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拯救关羽开始

第208章 曹丕心中的无奈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同样的劝进,同样急迫的臣子们,唯一不同的是君主们的余地与选择而已。    赵匡胤是有的选而默认了黄袍加身;皇叔同样有的选,却是拒绝了皇帝的诱惑;而曹丕则是没得选,只能在众臣的“胁迫”登基。    嗯,至少从曹丕对司马懿所述说中,是这么个情况。    原因很简单,曹丕手里的权柄不足。    文臣方面,虽然这些年曹丕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着实拉拢了不少的文臣和世家们。    可问题是,这些世家们,不是渐渐衰弱(河北崔家、甄家),就是刚刚遭逢大变(颍川司马氏),还有就是尚未有足够高地位的(颍川陈氏等)。    这还真不能怪曹丕的眼光或是运气不好。    事实上,文臣方面从来都是更加支持曹植的。    毕竟,从才气上而言,三曹之中,无疑是曹植最为出色。    仅仅凭着自己的文才,曹植甚至就已经收拢得了弘农杨氏为己用,要知道这个家族可是号称“四世太尉”的存在,相较于自陈群才腾飞的颍川陈氏,其影响力大得不是一点点。    相反,曹丕之所以能拿下河北崔氏、甄氏以及颍川司马氏和陈氏,还要多亏了曹老板的帮忙——拜师崔琰,才有了崔氏的支持;联姻甄宓,才有了甄氏的支持;而司马懿和陈群更是曹老板直接塞到了曹丕身边,这才有了他们的支持。    当然,这其中曹丕的人格魅力也是能够将这些家族留在身边的重要原因。    但不论如何,很显然,至少在文臣方面,曹丕从来都不具备任何的优势。自然跟随在其身边支持他的门阀世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在武将和兵马方面,真正由曹丕亲手掌握的,其实也就从曹老板手中继承过来的中军六万人而已,就这六万人,还有两万解甲归田的青州兵。    换言之,偌大的曹魏,曹丕的手中仅仅只掌握着区区四万兵马。    而其余大多数的兵马,却是掌握在以夏侯惇和曹仁为首的宗室将领们手中。    虽然在第一时间,夏侯惇和曹仁为首的宗室将领们便是宣布了对曹丕的效忠。    但很显然,与那些文臣世家一样,这些将领们的效忠也不是无条件的。    毕竟曹丕或是曹植上位,对这些宗室大将们来说,真的是没有任何的区别。    至于他们开出的条件,无非就是更大的权柄、更多的利益。    可这些,在魏国的土地、人口没能得到大的扩张的情况下,显然是做不到的。    除非,曹丕行代汉之举,登基称帝。    这样一来,曹丕才能借着登基之风,对有功之臣进行大规模的封赏。    显然,朝内的文臣武将,都已经与曹丕达成了共识,甚至是协议。这或许才是曹丕得以顺利继承大统,而朝内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都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曹丕这边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这可是关系到天下归属的大事。    哪怕是丕公子有世子之名,哪怕有魏王之遗命,哪怕曹丕的继位是再顺理成章之事。    这继位,也不该如此的波澜不惊才对。    毕竟,植公子可也曾经是魏王最为喜爱的儿子。    即便这些年,植公子的爪牙已经被去了许多,但也绝不该是毫无反击之力才对。更别说曹彰的手中还有着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原来,一切的一切,竟然是早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至此,司马懿也总算是明白了曹丕的艰难。    轻叹一声,曹丕也是再度开口道:“今我权柄不在,不得已与众臣妥协。值此时也,需以利益,以动其心,待以时日,而收权柄。”    “待寡人代汉之后。”曹丕的声音逐渐小声起来,道:“寡人将以夏侯惇为大将军,将其置之高位,而收其军权;曹仁为车骑将军,以都督雍、凉军事。到那时,爱卿等人,也将有新的任职。”    说着,曹丕的目光也是逐渐锐利起来,道:“吴质将督河北之军事,朱铄则为中领军护军,以控北方之兵权;陈群则任中丞,逐步统摄百官。而仲达你,寡人肱骨之臣,需为寡人掌荆、豫、司、兖四州之兵马!”    一番话语,曹丕竟是将未来十年的布局都给司马懿给和盘托出了。    当然了,曹丕的安排之中,也不乏大饼的存在。    至少,以司马懿之职位,想要控荆、豫、司、兖四州之兵马,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仅仅从曹丕的这番解释中,其对司马懿之信重就可见一斑。    没办法,曹丕现在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而司马懿,更是曹丕未来在军中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作为小团体内举足轻重的司马懿,曹丕想要成功登基代汉,就必须得到他的支持,这也是曹丕如此苦口婆心地诉说的根本原因。    只是,曹丕也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步的棋子,却是造就了一个司马的王朝。    当然,这也不能怪曹丕,最主要的,还是曹氏的后人们实在太弱了。    而听着曹丕这推心置腹、情真意切的话语,司马懿的心中也是略略生出了一丝丝的感动。当即,司马懿也是表态道:“王上放心,微臣必不负所托。”    闻言,曹丕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至此,可以说,曹丕算是彻底地统一了内部的思想。在通往那个至高之位的道路上,已经再没有了任何的阻碍。    不过,话说回来,曹丕此番迫于无奈而代汉的解释,到底有几分是真,几点是假,或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毕竟那个位置的诱惑力,可是就连赵匡胤这样的狠人都把持不住的,也就有着军师在旁的皇叔可能能够抵挡一二了。    曹丕的心中,当真是不愿意的吗?    当然了,曹丕心中是怎么想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从来都是他怎么做,而不是他怎么想。    而随着曹魏代汉渐渐进入最后的阶段,东吴方面也是蠢蠢欲动了起来。    正如刚刚所说,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真的抵挡住那至尊之位的诱惑。    就更不用说这位见小利都要忘义的东吴国主了。    是的,尽管在江陵吃了个大败仗,国内精锐被清扫一空,孙权依旧也做起了皇帝的美梦。    这倒也不能怪他,毕竟自从大泽乡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之后,谁还没个皇帝梦了!    更别说,孙权还是经历过大浪淘沙所剩下的唯三的玩家之一。    从孙权的角度来看:既然曹魏和蜀汉都敢称帝,自己又差哪了!    因此,在曹魏和蜀汉都将称帝之事摆上了桌面之后,孙权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开启称帝的准备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孙权显然是只记得自己也是三玩家之一,却是忘了,如今的自己已经着实与另外两位玩家拉开了差距。    对于东吴,或者说孙权而言,最佳的选择当然是继续苟着,甚至要两面逢源地苟着,然后趁着汉、魏开战之际,再行扩张之际。    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向北完成大一统的大佬,就是采用的这样的办法。    在陈友谅、张士诚等诸多的义军首领们称帝称王的时候,朱老板却是采用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甚至不惜向陈友谅和张士诚乃至于北元称臣,这才有了后面的大明王朝。    可惜,孙权显然是没有这样的眼光,也更没有那样的气魄。    唯一的好消息是,残存的理智之下,孙权并没有把自己的登基大典放到曹魏和蜀汉之前。    或者说,在没有得到两国称帝的确切消息之前,孙权倒还不敢“为天下先”。    因此,东吴的劝进事业,相较于曹魏,倒是要慢上不少。    不过,东吴的劝进,慢是慢了些,声势却一点都不小,该有的祥瑞、百官的联名奏章,也更是一件不少。    私底下,孙权所拟定的步骤中,除了因为没有汉献帝在手,没法“三请三辞”之外,其过程几乎就与曹魏没什么区别。    什么?朝臣阻止?    你也是想瞎了心。    偷袭江陵、白衣渡江这样的战略错误都没人站出来阻止,如今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登基称帝之事,怎么可能会有人不知好歹地站出来反对?    那不是给孙权上眼药,而是主动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    更别说,此刻,几个稍稍还有些战略眼光和能力的,诸如吕蒙、陆逊等人,却是被下狱的被下狱,赋闲在家的赋闲在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番大战东吴虽然损失惨重,但孙权在朝堂的话语权却是被提高了。    无他,前面已经提到过,东吴的大军,实际上是由各个世家的私兵一起堆在一起组建的。    此番大输溃败中,孙权固然损失惨重,其余世家却也没能幸免。    甚至因为吕蒙到底还是带出了部分兵力的缘故,相较而言,孙权的损失还算是小的了。    同时,在数月的重新整备和扩军过程之中,孙权也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任用自己的心腹诸葛瑾等人,对山越进行了清绞,获取了最多的山越兵。    此消彼长之间,虽然吴军总体的兵力还是少了不少,但属于孙权的比例却是渐渐凌驾于众世家之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番江陵战败对于东吴而言,也不全都是坏事。    若是换了其他的枭雄,不说是曹老板和刘皇叔,就算是其兄长孙策,也势必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逐步削减世家的权柄,收回一系列的优待,以期结束孙氏与世家共治江东的局面。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曹魏忙着代汉,蜀汉明面上忙着称帝,暗地里瞒着准备北伐,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都没有空理会东吴的动作。    而东吴内部,孙权又已经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可以说,再不会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改革时机了。    可惜,如今的东吴之主,却是孙仲谋——只看得到眼前利益的孙仲谋。    在确定自己实力的成长之后,孙权却只是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便已经满足,更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登基称帝这件荒谬的事情之上,白白浪费了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时不我待,既然孙权已经浪费了,曹魏,尤其是蜀汉,自然不会再给东吴任何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经历过这么一遭,已经看到危险的江东世家们,也不会再给孙权任何的机会了。    孙权忙着浪费时间之际,他隔壁的荆州内,却是悄然动作了起来。    是的,付燚带着丰厚的封赏以及皇叔最新的命令回到了荆州。    在知晓了军师的命令之后,关将军随即也是连夜与付燚制定出了作战的计划。    倒不是其他人不配参与戎机,只是关将军需要将知晓的人员数量压缩到最少。    而也因为有付燚的参与,关将军所亲自制定的方案,却是几乎与付燚向军师汇报的方案一模一样。    当然,这也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要完成皇叔和军师交代的任务,付燚的方案就是最佳的方案。    自然,关将军也会选择这个方案。    不过,制定方案不难,难的从来都是执行。    对于现下的荆州军团而言,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主力大军从江陵城挪到襄阳,而不造成魏军的恐慌。    其实,若是换了其他的将军,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要知道,对于荆州军团而言,其的战略目标就只是吸引魏军而已。    就这个任务而言,荆州军团大可以在曹魏篡汉的消息传来之后,再从江陵出兵。    无非就是给了魏军数日的时间反应而已,魏军当然可以趁机加强对樊城、甚至是宛城的防御,但那又如何,魏军还是被吸引到了啊!    而攻略南阳,又不是皇叔和军师所交代下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可以说,换了任何一名将领,都会选择最为稳妥的打法。    可问题是,荆州军团的主将可是关羽啊!    他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啊!他怎么可能能够忍受大军倾巢而出而毫无所获呢!    于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