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天命之人布鲁斯!星光弯曲广相明!第一预言突破!
随着《告全世界科学家书》的发表,李奇维再一次展现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以普朗克和伦琴为首的德国科学院,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就与德国政府高层进行了交涉。 军方也派出了大佬参加。 虽然爱丁顿本身的事是一件小事,但是它代表的意义非比寻常。 一个弄巧成拙,说不定会得罪全世界的科学家。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承受的后果。 德国虽然莽,但是又不傻,没必要因小失大,该谈判就谈判。 而且李奇维在文章中,没有评判任何一个国家,他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他甚至都认可科学家参与战争。 这一点,让无数人看到了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 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完全不切实际的迂腐之人。 对此,各国政府也不会反感。 但是,李奇维的那句:如果我愿意,我有办法毁灭整个世界,还是被不少军方大佬们嘲笑。 “哈哈哈,布鲁斯·李教授的牛皮吹的真大。” “就他那瘦弱的小身板,我手下随便一个兵都能打他十个。” “哎呀,大科学家嘛,有点脾气是正常的。” “他这是在恐吓我们这些当兵的呢。” 大佬们甚至还有闲心在吐槽。 因为在一战的早期,没有人预料到它会演变为世界级的战争。 最后是慢慢打出真火,双方都停不下来了。 军方大佬们认为李奇维说这句话,只不过就是想增加科学家的影响力而已。 根本目的就是给科学家优待而已。 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能成为灭世大魔王。 因为现在威力最大的就是炸药,就算你能加大当量,又能加多少呢? 至于李奇维说的未来,大佬们就更不在意了,未来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普朗克等人与政府和军方的交涉足足持续了2个小时。 最后,德国终于同意放了爱丁顿一行人。 不过需要被俘虏的人,全部填写中立保证书。 一旦事后发现对方有参与战争的行为,德国政府将保留全部追责的权利,并强烈谴责。 对于这一条,爱丁顿等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他们是研究天文学的,就算搞武器研发,也用不着他们。 于是,爱丁顿等人就在俘虏营里写下了保证书。 查德威克被直接遣送回国。 德国另派出一队士兵,一直护送爱丁顿等人到达德俄的交界处。 他将横穿俄国广袤的领土,在日全食之前赶到克里米亚地区。 英国和俄国是同一阵营,所以爱丁顿可以畅通无阻,不用再担心被当成间谍给抓了。 爱丁顿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先是李奇维公开发文,表达了科学家对于战争的看法。 紧接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公开发文,认为科学家有选择中立的权利。 随后就是普朗克等德国科学家,秉持着对真理的尊重,请求政府放了爱丁顿。 普朗克这一高光行为,也被无数同行称赞。 “他是一个伟大的智者。” “不愧是布鲁斯教授的老师,普朗克教授展现了他作为老一辈物理学家的责任感。” “即便我和普朗克教授属于不同的阵营,但这不影响我尊重他的品格。” “让战争的归战争,科学的归科学。” 爱丁顿虽然成功脱困,但是其中耗费了无数的人情和关系。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么幸运,能得到科学第一人布鲁斯的帮助。 如果换个普通的科学家,境遇就完全不同了。 这不是说布鲁斯或者普朗克偏心,而是这本身就是一件风险非常高的事情。 李奇维对爱丁顿很熟悉,所以他才愿意如此。 要是换成不熟悉的人,万一他真是间谍,那李奇维的声望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公开提醒,所有科学家非必要不离国。 现在是战争时刻,科学家虽然金贵,但也不能打破规则。 枪炮不长眼。 所有科学家都从中看到了一丝悲哀和战争的残酷。 没有交流何谈科学的发展。 战争虽然研发出各种新式设备,但对于科学本身并无促进作用。 这样一对比。 爱丁顿的行为更是让所有人敬佩。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甚至有着生命危险,他依然不忘初心,跋山涉水,一定要验证广义相对论。 柏林大学内,普朗克和伦琴相对而坐。 普朗克叹道:“这恐怕会是布鲁斯的唯一一次请求了。” “他那么高傲的性格,绝对不想把命运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我现在有点明白,他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建造科学之城了。” “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爆发无穷的力量。” “科学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还是太弱小了。” 伦琴吸了一口烟,眼神深邃,他反驳道: “我倒是觉得布鲁斯的文章是话里有话。” “实话实说,科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摆脱不了社会关系。” “科学家虽然可以选择中立,但是到了民族存亡、国家危急的时刻该怎么办?” “我想再中立的科学家,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当然没有人喜欢战争,但是很多时候是逼不得已。” “布鲁斯曾经说过一句玩笑话。” “他说:历史是螺旋上升的,科学家负责上升,政治家负责螺旋。”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从根本上看,科学家和政治家的目的确实是不同的。” “就算布鲁斯再呼吁和平,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我估计也没有多少力量。” “科学家的最终极任务,应该是专注于上升的那部分。” “我们的职责是探索科学的尽头,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附带的技术,这些技术又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我认为,这不应该是科学家需要关心的事情。” “国家需要,他可以去造枪炮,国家不需要,他就可以做自己的研究。” “这个世界上没有圣人,哪怕是布鲁斯也不应该把所有责任扛在自己身上。” 普朗克闻言久久不语。 伦琴不愧是老前辈,他的分析非常深刻。 战争、国家、情怀、科学,等等。 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说清的。 这不是对与错的简单划分,也不是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而是夹杂了人类命运的哲学难题。 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个人角度看,科学家可以随心所欲。 从国家角度看,科学家应该拥护祖国,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科学家应该为了全人类进取,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让人类有无限可能。 但是当这些角度互相冲突后,又该如何抉择呢? 普朗克朝着东方喃喃道: “布鲁斯啊,你写文章的时候,一定也很纠结吧。” “现在的你,是科学界的第一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无数人的榜样。” “希望爱丁顿的实验一定要成功。” “只要证明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认同你的观点。” “战争应该为真理让步。” ----------------- 爱丁顿当然知道自己这次任务艰巨。 如果说一开始他的实验可以失败的话,那么经过了这次事件,则无论如何必须成功。 不然岂不是辜负了布鲁斯教授千辛万苦的努力。 爱丁顿憋着一股气,他带领实验组队员们不畏艰险,昼夜前行。 蚊虫肆虐、暴雨青浦、高山大河,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终于在1914年的8月20日,众人赶到了克里米亚地区,找到了那个最佳观测点。 一时间,所有人都累的虚脱了,直接倒在地上,但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一次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甚至会被记录在历史之中。 其中一个年轻的队员问同伴道: “如果测出来的偏转值,和广义相对论预测的误差很大怎么办?” 同伴回答:“那爱丁顿教授肯定会发疯的,我们俩也别想毕业了。” 二人相视一笑。 这一次的观测任务,目标说起来很简单。 那就是记录遥远星体相对于太阳的位置。 光线经过太阳附近会偏转,那么观测到星体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 非日全食状态的数据已经有了,只要测量日全食情况小的数据,对比计算出差值即可。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计算,这个偏转值是1.75弧秒。 所以只要届时两个观测组测出来的数据,都等于1.75弧秒,那么就意味着实验成功。 他们就可以完成证明广义相对论的伟大壮举! 爱丁顿作为团队的领导,再苦再累他都不能表现出来。 团队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他站起身,到旁边的小溪,用凉水冲洗脸庞,让自己保持清醒。 爱丁顿浑然不在意全身脏破的西服,和凌乱油腻的头发。 他热情饱满,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人。 “各单位,按照原定计划,开始架设望远镜,调整观测角度。” “再次检查各个仪器是否完好,相机底片是否充足。” “此战,必须胜利!” 爱丁顿高举右手,给众人打气。 “胜利!”所有人都情绪高涨。 他们即将开创历史。 然而,根据墨菲定律,越怕什么就会越来什么。 1914年8月21日上午。 距离日全食开始只有半个小时了,但是天空中却布满了乌云。 别说观察日全食了,人们甚至连一只鸟都看不见。 观测活动完全无法开展。 整个团队所有成员顿时面如死灰,大家的心全都跌落到谷底。 大家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费劲千辛万苦,难道就是这个结局吗? 这一刻,哪怕是再乐观的人也要崩溃了。 这种打击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了。 此刻,所有人都不忍地看向前方。 一个男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他笔直地站在望远镜前,抬头看向天上的乌云,足足持续了20分钟。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感受。 但是他浑身散发的气息,让空气中都充满了深深的压力。 昨天那个提问的队员刚想上前,就被同伴拉住,眼神示意他不要冲动。 现在最好的反应就是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 观测队员们猜测,爱丁顿教授可能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任何刺激都会让他彻底疯狂。 然而,和所有人预想中的不同。 此刻的爱丁顿并没有想象中的心灰意冷、绝望失落。 他的心中一直在憋着一股气。 “因为布鲁斯教授的原因,我一直在研究华夏文化。” “我想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布鲁斯那样伟大之人。” “他的出现,就好像是为真理而生一样。” “终于,我在华夏的典籍中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天命。” “布鲁斯教授是秉持着天命而来,他是天命之人。” “他要解开物理学的终极面纱,一窥真理之全貌。” “既然布鲁斯教授是天命之人,那么此刻我,爱丁顿,就是在为天命而战。” 忽然,爱丁顿的内心宛如山河咆哮、群星爆炸。 他的灵魂在呐喊,在嘶吼,在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以天命布鲁斯之名义。” “让这漫天乌云消散吧!” 轰! 仿佛神话降临现实,如言出法随一般。 天上的乌云忽然开始退去,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来。 爱丁顿仿佛看到天空中,在太阳的背面,那一道霸天绝地的身影。 金色的阳光就是那道身影的微笑。 “这真的是天命啊!” 他的眼角隐有泪花闪烁。 爱丁顿身后的观测队众人,不知道他内心惊涛骇浪般的心理路程。 天空突然晴朗,让所有人喜极而泣,从之前的绝望和悲伤中回过神来。 “上帝啊,是你在保佑我们吗?” “太好了,实验可以正常进行了。”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就在大家以为爱丁顿教授也会同样开心时,只见他头也没回,淡定地说道: “所有人各就各位,开始记录日全食。” 哗! 这一刻,所有人都被爱丁顿的逼格所折服。 阿尔卑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然而只有爱丁顿知道,这一场神迹,是因为那个男人。 很快,他就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 爱丁顿几乎没有再看天空一眼,他不停地在换底片。 整个团队成员全都各司其职,屏声凝气,内心则激动无比。 很快,观测实验结束。 爱丁顿他们一共拍下了16张照片,另一组也是如此。 经过了紧张的计算后,爱丁顿这一组算出的偏转值是1.61弧秒,另一组算出的偏转值是1.98弧秒。 减去误差,两组数据全都和理论值1.75弧秒接近。 这就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 此时此刻,爱丁顿终于情绪爆发。 他大声喊道:“布鲁斯教授的理论是正确的!” 轰! 所有人都疯狂了! 这一刻,他们之前受的所有苦难都不值一提了。 众人相拥而泣,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 爱丁顿看向重新散发光芒的太阳,内心豪情万丈。 ----------------- 实验结束后,爱丁顿等人由俄国绕道瑞典,然后坐船横穿北海,终于返回了英国。 1914年9月20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在伦敦举行了联席会议。 虽然头顶笼罩着战争的阴霾,但是这依然没有影响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们的热情。 在这场会议上,爱丁顿作了本次日全食观测和计算的报告。 于诸多大佬面前,爱丁顿毫不怯场,意气风发。 他的经历加上他的结果,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听完报告后,皇家学会会长克鲁克斯上前。 他的背后,会议室的背景墙上,一副巨大的牛顿肖像看着众人,仿佛在微笑。 克鲁克斯正式宣布: “广义相对论经过了实验的验证,它是正确的。” “布鲁斯·李的科学思想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成就。” 轰! 全场掌声如雷。 在战争期间,爱丁顿排除万难,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此举为整个世界都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 人生不止有财富、权力、战争,还有星辰大海,宇宙洪荒。 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泰晤士报》第一时间发表了题为《宇宙的结构》的社论。 其中写道: “关于宇宙结构的科学观念必须转变。” “最权威的专家们确认,几百年以来无可争议的事实,如今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宇宙哲学。” “毫无疑问,广义相对论是最合适的选择。” 此外,英国皇家学会更是公开发文表示: “爱丁顿教授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不是日全食观测的过程,而是另外一些东西。” “牛顿是英国视为国宝的伟大科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而现在,一群英国的科学家,却克服各种困难,甚至不畏战争的危险,以验证本国科学家的理论是错误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次的日全食实验堪称伟大。” “祝贺爱丁顿教授,祝贺布鲁斯教授。” “这是物理学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轰! 全球轰动! 整个物理学界都沸腾了。 无数人奔走相告,传递这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虽然大家很相信布鲁斯,但是实验证明才是物理学的核心。 这一次,布鲁斯教授没有让众人失望,他又一次对了。 就和当初的量子概念一样。 所有物理学的同行都为李奇维感到高兴。 查德威克向卢瑟福吐槽:“早知道我也跟着爱丁顿教授去就好了。” 卢瑟福笑道:“你小子就别乱跑了,再被抓住,我可没办法救你了。” 随即他又是叹道: “这真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我研究潜艇,都快忘了纯粹的学术是什么样了。” 德国,某化学兵工厂。 现任厂长哈伯,正在视察厂内的设备运转情况。 这个兵工厂需要为前线军队提供各种化学原材料和成品,每天都在高负荷生产。 当哈伯得知广义相对论被证明的消息后,他的神情一阵恍惚。 前段时间,军方负责人来找到他。 “哈伯教授,我们需要您研发出一种新型武器。” “这是武器的相关材料。” “国家正值危难之际,需要您这样的科学家挺身而出。” 哈伯欣然领命。 连他的偶像布鲁斯教授,都公开发文了,认可科学家为国而战。 然而,当他看到资料内容的那一刹那,他犹豫了。 因为上面描述的武器,分明就是毒气。 按照描述,哈伯需要研究出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的工艺。 作为化学领域的大佬,哈伯当然知道这些毒气的威力。 他过不了内心那一关。 但是这是祖国的请求。 哈伯陷入了天人交战。 今天,当他看到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后,他的内心动容了。 曾几何时,他哈伯也做过类似的轰动之举。 那就是发明人工合成氨,彻底让人类摆脱天然氮肥。 这个成就让哈伯在科学界一战封神。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在化学领域就是领军人物,受到无数人的崇拜。 然而现在,哈伯喃喃自语。 “我到底是在做什么啊。” ----------------- 婆罗洲,海岸边。 李奇维带着弟子们边走边聊,顺便看看科学之城的建设情况。 他的身后,钱五师、何育杰等人神色兴奋。 “校长的广义相对论终于被证明了。” “我感觉明年可能相对论就得获诺奖了。” “估计不会那么快,相对论的内涵太丰富了,第一预言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 “......” 这时,何育杰突然问道:“校长,如果广义相对论被证明是不对的,您会怎么样?” 李奇维看着眼前的大海,笑了笑: “那我只能为上帝感到遗憾了,因为我肯定是对的。” 哗! 众人震撼,无不折服。 校长装逼之道已经臻入化境。 李奇维独自走在前面,低声道: “我现在关注的不是相对论,而是科学家的责任问题。” “爱丁顿事件,让我开始思考这方面。” 钱五师问道:“您不是发表了《告全世界科学家书》吗?” 李奇维轻轻一笑。 “那可远远不够。” “最能广泛传播的,不是文章,而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