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名府康王登基
日靖西方,永康兆民,是为“靖康”。 日靖西方,取自《诗经》“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西方”;永康兆民,取自《尚书》“永康兆民,万邦惟无斁”。 金军南下,宋徽宗奔逃东南,宋钦宗被架上了皇座,改元靖康。靖康的本意是西方安定,万民安康。这本是一个非常吉利的年号,可惜后来北宋经历的一切和“靖康”这两个字恰恰背道而驰。 靖康年的北宋,烽火西起,流民遍地,金军北来,二皇俯首。自此,“靖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后人看到这两个字时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一个字“耻”。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一般都是次年改元。但是,“靖康”对于宋朝来说太过悲惨和耻辱,赵钧和众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当即改元。 “殿下,王者即位,以正本始,故必建元。汉光武中兴,改元建武,殿下再造王室,宜用光武故事。我大宋天元属火,臣等商议请改元建炎,意重建大宋之意。” 耿南仲将众臣商议的年号告知赵钧,赵钧自是早就知道这个年号,自然也就赞同了。 “好,就用建炎这个年号。我大宋属火,火能克金,此乃天意,我大宋定能重振神威,打败金国。” 赵钧说罢,众臣纷纷附和,耿南仲递过一奏章,“殿下,此乃登基诏书,请殿下过目。” 赵钧打开一看,书云: 皇天祐宋,卜世过于汉、唐;艺祖承周,受禅同乎舜、禹。列圣嗣无疆之历,保邦隆不拔之基。属以朝奸,稔成边衅。恃中都之安富,忘外敌之凭陵,驯致金人,来犯京邑。初登城而不下,终邀驾以偕行。痛念銮舆,远征沙漠,宗族从而尽徙,宫阙为之一空。仍仰臣僚,俾僭位号。 朕以介弟之亲而授指,开元帅之府以总师。方输敌忾之忠,忽奉讲和之诏。岂图变改,终致阽危。盖尝指日以誓诸军,使前迎而后请;不惮沥血而檄率土,冀外附而内亲。而三事大夫,与万邦黎献,共致乐推之恳,靡容牢避之私。谓亹亹万几,难以一日而旷位;矧皇皇西海,讵可三月而无君。勉徇群情,嗣登大宝。 宵衣旰食,绍祖宗垂创之基;疾首痛心,怀父兄播迁之难。吁号久隔,众罔系心;军旅渐兴,农多失业。慰民耳目之注,敷朕心腹之言。爰布湛恩,诞敷区夏,可大赦天下。 於戏!圣人何以加孝?朕每怀问寝之思,天子必有所先。朕欲救在原之急,嗟我文武之列,同时忠义之家,不食而哭秦庭,士当勇于报国;左袒而为刘氏,人咸乐于爱君。其一德而一心,伫立功而立事。同徯两宫之复,终图万世之安。辅我忧勤,跻时康乂。 赵钧边看诏书,时而连连点头,时而愁容满面。众臣看到赵钧的表情,疑似多有疑虑。众人将目光聚焦在了耿南仲身上,耿南仲看到众人注视着自己,自然就明白了大家的意思。 “殿下,这诏书可有不妥?”耿南仲小心翼翼的追问。 “哦,那倒没有,只是登基大典在即,念父兄蒙难,百姓遭殃,盗贼蜂起,一时千头万绪,顿觉责任之重。” 赵钧收起了诏书,望向众臣,接着说到:“想必众位也知道,李纲等屡屡上书要求惩处张邦昌等依附于金人的众大臣,不知诸位可商议好如何处置?” 赵钧不是不想处置,而是不想扩大化。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大宋这一两百年间官员彼此之间早己经盘根错节,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党争再起,彼此倾轧,内斗不止。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往上追溯就是新旧党争之祸,彼此斗争的结果就是首鼠两端的人最终占据的北宋的朝廷中枢。 “臣赞同李纲之言,张邦昌、王时雍、徐秉哲等实乃国贼,自当诛杀弃市,以儆效尤。”宗泽率先站出来发话,宗泽一说话,赞同之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张邦昌僭逆,实属无奈之举,且其有拥立之功,不宜处置。其他众大臣亦是受金人胁迫,况当时二圣在金营,多有无奈。殿下登基,大赦天下,正是收拾人心之时,理应不予问罪。” 黄潜善一番言论亦多有道理,附和之人也不在少数。 “依黄大人之言岂不是善恶不分,赏罚不明,奸臣祸国之人若得不到惩处,那忠臣志士岂不寒心?” 宗泽看到附和黄潜善之人窃窃私语,立即站出来大声呵斥黄潜善之言。 “我朝如今根基不稳,若是轻易处置了张邦昌,那岂不是得罪了金国,两国岂不是断了和好之意,金国如此时举兵南下,我朝如何抵挡?” 赵钧看了一眼说此话的乃是北道副总管颜岐,颜岐此言一出,堂下众臣又是一阵议论。 “荒唐!”赵钧忽然大声喊了一嗓子。 “汪大人,你什么意见?”赵钧看向了一首没有发言的汪伯彦。 “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乃是稳定朝局,抚定地方,收复两河,至于听命于金人的众大臣可暂行赦免。” “处置是肯定要处置的,祸国殃民、罪大恶极者若是得不到处置,那么朝廷无以面对死难得将士,罹难的百姓。而对于死难于汴京之围,以及护佑二圣北上的忠臣,也应该给予奖赏和安抚。” 赵钧说完看了看一众大臣,补充道:“所以在大赦天下的细则中对于效力金国的汴京官员先不要作出什么保证,待后续调查明细,对罪大恶极之人再按照大宋律法处置。” “至于其他诸如减免赋税,赏赐将士等按照惯例处置即可。对与溃兵和盗匪,朝廷允许其改过自新,此一项乃是重中之重,不能只收编而不改编。” 这些天,赵钧除了和大臣们商讨大赦天下的一些细则,以及官员的任免之外,一首在熟悉登基的流程,祭天的礼仪。登基大典定在五月初一,越靠近这一天赵钧越紧张,越觉得孤独,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五月初一,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大名府外郊数十座宋军大营绵延数十里,宋军所有将士全部枕戈待旦,异常紧张。为了保障登基大典顺利进行,防止金军突袭大名府,元帅府要求绝对不能让金兵看到大名府的城门。 城内,旌旗猎猎,禁军盔明甲亮,赵钧在文武重臣簇拥之下登坛祭天,册曰:“嗣天子臣构,敢昭告于昊天上帝:金人内侵,二帝北狩,臣构以道君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握兵马元帅之权,倡义旅以先诸将,冀清京邑,复两宫。而百辟卿士,万邦黎献,谓人思宋德,天眷赵宗,宜以神器属于臣构。辞之再西,惧不克负荷。万口一辞,咸曰不可稽皇天之宝命。栗栗震惕,敢不钦承。”尔后向北叩首,向徽钦二帝谢罪。 祭天完毕之后,在大名府的行宫之内,赵钧正式登上皇位,文武大臣叩首高呼万岁。随着万岁之声飘出殿外,殿外的禁军、宫人也都下跪山呼万岁,尔后是城外百姓,城墙之上的宋军,以及远在郊外的宋军也均下跪山呼万岁。“万岁”之声镇山撼岳,声闻百里。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没见过旧皇帝,也没不认识新皇帝,这一声万岁喊得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对和平的渴求。 对赵钧而言,当他看到公卿大臣,文武百官都跪倒在他跟前的时候才体会到了什么是孤家寡人。现在所有人都在他的对面,不管是远处的金国,还是近处的大臣。 自即日起,大宋正式改元“建炎”,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