了雁门关就算是彻底的离开了大宋的国土了,看着渐渐消失的雁门关城楼,宋钦宗绝望了,他心中明白,此生再难回故土。 而在大名府,宋钦宗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渊圣皇帝”。康王赵构继位,宋钦宗这一篇在大宋的历史上算是彻底的翻过去了。 在赵构继位的同一天,在汴京的孟太后宣布撤帘归政于新皇。新朝廷尊孟太后为元祐太后,因避讳先祖名字,遂改为隆祐太后。 相对于孟太后的幸运,赵构的生母韦贤妃则悲惨的多。此时的韦贤妃还在金军的大营之中颠沛流离,康王赵构登基称帝,遥尊韦贤妃为宣和皇后。 而对于新皇的皇后人选出现了争议,赵钧本意是立潘夫人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应该尊邢王妃为皇后,毕竟他是康王赵构的正妃。赵钧没有做过多的争辩,虽然对邢妃谈不上深厚的感情,但是毕竟她如今在受苦受难,还带着好几个孩子。于是,新朝廷正式尊邢妃为皇后。 在朝廷上,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徽宗朝的众臣如蔡京、童贯、李彦等早己经死的死,被贬的被贬,朝廷再一次追贬其家人,并永不录用其子孙。 此时,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李纲因为在江宁平叛还未赶到大名府。官员的任免基本都是汪伯彦和黄潜善他们主持商讨,赵钧也基本就是点头同意。 军队方面,十几万大军聚集在大名府及周边郡县,设置御营司,总齐军政,因所部为五军,以王渊为都统制,韩世忠、张俊、苗傅等并为统制宫,又命刘光世提举使司一行事务。 面对纷乱复杂的局面,如何用人是第一要素,用人得当则事半功倍。但是当赵钧面对大宋整个官僚系统的官员,如何用人确实头疼的很,毕竟留名青史为后人知者寥寥。赵钧诏李纲入朝为相,劝诫的奏本是一道接一道,尤其以颜岐为甚,接连上书要求罢免李纲。 “张邦昌受金人喜爱,虽然己经官至三公、郡王,应该再加封他为同平章事,以增高他的地位;李纲被金人所厌恨,虽然己经被任命为宰相,应该趁他没有到朝廷之前将他罢免。”颜岐言之凿凿,一副忠臣模样。 “我大宋众臣的任命为何要在乎金国的好恶?”赵钧反问颜岐。 “官家,我大宋如今盗贼西起,政务废弛,当下实不该惹怒金国,待到西海升平,军备齐整,尔后北上迎还二圣方是上策。” “一派胡言,我大宋靖康之败实乃类卿者众而如李纲者少,若说金国所厌恶的人,怕是没有人能比得过朕,难道颜卿莫不是也要把朕一起废了?” 颜岐听闻赵钧此语,连忙跪拜,声称不敢,赵钧没有搭理他,拂袖而去。 颜岐与汪伯彦关系甚好,接连上奏阻止李纲入朝,这其后难免没有汪伯彦的支持。赵钧深知黄潜善和汪伯彦不是主战之人,登基大典结束不久劝诫巡幸东南的奏本就纷至沓来。 “近日有不少大臣上奏建议朕巡幸东南以固根本,然而孟子有云“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吴有长江,而晋一战灭吴;陈有长江,隋军一到,陈后主却只能躲进井里;南唐具有长江,我大宋还不是兵不血刃灭了南唐。” 赵钧说着走下阶梯,走入群臣之中,接着说到:“两河乃中原屏障,两河不存,中原必危,中原不存,金军不出三个月就会饮马长江,到那时我等难道要退到大海之中吗?” 赵钧说着话走到黄潜善跟前,围着黄潜善转了一圈,黄潜善不明所以,赶紧躬身施礼。 “黄大人!” “臣在……” “自与卿相识,朕以诚相待,视卿如股肱,如栋梁,听闻卿令刑部不得将我朝赦书发往河东、河北,这是何意啊?” 说完此话,赵钧忽然停下脚步,站在黄潜善的侧身,死死的盯着黄潜善,黄潜善稍微迟疑,躬身施礼,说到:“官家息怒,按照宋金合议,我朝己将两河割让给金国,如今二圣尚在金营,若是擅发赦书,臣恐触怒金人,于二圣不利,故而不得己而有此举。” 听完黄潜善的回答,赵钧钝了一下,心中暗想“还真会找理由”,赵钧这个时候如果再追究那就是不孝了。 “黄大人所言有理,但赦书不可不发,不但要发往两河,也要发往燕山府,发往云州、朔州。两河百姓结寨抗金,百姓不负大宋,我大宋也绝不可辜负百姓。可再修书一封发给金国,让其送还二圣、宗室以及掳掠的百姓,退出长城,至于劫掠的我大宋财货可以不予追讨。” 赵钧说完,堂下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虽无言语,但是显然在嘲笑这个新皇帝痴人说梦。赵钧自然是知道这里的大臣至少一大半都是主和的,想着放弃河东、河北,甚至淮河以北。 赵钧看着堂下这些大臣,气血上头,继续说到:“自金入侵燕山,宋金再无盟友之说,我大宋与金国不共戴天!自今以后巡幸东南之说勿要再提,待河北防线稳固,汴京修葺之后便还都汴京。” “眼下当务之急其一乃是派兵北上追寻二圣,其二收复大名府周边郡县,保证大名府之安危,其三速速派兵支援中山与河间。” 赵钧一顿慷慨激昂,说完堂下一片死气沉沉,赵钧只能暗自感慨,安慰自己“别着急,慢慢的把这些人都换了”。 生气归生气,但还是需要依靠这些朝臣,赵钧再三嘱咐黄潜善、汪伯彦:“汪大人,黄大人,速速选派人手,调拨兵马,万万不可耽误。” 朝臣散去,赵钧走入后堂,朝议明明没有多少时间,但是却觉得浑身疲惫。要收拾大宋这烂摊子还真是不容易,到处都是窟窿,朝堂看似站满了人,但是却个个心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